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大城市边缘区的成长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臧淑英 《人文地理》1998,13(1):30-33
大城市边缘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是导致其变化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而经济发展对边缘区成长的决定性影响是通过以下机制发生作用的:首先,城市化过程导致大城市边缘区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变化,即大城市边缘区出现了新的功能或原有部分功能的衰退;其次,经济的波动,又增强了城市边缘区变化的幅度。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也是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强调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五大发展策略与实施长远目标的关键措施,论证了我国大城市群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针、路径与方法措施,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从国情特点、城乡统筹、产业转型、区域协调、资源环境统筹视角出发,对我国城镇化的合理进程、规模建设与规划布局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区域性的研究探索,对我们深入的理解中央有关新型城镇化一系列方针政策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万绪才  钟静  张钟方  赵君 《人文地理》2011,26(6):144-148
本文依据第一手调查数据资料,运用基于现代统计软件SPSS的统计分析法,以南京市为例,研究了大城市居民对城郊乡村旅游地的感知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感知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的差异性、总体印象与各要素评价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总体印象进行了回归分析,以探寻它与各要素评价之间的具体关系。结果表明,有关城郊乡村旅游地的感知与评价水平不高,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的差异性不尽相同,总体印象与各具体要素评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乡村风光、餐饮、旅游服务和住宿四个方面的感知评价对总体印象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大都市边缘区住宅开发是大多数开发商的可能选择。此类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地域空间结构及地理景观等方面都与城市中心区有着根本的区别,其价值处于高度动态发展中,地价迅速提升成为必然。本文首先剖析大都市边缘住宅区土地价值提升的可能性,并探讨了该类型的小区土地价值提升的评价思路、方法、对象及其参评指标体系确定等问题,最后将评估方法应用于广州市南村开发区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敏 《人文地理》2002,17(6):11-14
文章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典型调查,对大城市外围地区流动人口的结构及其城镇建设用地使用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平湖的流动人口结构较为简单,大多数是来自我国西南落后地区青壮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以务工和经商为主。由于其从业特征的差异,务工和经商人员分别集中在城镇工业区和商业区内,人口分布密度较高,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严重偏低。文章认为在大城市外围地区的城市规划中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用地需求研究,以解决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与相对紧缺的城镇用地之间的矛盾,并且进一步做了平湖流动人口用地需求分析,提出其规划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是国土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城市乡村比一般乡村受到更强烈的城市化影响,面临着最剧烈的国土空间多功能冲突,但是聚焦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的探讨尚未展开。本文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转型大背景下,厘清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基于IAD理论构建了包括治理环境、治理行动和治理绩效的一般性分析框架,以及“规划—整治—运营”一体化的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行动。进一步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为案例,分析了其“规划—整治—运营”不同环节的行动主体和运行规则。研究认为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不仅需要单独的空间规划、综合整治和乡村运营,更重要的是强调各种工具的统筹,强调从划定蓝图、实施路径再到价值实现的整个治理过程的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7.
庄春涛 《区域治理》2022,(15):48-51
开发区作为一种经济特区形式出现,在建设初期,其土地资源常作为招商引资筹码,导致土地粗放利用.对于土地资源面临着逐渐稀缺的大环境问题,国家加强了土地集约管理要求.本文以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探究,通过分析评价,为政府增强土地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撑和技术性建议,探索一条城市空间紧凑、节约利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确定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是制定区域整体发展策略的重要依据,是协调区域中城市之间相互关系的前提。在总结国内外划分城市空间辐射范围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区域中九个城空间辐射范围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榆林等九个城市的指标辐射能力分值;结合康弗斯模型和OVD、WVD方法,将城市的各项辐射力强度值作为每个城市点的权重,构建九个城市点集的加权Voronoi图,合理的划分出九个城市在理论上的空间辐射范围,并在图上表现出城市之间分界线的轨迹,以利于对城市空间辐射范围进一步的识别。  相似文献   

9.
