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东 《丝绸之路》2012,(20):95-99
五代宋初,党项利用自身马匹资源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以提升自身经济实力,中原政权对河陇地区控制力度削弱,党项趁机将势力逐渐向河陇地区延伸,加紧控制牧场以掌控更多的马资源来提升对外交往的砝码,使马贸易在党项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经济与政治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2.
据以《周礼》、《礼记》为代表的文献记载,西周王权体制下,为从事季节性地饲养、管理马匹,设置了多种职掌的官职。可是,其具体状况则未能详尽。因而,对马骨进行科技分析成为关键课题。本论文根据陕西省西安市少陵原西周墓地出土马骨的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数据,以及牙齿羟基磷灰石碳稳定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对随葬马匹的饲料构成的组合分析获得了新认识,也探索了西周王朝马的饲养与管理状况。西周王朝根据马的性别确定不同的饲养管理战略方针。雌马以繁殖后代为目的,出生之后即在厩舍饲养,饲料为粟和黍,使之与甄选出的种马交配。同时,幼马与雌马一起饲养,以母乳以及天然牧场的野草为食物,马3岁以后对C4植物摄取量剧增。这一结果与古代文献记载相吻合,可见为了对3岁以上的马进行使役训练,周人可能将其转移到不同的饲养、管理环境中,这是熟知马的生态特征,按计划进行饲养和管理的措施。如此,依据动物考古学和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揭示了仅凭古代文献和出土文字资料所无法窥知的西周王朝对马的饲养与管理活动,并表明这些饲养管理活动的开始时期或可追溯至西周前期。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在国防军备现代化的背景下,马匹在军队建设方面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抗战军兴后,前方各部队需马甚急,国民政府通过采购、民间征调、国营军牧场建设等方式来补充军用马骡。然而,由于晚清以来社会动荡,马事行政废弛,国内产马数量及素质能力均趋下降,军用马骡社会来源缩减。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东北、华北等产马主要区域相继沦陷,战时军马消耗又异常惨重,马匹生产与消耗失去平衡,国民政府军用马骡补充困难重重,严重影响着正面战场上部队的机动能力及兵种间的战略配合。  相似文献   

4.
在焦作市耿村发现的元代石供床刻文中,记载了当地迎神赛社中一些社火班社的名录。其中"骆驼社"是当时"驼户"的社会组织,在社火中有"舞队"的表演因素,"簇马直社"是集养马、驯马以及社火中驭使马匹参与表演的班社,"太尉直社"应与祭祀东岳庙的太尉神有关。  相似文献   

5.
"券马"是宋代独有的一种马匹交易形式,它是由北宋初年的西北少数民族向宋廷贡马发展而来。宋仁宗时期,券马是当时北宋军用马匹唯一稳定的外部来源方式,是宋代马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券马也存在耗费不赀,而马匹质量良莠不齐的弊端,神宗熙宁年间被罢废。哲宗时期虽短暂恢复券马法,但实行不久,又被废弃。  相似文献   

