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文史》2015,(1):169
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金3000万元,是集太平猴魁茶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安徽省农业化龙头企业和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拥有猴村、大坪、桃源3个太平猴魁自主产权生产基地13400余亩,优质柿大茶繁育基地60亩,园区建有太平猴魁标准化、清洁化加工厂房及基地茶叶初建加工厂房13400平方米。公司主要生产、加工、经营太平猴魁、黄山美人茶和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2007年3月26日,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中,六百里太平猴魁被选作为"国礼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赠予俄罗  相似文献   

2.
<正>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由清光绪元年(1875年)徽州"谢裕大茶行"创始人谢正安创制。茶叶白毫披身,牙尖似峰,故名毛峰,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冲泡后,芽叶初时竖立悬浮于水中,继而徐徐下沉,芽挺叶嫩。嗅之鲜爽清新,近似兰香或板栗香味。汤色清澈,味鲜浓而不苦,回味甘爽,堪称极品。干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嫩黄  相似文献   

3.
吴元俊 《江淮文史》2013,(4):162-166
一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分布着众多世界奇观,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埃及金字塔等。十分巧合的是,就在北纬30度线上的安徽南部、古老的徽州大地上,同样也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黄山,以及产在黄山脚下、太平湖畔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太平猴魁。黄山脚下的太平县(现黄山区)建制于唐天宝七年(745年),这里山峦绵延,茂林密布,雨量充沛,  相似文献   

4.
茶是高洁清雅之物。 生活在云南凤庆新华乡的苗族同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邻居便会从山上采摘来带有露水的茶芽,送给小孩。生的是男孩,就送一芽一叶的鲜茶为厚礼,叶叶都带着露珠,仿佛净水洗涤过一般。生的是女孩,则送一芽两叶的鲜茶,预示着所生的女孩一定会成为苗家人心目中的百灵鸟,有“一家有女百家求”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普陀佛茶     
又称普陀山云雾茶,是我国绿茶类古茶品种之一。因其最初由僧侣栽培制作,寺院提倡僧人种茶、制茶,并以茶供佛,以茶修佛,故名佛茶。"叶有白茸,瀹之无色,徐引,觉凉透心腑。"早年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形似小蝌蚪,故又称凤尾茶。  相似文献   

6.
宋元时期是我国制茶技艺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转变阶段,蒸青绿茶的制作工艺从蒸青片茶向蒸青散茶发展。制茶工具主要有如下特点:采拣茶叶的工具有银镊子、金刀,说明制茶工具的精细化;蒸茶工具甑主要为竹制,更加轻便实用,最大特点是无底或七孔;榨、研技术炉火纯青,因而制茶的榨种类多,磨也更加丰富高效,特别是水磨,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大型制茶机器;蒸青片茶有各种造型,造茶工具棬模形状各式各样;包装茶叶的器具甚是精美,不仅灵活运用蒻叶包裹茶叶,而且懂得火烘、焙茶除湿气与密封藏茶。  相似文献   

7.
藏茶     
正藏族制作茶饮料的茶叶一般为砖茶、沱茶和红茶三种,很少使用绿茶和花茶直接泡水饮用。藏族将自己所用的茶叶称为"大茶"或"藏茶",是内地对当地的专供茶,历史上也被称为"边茶"。藏族人民在长期饮茶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独特的饮茶方法,例如熬清茶法、熬茶汁法以及制熟茶法。熬清茶和熬茶汁的茶叶,一般要熬煮两至三遍,这与高原气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打开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第一页就可以嗅到它的芬芳。说到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人们很自然便想到唐煮宋点,然而将茶文化向前推进,还有一段时期是我们不能遗忘的,那就是返璞归真的明代茶。明洪武二十四年,为了减轻茶农劳役的辛苦,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一道诏谕,上面写道:"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这一纸改贡散茶的诏谕,使得散茶取代饼茶,上升到了贡茶的地位,唐煮宋点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品饮艺术发  相似文献   

9.
正久闻六堡茶美誉,笔者偶得机缘,随同调研组来到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称的梧州市考察,在六堡茶制作技艺体验馆内,访问了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第六代传承人石濡菲。她是集茶叶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厂长,茶厂经营的"濡菲"牌六堡茶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石濡菲是2014年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堡茶制作技  相似文献   

