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群快速发展时期,而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是城市群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济南市为例,通过构建多指标体系,在测算城市中心性强度值的基础上,利用扩展断裂点模型在GIS软件支持下勾勒济南在区外、区内两个层次的影响腹地范围。研究表明:受不同城市作用力影响,济南在区外城市间的影响腹地范围基本吻合山东省西部行政边界,与当前济南都市圈的范围基本一致;而区内腹地范围明显大于济南行政区划,形成了中心城市的高地效应。结合研究成果,对济南城市发展提出诸如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强都市圈建设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长春市城郊关系的现状与发展,从郊区城市化特点与动力机制的分析入手,指出了长春市郊区城市化的适宜发展道路和时空演进过程,从而进一步演绎和揭示出了中国东部经济区域内陆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的走向和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3.
韩美  何佳梅 《人文地理》1996,11(Z2):71-73
水土流失严重的流域,能否快速实现生态、经济与杜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治理模式的选择.汇泉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证明,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是快速实现流域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在GIS理论方法指导下计算石羊河流域道路网密度,分析了道路网密度与人口密度、GDP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羊河流域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网空间依赖-偏好指数分布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道路网密度以金昌市、武威市为中心向外发散,道路网密度呈带状分布,从南部天祝县城延伸至金昌市金川区。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道路网的依赖性很强,其中超强依赖或超强偏好的乡镇有2个,强依赖或强偏好的乡镇有28个,中等依赖或中等偏好的乡镇有44个,较弱依赖或较弱偏好的乡镇有24个,弱依赖或弱偏好的乡镇只有7个;道路网依赖-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差异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
城市演进的区位因素探析——以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正平  王健  闫庆武 《人文地理》2001,16(5):29-33,48
无论是在城市的产生还是发展中,区位及其变化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徐州这个"五省通衢"、历史文化名城之地而言,其意义更为突出。本文从剖析影响城市演进的区位因素出发,着重探讨了交通、政治、军事和自然等几种区位变化对徐州城市历史兴衰的具体作用,并根据未来区位变化的主要特点,提出了21世纪初徐州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6.
刘蔚 《神州》2014,(12)
奎屯市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首先对目标提出的依据进行理论与政策的分析;其次准确定位所在区域;再次对区域内各方打造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就奎屯如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进行了思考:要强化城市基础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加强区域文化高地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丹丹 《风景名胜》2021,(4):0044-0045
一个城市的符号及其文化是城市生活最真实的写照,综合反映了城市中社会群体实现自我求知、生活娱乐、与人交往、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需求的文化现象与文化因素。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符号是城市文化传统传承中的一个表象,自身富有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以文化符号形式将城市文化的历史内涵呈现出来,不仅能够实现城市文化的传承,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城市文化的历史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力。  相似文献   

8.
王兴中 《人文地理》1995,10(1):1-13
本文首先对日常城市体系等有关概念提出了一些观点,并结合中国内陆城市的研究阐述了日常城市体系空间扩展的机理、阶段与指标体系。其次,在对西安日常城市体系划界的基础上,提出该体系内的构成与发展模式,并据此总结出内陆中心城市的日常城市体系划分原则。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初探——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星  李文兵  伍延基  张林 《人文地理》2002,17(6):6-10,96
从分析城市建成区居民生活与闲暇现状出发,对构建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进行了理论思考,认为: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适合城市建成区居民户外游憩活动谱中较小尺度的游憩行为;为满足城市居民的闲暇需求而建构的游憩系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游憩场地和游憩设施效用的最大化、居民游憩偏好的最大满足;以人为本是户外游憩系统构建的总原则,地方性、内向定位等则是总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以兰州市为例,提出了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的实际构想--构建兰州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既要看到该市建成区环境具有明显的"廊道"效应、黄色为背景色等特征,又不能忽视在建成区内的一百多万城市居民的生活实际。依据户外游憩系统构建原则,在充分利用兰州市现有的游憩场地和游憩设施的前提下,提出了滨河游憩走廊、城市中心体系游憩系统的构建思想。  相似文献   

10.
这里是大美青海的东部门户,这里是风情海东的富庶之地,这里是河湟谷地的瓜果之乡,这里是兰西经济带上的区位枢纽——民和. 近年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在省、地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一城两区"建设为载体,以"四个发展"为路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建设兰西经济区现代化区位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弘扬"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敢为人先、自我加压、开放守信、团结务实"的新民和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19亿元,增长26.3%;全县总财力达22.49亿元,增长54.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79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27元,增长23.64%.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2000、2006、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成本加权距离和城乡聚落体系潜能指数对传统的场强模型进行改进,综合利用扩张强度指数、扩张速度指数等分析研究石羊河流域内部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分异。在此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并结合道路等级和长度计算流域内城乡聚落体系间最短时间距离来分析城乡聚落体系空间联系与空间相互作用,据此分析石羊河流域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变化及影响模式。  相似文献   