6.
四川出土的历代马俑,多为单体,它们虽未构成陕西临潼秦俑吭、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之兵马俑的宏伟气势,但做为祖国古代西南的一般被乘驭马匹形象,亦具有较强的地方特征。若与临童秦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和甘肃武威出土的铜奔马相比,四川马俑虽不及其富丽辉煌的风韵,但亦具另一番观赏价值。四川马俑,当别具自己的文化内函和独特的制作技艺,它们同样引起国内外观众的瞩目,曾博得众采,颇具研究价值。由于川中历年出土的历代马俑数量较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养马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养马技术的进步。而秦汉时期的相马术较之先秦时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养马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东汉时人马援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创立的相马骨法取代了其它的相马方法而日渐流行。良种马的引进和繁育对于促进汉马的改良无疑是一大进步。新饲草的引进,对饲料精细加工和精粗并用,采用分槽单养,夜间加喂,注意马匹的使用和保护,以及医马技艺的进步和马匹去势术的盛行,都标志着马匹培育和饲养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北宋灭亡后留给南宋的马政基础极为薄弱,中原地区的丧失,使得退守秦淮以南的南宋朝廷难以经营内地养马业,而陕西和陇右的沦陷也几乎截断了长期以来作为马政支柱的西北蕃马的来源。于是在江北大片领土丧失贻尽,马匹来源日益枯竭的形势下朝廷必然关注到西南产马地区,开始将购马的来源由西北和北方转向西南。在当时南宋马源稀缺的情况下,黔马作为西南马匹获取的一项重要供给来源,它对于南宋的军事及国家安危具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大一统的国家中,官马、驼、牛、羊牧场和八旗牧场,是比较多的。仅在奉天境内,官设牧场,即有四处:养息牧牧场、大凌河牧场、盘蛇驿牧场以及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新设的垦牧公司牧场。其中养息牧、大凌河、盘蛇驿三牧场面积最大,也是诸官牧场中,直接为皇室、贵族、辽东三陵,提供马、牛、羊及其产品奶油、奶酒、奶饼等的基地,也是军马的来源之一,所以被誉为“盛京三大牧场”。弄清其产生、演变及其作用,对研究清史、清代东北地方史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汤志鸿 《文史天地》2002,(11):64-64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三套马车是该国许多民族冬季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三套马车是三匹马同时拉的一辆车或雪橇,主马在中间架辕,另两马分别列两边,其形状像一把微开的扇子。这种马车,装饰得五彩缤纷,马也要披上彩带,跑起来速度快。乘着这种马车在雪地里兜风,别有一番情趣。马车一般用一马或两马拖拉,我国夏时六马驾御的车,可能是古代“马力”最大的马车。但在万事出奇制胜“创纪录”的今天,一辆马车所用之马匹也不断“前无古人”。1990年,荷兰北部的格罗宁根镇为纪念该镇解放318周年,特地举行了一次马拉车比赛。马车出租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先秦时期华夏系驭马器衔、镳的材质、形制及其演变规律、原因进行分析,并将二者联系起来探索了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清朝绿营每年缺额的马匹,除少部分由官方牧场直接调拨外,“赴口买补”仍是最主要的补充方式。赔桩银、朋扣银既为绿营官兵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马匹买补经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马匹买补、骑操过程中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对中央财政支出的负面影响。而在“赴口买补”制度、赔桩银、朋扣银逐渐落地、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清朝的财政体制、官兵的承担能力、各地的地理环境等成为主要的考量对象。通过彼此间的互动,清朝政府、绿营官兵逐步确定各自在马匹买补事务中的主体责任和义务,进而形成绿营马匹储备成本的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13.
西域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产马区之一。所产伊犁马、焉耆马、巴里坤马名扬全国。建国以来,每年都有大量马匹支援兄弟省区,仅1976——1983年统计,全区共调出166,475匹,每年平均在2万匹以上,最高曾达到36,060匹。 马有重挽、轻挽、骑乘三型,兼作驮、乳、肉之用,被列为六畜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4.
养息牧牧场是清王朝设在东北柳条边外的惟一皇家牧场,畜养大量的牛羊马,不仅供应盛京三陵祭祀之用和补给八旗官马之需,而且部分产品成为清皇室的贡品.这座几乎伴随清王朝始终的皇家牧场,它的设立、发展、试垦、续垦和放垦演绎了养息牧牧场恢复、繁盛、衰落和消失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4,(5)
<正>汉代画像石中有一类被绊住马腿的马匹画像,迄今可查的约有12幅,例如山东肥城北大留村的画像石(图一)[1]、山东嘉祥满硐乡宋山画像石(图二)[2]等。张从军称这类图像为"束马"图像[3]。我们认为,这类图像应即文献所说的"絷马",宜称之为絷马图像。本文拟结合相关文献作进一步考察,祈请方家指正。一文献中的相关记载1."絷"字训诂  相似文献   

16.
清代进行丝绸与马匹交易的新疆城市风良乾隆初年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以后,新疆地区的政治更加稳定,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发展,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发展和繁荣。江浙一带生产的丝绸大量运往新疆,去换取边外哈萨克、布鲁特等民族的马匹,这种丝马交易规模很大...  相似文献   

17.
梅德韦杰夫[1965—]2009年7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开始精心筹备在独联体国家总统之间举办的高规格赛马活动。他多次听取赛事的准备进度,细致地察看马场,还对土壤、马匹等问题做了特别交代。直到一切安排妥当,这才向其他10位总统发出了邀请。可没几天,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就复函说,因马  相似文献   

18.
军政部清镇种马牧场的前身为军政部句容种马牧场,1932年建于江苏省句容县,是国民政府军政部为“改良马种,造就国有种马,增进军马素质,提倡民间产马品种的改良”而特别设置的马政建设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载有这样一件事:上官桀在做未央厩令时,一次皇帝身体不适,等到病愈后察看马匹,发现马大多数瘦了。皇帝大怒,要惩办上官桀。上官桀声音硬咽地对皇帝说:“我听说是上身体欠安,日夜担心,心意实在没有用到马上。”话没说完,已摘下数行眼泪。如此一番拙劣的表演,竟使皇帝转怒为喜,认为上官桀是真心爱护自己,从而更加亲近他,很快便任命他为待中,不久又将他升为太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用“意不在马”的表白和声泪俱下的表演来拍马媚上者,可能只有上官桀一人。而类似于此的拍马屁、抬轿子、吹喇叭,却绵…  相似文献   

20.
"贺兰"是古突厥语驳马ala-hala复数形alan-halan的音译。驳马部别名曷剌是古突厥语ala-hala的复数形alat-halat的音译。驳马部别名遏罗支是古突厥语ha-la-??>a-la-??(有驳马者)的音译。古突厥语ala-hala最初是斑驳色马匹之义,后衍生出斑驳色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