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横》1999,(1)
30老舍(左1)、刘开渠(左2)‘陈半丁(左5)、胡絮青(左6)向齐白石祝酒50年代末于北京寓所一九五一年,老舍因创作^龙须沟v=I宋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i|人民艺术家lI奖状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日.朋友们祝贺老舍一二排左三一五十寿辰一九六四年,去北京郊区农村体验生活。有时独自到村外小路上散步名人像册:老舍  相似文献   

2.
蒋泥 《湖南文史》2010,(4):37-39
老舍一生中出现过几位女性,对他的生活、性情,乃至人生取向,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一位是他的初恋对象刘家小姐,一位是他的妻子胡絮青,还有一位则是与他维系了特殊情谊的女作家赵清阁。  相似文献   

3.
金宝山 《百年潮》2007,(2):48-53
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收藏有一幅名人墨宝,上写:“无儿无女无分文,为理为善为人民。聪颖机智操巨细,宇宙声誉是全人。”这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夫人、时年九十高龄的画家胡絮青题写的赞美周恩来的诗句。  相似文献   

4.
《四世同堂》,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灵魂的五四传统,把造成国人性格懦弱、敷衍、苟且偷安的思想根源指向传统的北平文化。而整个北平文化又是以家族文化为基础的。因此老舍在《四世同堂》中便集中地审视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对其消极性因素进行了理性的审视与批判。如果说鲁迅从思想的角度,茅盾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切入社会现实乃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的《自传》老舍先生四十岁时曾写过一篇《自传》,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学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  相似文献   

6.
陈娟 《环球人物》2020,(8):83-87
20世纪50年代,老舍家中收藏了各式各样的器物,整理摆设它们是他每天早晨的习惯。在中国作家序列中,很难找到第二个像老舍这样的人。他既写话剧、歌剧、电影剧本,又写京剧、相声、快板,“英式幽默”与“北平大杂院诙谐”调度自如;他有很多爱好。  相似文献   

7.
<正>"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唐代刘禹锡《赏牡丹》诗中的名句,我想以此来形容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老舍、胡絮青藏画展"所取得的成功。展览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人雅兴",第二部分"夫子千秋",第三部分"积萃藏珍"。整个展览共展出作品二百多件,"真""精""奇""特"俱备,是一场文化饕餮盛宴和精神大餐,不仅能直接观赏到中国书画大家的高超技艺,享受书画艺术的丰富美感,还让我们在无限愉悦中感受到老舍、胡絜青及其朋友们卓越的艺术智慧、高尚的情怀,以及为作品赋予的深刻寓意和缜密思想。展览期间,我曾前后三次前  相似文献   

8.
重读张恨水     
正张恨水是民国高产作家。他一生创作的中长篇小说超过了100部,多达2000万字以上,诗词、散文、杂文、时评也有1000余万字。他的小说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老舍称其"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名赫赫的报人,如果从1918年初受聘担任《皖江日报》总编辑算起,至1948年12月辞去《新民报》北平版所有  相似文献   

9.
王金环 《神州》2013,(17):20-20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作品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城市劳动者的典型形象。祥子有梦想,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年轻人,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终于彻底失败,最后成为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祥子自身固执倔强、个人主义的性格,有与虎妞的错误结合,也有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作品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城市劳动者的典型形象。祥子有梦想,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年轻人,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终于彻底失败,最后成为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祥子自身固执倔强、个人主义的性格,有与虎妞的错误结合,也有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高锴 《炎黄春秋》2014,(9):62-65
新中国成立不久,老舍先生摆脱反动势力的阻挠,横渡大洋,回返祖国。当时我在燕京大学文学院上学,同学中很多是“老舍迷”,学生会派我和小陈设法去邀请老舍来校讲演。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我和小陈兴冲冲进城直奔老舍家。叫门进了小院,哈!在窗台前浇花的正是老舍。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研究员关纪新著,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老舍与满族文化》于2008年3月出版,全书27万字,是一本旨在对老舍这位满族文学作家其作品中艺术性的民族因素做深层次挖掘的专著。该书从“京师旗族的家庭出身对老舍的人文模塑”、“20世纪满族社会变迁对老舍民族心理的制约”、“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的精神烙印”、“故土难离,相知不弃——老舍的京旗及北京情结”、“老舍赖以托足的满族文化艺术沃壤”、“满人的语言天分与老舍的烹炼琢磨”、“老舍文学艺术之中的满族文化调式”和“老舍对满族及中华文化的忧思与自省”等八个方面对老舍这位现当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满族作家的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特色进行了深入挖掘,并且将老舍及其作品价值放在了整个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大环境下,从独特的角度分析了他超越民族和国家超越历史的文学艺术特质。老舍作品中对满族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和开拓创新,作品包含的独特民族文化价值和多民族文化交流并存的反映等这些在过去没有深入系统探讨的问题都在本书中得以详尽阐述,是关纪新同志多年研究老舍及其作品的心血之著。《老舍与满族文化》出版@晓薇  相似文献   

