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璜 《人文地理》2013,28(4):27-33
老年人口迁移是老龄化社会的重要现象,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动机,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和独特的发展规律。本文系统梳理了发达国家成熟的老年人口迁移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研究了老年人口迁移的宏观背景、迁移理论、迁移决策模型、迁移时空特征和迁移综合效应,构建了老年人口的研究框架。最后,针对我国老年人口迁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李乔娜 《神州》2014,(18):115-115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在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文化等方面研究汉语对二语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并建设性地提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最终达到提高英语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语音学习是外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项过程。本文拟以调查河北籍学生负迁移现象为基础,运用认知标记理论有效分析和解释这一现象,从理论上证明,标记差异与语音迁移之间的内在关系,语音负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由于母语方言干扰而成,从根源上分析影响语音学习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伟才 《沧桑》2013,(6):260-261
对影响学习迁移效果的个人因素、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利用学习迁移理论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5.
迁移理论指在教学中使得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即促进作用。对知识的学习都是要在自身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教学中运用迁移理论可以使得一方面知识的学习有效促进另一方面的学习,可以达到一种知识的共同增长的效应,因此可以说在教学中运用迁移理论是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积极意义的。本文主要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迁移以及情感、价值观的迁移等方面来对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以迁移理论促进教师对高中政治的教学,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马雪杨  张洁 《神州》2014,(11):251-25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石油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现象日益突出。面对这种经济现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束手无策,这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开始流行起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纷纷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并且使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复兴,资本主义各国的福利政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福利体系不断完善。本文主要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以及其对世界各国福利发展的积极影响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刘天明 《神州》2013,(33):185-185
迁移是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代的数学教学和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迁移理论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有必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迁移指导。笔者将针对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论文基于质性研究方法,以人口国际迁移现象比较突出的明溪县H村为研究个案,从家庭收支特征、家庭地位、婚姻生活状态和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考察和分析了丈夫跨国迁移对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丈夫出国使家庭条件和物质生活得到改善,推动了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改善,电话联系弥补了夫妻空间分离造成的负面影响,但丈夫缺位使留守妇女承担了多重责任,婚姻品质和社会生活也因为丈夫出国而改变。与此同时,留守妇女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并没有因为丈夫出国而发生明显的改变,社会生活支持网络并未弱化,仍是传统的亲属网络。  相似文献   

9.
由于沃尔兹错误地将地缘政治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割裂开来,他的新现实主义理论饱受诟病。然而,沃尔兹的批评者们也未能指出:社会现象和地缘政治现象如何能在一种统一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中得到解释。诚如沃尔兹所言,这样的理论必须通过以下三个检验:它必须确定一个具体的国际关系现象领域的界限,必须辨识出这一领域中的结构化影响(并因此能够理论化)以及必须提供"一种敏锐的直觉"以揭示那些解释这些影响的因果关系。"不平衡与综合发展"理论(UCD)能够通过上述三种检验。"国际"可以界定为由各种社会互动的多样性所产生的现象。我们运用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理论能够识别社会多样性所产生的各种国际性的结构影响。通过思考人们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争论,我们来探究由"不平衡与综合发展"理论所确定的因果机制如何被用来建构一种统一的社会学和地缘政治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杜鹃 《神州》2012,(6):374-374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迁移的种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以及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秽等。迁移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活学活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现。“为迁移而教”,正在成为现代教育中流行的口号。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将巳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迁移或应用到其他学习或问题的解决情境中,则真正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志鹏  白凯  王晓娜 《人文地理》2021,36(3):175-184
