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自然环境变迁与良渚文化兴衰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渚文化的兴衰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良渚文化早期在水利设施方面的投入,为良渚文化的快速崛起创造了物质条件,而良渚文化中晚期水利投入的荒怠导致了它的衰亡。  相似文献   

2.
在良渚文化中,文家山2层、庙前M2、H2、T55,叭喇浜M13、M8等遗存可能为良渚文化末期遗存,与之前的良渚文化遗存差别巨大。通过对钱塘江以南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存和钱山漾文化的文化因素分析,可以发现钱山漾文化的典型文化因素由良渚文化内部的文化因素发展、演变而来,同时钱山漾文化还继承了部分良渚文化传统,并吸收了其它文化的文化因素。良渚文化发展演变而成钱山漾文化。  相似文献   

3.
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高柄盖罐造型精美,每一部分都富有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设计反映了良渚文化先民的“尚中”思想,体现了良渚文化时期“黄金分割”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良渚文化的中心在太湖流域,太湖流域的原始文化从早期发展到良渚文化时期,是良渚文化神徽产生的时间条件;太湖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良渚文化神徽产生的空间条件。由于这一地区的人对频繁发生的洪水的恐惧,从而把雷神作为天神来敬仰,这正是良渚文化神徽的真正内涵,这种信仰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正>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良渚文化玉器的辨识则是自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1973年在江苏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M198中发现了琮、璧、钺等玉器与陶器伴出的事实,首次从层位关系上确认了琮、璧、钺等玉器的良渚文化属性,使人们终于摆脱了传统史学观的束缚,开始对良渚文化玉器的年代与文化面貌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和瑶山良渚文化墓地的发掘,数以千计大量玉器的集中出土,不仅解决了一些玉器的名称、用  相似文献   

6.
良渚文化发现已历五十余年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资料缺乏,其文化面貌和社会性质一直若明若暗。近几年发掘了良渚文化几处重要遗址和墓地,特别是1988年《文物》杂志第一期发表的《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和《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使人们对这些间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明朗化。本文仅就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并论及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一、关于反山良渚文化墓地性质根据发掘简报的资料,此处墓地是就  相似文献   

7.
作为体现权力和信仰的良渚文化玉器,其种类和组合、品质和数量、形制和刻纹反映了拥有者的身份、等级和地位,琮、璧、钺(玉钺杖)和复杂玉头饰,以及标识独特身份的独特玉器成为良渚文化成组玉礼器的核心内容。神像是良渚文化成组玉礼器的灵魂,具有复杂几何结构、且形制和神像自始至终贯穿的琮,成为良渚文化成组玉礼器最重要的代表。反山王陵是良渚古城遗址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等级墓地,M12:98大玉琮也是迄今为止出土的雕琢最为精美的良渚文化玉琮。反山大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玉琮的集大成之作,对其及良渚文化琮的出土情景、形制与结构及其反映的观念与信仰、制作工艺等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解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良渚玉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相似文献   

8.
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特指山东龙山文化,下同)是我国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两种重要的原始文化.分别分布在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本文拟对它们的相互关系做些探讨.一、良渚文化与龙山文化的时代早晚关系以前,考古学界把良渚文化划归龙山文化,还认为它是龙山文化向南发展达浙江的一支,年代比较迟.直到1959年才有良渚文化的命名.  相似文献   

