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爷"这一称谓,出自《清稗类钞·卷28·绍 兴师爷》,指的是那些被清代地方官吏聘请来协 助其处理行政事务的人,又称为幕友,相当于今 天的秘书和顾问。这些人都具有深厚的国学涵 养,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被主 人倚为"智囊",左右着主人的决策和意向。  相似文献   

2.
"绍兴师爷"是明清时期幕府制度与绍兴人文背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是清代幕友的主流,在政治舞台、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绍兴师爷发端于明中期,形成于清初,在雍正时期,受到政治因素以及新兴的行政措施的影响,绍兴师爷得以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绍兴地区的知识分子受到科举问题的困扰,综合生计的原因,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传统,也成为推动绍兴人入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方民镐 《满族研究》2002,(3):47-49,46
清初经两次对朝之役等,相当数目朝鲜族参加到明,清交替的历史行程中,或以清军将士冲锋陷阵,或以经济生活的直接承担者辛勤劳做,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些朝鲜族因其历史表现,得以青史留名。  相似文献   

4.
台湾铸钱始于清代。在清朝统一台湾之前,台湾本地还没有钱币的铸造。台湾流通的钱币,多由大陆各省流入。据清人朱景英所撰《海东札记》记载,台湾多用宋钱,如“太平通宝”、“元丰通宝”、“至道元宝”、“天禧通宝”等北宋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长不盈尺,重不逾二斤”。该书作者还饶有兴味地介绍,家僮在笨港(今台湾北港)的海滩泥地中也轻易寻觅到宋钱数百枚,且“肉好深翠、古色可玩”。近代以来,宋钱在台湾各地时有出土,数量可观。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注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并遣使赴日本采购铜铅铸造“永历通宝”钱,有篆书、行书两种版别,“以资兵用”。当时台湾与西方国家及南洋各地通商,西班牙银币(俗称“本洋”)、墨西哥银币(俗称“鹰洋”)等外国银元也随贸易往来先后流入台湾。  相似文献   

5.
李世愉 《史学集刊》2000,(4):25-28,13
清代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首先表现在“大一统”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要求统一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同时,在各族人民渴望统一的基础上,清政府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和采取的积极措施,也成为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指导思想明确;二、行动坚决果断;三、善后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6.
人才分布地理是历史化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人才地域分布状况、特征和影响因素。我国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加上悠久的历史,人才的时空分布表现得十分复杂,研究人才分布地理,可以揭示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陈锋 《史学月刊》2004,(1):113-122
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按照其研究进程,可划分为20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下半叶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总体研究情况,反映了20世纪清代财政史研究的特点与得失。  相似文献   

8.
普洱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现存历史文献资料寥寥可数,清代普洱方志较为完整的保留实为难得。清代普洱方志是普洱传统文化的一种宝贵的积累,不仅丰富了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在普洱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和人文精神。本文通过对清代普洱方志的全面考察,展开对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整理和开发利用,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鸣 《东方收藏》2022,(12):42-44
扇面文化既包含物质属性,又具有精神内涵。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有一种处处留墨的雅好,他们经常以诗画入扇,在扇面上表现出的是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社会特征,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出了各自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由此,构成了华夏民族灿烂、内涵丰厚的扇面文化。扇面作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特殊表现,清代的仕女扇面绘画更接近于真实生活,而且从数量上来说,是其他朝代仕女扇面绘画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本文以研究清代扇面绘画作品作为切入点,以现存部分清代画师绘制的仕女扇面绘画为依据,对清代仕女扇面绘画进行研究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南沙大开发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南沙在广州建设滨海城市的地位与作用的认知度不断的提高,用大广州和滨海城市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虎门要塞过去和现在对广州作为历史名城的重要作用巳成为城市规划、历史研究、文化旅游部门热议的课题。众所周知,位于广州南沙与东莞虎门镇之间的虎门要塞,是广州的南大门,由大角山炮台、上下横档岛炮台和沙角炮台等,构成了广州南大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广州南大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最早的礼俗,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在《礼记·礼运篇》中就介绍了礼俗的起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遇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是原始祭神以致福的礼仪,从中也说明了,本来最原始的礼仪,是从饮食行为开始的。礼是我国数千年历史的核心,具有我国一切文化现象的特征。礼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有关国家的典章制度,社会的生活习惯,个人的行为规范等等,都包含在内。礼是以俗为基础的,俗即有礼的成分,那么,俗与礼所发生的密切关系,则称之为礼俗。满族先祖肇始于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一带。当时的白山黑水,是他们…  相似文献   

