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氧化铜矿与铜制品腐蚀产物区别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铜渣、小块孔雀石等与炼铜有关的遗物。为探究这些孔雀石到底是天然的氧化铜矿还是铜制品的腐蚀产物,本工作对天然氧化铜矿和青铜器腐蚀产物进行岩相分析和元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氧化铜矿大都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构造,而在铜制品的腐蚀产物中却很难发现这些结构构造;同时,二者在元素成分上也有显著不同,Bi、Sb、As、Fe、Mo、Co、Mn等微量元素可以作为区分天然氧化铜矿和青铜器腐蚀产物的一个判别标志。结合岩相分析和成分分析,可以确定一个遗址出土的孔雀石或蓝铜矿是天然氧化铜矿还是铜制品的腐蚀产物;同时,可进一步判断是红铜的腐蚀产物还是青铜的。这一结论对探讨铜冶金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要想追溯青铜器铜矿料来源,必须先了解古铜矿及其冶炼金属产物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研究其输出方向这一思路,以前期提出的以较高含量的Se、Te、Ni(Co/Ni大多小于1)、Ag、Au等及相对低含量的Sb、Bi、Mo等作为安徽铜陵等地古铜矿冶炼产物一铜锭产地的特征指示元素为综合判别标志,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皖南沿江地区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Tc2007、Tc2005、fc12所用铜料不大可能来自铜陵地区,其余样品可能来自当地。鼎、(虚瓦)等大件样品可能在其它地区铸造后传人本地。研究结果说明,利用微量元素判断青铜器铜矿料来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大营子冶炼遗址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五分地镇大营子村南侧的大山的北坡上,包含东西两区冶炼遗存。东区冶炼遗存年代较早,至迟在公元前1 400年已开始冶炼活动。铅同位素、微量元素示踪研究显示大营子冶炼遗址东西两区均使用了来自林西县大井古铜矿的多金属共生矿石,直接冶炼铜砷锡三元青铜合金。大营子冶炼遗址东区冶炼遗存的年代测定,获得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年代测定结果,为探讨辽西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演变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屈家岭下层文化是以屈家岭第二次发掘的下层遗存及同类遗存为代表的文化,以鼎、簋、曲腹杯为核心器物组合。屈家岭下层文化分为四期,地区类型可分为汉东平原的屈家岭类型、鄂东南的放鹰台类型和澧阳平原及峡江地区的城头山类型。屈家岭下层文化形成后,向北、东南都有少量渗透,主要是向西、西南大规模扩张,与大溪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在其一、二期时占据了汉西平原东部、澧阳平原及沅江中上游,大溪文化退出这些地区,收缩到汉西平原西部至三峡库区,完成了早、晚期转变。屈家岭下层文化三、四期时继续向西深入到三峡库区,大溪文化最终瓦解。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和相关样品的测试分析,指出了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古代矿冶遗址分布及冶炼遗物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利用铅、铜等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示踪本区铜矿冶炼产物输出方向的可行性,指出利用亲铜微量元素特征组合(包括富集、贫化元素,元素对及元素组合等)作为判别标志是相对而言较好的方法,同时要定性与定量标志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铜岭古铜矿性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岭古铜矿遗址是本世纪80年代末,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该遗址是目前所见中国境内最早的一座采铜矿山,它与长江中下游其它几处先秦铜矿同灿烂的商周青铜器相辉映,从而给史学界、考古界提出了这样一重大问题:这个古铜矿群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如何,它们对中国的青铜文明起着何种作用。铜,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主要的生活资源,矿石炼钢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青铜器的制造需要采矿、冶炼、运输、渗入合金、铸造器皿、修饰成型等程序,它需要一个庞大的手工业网的保障,而这些只有文化高度发达的民族才能办到。金属生产在社会生活中起着…  相似文献   

7.
目前考古学界对长江中游地区的屈家岭文化与大溪文化关系问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的主要焦点是一些同志认为屈家岭文化是从大溪文化发展来的,也有些同志则认为屈家岭文化不是从大溪文化发展而来,它与大溪文化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还有些同志认为屈家岭文化是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笔者根据已发表的部分有关资料和近几年在长江中游地区工作中所接触到的有关资料,就屈家岭文化与大溪文化关系的讨论中涉及到的某些问题,谈点个人一些不成熟  相似文献   

8.
关于屈家岭文化区、系、类型问题的初步分析(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屈家岭文化在中心区以外的区、系、类型分析自《京山屈家岭》把屈家岭遗址第二次发掘发现的“早期遗存”和“晚期遗存”都命名为“屈家岭文化”后,考古发现的广泛屈家岭文化遗存,经考古界广大学者的研究分析后都较一致地认识到屈家岭遗址的遗存是最典型的屈家岭文化遗存并认为屈家岭文化的中心地区应在今鄂中的“汉江东部地区”之后,屈家岭文化中心区以北原为仰韶文化的分布区,以西原为大溪文化的分布区和以东应是薛家岗文化的分布区,也将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积累和研究而得到更多的共识:《发掘》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和《成因》的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六道沟铜矿冶遗址进行了专项冶金考古调查,收集整理了一批铜矿开采及冶炼的遗物标本。通过对矿石与冶炼炉渣的检测分析,认为该遗址已经能够使用冰铜冶炼技术冶炼高含硫矿石,进而揭示出渤海国已经掌握了"硫化矿——冰铜——铜"炼铜工艺,对揭示东北亚地区古代冶铜技术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城门板湾遗址大型房屋建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桃元 《江汉考古》2000,(1):96-96,71
一九九八年底至一九九九年初,为配合长(江埠)荆(门)铁路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地处江汉平原北部、大洪山南麓的应城市门板湾遗址发现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城址一座,在对城址西垣的发掘过程中,清理出一座保存完好的属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大型房屋建筑(F1)。  相似文献   

