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陈静 《旅游纵览》2022,(18):66-68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因其明显的资源独特性、丰富的资源类型以及较高的集聚度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区域。目前,民族旅游的相关研究集中在旅游资源分析、旅游资源开发及影响等方面,民族旅游影响的相关研究集中在旅游对民族地区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关于旅游地文化景观变迁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居民感知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结合我国贵州省的民族旅游地的文化景观变迁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展开分析,梳理不同因素对居民感知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并针对提升民族旅游地居民对文化景观感知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后续的居民对文化景观变迁的感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旅游发展初期的自然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分类及影响因素在文献中讨论较少。以天堂寨景区为例利用分层聚类法与多分类名义变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群体分类并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天堂寨周边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分为盲目乐观派、社区经济挂帅派、谨慎支持派、悲观反对派,分类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年龄与居住时间、居住村、现在工作。基于深度访谈数据与研究文献分析了相关因素影响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群体分类的内在机制。本研究证实了一个事实:即使在偏远的山区农村社会分化也越来越明显,哪怕是针对像旅游业这样的具体议题,同时本研究也呼应了经典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  相似文献   

4.
戴林琳  盖世杰 《人文地理》2011,26(4):109-114
以乡村节事及节事旅游对不同类型乡村聚落的影响差异为主要关注点,选取北京远郊区的江水河村、长哨营村作为节事举办地案例,以当前国内乡村地区普遍应用的民俗文化类节事作为节事类型案例,从居民感知角度采集节事影响的基础数据,结合SPSS等数据处理工具分析和探讨了两地居民对同类节事的感知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两个村落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差异,进一步从节事活动可参与程度、节事举办地特征以及节事与节事举办地资源适配性的角度,阐释了乡村节事应用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乡村节事的差异化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深度建设山东省青岛市乡村旅游地品牌形象的背景下,本文重点关注乡村旅游营销中心逐渐向游客转移的趋势,搜集游客发布在马蜂窝、小红书、微博三大网络平台上的青岛乡村旅游地照片以及青岛官方旅游网络平台发布的乡村旅游地宣传图片,之后运用Nvivo 12,对照片和标签信息进行分析,生成词云图,对游客感知视角下的青岛市乡村旅游地品牌形象和官方媒体视角下的青岛市乡村旅游地品牌形象进行对比分析,找到目前青岛乡村旅游地的品牌宣传与形象建设和游客感知之间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游客的感知和实际需求,提出行之有效的能够助推青岛乡村旅游地品牌形象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栓成 《旅游纵览》2023,(5):40-42+47
对辽宁省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4个方面探讨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正面感知明显,尤其在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项目、提高生活质量、完善生活环境、增强居民法治意识方面更为明显,总体利大于弊;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影响差异,提出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都市近郊型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3个都市近郊型乡村旅游地为例,通过ROST CM 6软件分析携程网在线评论,结合村民访谈,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将乡愁元素归结为自然景观映像、建筑景观格局、乡村生活氛围、劳作场景定格、传统技艺传承5个乡愁感知维度,最后提出都市近郊型乡村旅游地乡愁元素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辽宁省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4个方面探讨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正面感知明显,尤其在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项目、提高生活质量、完善生活环境、增强居民法治意识方面更为明显,总体利大于弊;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影响差异,提出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都市近郊型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3个都市近郊型乡村旅游地为例,通过ROST CM 6软件分析携程网在线评论,结合村民访谈,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将乡愁元素归结为自然景观映像、建筑景观格局、乡村生活氛围、劳作场景定格、传统技艺传承5个乡愁感知维度,最后提出都市近郊型乡村旅游地乡愁元素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产业带动效应、资源整合效应、人员聚集效应,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地开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研究,从增权视角出发,对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居民感知进行解构,通过主成分分析总结出经济收入增权、社会文化增权、自我认知增权3个维度。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居民3个维度的感知与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感知正向相关,且影响依次减弱。期望本研究能够为乡村旅游感知研究提供新视角,并为保障居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权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旨在探讨旅游地市行政地名命名的原则性问题,以徽州—黄山市名取舍为例,着重提出、阐说定位功能、化底蕴、信息含量、资源观念等命名要素。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综述及中外研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山  韩春鲜  杨玲 《人文地理》2010,25(5):142-147