12.
清代清水江木业市场的形成发展引来了省内外“三邦”、“五淘”、“十八帮”木商云集“内三江”。随之,也暴发了清代清水江木业断断续续200余年的“争江”斗争。“争江案”的断决,既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更有军事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朱家(氵晋)先生于2000年12月13日在书画部、展宣部、研究室联合举办的“清代院画讲座”上的录音整理而成。作者以平白的语言对清代院画的沿革,如意馆、南府的设置,画家的身份和任务以及清代的一些典章制度等问题作了解释,纠讹正舛,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清代藏族历史编纂学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新进展,某些史书编纂旨趣出现了新变化,人物传记与教法史作为藏族最主要的体裁,其编纂理论与方法有了进一步发展,各史书将弘扬佛教与考证历史较好地统一起来。这些都体现出清代藏族史学家高超的编纂能力。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清代的各类书院中,历史教育均成为其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书院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其历史教育内容的扩大以及历史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等,均为前代书院所不及。书院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的历史教育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文学文体与文化的研究,既从文化学角度关注清代文学,已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清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文化视域中的清代文学研究》一书从文化视域入手探讨了清代文学中的重要命题,解决了清代文学中一些研究不够深入或容易忽视的问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大致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研究视角独特,研究方法多样;二是注重群体探究,侧重心态考辨;三是材料征引繁复,论述严谨准确。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宗藩关系的历史法学多维透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世明 《清史研究》2004,30(1):21-38
清代宗藩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十分关注。本文包括三个部分 :一、宗藩关系的发生学分析 ;二、清代宗藩关系的语用学分析 ;三、清朝与属国宗藩关系的法理学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8.
清代以前,从宋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保障机构历经元、明日趋完备,这显然得益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繁荣的结果,另一方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调节器历来为政府重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孟昭信 《史学集刊》2003,(2):105-1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原所长王俊义教授,长期从事清代学术思想的教学与研究,治学勤奋,著述丰硕。俊义先生应约将有关清代学术思想史的系列论文,加以选录、汇集,定名为《清代学术探研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纳入“社会学术文库”丛书,于2002年8月出版。全书收录论文、序、评共30余篇,计40余万言,按文稿的类别与时序,分为总论、清初、乾嘉、晚清、评论诸篇。 本书出版后,承蒙作者惠赠,得以及时拜读,受益匪浅。全书内容丰富翔实,涵盖面广,从清初到晚清,形成系统,并多有高深见解,是非经长期研治而不可得的成果。以下仅谈几点初步感受: 首先,本书以坚实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自始至终将清代学术思想史放在整个清史中予以研究,恰到好处地阐明学术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作者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认每个时期学术思想所表现的形式、反映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的阶段,都受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条件影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史书缺载和地理上远离国家政治中心,西藏历史上的蝗灾一直未被学界重视,几乎所有的研究论著均无涉及。然而,随着西藏地方历史档案的陆续整理与出版,特别是有关“虫灾”部分的面世,尽管涉及西藏地区虫灾的档案仅40件,但它却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清代、民国时期西藏地区的蝗灾发生情况、治蝗思想、治蝗方法和灾后赈济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使我们能初步勾画出雪域高原蝗灾和治蝗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