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人说:在清华历任校长中,有三个人功劳最为卓著,一是周诒春,他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向现代大学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罗家伦,他让清华变成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一是梅贻琦,他以高尚的人格和民主治校的理念赢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的清华校长中,影响最大的是周诒春和梅贻琦。梅贻琦是终身服务于清华的名教育家,在校友中有口皆碑,据说在台湾是家哈户晓的人物。周诒春1913年10月任清华学校校长,1918年1月去职,任职不到4年半时间;即使加上1912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的时期,也不过5年多时间。那时的清华学校不过是一所相当于中学程度的留美预备学校,离后来的正式成立大学还很远。周治春是如何赢得清华校友的赞誉的?他宪章对清华有何贡献?早期清华是由外交部管辖的,校长也多由外交部的人担任。对此,当时社会各界多有非议。从外交部木请教育、无暇管好学校的…  相似文献   

3.
正周诒春(1883-1958,安徽人,曾留学于美国耶鲁大学)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大学第二任校长,他可能不如梅贻琦等清华校长有名,但提起由他亲自拟定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由他亲自规划督造的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和体育馆,却无人不知,他对于清华的  相似文献   

4.
1914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当时他年仅26岁,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皆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相似文献   

5.
正民国是个非常特别的时代,一方面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文人、学者又在时代夹缝中尽显个性和骨气,名士之风甚烈,而大学校长们更是个性鲜明。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做人外圆内方,  相似文献   

6.
童念张 《环球人物》2013,(19):71-73
北京清华大学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两所大学一脉相承,新竹清华的昆明湖、蒙民伟楼等,都是延续老清华旧名。两所清华有相同的校训、校歌、校徽,"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梅贻琦在北京清华做了18年校长,又到台湾新竹清华做首任校长,一当就是6年。之后的13位继任者中,一小半都是清华校友。现任校长陈力俊则属于另一半"外来者"。他今年66岁,是知名物理学家,从事电子材料的研究。他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77年做完博士后研究后返回台湾。当  相似文献   

7.
王鸿儒 《文史天地》2005,(11):42-44
清华校长夫人上街卖米糕,让人不可思议,却是事实。这既让我们知道了当时环境之残酷,更让我们看到了梅贻琦校长为官之清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从中可借鉴者还少了么?  相似文献   

8.
正蔡元培与北大是紧密联系、难以分割的。提起北大,蔡元培是其校史上的一座高峰,此后近百年历任校长无一人能超越他的声望。在蔡元培掌校后,北大才转变为今天人们心目中开风气之先、自由包容的"北大"——可以说,没有蔡元培就没有"北大"。而提到蔡元培,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还是北大校长、教育家。"思想自由、  相似文献   

9.
正熟悉清华大学校史的人知道,凡是在1925年清华开设大学部当年或之前进入清华,如果没有被开除,都可以公费留学美国。在人人巴不得能够留学的时代,能进清华的天之骄子们,都是什么人呢?什么人可以考清华1909年7月,清政府正式启动"庚款兴学计划",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游美学务处通过张贴布告和在中文报刊上发通知等方式公布考试日期和考试科目。除通电各省要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是中国学术界耀眼的明星人物。1930年,正是其学术盛年,他在清华大学任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成为清华文科的学科统帅与精神领袖。1932年的《清华文学院同学录》中,首页"评议会"成员集体照,俊朗挺拔的冯氏身居照片中央,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也倚身一侧,其锋芒形神大有盖过梅校长之势。1934年8月,其成名作《中国哲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一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与梅贻琦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在清华人眼中,“清华和他已经融成一体了。”梅贻琦(1889—1962),天津人。早年毕业于美国吴斯特工学院电机系。自1915年应聘清华学校物理课教师直至病逝,以毕生心血和精力贡献于清华,凡47年。其间有17年(1931—1948年)主长清华,使清华大学从  相似文献   

12.
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12月29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江苏武进(今常州)。 1931年冬,时年42岁的梅贻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是年起直至1948年底止,梅贻琦历经了长达17年的担任我国最高学府校长的生涯。在17年的校长经历(含抗战年代担任西南联大实际主持人时期)中,廉洁奉公成为梅贻琦治校的突出特点,也是他成功的重要经验。 大洋彼岸传佳话 新任校长废特权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原为留美预备学校。于 1910年(清宣统二年)择海淀清华园为校址,1911年 3 月正式开学,20年代后期才改为正式大学。…  相似文献   

13.
微言     
<正>@蒋丰:西南联大不许拼爹抗战期间,由北大、清华和南开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大在昆明复校上课,"云南王"龙云大力帮助。龙云的女儿考西南联大附中落榜了,龙云便让秘书长去找校长梅贻琦疏通,秘书长吭吭巴巴地嘟哝:"我打听过了,梅校长的女儿梅祖芬也没被录取。"龙云被整没电了。@东风御风官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在这个处处讲究"拼爹"的年代,梅贻琦先生的做法,值得后辈的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与梅贻琦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在清华人眼中,“清华和他已经融成一体了。”  相似文献   

15.
岳南 《名人传记》2022,(8):21-27
1962年5月19日,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七十三岁。当时的祭文用“天之将丧斯文”来追悼他,而教育界以“原子开新运,士林哭大师”来怀念他。梅贻琦去世后,被葬于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取名为梅园。中国教育界一代名宿,连同一个伟大的灵魂,就此长眠于地下。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凭吊哀思,不由得想起这位老校长的一生,想起那些铭记于心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6.
周诒春(1882年—1958年),字寄梅,安徽休宁人。190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次年由教会送往美国留学,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教育与心理学,获硕士学位。1911年回国,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北京清华学校副校长、校长,美国洛代基金中华医药理事会理事,全国华洋义账会总干事,中孚银行董事兼经理,天津仁立地毯公司董事长,北京政府全国财政讨论委员会秘书长,中  相似文献   

17.
梅祖成 《纵横》2008,(7):61-62
梅贻琦伯父(1889—1962)是五兄弟中的老大,字月涵,籍贯天津。15岁时受教于张伯苓先生任校长的天津南开学堂,毕业后保送河北保定高等学堂深造。1909年考取用庚子赔款派送的第一批留美学生,1914年自吴斯脱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次年应聘到清华学堂任  相似文献   

18.
天津梅曾臣生有五子,长子是清华大学“终身”校长,二子毕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三子是双博士“海归”,四子是周恩来任命的副局长,五子是燕京大学代校长……梅氏家族人才相继,名流辈出,源自家族文化酿造出的家族精神。梅家的另一位大学校长—梅贻宝梅贻宝是梅贻琦的五弟,生于1900年,1915年与梁实秋、顾毓诱等同期考人清华学校中等科,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回国后他先是受聘于燕京大学,历任注册课主任、教务处主任、讲师、教授、文学院院长,后又曾为成都燕京大学代校长、美国爱荷华大学东方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长、台中东海大学教授等。1997年,梅贻宝逝世于美国康奈尔大学。  相似文献   

19.
《文史博览》2010,(1):59-59
<正>清华大学,从上星期起,已经正式上课了。在那个真空地带里,他们师生依旧弦诵不辍的在苦读寒窗,和平常没有两样。校长梅贻琦南下之后,校务委员会的主席,就由文学院  相似文献   

20.
"至大",就是廓然大公,无我;"至刚",就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左右我的言行,在是非问题上,没有交易可言。梁漱溟认为,人就应该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