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张皓 《安徽史学》2018,(2):96-108
1935年之胡恩溥、白逾桓被暗杀事件,是“日本天津军的谋略”,目的是将国民政府赖以维持统治华北的有关机关、人员和军队从华北赶走.事件发生后,双方舆论展开对阵,双方人员展开一场严重的交涉.中方舆论含蓄地指出事件为日方所为,日伪舆论和驻屯军、关东军及驻华使节竭力“论证”为蓝衣社所为.日军以武力为手段,采取三步走,迫使国民政府撤走河北省主席于学忠和其他官员以及中央军.国民政府虽然接受了这些要求,但是拒绝承担日军强加的责任.胡白事件本来是日军制造的,它在企图得逞后不再逼迫由国民政府来承担,胡白事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2.
论文概述了萧信庵被辱事件的经过以及印尼侨胞的声援,国内侨界对“萧案”的舆论宣传和推动国民政府外交交涉;分析了“萧案”背后的华侨民族主义诉求。1930年萧信庵被辱事件,因涉及华侨权益和国家尊严而备受关注。在这一事件中,侨界群体以领导者的身份积极推动案件进展,最终使之发展成为一场规模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此期间,不论是“萧案”的舆论发酵,还是“反荷运动”的发起,或是赴京请愿的义举,都无不透露出华侨群体以民族主义为纽带,凝聚社会各界资源,敦促国民政府践行积极外交政策,从而为印尼华侨争取政治经济利益的目的。华侨群体对“萧案”的积极介入,体现出20世纪30年代华侨民族主义具有反帝爱国和就地图存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企业遇到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生媒体危机。什么是“媒体危机”?“媒体危机”就是突发事件或危机发生后,企业由于不善于引导舆论,让事件被媒体炒作而变得不可收拾,使一个不大的事情变成一个很大的麻烦。  相似文献   

4.
无车牌的宝马,还是改装车;无驾照的少年,还是名二代,加上现场高呼的“谁敢打110”,车前挡风玻璃上摆着的“人民大会堂”字样临时停车证,车座下放着后来被警方认定为玩具枪的“冲锋枪”,车上背着的32次违法未处理记录,都让一起乍看普通的交通摩擦引发的打架事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阿克苏日报》对“7·18”事件和“7·30”、“7·3l”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选取了从2011年7月18日到2011年8月31日内的相关报道。从报道数量、版面安排、报道体裁、新闻写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其特色与不足之处,并提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6.
许海燕 《攀登》2008,27(4):196-197
深度报道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被广泛运用,至今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目前,一些媒体中存在“深度报道”中无“深度”的现象。如何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从而揭示出事件(物)的真相与本质,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这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模式”闻名全国,几成民营经济代名词,温州人以精明、会做生意定格在世人的记忆中。近10年来,温州以“炒房团”、“炒煤团”被舆论关注,最近两年,“老板跑路”、“金融风暴”、“房价暴跌”……一次次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8.
浅析公众舆论于尼克松对华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慧 《世界历史》1999,(5):34-40
《美国大百科全书》对公众舆论(publicopinion,或译为民意)的定义是“指一群人对一个共同关切的议题所表达的意见”,“它通常代表一种价值判断或偏好,或是对一个未来事件的结果所做的判断”①。自美国两党政治制度确立以来,公众舆论一直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已是众所周知,不庸置疑的了。但是,公众舆论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关系,则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美国的学术界也存在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美国的公众舆论先于对外政策”,“公众舆论在美国外交决策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对政…  相似文献   

9.
贺琤 《清史研究》2004,(3):67-77
在琉球事件当中宗藩体制正面临着崩溃 ,中国社会舆论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在不同阶段 ,舆论先是要求清政府与日本争琉 ,继而要求清政府舍琉 ,最后要求清政府为琉存祀 ,而所“争”、所“舍”、所“存”的都是中国对于琉球的宗主权 ,而不是像日本那样对琉球的领有权提出要求。中国社会外交观念落后于国际现实 ,外交自然只能处于被动。  相似文献   

10.
常德保卫战被国民党寄予厚望,作为守城主力的第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自然成为此役报道与宣传的中心,国民党媒体有意将其塑造成忠勇典型,以鼓舞民心、宣传抗战精神。1943年12月3日,余程万率部突围,此举虽为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所不容,但官方媒体在舆论宣传上并未改变原有的方向,“突围”一事从多个角度被解释为正面事件,余程万的忠勇形象依旧呈现在舆论空间。国民党媒体对余程万忠勇形象的维护与其战时宣传策略有密切联系,是抗战局势变化之下的必然之举,亦体现出国民党对党政军抗日形象的构筑与维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地官员自杀的案例比比皆是。自2013年初到2014年初就两度出现“官员自杀潮”,自杀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特征明显、自杀方式多样、自杀原因错综复杂。从中央到地方或从地方到中央,官员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为何会出现官员“自杀潮”?舆论就曾感叹在持续进行的高压反腐运动中,中国才出现“官员自杀潮”。难道官员自杀与反腐败有关?官员自杀的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官员自杀潮”并不是偶然出现的社会病态现象。众所周知,官员自杀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是负面能量。因此,官员自杀事件频发后的舆论质疑发人深省。各界理应对这类部分特殊群体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将以客观的态度探析官员自杀的原因及提出对应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不断、政权更替频仍,中央权威因之弱化,社会各方纷纷借此机会扩张自己的声音。1922年,在北京政府交通部邮电加价过程中,与国家相应的社会通过舆论“型塑”了一个个身份迥异者构成的暂时利益共同体,这些不同的角色均在舆论引导下完成了各自的表演。同时,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又透射出了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杜继东 《近代史研究》2004,31(2):258-290
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战后台湾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政治事件 ,不仅在当时引起岛内外舆论和各党各派的广泛关注 ,而且对此后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及国家认同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 ,“二·二八”事件是了解和认知1 949年以后台湾历史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给台湾人心灵上造成的创伤至今尚未被完全抚平 ,因它而出现的台独意识和台独运动仍在冲击着海峡两岸关系及祖国统一大业。 50多年来 ,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 ,关于“二·二八”事件的解释和评价经历了极其曲折的发展历程 ,台湾当局 (包括国民党和民进党当局 )、…  相似文献   

