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券马"是宋代独有的一种马匹交易形式,它是由北宋初年的西北少数民族向宋廷贡马发展而来。宋仁宗时期,券马是当时北宋军用马匹唯一稳定的外部来源方式,是宋代马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券马也存在耗费不赀,而马匹质量良莠不齐的弊端,神宗熙宁年间被罢废。哲宗时期虽短暂恢复券马法,但实行不久,又被废弃。  相似文献   

2.
日械部队在国民党军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抗战胜利时,受外援减少和自给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蒋介石在抗战末期确定的美械、国械列装计划实施受阻。为摆脱部队整体装备水平不高的局面,国民党军将利用重点转向收缴的日军装备,日械部队由此出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日械部队已占国民党军的半数以上,规模和数量远超同期的美械、国械部队,形成了包含主力军、师部队,要塞炮兵和特种兵部队,宪警和地方保安部队在内的完整结构体系,成为国民党军在战争期间的绝对主力。但由于国民政府工业基础薄弱和组织能力低下,日械部队显露出筹划管理不善、装备整修缓慢、军畜配备不足、物资分配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最终在消耗巨大而难以补充的困境中走向消亡,成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编制和装备体系改革失败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北宋灭亡后留给南宋的马政基础极为薄弱,中原地区的丧失,使得退守秦淮以南的南宋朝廷难以经营内地养马业,而陕西和陇右的沦陷也几乎截断了长期以来作为马政支柱的西北蕃马的来源。于是在江北大片领土丧失贻尽,马匹来源日益枯竭的形势下朝廷必然关注到西南产马地区,开始将购马的来源由西北和北方转向西南。在当时南宋马源稀缺的情况下,黔马作为西南马匹获取的一项重要供给来源,它对于南宋的军事及国家安危具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宋时期,由于西北产马区域为辽金范围,南宋朝廷为了解决战马的来源,在邕州横山寨设马市,采购南方及西南的马匹。本文论述了邕州横山寨马市的起源,横山寨的位置,马市的货源,马市的交易情况以及横山寨设置后对广西商品经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反侵略战争.由于战争的残酷性,国民政府军队几乎在每次重大战役中都有大量的兵员损耗,为了满足战时兵员补充的需要,国民政府采用了征募并行的兵役制度,既尽力招募志愿兵,也大量征集义务兵.特别是在抗战中后期.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大力推行以征额配赋为特征的义务兵役制度,使义务兵成为国民政府军队的主要兵员来源.虽然由于当时实行义务役制的基础尚不具备,制度本身亦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国民政府基层政权的黑暗,导致征兵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弊端,影响了国民政府兵员动员的成效,但总的来说,整个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集到的兵员数量还是比较大的,基本上满足了作战部队兵员补充的需求,支持了抗战.  相似文献   

6.
西域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产马区之一。所产伊犁马、焉耆马、巴里坤马名扬全国。建国以来,每年都有大量马匹支援兄弟省区,仅1976——1983年统计,全区共调出166,475匹,每年平均在2万匹以上,最高曾达到36,060匹。 马有重挽、轻挽、骑乘三型,兼作驮、乳、肉之用,被列为六畜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7.
军政部清镇种马牧场的前身为军政部句容种马牧场,1932年建于江苏省句容县,是国民政府军政部为“改良马种,造就国有种马,增进军马素质,提倡民间产马品种的改良”而特别设置的马政建设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降日益形成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立趋势,一直延续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并对南京国民政府治下诸多改良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国民政府的监狱建设、改良等活动就是一例。国民政府虽将监狱的建设与改良权限统归中央,但在国家财政未能真正统一、地方财政亦非真正独立的环境里,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均不愿为此提供经费保证,导致此项改良活动难以按照原初计划顺利施行。当国民政府最终责令地方承担建设、改良经费后,各地政府却又借词财政空虚、司法权限统归中央,要求中央层承担经费,并消极对待这一改良活动,终进一步恶化了司法环境,使监狱、法院等部门更为腐败,狱政改良成果黯然。国民政府监狱建设及经费问题固然体现了国民政府统治能力的欠缺,但更体现了近代社会转型期间司法制度改良的艰难,其中尤其是财政税收等经济因素对司法、行政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毛光远 《民国档案》2016,(1):99-107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出于整军备战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筹设中央马政机构、制订计划、整顿军牧场、筹建种马牧场和培养人才等措施推进马政建设,这是中国借鉴国外模式长远规划马政的开始。至抗战全面爆发前,国民政府马政设施已略具雏形,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外敌入侵和国内政治环境,致使国民政府马政推进受到严重干扰,战时军马补充困难。  相似文献   

10.
清朝绿营每年缺额的马匹,除少部分由官方牧场直接调拨外,“赴口买补”仍是最主要的补充方式。赔桩银、朋扣银既为绿营官兵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马匹买补经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马匹买补、骑操过程中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对中央财政支出的负面影响。而在“赴口买补”制度、赔桩银、朋扣银逐渐落地、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清朝的财政体制、官兵的承担能力、各地的地理环境等成为主要的考量对象。通过彼此间的互动,清朝政府、绿营官兵逐步确定各自在马匹买补事务中的主体责任和义务,进而形成绿营马匹储备成本的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养马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养马技术的进步。而秦汉时期的相马术较之先秦时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养马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东汉时人马援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创立的相马骨法取代了其它的相马方法而日渐流行。良种马的引进和繁育对于促进汉马的改良无疑是一大进步。新饲草的引进,对饲料精细加工和精粗并用,采用分槽单养,夜间加喂,注意马匹的使用和保护,以及医马技艺的进步和马匹去势术的盛行,都标志着马匹培育和饲养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政府迁川后,四川一省的汽车燃料消耗顿时大增,而在日军的封锁下,汽油难以进口,油荒日益严重。为了应对这种困难局面,国民政府逐渐放开对汽油的进口,鼓励官商运送汽油到川云贵腹地。同时,国民政府还严格控制汽油的消耗,努力寻求汽油的代用品,比如酒精、木炭和桐油。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下,四川公路运输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相似文献   