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空间布局,土地产出效益四个方面分析了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土地集约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程若望 《人文地理》2003,18(2):42-44
本文叙述了东亚大城市中的大饭店的历史沿革和现代化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大饭店在城市中的表现形态和功能特色,并进一步探讨现代大饭店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文章着重介绍中国大陆的大饭店,并同日本,南韩的大饭店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章雨晴  甄峰  恩予 《人文地理》2016,31(6):95-101
中国目前已进入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尽管如此,土地资源特别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仍然很突出,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也一直是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一般集中在宏观和中观尺度,难以反映各微观经济主体土地利用状况等深层次问题。本文以张家港市为例,从微观层面对市域范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地集约性进行评价,提出基于企业综合效益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借助ArcGIS工具进行空间匹配,为更清晰地理解和判断城市土地集约使用状况,指导城市工业布局优化、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本研究首先阐述了长三角城市群的概况及其发展现状,然后总结了其成长机理,最后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发展理念。长三角城市群在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等国际背景下发育,同时又因其自身具有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基础、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不断发展的交通和信息技术以及国家和区域各项政策的推动等优势而迅速成长。然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其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因素。基于此,认为新时代长三角城市群应该遵循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等新理念,并采取相应发展措施,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向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 ,是人地关系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物质信息载体 ,是评价人类生境的一个重要对象。土地利用是人类在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下 ,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情况。土地资源的现状评价 ,是反映人地关系协调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GIS先进技术手段 ,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表明了GIS技术对该区域土地利用评价起到了缩小工作量 ,提高精确度的作用。并且从土地利用角度对海北州人地关系现状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边缘地区"、"区域过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以典型边缘地区宕昌县作为案例,简要分析其区域过程,并总结出类似边缘地区区域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因素作用的一般规律,为进一步探索边缘地区发展途径提供理论基础与前提,这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人地关系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物质信息载体,是评价人类生境的一个重要对象。土地利用是人类在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下,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情况。土地资源的现状评价,是反映人地关系协调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GIS先进技术手段,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表明了GIS技术对该区域土地利用评价起到了缩小工作量,提高精确度的作用。并且从土地利用角度对海北州人地关系现状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李文硕 《史学月刊》2022,(2):104-1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城市在去工业化影响下陷入萧条的困境。在去工业化过程中,美国中心城市从制造业中心向信息、服务和管理中心过渡,工业时代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已无法满足新经济结构的需求。作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城市,纽约市遭遇去工业化的冲击尤为严重,制造业迁往郊区,大量人口失业,富裕人群和中产阶级离开城市。为此,美国各界纷纷寻求解决之道,最终促成城市更新的启动。纽约城市更新集中在中产阶级住房、大型文化设施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方面,为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纽约经济的转型复苏不无关系。城市更新尽管造成了贫困人口流离失所等社会问题,但从长时段看并非单一的城市商业地产开发,而是呈现出多重路径,从空间改造的角度为80年代以来的城市复兴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7.
赵姚阳  濮励杰  卜崇峰 《人文地理》2006,21(1):17-20,115
基于2000年的统计资料,选择地均GDP、地均财政收入等九个指标,应用模糊逻辑(Fuzzy Logic)方法从土地经济效益和土地使用效率两个方面对江苏省各地市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13个地市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从高到低可以分为五个等级。评价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各城市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和城市土地的经济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8.
毛蒋兴  闫小培 《人文地理》2005,20(3):107-111,116
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与交通模式间客观存在互动机制,土地利用模式是交通模式形成的基础,交通模式的选择将会改变土地利用模式,因此土地利用模式特征是影响城市可持续交通模式选择的至关因素。本文在全面分析广州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特征基础上,综合考虑汽车产业政策、能源及环境等影响因素提出了广州可持续交通模式:公共交通优先,小汽车、自行车适度发展,交通方式合理分工的高效化、节能化和环保化绿色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2011,(3):20-23
这是一个晶莹剔透的城市,楼房可以不高,却星光熠熠。这是一个花团锦簇的城市,面积可以不大,却时尚文艺。这是一个宁静安逸的城市,人口可以不多,却睿智厚重。这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城市,商业可以不兴,却活力四射。阳春三月,我们不妨走进那些如雷贯耳,却一直未曾识得真面目的城市,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氛围,酝酿出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节庆。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也更加了解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这种形势和趋势。在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板块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尤其是都市圈的发展非常明显。目前人们更多的是关注都市圈这个整体或者是都市圈内核心城市的发展,而很少有人去研究都市圈边缘城市的发展。因此,文章就试图以常德这个典型的边缘城市为例,来探讨都市圈边缘城市在新常态下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