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易航 《神州》2021,(12):14-15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无比混乱的时期.人性的欲望与贪婪在一次次的改朝换代之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政治的混乱、社会的动荡不安,也产生了一群注重清玄的士人群体,竹林七贤由此产生,阮籍就是其中一位.《咏怀》八十二首表现出的情感内涵是曲折幽隐的,在分析《咏怀》的时候,更应思考它深厚的意蕴.意象往往是思考诗歌所表达的内在含...  相似文献   

2.
陈莉 《丝绸之路》2012,(4):96-97
梵高的创作风格不仅带有一种非凡天才画师的气质,而且以好学之势创造了许多艺术,他之所以受世人的特别关注并非他那半疯癫的表达方式,而是他为艺术史的发展创造了奇迹,他以画家与艺术家的道德伦理影响了世人的目光,他的精神意志世界应该受到重视,无论希望中的绝望还是绝望中的希望,都体现了他超人的风格与魅力,他的世界永远具有灿烂的容颜。  相似文献   

3.
社会空间的文化意象——以乐府诗《长安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以乐府诗《长安道》的解读来阐释长安的空间文化含义。文章通过《长安道》主题与内容之变化的分析 ,指出它们最初主要描绘了长安的地方意象 ,后来则多反映生活于长安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而这样的状态折射出人与特定社会空间的四种关系 :家园 -内部者、家园 -外部者、他乡 -内部者、他乡 -外部者 ,其中只有家园 -内部者才是长安意象的真正代言人。  相似文献   

4.
汉字所携带的文化内蕴是极为宽广的,而以汉字为基点,以充满灵性的思维创作出由汉字衍生出的带有个人人生轨迹与思考的文学作品,则更拥有丰富与多义的迷人。孙海芳的《这些字,那些事》正是在对文字意象的延伸中,通过历史的追溯与文化的链接、孩子的视角、本土风俗画的描绘、结构的突破,实现了对生活本身耐人寻味的关照。  相似文献   

5.
在《玉台新咏》这部诗歌总集中,对女性所佩首饰进行细致描摹的诗作随处可见,这些意象不仅只是为我们展现了魏晋六朝女性的绰约风采,更从意象的深层方面传达出诗人的浓浓情意及深深的思想内涵。有的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愁楚之容,也有的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文章着眼于六朝女性所佩戴的“钗”、“环”“珰”等首饰意象群,试图从表面和深层深刻探讨首饰意象掩盖下的女性之美和诗人之意。  相似文献   

6.
艾德嘉·爱伦·坡是一个有着“前瞻性”的作家,他预见了20世纪现代人们的困惑:荒原上的生活。本文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通过孤独的家“具”、崩溃的家“人”及游离的家“魂”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坡在这部作品中折射出的家的荒原意象。  相似文献   

7.
张彬 《收藏家》2000,(11):43-47
清代绘画艺术承元、明余绪,文人画日益占据主流。清初,以摹古创新深受皇家喜爱的“四王”画派,占有领导地位。他们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源及元四家画法,追求笔墨韵味,有着深厚的技巧功力,影响了整个有清一代的山水画风。由于王时敏与王鉴最先开所谓“山水正宗”,而成于王原祁,且三人居住地均是江苏太仓,所以,画史称为“娄东派”。王翚创造了一  相似文献   

8.
高涛 《神州》2012,(17):1-1
《围城》这个故事,钱钟书采取独特的视角,开辟出了一片文学的新视野,从而给中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围城"中的女性形象、知识分子和平淡基调三个方面对《围城》一书"围城"意象的体现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满文大藏经》是乾隆中晚年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由于其长期深藏内宫寺院,鲜为人知,在学术界基本上还是一块处女地。本文首次对其中尊神名号给予确认,对其绘画内容及艺术风格加以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09,(1):F0002-F0002
德国语言学家本菲在对比世界各民族故事之后.认为许多流行于欧洲的故事并非源自欧洲本土.而是源自印度。印度故事先是传向穆斯林.然后通过回教徒传遍世界。1859年.他将印度《五卷书》译成德文出版.写了一篇500多页的序言.着重指出:  相似文献   

11.
王玉华 《神州》2012,(22):197-197
教材分析: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在本课中应立足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来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体,让学生思考、辨析意象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同时在本课中,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相似文献   

12.
倪萍 《沧桑》2010,(2):237-238
作为精神性的存在物,人渴望在有限的生命中,通过寻求存在的终极意义,使自己得以体验无限和永恒;但是作为有限的存在物,人在追求无限的过程中又极易堕入偶像崇拜的深渊。卡夫卡的小说《在流放地》形象地揭示出偶像崇拜的精神实质——将有限存在物升格为人的终极关怀的对象,及其对人类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
吴耀珉 《文博》2010,(5):65-70
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统治了南宋一百多年,并形成了"马夏"画派。本文主要对"马夏"绘画风格(即构图布局和笔墨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传世代表作加以明证,辨析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然后再分析《雪景四段卷》与"马夏"绘画风格的戚戚相关,认为此图卷为夏圭所作。  相似文献   

14.
葛腾飞 《神州》2011,(9):6-6
苏童在《妻妾成群》中以意象营构了独特的南方美学意蕴,如特异的霉味及由动态意象生成的颓败的、陈腐的、阴柔的文本情绪等,本文对这种南方意蕴的生成进行了浅要探析。  相似文献   

15.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在河北博物院展出期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美术从业者与爱好者。本次展览是河北博物院首次承办全国性的美术大展,为了了解观众的观展情况,探索本次展览成功举办的经验,工作人员开展了一次观众调查活动。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为今后在博物馆举办美术展览提供有用的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16.
对于鲁迅先生《过客》的解读向来是鲁迅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对于《过客》意义之探寻是否穷尽,没有人可以作出定论。有关"两性中心世界"的话题,在《过客》的研究中似乎未曾引起学界足够注意。本文就《过客》中暗含的"两性中心世界"问题作一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苏童在《妻妾成群》中以意象营构了独特的南方美学意蕴,如特异的霉味及由动态意象生成的颓败的、陈腐的阴柔的文本情绪等,本文对这种南方意蕴的生成进行了浅要探析。  相似文献   

18.
傅抱石画作,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均能以其独到的审美意境和独特的绘画表现方法给观者以震憾。其存世山水画《平沙落雁》、仕女画《擘阮图》等,充分展示了大师寓意境于景物的审美情趣,精于点墨的笔墨技法,极富感染力的雨景以及融合了日本绘画技法和风格的独特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于爱青 《神州》2014,(6):3-3
在《九月寓言》中,"土地"意象折射出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两个层面。前者表现为"现世家园",后者则表现为"精神家园"。《九月寓言》以小村悲剧性的毁灭为结局,意在反映城市现代文明特别是城市建设对土地的破坏,表达作者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忧思和当下现实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5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举办的主题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新中国文艺建设"的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李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