地方融入是地方理论的延展和应用领域,其本土化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有待推进.本文以拉萨八廓街的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关键词网络分析和扎根理论,结合四层一体分析框架,探索该群体的地方融入现状和过程.研究表明:①拉萨八廓街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过程可划分为自评、动机、实践和依恋4个阶段;②拉萨的社会氛围体现在对外的高度包容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和世界移民史的框架内,从中国的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外资的引进和城市化与就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外社会经济性质及移民政策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了极低的对外移民率;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未来中国国际移民与人口比例将比当时欧洲崛起时低得多、“移民峰”的时段也将比欧洲当年的时段短得多。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流派与地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单回顾了关于劳动力转移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除综合性的分析外,将劳动力迁移理论归纳为四类分析框架,即二元结构转换理论,以个人决策、成本-收益为主的分析理论,受家庭、社会结构影响的收益-风险分析框架,环境与移民相关分析学派。对人文地理学对劳动力问题的理解,以及近年来国内人文地理学在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的主要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与现有的成熟理论相比,当前国内地理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存在框架和核心的缺失,偏重于刻画人口/劳动力流动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外来人口对城市空间和城市经济的影响,关注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对劳动力转移的条件、过程的研究不够。对地理学调整改变视角,发挥学科优势,参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转型和劳动力大迁徙为国际背景,记载了1904-1910年南非契约华工的历史.文章主要围绕契约华工赴南非的历史原因,中、英两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华工在南非金矿的劳动和生活状况以及南非契约华工的历史影响与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此外,本文通过记述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南非契约华工与印度侨工的不同经历,比较了二者在迁移类型和生活境遇上的异同;并针对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in Asia bu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acquired an unprecedented scale and diversity and i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demographic development of all Asian nation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s now an established structural feature of the region although many nations still dismiss it as a temporary, passing phenomenon. Asian nations are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olicies but much of this has not been informed by high quality research relating to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migration.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each of the major type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fluencing contemporary Asia, reviews major developments within them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each type of movement. Issues examined include south–north migration,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diaspora, international labour migration, the feminization of migration, student migr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role of governments in influencing movement.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介绍了场域理论,并运用场域理论对中国内陆山区新侨乡的国际移民潮进行分析。通过对场域、资本和村民"习性"的研究,从外在的社会结构和内在的个体心理结构两方面来考察新移民活动,为新侨乡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解读模式。笔者认为新移民场域内资本的流动和转换是推动国际移民潮出现和变化的关键因素。随着各种资本向内陆山区农村的转移,新侨乡的范围和国际移民的数量将会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7.
论文基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国际移民组织等机构的数据,重点从国家、地区及多边三个层面,对国际社会有关劳务移民的国际合作以及移民工人权益保护的治理实践进行考察,并对于未来全球劳务移民治理发展趋向加以展望。在国家层面,各国政府通过建立有关劳务移民的法律框架,推动国家间协议以及参与多边体系治理合作等方式维护移民工人权益。在地区层面,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正式区域性组织和非正式机制,积极推动区域内有关劳务移民问题的对话、协商和合作。在全球层面,国际上有关劳务移民的国际公约及法律文书代表着多边倡议,国际劳工组织也致力于政策制定以实现所有移民工人利益的最大化。全球劳动力的流动是全球化未完成的事业。随着当今国际迁移的性质和组成日益复杂,移民治理过程中的国际合作与移民工人的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当前国际移民的新趋势和国际社会对移民问题态度的变化以及国际学术前沿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国际移民在总体规模、流向、流量和存量上都有新的重大变化。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对移民问题日益重视。研究的视角从移民输入国逐渐转向移民输出国;研究的内容从国际移民的消极面转向积极面。对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提出两点建议:加强跨国主义移民理论的研究;重视翻译出版留学人员优秀著述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杨勃  王茂军  王成 《人文地理》2019,34(5):26-35
借助可视化软件,从梳理研究热点及识别研究主题两方面,厘清世界城市网络的研究脉络与核心,探索未来研究动向。研究发现:①世界城市网络研究国际合作广泛,研究热点响应迅速,经历“世界城市”与“世界体系”分化阶段,网络结构聚焦阶段,城市网络的空间、地位、经济等多元阶段变迁;②研究由城市网络链接结构、全球中心城市、城市网络节点地位及城市网络经济学四大主题构成;③以往研究缺乏对网络结构绩效的研究,对非世界城市的关注不够,城市地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仍处于描述阶段;④对世界城市网络结构的内涵、非世界城市研究、整体网络与个体网络关系、经济学方向进行展望,使世界城市网络的未来研究更加全面丰富。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技术移民政策及其影响——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其荣 《史学集刊》2007,19(2):65-7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其特点之一就是技术移民剧增成为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现象。技术移民之所以在全球备受青睐,与发达国家制定技术移民政策有密切的关系,美国和加拿大是成功吸引技术移民的国家,两国之所以制定技术移民政策,是为了应对信息革命带来的全球性人才争夺战。同时美、加技术移民政策产生了双重影响。为了遏制人才外流,亚洲国家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制定人才强国战略,吸引有用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