13.
江娜 《湖南文史》2012,(6):27-27
抗战期间,冯玉祥对老舍的生活和经济给予了大力的援助,使老舍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集中精力去进行抗战文艺的创作和组织工作。1937年11月20日,老舍抛妻别子,到达当时的抗日中心武汉。冯玉祥听说后,便派王向晨前来约请老舍。于是,12月17日老舍便搬到了武昌千户街冯玉祥办事处去居住。对于这段难忘的经历,老舍曾满怀深情地在文章中记述——  相似文献   

14.
刘武生 《纵横》2009,(11):4-11
1949年3月23日,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时北平已经解放一个多月了。出发前夕,毛泽东对周围的同志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笔名     
老舍的笔名老舍,本名舒庆春,他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先使用的本名,1926年《小说月报》第17卷第8号连载这部小说时改署“老舍”。此后,“老舍”,便成为他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笔名。老舍还把“舒”字拆开,用“舍予”,做自己的字,早期一些作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作家序列中,很难找到第二个像老舍这样的人。他既写话剧、歌剧、电影剧本,又写京剧、相声、快板,“英式幽默”与“北平大杂院诙谐”调度自如;他有很多爱好,从打拳、唱戏、养花、养猫到玩骨牌、下小馆、打扫卫生、和小孩子交朋友;他积累了各种杂七杂八的小古玩,收偏门,会捡漏,不要上了谱、入了册的名作,看着漂亮、觉得美就可以了,如果是朋友送的,哪怕有缺陷也完美,“谁管它,反正我就有这么种脾气!”  相似文献   

17.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3,(6):116-122
由于工作关系,我得缘结识一大批文学前贤和社会名流,诸如钱钟书、赵朴初、杨绛、胡絮青、施蛰存、萧乾、梅志、季羡林、柏杨、林海音、张充和、王世襄、苗子、范用、余光中等等,时都为七老八十、八老几十,乃至百岁人瑞。  相似文献   

18.
原启长 《纵横》2020,(1):37-38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开进了古老的北平城,北平人民迎来了春天,获得了解放。北平市军管会当天即接管了国民党北平广播电台。在解放军包围北平时,城里的傅作义国民党守军慌作一团,在东单广场建了一个临时机场,给被围的国民党军队空运物资,又广播告知市民守城的是名将,定能“固若金汤”。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南京台)与北平广播电台胡说乱播,可城里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19.
颖子 《湖南文史》2014,(7):30-30
老舍不但有《茶馆》这样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着饮茶的嗜好。老舍生前在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有一次,老舍到莫斯科开会,接待人员知道他爱喝茶,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瓶。可是老舍刚沏好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身服务员就给倒掉了,惹得老舍很不高兴地说:"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相似文献   

20.
老舍趣事     
陈勇 《文史月刊》2011,(10):25-25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抗战时在重庆尤甚。那时老舍特别关心好友吴组缃先生家养的一口小花猪,小猪病了,老舍建议给小猪吃药、发汗,又专程探病,不过养猪不是为了当做宠物,而是希望到了冬天大家都能分上几斤腊肉。老舍说,那年月“猪比人还贵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