10.
吴若峰 《旅游》2007,(7):56-63
当今,最让歙县昌溪乡吴氏家族感到自豪的就是至今还留在京城的老字号“吴裕泰茶庄”,这是他们祖先保留在皇都里的“吴茶”印记。几百年过去,时下的北京人仍可以通过它,品尝到美誉天下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屯绿”、“祁红”,以及大众化的花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小筑 《世界遗产》2014,(10):46-49
<正>"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这句诗中透露了茉莉花茶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茉莉花茶是由茉莉花和茶两种原料加工而成的,通过鲜花吐香、茶坯吸香,一吐一吸,使茶味与花香融和无间,正所谓:"茶引花香,增益茶味;花促茶香,相得益彰。"延续千年的传统技艺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福州茉莉花茶经历了焙团茶、点茶、泡茶三个阶段,许多史料都记载了福州茉莉花采摘、制作、品赏的过程。南宋的施岳《步月·茉莉》有"玩芳味、春焙旋熏,贮韵、水沉频"的  相似文献   

12.
《旅游》2008,(10)
名山秀水地休闲黄山区这里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黄山;这里有国家4A景区、江南翡翠——太平湖;这里有影片《卧虎藏龙》拍摄地、国家4A景区——翡翠(情人)谷;这里有国家4A景区、轩辕黄帝牧龙处——九龙漂;这里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区和中国竹子之乡;这里是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区)、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县(区);这里的峡谷飞瀑闻名全国;这里的名茶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饮誉海外;这里的农家旅馆别具特色,农家土菜纯正地道。  相似文献   

13.
吴斌  朱曦 《福建史志》2023,(1):72-74
<正>“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是武夷山历代茶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与总结出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出现并日臻完善,开启了茶叶制作的一个全新时代。武夷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南北朝简单的采叶做饼起,到唐代蒸青饼茶(研膏、蜡面),宋代的龙凤团茶,明代的炒青绿茶,清代极为兴盛的小种红茶,以及始于明代,盛于清代的岩茶(即乌龙茶),它几乎涵盖我国主要茶类。这充分体现了武夷山茶人、茶农的勤劳智慧、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六堡茶"的发源地是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因地域而得名"六堡茶"且流传沿用至今,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也就是说,六堡茶的核心产区就是六堡镇。核心产区的六堡茶,当地人叫"三原"六堡茶。"三原"为原种、原产地、原工艺。即采用原产地的原种六堡茶叶利用原工艺(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简称为"三原"六堡茶。"原种",即生长在六堡镇(含旧称五堡的狮寨镇,下同)境内的本地六堡茶群体种。"原产地",即六堡镇,也就是六堡茶的发源地。整个六堡地域独特的气候环  相似文献   

15.
赵燕燕 《旅游》2012,(5):74-79
如果可以用一种香味来形容春天的杭州,那浓浓茶香绝对是不二之选择。春天的清晨薄雾,紧紧拥抱着漫山青翠的龙井茶园,茶芽在天地母亲的怀抱里愉悦地醒来,静静等待采茶姑娘的到来,跃之于一芽一叶上的灵动,说不定哪天就是舞动在人们的玻璃杯中、盖碗中、乃至匆匆行人的旅行壶中……春天的西湖,春天的杭州,香味叫"西湖龙井"。  相似文献   

16.
正在复兴中华的"中国梦"中,也有中国茶人的"茶梦"。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认证的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丹威说:"我们就是要为花茶正名,将中国好茶介绍给全世界。"为了圆中国茶人的梦,吴裕泰用自己的执着和奉献,如滴水穿石般给中华老字号茶品牌注入了世界属性。  相似文献   

17.
《旅游》2008,(11)
这里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黄山:这里有国家4A景区、江南翡翠——太平湖;这里有影片《卧虎藏龙》拍摄地、国家4A景区——翡翠(情人)谷这里有国家4A景区、轩辕黄帝牧龙处——九龙瀑:这里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区和中国竹子之乡:这里是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区)、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县(区):这里的峡谷飞瀑闻名全国:这里的名茶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饮誉海外:这里的农家旅馆别具特色,农家土莱纯正地道。  相似文献   

18.
茶是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茶,并演绎出许多制作茶叶的技艺。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加工工艺不同,色泽不同,香味不同,功效不同。茶从中国走向世界。茶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家坐下来喝茶、品茶,在茶几上达成了许多合作,化解了许多矛盾。茶马古道,开启了茶叶的"丝绸之路"。茶与"道"、"禅"有解不开的情结。  相似文献   

19.
周村烧饼     
<正>周村烧饼,因产于山东淄博周村而得名,山东省的著名特产之一。以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俗称"瓜拉叶子烧饼"。周村烧饼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几经工艺改造,如今  相似文献   

20.
都匀毛尖又名“毛尖茶”、“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首,中国十大名茶第二。产于贵州黔南州的布衣族、苗族、水族地区。都匀市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龙(莽)山对峙。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都匀的团山、哨脚、大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