12.
青弋江流域是广义江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时期流域内佛教稳定发展。通过对方志资料为中心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明代青弋江流域内寺院的新建、重修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在新建寺院方面,时间上集中于洪武、万历、崇祯三朝,空间上则以宣城所在的中游地区为核心;在重修寺院方面,时间上以正统之前居多,空间上仍以宣城、泾县较为集中。宣城、泾县成为明代青弋江流域佛教发展的中心地区,与其悠久的佛教传统、良好的佛教基础以及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太子河流域的石构墓葬在夏末商初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战国末西汉初,伴随汉文化势力向该地区的渗透和扩张,在西汉初期彻底衰落。太子河流域的石构墓葬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来自于周邻的影响,与周边和区域内部不同文化的因素之间发生交流,且该地区传统因素表现出持久的影响力。对太子河流域石构墓葬的渊源及与相邻地区石构墓葬的关系的探讨,进一步揭示了石构墓葬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多元文化因素影响,并同时对外施加影响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区位机遇与地区经济发展——以长三角城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子蓉 《人文地理》2007,22(4):95-99
区位机遇是指通过优化空间关系,促进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各种机会。它具有明显时空差异性,是激活区位优势的强大引擎。文中采用2005年长三角城市的经济总量、非农业人口、二、三产业比重、外资总额、地区经济强度等5个指标,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出16个城市的综合规模指数。据此,将长三角16个城市分成3个层次,并分析了各个层次的区位机遇。最后,文中以高速公路时代和跨海大桥时代为实证研究,辅以湖州、舟山、南通为例作翔实的分析,进一步证实区位机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蚁族城市租住区位规律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租房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州市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在三个层面租房区位的选择进行调查。结果认为:作为理性经济人,大学毕业生在在租房区位选择时希望通过最小的成本付出,能实现效用的最大化,而且对不同层面的区位选择表现出不同的区位规律。宏观区位偏好表现为:希望租住在鼓楼区的最多,台江区和仓山区次之,晋安区最少;区位特征及空间规律变现为贴合各区区位优势差异及现居住地"地理惯性"大。中观区位偏好及区位特征表现为:希望租住在距离工作地近的、交通便利的区位。微观区位偏好及区位特征表现为:希望租住在安全的、厕所和洗澡等生活设施完善和房东友好、有熟人在的小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球区位论的城市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区位论是关于经济组织空间优化的学问,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区位因子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传统的区位论入手,剖析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革命背景下传统区位因子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全球区位因子。本文认为全球区位论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在于可建立一系列相对标准,并据此寻求和建立城市发展的比较优势。作者认为城市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不断寻找比较优势,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过程,并认为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印证了全球区位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探讨了全球区位论下南通城市发展的切入点应是利用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融入上海都市圈,实现"曲线救国",建造一个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的城市,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南通城市发展应采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滇池南缘的柴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小尺度范围内复原明清以来柴河三角洲乡村聚落的发展、分布,并进一步揭示明清以降在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滇池流域的人地互动。研究发现,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柴河三角洲在滇池水利开发、三角洲营田技术的运用以及南岸入滇河流自然沉积的共同作用下得以迅速沉积,最终形成于18世纪。聚落随着三角洲的沉积不断向滇池岸边拓展。受到土地开发过程和土壤肥力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聚落分布的密度则从三角洲上部到底端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8.
洛杉矶:从地区性中心城市到全球性城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小宁 《人文地理》2007,22(2):92-97
本文回顾了在当今美国乃至世界城市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城市--洛杉矶从地区性中心城市到全球性城市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洛杉矶崛起的原因。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历史考察和综合分析,作者力图揭示出全球性城市形成中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地域,以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作为地域划分标准,引入基尼系数、带间差异系数、带别特化系数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休闲服务设施的区位类型进行划分,区分出城区均匀分布、弱城心均匀分布、城区核心集聚和城区局部集聚四类休闲服务设施的区位类型,进而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休闲服务设施的分布和微区位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城市触媒视角,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为案例,探讨会展中心对城市房地产的触媒效应。研究表明:其一,会展中心具有变化、综合的触媒效应,它存在触媒强度、触媒对象和触媒机理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触媒强度呈现距离衰减规律,触媒对象主要是与会展相关的形式和项目,且受到城市其他元素的作用增强或减弱;其二,会展中心带动了周边房地产的开发和建设,提升房地产的价格,影响房地产的功能定位;其三,会展中心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来源于会展中心以及其所承载的会展活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