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1962年7月,天气十分炎热。我从南京乘火车途经上海停留,去"上海文化会堂"看望我在崇明中学读书时的历史老师、时任《萌芽》文学杂志社诗歌编辑的汤茂林。我因当过《苏北日报》、《新华日报》记者多年,和汤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但已有十年未见面了。十年后相见,她依然亲切如故,热情地接待了我。那天,我们叙了师生情谊,谈了许多别后情况,还因在文学写作方面的共同爱好,谈到上海文坛一些作家、诗人的近况。  相似文献   

3.
徐晶 《神州》2011,(16):98-99
初闻《千雯之舞》是在一档读书类的电视节目中,光听名字已经足以吸引我,更不论还有于丹教授的强力推荐。起先,我并不知晓这是一本小说,只是隐约了解与"文字"有关。若说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对我有什么培养的话,那便是对文字的热爱。这也成为我与《千雯之舞》接触的起因。  相似文献   

4.
《文物》1956,(4)
1955年上海文化局得到某处从浙江收来一批废纸的消息,就组织力量检选,共选出图书一万四百余册,重要者如:史籍文学中有明刊本的"国史纪闻",记朱元璋起义事,因流传很少,故修四库全书时仅得列目。余如明刊本的"历朝捷"、"春秋列国  相似文献   

5.
校园之星     
《南京史志》2011,(13):1
大家好!我叫张梦静,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2009级(2)班学生。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女孩,平时和谁相处都很愉快。我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公益性活动,我还是班上的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呢。我喜爱读书、写作,曾多次荣获学校"读书之星""写作之星""文明学子"等称号。在学习之余,我还喜爱运动,经常打羽毛球或排球,  相似文献   

6.
好书推荐     
《神州》2014,(10):101-101
<正>《毛泽东阅读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2月出版以往介绍毛泽东读书生涯的图书大都着眼于他阅读的嗜好及从中所受到的启发裨益,而《毛泽东阅读史》一书则从书籍本身入手,以代表性书籍为线索,呈现了毛泽东一生的阅读历史。书中既有毛泽东阅读状况的整体概览,也有对具体书籍的细致描述,围绕毛泽东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如何把书读"活"、如何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把握毛泽东的阅读生活。  相似文献   

7.
看文化     
<正>在北京读书时,一位老先生教导我,读书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切忌囫囵吞枣。我不是他的正门弟子,对这番教导没放在心上。所以,虽然读了几本古书,对其中的微言大义,却是不甚了了。因此,谈起"文化"一词,只能人云亦云地胡诌几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来,趋时尚,买了几本文化研究的理论书籍,硬着头皮啃了几下,虽不得要领,却看出了一点感概。原来阿多诺、哈贝马斯、罗兰巴特、本雅明、布迪厄、吉尔兹这些人都是学术上的能工巧匠,他们的书,可以当成看文化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视角广阔,聚焦独特,制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出身于教师家庭,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喜爱读书。2020年初,我获得市政协授予成立首个委员工作室的殊荣,地址设在中南路的外文书店五楼。当时市政协贴心地送来了不少图书,有《中国共产党简史》《武汉政协70年大事记》《优秀参政议政文集》《大师们的家风》等各类图书上百册。走进委员工作室,书香绕梁,学风浓厚。我的履职活动与读书是密不可分的,有三句古诗或可一表心迹。  相似文献   

9.
李晓娟 《神州》2012,(29):84-84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法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从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程端礼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是强调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教学中,怎样做到读写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下面是我的主  相似文献   

10.
范莹 《神州》2011,(23):23-24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女性文学的园地里可说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派繁荣景象。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女性写作高潮的涌现,我们发现评论界在谈到女性文学时,就会与"身体写作""欲望叙事"这类的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概念相关联,有关女性身体书写的文学、文化现象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一点不可否认"身体写作"确是当代女性文学写作的一大特色,有的作家成为"女性文学"中"欲望叙事"的代表人物,并因此而走红。现在就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是否就囿于"身体欲望"写作中,在"身体写作"之外还有着怎样新的话题?本文将从王安忆、铁凝、张洁和迟子建等几位作家及作品入手,尝试着对女性与我们民族历史、女性与传统伦理、女性与社会底层等"身体写作"之外的话题进行思考和阐释,洞见在"身体写作"和"欲望叙事"之外,女性文学研究的广阔天地,寻求女性文学研究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1.
正校园创业:学生时代我就买了"大哥大"1990~1993年,我在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读书。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当时我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用实实在在的作品,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在课余,我会把时间安排得很满,为自己寻找真刀真枪的写作机会。  相似文献   

12.
刘欢 《神州》2015,(1):12-13
2014年中国文坛大事不断:各种文学奖在评审前后遭质疑,公众对权威渐失信心;《三体》等中国科幻小说拍电影,科幻星云奖颁发,吸引了国人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关注;今年几个国际文学大奖纷纷授予中国作家、诗人;中国小说在海外销售走俏……这些都证明了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力正逐渐增大。今年几个国际文学大奖纷纷授予中国作家。2月21日,作家麦家登上了《纽约时报》,被赞写作具有"现实意义"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13.
书中人     
谈到《曙光集》的出版时,翁帆说:"振宁和我结婚后一直有出版他的新文集的想法,可我们总是行程匆匆,没有做成。最近我们才挑选、整理、翻译了部分他在过去二十几年间所写的文章,还包括一些采访。振宁以前的书有《读书教学四十年》和《读书教学  相似文献   

