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强 《文史天地》2009,(10):67-68
有一个词叫“半老徐娘”,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形容尚存风韵的中年妇女。词中的“徐娘”,乃是指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萧梁政权中桃色新闻不断的皇室贵妇徐昭佩。该词虽流传甚广,但在徐昭佩这位“半老徐娘”的真实身份及容貌上,人们却普遍存在着对她的错误解读。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09,(5):72-72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解。“宦官”一词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觉得这句话一点也不对。我的爸爸妈妈是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可他们却进了一家门。先说我妈妈。她那张刀子嘴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在我耳边唠叨,只要我一进家门,她嘴里就像放鞭炮一样噼里啪拉响个不停。其实,妈妈的话无非是三个词:“吃饭”、“看书”、“快点”。说实话,我还挺佩服我妈的,一天只有这三个词,竟能说它二十四小时,我却一句话都插不上,只能装聋作哑地听着她的经典三词。我与妈妈每天说不上十句话。周末爸爸回来时,可算是我  相似文献   

4.
论“敦煌学”一词的词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敦煌学”一词是陈寅恪于1930年在为陈垣《敦煌劫余录》写的序言中首创的,该序中5次出现“敦煌学”一词。本文则认为,“敦煌学”一词应该是日本人首创的。日本敦煌学家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在大阪出版发行的《敦煌石室的遗书(怀德堂夏期讲演)》中,15次使用了“敦煌学”一词,并且对国际敦煌学的起源、发展、研究范围、问题、广义敦煌学和狭义敦煌学的区分等做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本文认为,“敦煌学”一词是明治末年、大正年间日本敦煌学蓬勃发展的产物,是在日本出现“敦煌派”、“敦煌家”、“敦煌党”等一系列词汇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强调,陈寅恪虽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敦煌学”一词的人,但应该是在中国第一个使用“敦煌学”一词的人,或者说是第一个将“敦煌学”一词引入中国的人。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广告”一词源于拉丁文“Adverture”,其意是指“吸引人注意的”。“广告”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刊行的《政治官报章程》。  相似文献   

6.
《西藏人文地理》2020,(1):128-139
顾莹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真实。“真实是野生动物摄影的第一要素,其次才是美和科学。千万不要只为了追求所谓的美,而去伤害它们。”有人说她是最勇敢的女摄影师,能够从凶猛的棕熊脚下逃脱。有人说她是最善良的“荒野女猎人”,一直在用“野性”的镜头,喚起人们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胡芳 《中国土族》2003,(2):67-69
才华横溢的土族女诗人李宜晴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但留存下来的不多,现仅存诗40首,词70阙及断章残篇10余首。从这些诗词的创作看,她是严格遵循“诗言志”、“词抒情”的传统写法,在诗和词中注入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展现了不同的精神风貌。与其温婉清丽、轻柔缠绵的词作相比,她的古诗创作远离了儿女情长、男女相思的内容,思想蕴涵严正繁富,格调清新明朗,显示出了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脱俗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8.
《中华遗产》2013,(5):158-159
谁是最早的“中国”?“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1963年陕西宝鸡县贾村出土的何尊铭文:“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日:余其宅兹中或(即围),自之义民。”何尊为成王追述武王功业所制,可见中国一词最晚于两周前期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9.
“北五省”与“南五省”两词在清代史料中偶有记载,关注者寥寥,少有专门研究。“北五省”当源自“北皿”,“南五省”则来自“南皿”,北皿、南皿所辖省份分别于康熙年间、乾隆六年的最终定型,为“北五省”“南五省”两词在官修史料之出现提供制度依托。两词因科举而生,亦因之而废。随着晚清废科举,南北分闱不复存在,“北五省”与“南五省”亦逐渐成为历史名词。  相似文献   

10.
一、公主的丈夫为什么叫“驸马” 公主是帝王的女儿,在封建社会,可说是妇女中的特权阶层。公主地位特殊,她的配偶称谓也特殊,称作“驸马”。驸马一词,本来是指驾副车的马,又称副马。  相似文献   