9.
张忠培的《良渚文化的年代和其所处社会阶段》一文,提出“良渚文化已迈入了文明的门槛,奴隶占有制并非进入文明时代的良渚文化的社会形态”的观点,并提出了良渚“方国”的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0.
马竹山  方向明  陆敏仙  程杰  杨根文 《文物》2012,(6):4-16,1,2,97
戴墓墩遗址位于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遗址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2001年3月,平湖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小范围的发掘,已发现1处良渚文化红烧土堆积和5座良渚文化墓葬,随葬器物有陶器、玉器、石器等。发掘表明,这是一处良渚文化祭坛和墓地的复合遗址,5座墓葬的年代为良渚文化中期。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陶器,其中带盖宽把陶杯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1.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地区的一种重要的考古文化类型 ,以出土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而闻名 ,尤以大型玉制礼器著称。礼器 ,通常指用于祭祀、丧葬、宴飨、朝聘、婚冠等礼仪活动的各类器物。考古研究发现 ,礼器的应用于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 ,不过当时只用于祭祀和丧葬等活动。玉制礼器的产生大约在距今 6 0 0 0至距今4 0 0 0年间 ,多发现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 ,黄河流域的大汶口、龙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中。其中良渚文化礼仪用玉尤为典型。它们大部分出土于浙江反山、瑶山、上海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新沂花厅、赵陵山等遗址…  相似文献   

12.
何驽 《东南文化》2016,(4):43-49
浙江余杭瑶山、反山贵族墓地的考古资料显示,两处墓地属于两个不同的统治阶级集团,集团内都是由男性担当社会管理和防卫职能,由女性担当社会宗教和纺织业职能,但两个集团职能的侧重不同,前者偏重于宗教祭祀,后者偏重于社会管理和政府财富。这两个社会控制集团联合执政或轮流执政,显示出良渚文化公共权力的传递与分割似与职能有关,符合民主国家权力集团组合的特征,成为良渚文化作为商业国家的社会政治的民主特征。良渚文化民主政治的社会中坚支撑是由拥有殷实财富和中等社会地位的中等集团所构成的"中产阶级",良渚社会统治集团内部成员也是由"中产阶级"晋升而来。  相似文献   

13.
良渚文化发现60年来,诸多学者对其作了富有成效的探讨,其研究至今方兴未艾。本文试对其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作一分析,并就良渚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作尝试性的解说。一良渚文化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制陶、纺织和编织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制玉和祭坛建筑更是反映了良...  相似文献   

14.
吴敬 《东南文化》2004,(6):77-82
通过对良渚文化高台大墓中出土玉锥形器的类型学研究,探讨了此种器物两种器型的用途及其分化,并对带有纹饰的一类器型的宗教含义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新石器时代多数石器需要安柄使用,但木柄之类的有机质遗存极难保存。由于南湖等地具备特殊的埋藏环境,良渚文化带柄石器的实物竟有成批出土。本文首次公布这些珍贵的装柄石器实物资料,并系统介绍了良渚文化带柄石器出土的历史和现状,对带柄石器的安装和使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相信对良渚文化石器的研究能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良渚文明兴衰的生态史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杰 《东南文化》2005,(5):33-40
环境考古学的发展为讨论良渚文化的衰亡开拓了新的思路。然而,环境论者在表述论点时,常常会片面地强调外界环境变化对文化发展影响,显得过于机械化和简单化。从地理学和考古学的基础研究入手,深入地阐述了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提出生态史观是研究良渚文明兴衰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良渚文化系统动态分析,认为良渚文明的兴衰是其系统中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良渚文化的衰亡是因为人地关系紧张,造成了系统的紊乱。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馆藏有16件出土良渚文化玉璧,通过其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良渚文化玉璧的制作需要经过开料、成形、钻孔、打磨和抛光等各道工序。开料采用线切割的方式;外缘的成形是先将片状玉料切割成方形,然后逐渐倒角、磨圆;中孔由管钻借助解玉砂对钻而成;打磨有粗磨、细磨之分,打磨工具本身含有固定的砂粒;抛光用的是细小的散砂。  相似文献   

18.
良渚文化玉琮及相关纹饰的文化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考古》2012,(2):84-94
良渚文化中一种典型、奇特,且颇具神秘色彩的器物——玉琮,长久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迄今为止,关于它的研究文章,数量已经相当之多。有关玉琮的研究,一般集中于其形制、纹饰、源流、年代、功能、工艺等方面,观点多样,迄无定论。笔者近来对玉琮也略有思考,发现玉琮的形制、神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