14.
刘晗 《文史博览》2013,(4):63-66
社会化新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学界、业界的精英们对于新媒体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微博(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传播平台,是当今最主流的大众娱乐休闲和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与交流平台。分析公共事件在新浪微博上舆论的缘起背景、特性特点、方式方法、效果大小等,并从网络舆情角度出发,研究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的作用机制,从而探讨微博之上舆论言语的生态环境,以期为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应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钓鱼岛事件之微博舆情问卷调查为例。  相似文献   

15.
《南方人物周刊》2010,(44):48-48
2010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最忙活的两件事情大概是写微博和讲座。 在虚拟世界里,他是超级微博控,有将近18万粉丝,各种事件经他传播,受关注度加倍放大,他的微博甚至被众多博友模仿,得名“建嵘体”。微博正在形成舆论新生态,他是积极的助推者。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指出作为政治公共领域前身的文学公共领域孕育于英国共和时期的咖啡馆中.在这一领域形成的过程中,作为文学公共领域的重要功能之一的文学“公共舆论”功能是在当时文学家的推动下建构而成.围绕关停英国咖啡馆这一历史事件,英国文学家也展开了一场通过文学作品干预“公共事务”的“演习”,其中安德鲁·马维尔的《两匹马的对话》一诗是文学公共领域践行“公共舆论”功能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舆论环境下,尤其是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体的选择看似随机,但汇聚在一起就成为趋势性的流动,偶然性的某个随机事件就会被网络急速放大,最终演变为城市流量。突然火爆的“淄博烧烤”给当地带来了流量,淄博的博物馆作为城市社会系统的子系统,通过高效的客流管理、周密的观众服务、完备的传媒矩阵、丰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等确定性的行为策略来积极应对这种偶然性事件引起的城市流量的变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庚戌(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作为清末孙中山领导的第九次起义,载入辛亥革命的史册。吊诡的是,起义被镇压后,官方与绅、商、学界围绕事件性质与善后问题产生了激烈的意见冲突。广东当局公布革命党人的口供和物证,力证其为叛乱行动,并解散涉事的七营全体士兵。以粤商自治会为首的多数舆论则认为这是粤省当局处置不善导致的兵变。特别是巡防营在镇压过程中军纪败坏,而由“良家子弟”组成的新军虽然失败但仍不愿扰民,引发“悼惜新军”的舆论风潮。可见粤省绅、商、学界对于革命态度暧昧,更重视保护本省与自身的权益。清廷在舆论压力下选择惩处镇压有功的粤省官吏,后者唯有掩盖新军既存问题直至皇朝倾覆,反映了筹备立宪语境下民意勃发,政局不稳,清廷却盲目推动新军建设的时代矛盾。  相似文献   

19.
杨华  陈祖根 《民俗研究》2024,(1):58-65+157-158
“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下行,地方社会的多元变化与民间信仰活动之间的联动值得关注。藉由所创造的“舆论社会”,受“新文化”影响的地方新知识分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民俗观。在空间层面,地方知识分子可以结合地方社会事务运用“新文化”。从历时性角度看,地方知识分子更为切身地对民间信仰活动进行舆论影响,并为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对民间信仰的改造埋下了伏笔。在“礼俗互动”的隐性机制下,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对民间信仰活动往往留有余地。与双杨会相关的地方士绅,则与时俱进地将之改造为“物产赛会”,以适应“新文化”和现代性思潮。对历史上迎神赛会类民间信仰活动进行考察,应回到历史语境,还原历史现场,展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1983年大韩航空空难是冷战后期发生的一场危机事件。在里根政府对苏新遏制战略和新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决心利用该事件对苏联展开政治攻击。美国国家安全与外交决策机构进行了精心策划,从舆论宣传、双边制裁、联合盟友、操纵国际议程四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美国在这一事件中的强硬姿态和行动增加了苏联对美国核突然袭击的战争恐慌,进一步恶化了美苏关系,助推了东西方高度紧张的政治局势,与“星球大战”计划、“优秀射手83”军演等行动一起导致1983年成为冷战最激烈的年份之一。但空难也客观上推动了国际民航安全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