11.
Ander  Bohm  Pascal  Maitre 《世界》2007,(10):174-186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长7000公里、宽3500公里的西伯利亚是对“无边无际”一词的最好阐述,即使是极为勇敢的哥萨克人也直到16世纪才敢踏足此地,多数人只在书中和电影里领略过她的真容……直到今天,她依然是一个谜。在极其神秘和冷峻面孔的覆盖下,西伯利亚,难道真的“生人勿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南宋时期的《朱子语类》一书中出现的“十分”一词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分析。归纳出此书中的“十分”有三种用法:(1)使用原义的“十分”。(2)表示总括范围的副词“十分”。(3)表示程度高的副词“十分”。认为这三种用法不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此词出现初期的情况,而且更反映了此词由实到虚、由表示范围到表示程度的发展过程,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3.
汤惠生 《文博》2006,29(4):24-29
英语“类型”(type)一词来自希腊语“typos”,意思是“一击”、“击打留下的痕迹”、“图像”、“模式”等。“类型”(type)一词早期多用于基督教和建筑学,而对该词最早的解释出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法语建筑史词典中。法国建筑史学家夸特莱梅勒·  相似文献   

14.
袁玥 《旅游》2003,(2):18-22
博物馆是什么?“博物”作为一个词出现.始见于《山海经》,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中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这是传统的用法。“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离现在才不过百来年的事.是由日本引进的。日文“博物馆”词则译自英文、法文、德文通用的museum这又源于希腊语mouseion,意为缪斯神殿。在公元前283  相似文献   

15.
关于"经世致用"思潮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宏斌 《史学月刊》2005,(7):106-114
“经世”的词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本来是非常明确的,历经2000余年而无歧义,从不与“致用”一词搭配使用。自从梁启超开始使用后,“经世致用”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现代许多学术论著中。在研究清代学术思潮时,有的研究者认为中国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一股“经世致用”学术思潮,并且产生了一个“经世派”,不仅如此,还把这种“经世致用”思潮与鸦片战后的“师夷制夷”相联系。其实,不仅“经世致用”的提法不妥,而且“经世派”存在的现实根据也不足,就连“经世”观念与“师夷制夷”之间的历史逻辑联系也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学界对“藩属”、“宗藩”的认识和使用,“藩属”的含义和使用,“宗藩”的含义和使用等三个方面,对古今“藩属”、“宗藩”二词的用法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藩属”一词形成于明清时期,是用于指称清朝和边疆民族乃至周边邻国的政治隶属关系,但这种关系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称为“藩臣”、“外臣”与“属国”。“宗藩”一词则早在《史记》中就已经出现,是用于指称皇室宗族或宗族成员分封于地方者。现代学者用“宗藩”一词指称中国古代王朝尤其是明清和邻国关系的做法并不科学,其“宗藩”的含义和用法不仅与古人对该词的用法明显不同,而且容易形成更多的误解,故而应该改用“藩属”才准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鼎”、“镬”、“锅”三个词在历史文献中的出现情况及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地理分布,试图从方言地理学的角度,对“鼎”、“镬”、“锅”的历时演变进行新的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梁红玉其人,不见于史,可她作为南宋女将,封安国夫人(后改杨国夫人),而且曾在黄天荡与夫君韩世忠一块阻击金兵,击鼓助战,阻强敌48日,这却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宋钦宗即位前一年(1125)之初秋,镇守两江的老将王渊在镇江金山接待视察江南防务的副枢密使宗泽时,欲招歌妓侑酒相陪。宗泽生活严谨,对此不感兴趣。王渊说道:“我其实也不喜此俗套,但听说这班歌妓中有个叫梁红玉的,工于词律,剑术也娴熟,便想召她前来助乐。”对填词度曲宗泽倒不在乎,此女居然又谙剑术,宗泽便点头应允了。出现在宴席前的是—位淡雅清新、仪态端庄的娉婷少女,约有十五六岁。王渊让自己身边的副将韩世忠先取上文房四宝,让她填一首词上来。梁红玉问道:“不知以何为题?”王渊对楼下滔滔的江面  相似文献   

19.
身为敦煌学研究,自然会对“敦煌学”这个词感兴趣。除了“敦煌学”到底能不能成为“学”之外,“敦煌学”这个词到底什么时候出现?敦煌学这门学问到底什么时候正式形成?敦煌学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果与特征为何?如此等等,都在兴趣之内。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自我次殖民地化”异说吴长安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外来文化蜂涌而入,中国人口语中的洋词多了起来。“的士”、“曲奇”、“拜拜”、“OK”,甚至“妈咪”、“爹地”不仅出现在“新潮一族”的嘴边,而且也出现在街头、商店、报纸、电视节目中。一些外资企业带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