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欲声 《攀登》2001,20(4):13-16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本从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民主的传播、是无产阶级民主的捍卫以及陈独秀民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建党时期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2.
宪章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准备时期三大自发工人运动之一。虽然人们常常把宪章运动称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但因为它主要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政治权利而进行的合法的政治斗争,所以应当更准确地称之为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 十九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英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仅是要消灭封建贵族政治的残余,争取普选权,而且是要与资产阶级作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争取无产阶级的社会解放。工人们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次普选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下乡的集中实践。针对乡村民众对普选的认知,政府在普选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相应的宣传和动员。普选动员在贯彻国家意志中培养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在新旧政权的对比中引发了民众的民主参与热情,在彰显人民民主的意图中加深了民众对民主意涵的理解,在男女平等的宣传中激活了妇女对民主权利的主张。普选的政治动员推动了民主下乡的进程,成为后来农村基层民主勃兴的历史因子。  相似文献   

4.
大正民主,亦称大正德谟克拉西,它是对资本主义走向成熟的大正时代,资产阶级民主派要求建立政党政治和实现普选,反对专制主义统治和扩军备战的军国主义统治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思潮的总称。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斗争中号召新中间阶层为主导,广大工农民众为主体的广...  相似文献   

5.
田海舰 《攀登》2009,28(4):46-49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的治理、人民的选择。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民主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和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有着本质区别和不同的历史命运。当前,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1953-1954年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普选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重要前提。作为全国普选的一个缩影,江苏基层普选是人民民主制度的重要实践。在试点阶段,江苏基层普选的选举权审查曾发生“左”的偏向,对此,江苏各级选举组织机构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改进和纠偏,最终顺利完成普选。江苏对基层选举权的严格审查,既实现了人民内部最大范围的民主选举,彰显了党和政府实施民主选举的决心和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敏 《炎黄春秋》2007,(3):22-29
民主是共产党成立的基本条件和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世界上的第一个共产党成立于上上世纪40年代末。为什么它能在这个时候“从天而降”呢?首先,这个时候,资产阶级民主关于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的思想已经在欧美成为一种主潮流(在实践中当然没有完全兑现),使得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劳动解放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主义之创立和传播,以及无产阶级组织自己的革命政党,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其次,这个时候,西欧国家的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发展成了“自为”阶级,在政治上基本成熟,能够明确地提出参与乃至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要求。再次,这个时候,原来实行“集中制”原则并具有秘密结社性质的工人政党“正义者同盟”,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要求将自己改组成为实行“民主制”组织原则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三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分别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民主和工人阶级政党自身的民主意识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不是民主思想、民主运动、民主组织原则发展业已奠定的这些必要条件和基础,世界上的第一个共产党是不可能在上上世纪40年代末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九年级的近代史课在九年有的近代史课中,我们主要地解释以下的问题:1.帝国主义时期是全面反动时期(其中也包括政治和思想上的反动),这时资产阶级直接与反动的黑暗势力相联合,有意识地曲解现实,同时在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宗教。2.教会是帝国主义的工具,它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拥护帝国主义。3.无产阶级反对宗教的斗争乃是争取解放的总的阶级斗争的必要组成部分,并服从于总的阶级斗争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胜祥 《文史天地》2011,(10):90-94
1911年中国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年是辛亥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正>为保障人民群众政治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党组织开展了多次普选运动。为切实保障城市妇女政治权益,各城市民主妇联广泛动员城市妇女参与普选运动,通过积极参与普选运动,城市妇女的思想觉悟得到显著提升,政治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黄勇 《黑龙江史志》2012,(17):57-59
1953年至1954年间举行的全国首次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国初期广东首次普选的宣传发动,是全国普选活动的一个侧面。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人民民主制度的发展,并为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提高了人民群众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全国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普选运动。本文以河南省为个案分析,通过大量史料论述再现了这场普选运动的过程和特点。回首新中国初期这场为加强人民民主政权建设而开展的选举运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以期不断完善选举制度,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易化 《大江南北》2022,(10):4-6
毛泽东誉为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其他两大法宝是武装斗争和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解放运动中实现自身团结和争取联合和扩大同盟军的战略和策略。在党的百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建立和发展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改革开放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为党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广泛凝聚共识和智慧,提供了不竭力量,成为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4.
张闻天民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早年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士.他成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后,为促进党和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晚年身处逆境,特殊的历史环境使他的民主思想得到升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反复证明,他的民主思想具有宝贵的价值;党的建设理论的深入研究也说明,他的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李晶 《沧桑》2010,(2):122-123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全国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普选运动。本文以河南省为个案分析,通过大量史料论述再现了这场普选运动的过程和特点。回首新中国初期这场为加强人民民主政权建设而开展的选举运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以期不断完善选举制度,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尹振环 《炎黄春秋》2007,(4):16-18,58
陈独秀晚年虽然不隶属于中共、托派,但他还是承认自己是马克思、恩格斯之信徒的,这一点很重要。虽然陈还没有明确提出“暴力社会主义”,但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陈独秀早在1936年就已经郑重提出这个问题,他用“孔甲”的笔名,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主义》,指出人们对于民主主义,自来有不少误解,他说:第一,民主主义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民主乃是人类社会化进步的一种动力,它不断推进社会向善、向前。无产阶级理应把完成民主的任务放在肩上,不可在夺取政权后摒弃民主。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的许多历史人物中,孙中山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深受人民群众尊敬的历史伟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举他为首领,唯其马首是瞻。无产阶级革命派以他为挚友,在民主革命阶段愿意为实现他的革命理想而奋斗。国内的工农大众和海外的华侨、华人也都以国家有如此  相似文献   

18.
齐玉东 《纵横》2013,(2):44-48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广大进步势力和社会团体为实现全民族的全面抗战,争取人民必需的抗日民主权利,以实行民主政治、实现宪政为核心内容,在抗战中期和后期掀起了两次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民主宪政运动,书写下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史上流光溢彩、五色斑斓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在1923年4月发表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一文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是陈独秀在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妇女承受着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生产的双重重负,在社会最底层呻吟、挣扎。近代以来,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中国妇女开始了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几千年封建压迫的积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使中国妇女解放的道路艰难而又曲折,只是到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