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关税我国早在周朝就有“关市之征”的记载。随着各国间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的丝绸之路和沿海的番禹等口岸成为最早的对外贸易通道,并设关卡征税。汉武帝太初四年“徒宏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官吏卒食”(《汉书·武帝经》)。南齐时的海运口岸广、交二州就是由刺史对海舶实行征税的。唐玄宗初(712年)开始在岭南(广州)设立市舶司,对海运香料、樟脑等货的商人征收十分之一以上的税。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宋史》称:“提举市舶司,掌蕃贷、海舶、征榷、贸易之事”《来令要》也称:“市舶司,掌市…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实行外国妇女进入中国口岸(澳门另说)的禁限政策,它是清朝闭关政策中较早形成的一个方面,根源于中西传统的若干歧异和清朝统治者对西方殖民者的戒心。为此曾在中国与西方的交往史上多次酿发大的争端,亦成为英国侵略者煽动对华战争的一个重要借口。鸦片战争之后,这项禁令遭废弃,反映了清政府在西方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退让,同时表露出国人西洋观的某些有意思的变化。而各埠对“西人进入”不同的心态反应及所引致的后果是另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在鸦片战争前后形成研究热潮并发展成专门的学问。其在鸦片战争前后的风气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中国传统史学进行了深层次的总结 ;二是研究中开掘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因素 ;三是在社会变动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史学发展方向的思考。这一时期的边疆史地学研究在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环节 ,客观上为近代史学的萌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韩洪泉 《文史天地》2013,(12):18-22
一部中国近代史,自鸦片战争开端。解读鸦片战争,则避不开杨芳其人。郭廷以先生所著《中英鸦片战争史》中单独辟有“杨芳的措置”一节,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也有“杨芳的果勇”一节专述其事。杨芳在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6.
发生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从鸦片战争和其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始,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从封建社会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贵州同样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前后澳门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门是我国广东珠江人海口西南端的一个半岛,现在面积约六平方公里,与香港犄角相对,形成珠江口的左右门户。澳门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外关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是西方殖民主义向东方侵略扩张在中国的第一个基地;鸦片战争以前它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清代自乾隆后期开始,银钱比价发生重要变化,始终处于银贵钱贱阶段。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不少地区一两白银兑钱二千甚至更多,对民生、经济影响至巨,而对于其中的原因,建国以来多数学者把它归因于鸦片的大量输入导致的白银大量外流。我们认为,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导致鸦片战争前银贵钱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鸦片大量输入这个外部因素,也有清代货币体系本身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9.
1948—1950年,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成为美国复兴日本经济的政策中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美国政策制订者认为,发展与共产党中国的贸易,不仅对重建日本经济十分重要,同时能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更有可能借此制造中苏分裂。日本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这一政策匆匆收场。其原因首先在于政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国务院和军方之间始终存在着意见分歧。其次,东北解放区优先发展同苏联贸易的政策也决定了东北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中的史书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史书编纂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 ,主要表现在 :由边疆史地研究引发对域外史地的研究 ;史地学者能够根据社会变动的需要 ,灵活变通地运用史书体裁、体例 ,撰述了一批具有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史地著作。这是对章学诚寻求史学变革之道的有力回应 ,反映了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前后的广西同其他地区一样,开始逐步向近代化方向发展。通过对这一时期广西粮食亩产值的估算,得出广西的平均粮食亩产值为白银1.64两,是同时期江南的二分之一,但是这一时期广西的亩产量却要远远高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  相似文献   

12.
(一) 贵州地处西南高原,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区。历史上土司制度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加上省境多山的自然障碍,束缚了生产力,阻碍了城乡内外物资文化的交流,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一直到民国时期,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居主要的地位。商业经济,特别是日用工业品的运销,无论商品来源和销售范围,都不能不受到严重的制约。根据古代史籍的零星记载,贵州开始有商品流通,可以远溯到秦皇汉武的年代。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扩展和加强自己的统治,曾征发徭役修筑夜郎道,“自僰道南广有八亭,通道平夷”,初步开拓了川黔交通线,巴蜀商人由此进入贵州。起初是临邛卓氏和程郑“即铢山  相似文献   

13.
追寻19世纪鸦片战争的起源,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茶叶贸易。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使得英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影响了其国家财政收入。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默认东印度公司从事鸦片贩卖。鸦片贸易不但伤害了中国民众的健康,而且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迫使道光皇帝不得不钦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英国商人不甘心鸦片被没收,遂想尽办法游说国会通过对华战争法案,确保自己的利益。一场由茶叶贸易引起的鸦片战争遂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4.
15.
鸦片战争以后,国门大开,“欧风美雨”汹涌而人。中国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已经是不可避免。咣进的中国人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主动迎接挑战,促使中国教育逐渐从传统转向近代。厦门是中国最早开埠通商的五个口岸之一,它的教育变迁既是近代中国教育变迁的一个缩影,又具有独特的风格。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编修的《厦门志》(以下简称《道光志》)和解放前夕成稿、市方志办2000年整理出版的《厦门市志》(以下简称《民国志》),保存了不少清代和民国时期厦门的教育史料。本文试图以这两部旧志为依据,通过梳理鸦片战争前后厦门教育变迁的轨迹,对厦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地位作用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制夷思路探论王开玺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多将中国周边的少数部族或国家称为“夷狄”。但到了清代,“夷狄”更多地被用来称谓那些来自西方的殖民主义者及商人等。伴随着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威胁的日趋严重,鸦片战争前后清官僚士大夫中的各种“制夷”思...  相似文献   

17.
一位西方学者曾说过:“在历史上,也许没有比1840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中英战争更为引人注目的战争了。”①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鸦片战争一直是中外学者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西方学者尤其如此。他们的研究,几乎在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时就已开始。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数量上已远远超过中国国内的研究。这些论著在  相似文献   

18.
战俘问题一直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不同文明冲突过程中,如何对待和处理战俘,体现着冲突双方的观念、相互认知和交往方式.鸦片战争史研究中,战俘问题一直是被忽略的战争组成部分.鸦片战争时期战俘的获取、处置、交涉,以及其中反映出的观念,是我们了解这场战争的一个侧面,也是由此观察清王朝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9.
赵子豪 《清史研究》2023,(5):114-124
在华传教的实践,使马礼逊经历了从认同“天主教”即Christianity到压缩其范畴用以专指the Roman Catholic religion的转变。面对由此产生的建构新教自我身份的要求,米怜、麦都思、郭实猎使用“耶稣教”等概念加以标识,却未得到全体新教人士的赞同,导致概念之间的纠缠与混乱。鸦片战争后,加略利在明确排除Protestantism的前提下,为被压缩的“天主教”争取弛禁。新教传教士则利用此前的混乱局面及清政府对基督宗教的一知半解,通过灵活伸缩“天主教”,不仅扩大了清政府的弛禁范围,还借机塑造中国人的基督宗教认知。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以来,日趋凶猛的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阻碍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和遏制保护主义,争取“贸易自由化”的斗争,正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展开。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加强对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分析它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充分估计它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危害,并寻求相应对策尽可能消弭其不利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