13.
清代进行丝绸与马匹交易的新疆城市风良乾隆初年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以后,新疆地区的政治更加稳定,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发展,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发展和繁荣。江浙一带生产的丝绸大量运往新疆,去换取边外哈萨克、布鲁特等民族的马匹,这种丝马交易规模很大...  相似文献   

14.
美国蒙大拿州斯里福克斯城,“蒙大拿马匹”公司举办一年一度的驭马活动。这场活动在该公司所有人曼特尔(Mantle)家族的指导下展开。这是曼特尔家族举行的第11次驭马活动。也是最后一次驭马活动.他们将约三百匹马聚集起来,从冬季地带驱赶至约56公里外的曼特尔牧场。这些马匹随后将被挑选为西部观光牧场或国家公司的负重马或向导马。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大权独揽,对于国民政府主席一职,认为无足轻重,因此让林森做了12年之久。可是蒋夫妇经过访问印度及参加开罗会议后,觉得非做元首才行。1943年,林森因被军用大卡车撞成重伤,不久即逝世。有人推测其中是有阴谋的。林森死后,国民政府主席非蒋莫属,但蒋偏要假惺惺的请吴  相似文献   

16.
叶铭 《民国档案》2020,(2):106-115
战前国民政府并未真正实现军事统一,因而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在参谋业务方面存在机构组织不健全、联络不畅、情报不准、计划不周且执行不力等问题。向各战区、各部队派遣联络参谋,进行参谋视察,并形成制度,能够获取下属各部队真实情况,也能考察各部队参谋业务实施情况,了解各部队参谋业务运作情况及业务得失,同时进行视察考核,以作为军事委员会及军令部评定各部队战绩、进行赏罚的依据。因此,联络参谋与参谋视察制度是军令部用以沟通各战区、各部队参谋业务的纽带,并在业务方面为建立参谋系统提供保障,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39年7月到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这已是抗大第五期了,我被编在第二大队六队。每周有军事、政治、文化课。"党的建设"课是由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胡耀邦同志来讲,每个星期半天。胡耀邦同志每次总是在我们早饭后,骑着一匹大洋马(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军用马匹,个头很高)来讲课,到午饭前下课,他骑马回去。抗大各队的课堂,都是露天的。我们队的课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军事优抚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在军事优抚的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相当成绩,不仅成立了专门的优抚行政机构,制定了系统化的优抚法规条例及实施细则,还动员社会各阶层赞助优抚支持长期抗战,使军队旧有优抚的落后面貌得到改观.在激励军队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保障大后方战时兵役的开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社会条件的制约,当时的军队优抚在根上未脱旧有优抚模式的窠臼.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中国地面防空部队探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的狂轰滥炸,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加紧地面防空部队建设,使之成为反空袭斗争的重要力量。中国地面防空部队以担负重要都市和交通线等要点之防空为主要任务,根据战局发展情况,艰苦转进,死力苦撑,在反空袭斗争中取得了一定战果,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成为防空作战中值得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马匹是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之一,作为人类驯化的一种自然力量,对人类生活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柴尔德生前十分关注考古遗址中的马骨研究,在他的《告别辞》中,他特别呼吁考古学家加强对马骨的研究。在得知河南辉县发现了车马坑后,他还特地给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王振铎写信,详细询问马车的形制。布鲁斯.特里格提到,马可能是在中亚驯化的,然后与马具一起传到世界各地。然而,这个传播过程目前仍不清楚。马在我国商代就已引入,到春秋战国,马车和骑乘已经成为贵族和军队的常用运载工具,这个过程非常值得研究。目前我国学界对马的作用大致集中在马具和轮车,对马骨本身的研究似乎还比较薄弱,原因可能是缺乏比较系统可靠的鉴定方法。本文从分辨马衔对牙齿和齿隙的损伤来了解马匹的役使,为从马骨证据来了解马的使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文章认为,使用马衔会对马的第二下臼齿前缘以及齿隙造成损伤,表现为下第二前臼齿前角的磨蚀、前缘釉质和齿质的带状暴露,在下颌的齿隙部位则会造成骨骼的磨蚀和新骨的形成。人们甚至还会刻意锉去下第二前臼齿的前角,使马在套上马衔时比较舒服。但是,为了和马牙的自然损耗相区别,在分辨马衔磨蚀时,需要检视这种磨蚀是否与上第二臼齿的咬合对应,马匹是否患咬合不正等等。同时还要考虑马衔质地以及役使的方式和强度等因素。我国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马骨也很丰富,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结合马具和马车遗存,可以深入了解马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和驾驭方式,提高动物考古在社会文化信息提炼上的能力。本文中译因篇幅所限而略去了许多统计表格和一些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