14.
当我的看法和大部分人一样时,就是我不用写作,可以放心去过活的时候了朱天心家有3个人是好作家:父亲朱西宁是随国民党来台的军人,出色的小说家;姐姐朱天文是华文写作界的翘楚之一、侯孝贤的"御用编剧";她自己高中毕业即进入文坛。当年有一本《拒绝联考的小子》畅销,出版社找到她,希望她写一本《接  相似文献   

15.
书虫宣言     
我是一只快乐的书虫。因为读书,所以我快乐。我不能离开书生活,否则,我的生命是不完整的。鉴于书对我的重要性,我决定起草一份《书虫宣言》。一、我爱书!我爱读书,既读书的思想,也爱书的本身。那独特的油墨香,那沉沉的感觉,让我为之痴迷。我喜欢徜徉在书的世界里,有时并不去读,仅仅与它相对而坐,也能进入一种浓郁的知识氛围。因此我爱逛书店,喜欢捧一本书就一动不动地看上几个小时,忘了时间,忘了一切。我至今还记得一年冬天我去书店,发现了一本好书,于是把手套脱下放在书架上开  相似文献   

16.
书与人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张立宪,江湖人称老六,2002年开始写作"记忆碎片",意在挖掘"我们这一代人那些共同的基因密码",在网上发布后,赢得大批粉丝,本书便是这些"碎片"的结集。八十年代的校园,八十年代的电影,八十年代的读书,八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17.
我在四十几年前,写过一本《辽史校勘记》,对辽代历史有过涉猎。当时年龄小,读书未博,只能对《辽史》做一点“本证”工作,而于辽代历史上存在的许多大问题,一点也没有触及到。我于1941年到北京见到余季豫先生(嘉锡),以该书为贽,余先生是姻戚长辈。见面后,奖励之余,就说《辽史》有许多问题你还没能探索。可谓一针见血。辽代的汉文学就是其中的一项。以后,我没能继续在《辽史》上下功夫。解放后,因工作性质的变更,无暇顾及。1955年来长春,又从事教学,接受和学习新事物之不遑,致旧业一直抛荒。十年之间,仅为了开辽史专题课下笔写过讲稿。很不成熟。讲过一两遍便长捐箧底,不再看了。关于辽代文学,同志们侧重在其本民族——契丹文字方面,已取得不小的成就,我对此完全外行,不能赞一辞。鉴于辽代汉文学方面成了空白,我很想写一点,但又写不出。最近养疴杜门,看到蒋祖怡先生《增补辽诗话补校笺注》(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通讯》1984年第5期)及米治国同志《辽代文学初论》(《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读后怦然心动,受了启发。周松霭的《辽诗话》当时是空谷足音,尽管内容不充实,说明不了辽代整个汉文学的概貌。但无碍其为“大辂椎论”,这部两卷本属于秘藏珍本,我还没有见过。蒋先生对于辽代文学不及金  相似文献   

18.
我开始读书时已经是民国成立二十好几年了,但我们村里仍没有进“洋学堂”的,一般都进私塾读书.私塾有大户人家独立办的,有合族办的,也有几家合起来办的. 我读的私塾属于第三种情况.当时村上和我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有上十个,村里几户条件稍好的家长们就商量,得让他们读点书,于是就决定合办一个私塾,并决定由我们家免费提供两间房子,大的一间做学生读书之用,小点的一间给聘请的教书先生住.  相似文献   

19.
伊人 《旅游》2014,(1):94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到过德国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共同印象。在德国,读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民日常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一种生活习惯或日内容,整个国家都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因此,有人说:德国,是一个阅读的民族!德国人爱书、读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走进德国人的家庭,都可以看到漂亮的书架和架上满满的图书。在我的德国朋友卢德家中看到,他家的客厅、厨房、卧室甚至是洗手间,都摆满了图书,虽然有些杂乱无章,但那浓浓的书香却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觉,真像是走进了文化的长廊。德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追求精神生活的殷实和文化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我却宁愿把他看作一棵树。开花季节,纷纷扬扬,他拥有满树嫣红,收获的日子,沉甸甸,他迎来了满眼金黄的祝福。三尺讲台,悬河泻水,被揭怀玉,乐此不疲。从黑发到白发,跨越半百人生,不知老之将至。接到他的《散文创作论》(印刷稿),我并不惊讶。问:“这是您的第几本?”答,“另外两本都是基础写作,一本是我主编;那一本,我副主编。”明白了,这位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教授先生(写作教研室主任),从打1964年毕业留校一直教授写作课。还有那些数不清的寒暑假日数不清的函授面授,电大业大的写作讲习、讲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