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影响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旅游影响研究是当前主要研究范式。本文对1995-2008年之间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统计,从文献数量变化、研究指标、研究地、研究方法、作者分布等进行中外对比分析。分析旅游影响研究在指标选取、研究方法和研究地域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及国内和国外研究的特征,以分析旅游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中外差异特征,并基于分析的结果,对国内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的发展必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分析了桑木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桑木村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苗红  陈兴鹏 《旅游科学》2007,21(5):66-72
本文以甘肃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景区为例,从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三方面对当地居民关于旅游影响的感知进行了调查,根据民族和年龄的不同对居民感知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农户访谈结果对感知结果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乡村是国土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城市乡村比一般乡村受到更强烈的城市化影响,面临着最剧烈的国土空间多功能冲突,但是聚焦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的探讨尚未展开。本文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转型大背景下,厘清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基于IAD理论构建了包括治理环境、治理行动和治理绩效的一般性分析框架,以及“规划—整治—运营”一体化的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行动。进一步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为案例,分析了其“规划—整治—运营”不同环节的行动主体和运行规则。研究认为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不仅需要单独的空间规划、综合整治和乡村运营,更重要的是强调各种工具的统筹,强调从划定蓝图、实施路径再到价值实现的整个治理过程的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认同是重塑和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前提。基于文化记忆和地方感构建居民和游客对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模型,以苏州金庭镇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时间、空间、文化和情感维度上主、客存在差异,时间维度上游客高于居民,其余维度居民表现更为强烈。感知效应主、客在时间上表现出令自己回想起过去的人和事,了解文化延续性;空间上为游客旅行带来深刻印象,与居民生活关系不紧密;文化上承载着地方历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文化氛围;情感上在归属感、自豪感、文化自信及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旅游地公共交通性能的游客感知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山市为案例,研究了旅游地公共交通性能感知维度及其游客满意度水平。结果显示:(1)利用游客对黄山市公共交通性能各要素的重要性评价数据,得出黄山市公共交通性能的维度由"公共交通的时间性"、"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公共交通的合理性"、"公共交通的安全性"等构成。(2)在游客对黄山市公共交通性能的满意度评价上,游客对黄山市公共交通性能18个要素的满意度评价均在3.4以上,对黄山市公共交通整体满意度也为3.66;从维度上看,"公共交通的安全性"评价最高(均值为3.81),其次是"公共交通的时间性"(3.6),"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公共交通的合理性"分别为3.57和3.5;同时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公共交通的时间性"和"公共交通的便捷性"2个维度对黄山市公共交通整体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3)分析得到游客对黄山市公共交通性能各要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的IPA方格图,包括优势区(含8个公共交通性能要素)、弥补区(含3个要素)、忽略区(含6个要素)、保持区(含1个要素)。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空间布局的观点分析,大城市边缘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用地布局是最为复杂的。过去与现代,大城市的边缘区域都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当代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城市边缘就是不断郊区城市化的过程。本文以长三角为例,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郊区城市化、郊区都市农业基地创建、重点小城镇发展策略以及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等大城市边缘地区发展的关键性的、涉及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根本问题,论文提出"精明增长"及其城市化蔓延带来的用地时空所引起的各项社会成本、环境成本日益增加的趋势。研究这些问题,为保护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9.
张敏 《人文地理》2002,17(6):11-14
文章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典型调查,对大城市外围地区流动人口的结构及其城镇建设用地使用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平湖的流动人口结构较为简单,大多数是来自我国西南落后地区青壮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以务工和经商为主。由于其从业特征的差异,务工和经商人员分别集中在城镇工业区和商业区内,人口分布密度较高,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严重偏低。文章认为在大城市外围地区的城市规划中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用地需求研究,以解决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与相对紧缺的城镇用地之间的矛盾,并且进一步做了平湖流动人口用地需求分析,提出其规划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乔馨 《旅游纵览》2022,(17):113-115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体现现代传媒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居民是事件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研究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当地居民对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感知及影响因素对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些结论:平遥当地居民对摄影大展的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性别、居民月收入和在本地居住的时间与平遥当地居民的各项感知变量相关性较强;平遥当地居民根据其态度可分为中立者、支持者、消极者。最后分析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