11.
论屈家岭文化形成的年代和主要成因林邦存自《京山屈家岭》把屈家岭遗址第二次发掘的“早期文化遗存”和“晚期文化遗存”都命名为“屈家岭文化”后,[1]尽管我们在研究屈家岭文化的过程中仍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这一考古学文化日益广泛的发现和研究,就足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南陵县江木冲古铜矿冶炼遗物自然科学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通过对江木冲冶炼遗址古铜矿、古炼渣、古铜锭及青铜器的对比研究,利用矿床学、冶金学等理论,探索利用自然科学手段解决其输出路线问题,提出了判别其产物(铜锭)的特征微量元素和其它综合判别标志,同时也为青铜器其它矿料来源(尤其锡矿)难题的解决进行了技术路线探索和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冶金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要进步,一直是历史学研究的热点。关于长期争论的冶金单一起源和多地起源问题,近年来欧亚大陆早期冶金技术多样性的发现以及早期简单冶金技术的揭示,致使多地起源观点更被关注。受早期黄铜冶炼工艺等研究的启示,本研究利用模拟实验并结合测试分析,探讨了早期锡青铜低温冶炼工艺的可行性。使用坩埚、马弗炉等工具,在650~950℃的温度下,以木炭为还原剂,冶炼孔雀石与锡石的混合物,并进而重熔冶炼产物。利用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金相分析等方法观察、测试相关冶炼产物,其结果表明,冶炼温度达到700℃左右即可得到海绵状铜块。在930℃左右直接冶炼孔雀石和锡石的混合物,可得到有实用价值的锡青铜块。在不超过1000℃的温度下,能够将小块金属融合成锡青铜锭乃至铜刀坯料,金相组织可见α固溶体树枝晶及α+δ共析体,符合铜锡合金铸造组织特征。本项工作表明,在浇注青铜工艺成熟之前,有可能存在通过类似早期黄铜固态还原工艺冶炼获得锡青铜,期望这一推测能对冶金起源探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石家河文化与屈家岭文化的关系问题,考古学界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认为二者属于继承发展关系,即石家河文化是从屈家岭文化继承发展而来。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天门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大面积发掘,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资料,本文拟从这些新的资料出发,对石家河文化早期与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最近,安徽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南陵县江木冲、塌里牧、沙滩脚等地发掘了一批西周晚期至唐宋时期的铜矿遗址,取得了重要收获.这次发掘的各种采矿、冶炼遗迹共十余处,其中有东周至唐宋时期的矿石焙烧窑和炼铜炉九座,唐宋时期的地下采矿场一处.焙烧窑有长方形、桃形和圆形三种,炼铜炉有早期使用的竖炉和晚期使用的地炉两类.沙滩脚的一处古采矿场面积广大,分层开采与井巷法结合,采掘深度达四十余米.同时出土的文物有冰铜锭、石球、原始青瓷器和鼎、鬲、豆、罐等陶质生活器皿残片.南陵自古号称“坑冶之地”,  相似文献   

16.
东坪遗址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南部,自1987年发现以来,经历两次考古发掘,被认定为一处两汉之际的冶铜铸币遗址。本研究对东坪遗址采集的炉渣和矿石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并对炉渣中夹杂炭样进行碳十四测年。炉渣及矿石分析结果表明该遗址使用铜铅混合硫化矿石,通过火法冶炼生产铜铅合金。遗址及周边地区出土铜锭与五铢钱铅含量均较高,应与冶炼活动中使用铜铅混合矿石有关。东坪炉渣中还发现多种含钼物相,表明所用矿石中可能含钼。遗址西侧冷饭沟铜矿富含多种铜铅矿物,并有古代开采迹象,因此可能为遗址矿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屈家岭文化是分布在江汉平原的一种古代原始文化。它承袭大溪文化,历经了发展、繁荣等整个过程,最后转化为湖北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的彩陶纺轮、朱绘黑陶、蛋壳黑陶,以及陶器中的鼎、豆、壶、杯、碗等,独具一格,有别于其它的古代原始文化。最近几年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中部和南部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地区不断发现屈家岭文化的遗存,为研究屈家岭文化和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的关系问题,探讨中原和周围地区原始文化的交流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安徽南陵大工山古代铜矿遗址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史乘记载.“自六朝至唐,南陵号为坑冶之地,”1984年秋,笔者在南陵县进行文物普查时.与普查队员们一起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历时2年余,先后在大工山区调查并发现了30余处古代矿冶遗址.1986-1987年度,省、市、县文物考古专业机构组成了古代铜矿研究课题组.对南陵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1988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批准,在南陵境内进行试掘.发掘面积251平方米,发现各种采矿、冶炼遗迹共10余处。其中有西周至唐宋时期的炼炉和矿石焙烧窑9座,唐代地下采矿场1处,焙烧窑有长方形、桃形和圆形三种,炼铜炉有早期使用的竖炉和晚期使用的地炉两类,取得了重大成果在调查和发掘期间,得到了南陵县委  相似文献   

19.
青树岭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存,主要遗迹有房子、灰坑和灶。主要遗物有鼎、罐、有领罐、盆、豆、瓮等。青树岭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弄清屈家岭文化早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对于解决屈家岭文化来源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汉考古》2021,(1):33-41
为配合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2020年上半年,对土地山遗址点东部坡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了一批屈家岭文化遗存,初步确认遗址点的文化内涵以屈家岭文化晚期为主,为进一步探索遗址点的性质及屈家岭遗址的整体布局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