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釉陶桃都树     
桃都树高63厘米,1969年济源泗涧沟西汉晚期墓出土,现存河南省博物馆。该树通体施釉,上半部为暗绿色,下半部呈红褐色。树顶端立一浅冠长颈的大鸟。树干为圆柱状,树枝九出,上面塑着猴、鸟、蝉等动物。树座呈三角锥体,上面饰有飞蝉、奔马、踞坐的狒狒、三个裸体人和草叶纹等。据《玄中记》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下有二神,左名隆,右名?。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得而杀之。”据此可知,树顶之鸟应为“天鸡”,三个裸体人大约  相似文献   

2.
正说过年,有写不尽的回忆,也有道不完的新鲜。年文化,恐怕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里最深最广的一种,没有哪件事比过年更加隆重。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和理想相互渗透和转换,便有了年的意味。所以,一切好吃好穿好玩好愿望,都要放在过年来尽情尽兴。过去,老辈子们平日竭力勤俭,岁时极尽所能,过年是一种理想生活的实现。现在,人们被时代  相似文献   

3.
桃都、女娲、加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桃都近阅鲁迅所纂辑的《古小说钩沉》,在《玄中记》中繙到了桃都与天鸡的传说。 "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齐民要术》六、《艺文类聚》九十一、《太平御览》九百十八)。  相似文献   

4.
电视里正在介绍着91年那部获奖无数的电影——《过年》,那是一个发生在大东北过年时的故事。影片里人们以过年的心情有滋有味地置办年货,有商有量地准备年饭,有眉有有眼地拉家常,有声有色地笑,有长有短地哭,有高有低地叹息,最后再有情有义地享受年带来的团圆,哪怕这份年的团圆让李保田和赵丽蓉饰演的父母累得团团转了也未能圆得尽了人意,  相似文献   

5.
胡学彦 《古今谈》2007,(2):78-80,70
(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 谷永为凉州刺史,奏事京师,讫,当之部,上使尚书问永,受所欲言。永对曰:“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夏商之将亡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晏然自以若天有日,莫能危,是故恶日广而不自知,大命倾而不寤(悟)……秦所以二世、十六年而亡者,养生泰奢,奉终泰厚也。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年味     
水冬青 《旅游》2013,(3):67-69,6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要过年了。每天生活在匆匆忙碌中,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过年,也许更多属于小孩子们,属于每个成年人曾经有过的快乐记忆。  相似文献   

7.
“世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家”——世世永祭之庙。西周以来,礼制规定诸侯五庙——始祖庙、高祖庙、曾祖庙、祖庙、父庙。后四者为亲庙,前一庙为始庙。亲庙每世一迁,四世之后即行毁轶,不再祭祀;而始庙则世世永祭,因此得称“世家”。孔子受世世祭祀、陈涉被明令置守冢三十家,因此他们均享有世世永祭之庙,他们都被列入了“世家”。  相似文献   

8.
《神州》2012,(1):28-29
时下,人们普遍陷入了"春劫"的惶恐与尴尬中,何时能过个好节,成为从每个人心底升腾起的一种美好期许,自然是个囿人心肺的话题。其实细想,这种抱怨也是有道理的,人们一面抱怨过年没有趣味,一面也没真的不打算过年了,该来的还得来,该往的还得往,有种痛并快乐着的状态。再往深了想,年味越来越淡,这不是充其量个人  相似文献   

9.
风生  张政 《旅游纵览》2011,(2):13-16
<正>在城市里生活久了,又没有一个远方的家乡可以期待,虽然免却了春运的奔波之苦,但总感觉这"年"过得是越来越索然乏味。年味儿,这个可意会、难言传的东西,到底在哪儿呢?平遥中国年给大家送上了一份丰盛的年俗大餐,红灯、社火、剪纸、大戏这些带着浓烈北方春节气息的元素,在平遥古城的民居客栈间、深深大院里随处可见,全家老少去领略一下这种传统的原汁原味的年味,不失为过年的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学说:三千世界,所有时间、所有空间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几乎是永存——深奥而难于想象。然而好的回忆竞可以说服我们须臾得见,那些并存于世的所有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1.
《旅游》2015,(2):68-69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是流行在北京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过年谣》,所说的内容大多为年前的准备。在老北京,过年时人们最期盼的是吃好的,穿好的,玩儿好的。而这一切都要靠年前的准备,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显得比过年更重要。在《过年谣》中,打二十三送走灶王爷之后的几天里,几乎都有具体的安排。而每做完一项准备,距离人们期盼的年就更进了一  相似文献   

12.
年的味道     
张宇 《文史月刊》2012,(1):21-21
城市的年味不比乡村,仿佛乡村的大年才更像大年。 一进腊月,用母亲的话说,吸一吸鼻子,就能闻到年味。河北老家过年要炸麻花。炸麻花需要技巧,不是谁都能干得好的。所以要提前和炸麻花的师傅约好。  相似文献   

13.
偷来的年味     
过年偷青是一个全国性的习俗,其根源竟然和"找骂"、"偷情"有关。小时候住在仁怀乡下,那时过年,在乡里有一个怪而有趣的习俗,叫偷青。正月十五晚上,小伙伴们三三两两悄悄聚在一起。半个多月来穿新的、吃好的,甚至连作业也不用做的日子眼看就要过去了,小伙伴们正在等待一场狂欢。夜深人静,月色朦胧。领头的大毛朝猪圈的暗处一躲,刹那间不见踪影,其他几个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14.
介子平 《沧桑》2011,(2):246-247
晚清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而近百年来的变故,更是波谲云诡,沧海桑田。期刊作为新闻媒介之载体,直接记录叙述、臧否月旦了这一变迁,其作为虽无改弦易辙、旋转乾坤之威力,却也有推波助澜、激发振扬之促动。  相似文献   

15.
刘小琳 《世界》2005,(1):16-16
“过年,过关,过年关”,旧时穷人们盼着、怕着、熬着,怎么都情有可原。现如今,日子越过越舒坦,天天像过年,而“年”竟也成了一种负担、一份无奈、一腔牢骚。上至大领导,下至小百姓;有钱的,没钱的;有闲的,没闲的;有名的,无名的,都得过这新的年关。列位看官,且看他们怎生过关——  相似文献   

16.
织绣艺术中的桃与桃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长寿的桃,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装饰题材。古代神话说追日的夸父渴死后,以他的血肉在大地上培养出桃林来,为人类造福。古人把桃木崇为仙木,过春节时要在门旁悬挂两块桃木板,上画神茶、郁垒两位门神,藉以祛除恶鬼。传说这两位门神原居住在沧海之中的度朔山,山上有屈蟠三千里  相似文献   

17.
诗二首     
亮子河森林公园天生一脉好屏风,岭上风光各不同。曲折盘山仙境里,漩回碧水画图中。百花园内蝶蜂舞,万木丛间鸟兽鸣。高塔①远迎天际外,群山磅礴映霞虹。①高塔:指亮子河森林公园最高峰■望塔。 桃温怀古悠悠岁月倍峥嵘,汤旺河滨沐古风。盆努①千秋随土去,桃温②万户伴名空。废墟半壁生春草,玉带一条绕落红,青女若能知我意,当逐逝波颂英雄。①盆努:辽代时,汤原为五国部之盆努里国地。②桃温:元朝时,桃温军民万户府设在汤旺河右岸 之桃温古城,府因桃温水(汤旺河)而得名。诗二首@李哲伟  相似文献   

18.
刘言 《中华遗产》2010,(10):160-165
井,象什么形? 从古至今,要说字形上变化最少的字,“井”字得算一个,两横、一撇、一竖,写了三千年,看了三千年,也用了三千年。那一眼圆而深的井,留在很多人对古老村镇和家乡的记忆中。然而方方正正的象形字“井”怎么会像那圆圆的井口?  相似文献   

19.
时过得真快,藏历新年又到了。我在拉萨过了好多个新年,与我的藏族朋友以及郊区的农民们同乐,回忆起来真是叫人心旷神怕,眷念不已。西藏古代曾在夏回过年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到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习惯。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棵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黄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些是古代西藏夏日过年的遗留。还有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  相似文献   

20.
《水经·浊漳水注》所载桃水,前人多以今桃河当之;严耕望则提出故关水说。二说与郦注原文或传世文献间均有无法融通之处。细绎桃水经行诸地,或可确定古桃水实指今甘陶河、冶河至冶河故道一线。而今桃河之所以转承古桃水之名,源于金代蔡珪《晋阳志》误解郦注桃水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