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2,(15):21-21,23
陈光诚 山东省临沂人陈光诚于4月下旬进入美国驻华使馆停留6天后自行离开。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5月4日发表声明,称陈光诚已被一所美国大学授予奖学金,他将可以携带妻子和两名子女前往这所大学就读。中国政府表示将接受陈光诚有关旅行证件的申请。美国政府将对陈光减以及他的直系家庭成员的签证申请予以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2.
“作秀”.以及基于“秀”而派生出的名词如“模仿秀”,又如基此而分蘖出的“政治秀”、“文化秀”、“生活秀”、“幽默秀”等等.太多太多了!不过我认为.这一切“秀”既然是“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一根筋”是民间对那些认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的俗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一根筋”,美国社会才消除了种族隔离,才有了奥巴马从一个黑人孩子走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奇迹。在他们争取公平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平凡但又不平常”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令人“难以名状”又“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4.
杨军 《民族译丛》2006,(5):9-17
本文考察了反犹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史及特征,认为与“旧大陆”相比,“新大陆”的反犹主义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在美国社会中也存在反犹主义,但美国政府从未支持反犹主义,体制化的反犹主义从未在美国出现,美国的反犹主义从未达到欧洲国家的那种烈度;在美国,威胁犹太人生存的是同化程度的加深和犹太人内部派别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5.
萨科齐在竞选法国总统时,被一些左派人士戏称为“美国先生”,而他本人似乎也铁了心,要跟希拉克时代与美国唱反调的戴高乐主义“决裂”。那么,在他“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法国与美国真的能建立起“深厚、真诚、坚定”的伙伴关系吗?萨科齐亲美,应该说并非做秀。这与他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他曾评价自己是“一个实际行动的男人”、“一个务实  相似文献   

6.
莫元钦 《湖北文史》2005,(1):113-122
1957年仲夏,台湾人民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美风潮,捣毁了美国在台湾的“大使馆”,砸掉了美国在台的“新闻处”和“协防司令部”,这场震惊中外反美斗争,被美国称为“反美暴动”。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还说:“台湾反美暴动,不似无组织的行动。”这场反美风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7.
程群 《史学月刊》2004,(4):70-79
《美国历史评论》是美国主流的核心历史刊物,更是“第一份科学的美国历史杂志”。它是19世纪末西方史学职业化的产物,也是美国史学科学化、职业化的标志。100多年来,它坚持严肃的专业态度,坚持和发展了自己的栏目内容和形式,主旨是为了繁荣和发展美国的历史学术。它最初不是美国历史协会的机关刊物和出版物,但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评论》最终成为美国历史协会的“旗舰”。有人批判《评论》内容方面的保守,但细心考察会发现它是美国史学发展的晴雨表,尤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史学发展的趋势和变化。  相似文献   

8.
秦珊 《史学月刊》2003,(8):101-104
中国史学界对美国“不承认主义”外交政策的介绍往往是与“史汀生主义”相提并论的,而事实上“不承认主义”并不等于“史汀生主义”,它的使用范围远远超过了“史汀生主义”的使用范围。更为重要的是,1932年“史汀生主义”的提出,并非美国政府第一次对华使用“不承认主义”外交政策,早在1915年,美国就在对华问题上使用过“不承认主义”外交政策了。  相似文献   

9.
史义银 《文史春秋》2003,(12):63-64
1938年9月,在欧洲进行民间外交的胡适被任命为驻美大使。使美任内,胡适通过频繁的讲演打消美国朝野置身于战争之外的孤立主义情结,并运用自己留学美国的经历和广博的学识,巧妙地周旋于美国政要之间,为中国坚持抗战赢得了美国的支持和援助,因而被人们誉为“书生大使”。然而,由于胡适对抗战的基本态度是“苦撑待变”,在他所认为的“变”尚未到来之际,胡适的外交活动还主要集中在如何影响美国领导人,以促成这种“变”的早日来临。但国内日益严峻的抗战形势却不容许胡适遥遥无期的“待”,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如何“苦撑”。在这种情况下,1940年6月…  相似文献   

10.
周钢 《世界历史》2004,9(4):46-56
内战后至19世纪末,美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这个被称为“镀金时代”的过渡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加大了对西部开发的力度。内战前尚被称为“美国荒漠”的大平原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开拓为辽阔的“牧畜王国”。美国东部和欧洲资本的流入,对促成美国西部牧牛业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美国西部牧区在引资中也有一些负面教训。探究美国西部牧区资本流入的得失,会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85年左右吧,一美国朋友问我,想不想去美国打球。”王立彬“叭叭”抽两口烟斗说,“想啊,怎么不想,就是不敢。”  相似文献   

12.
杨崧愉 《史学理论研究》2022,(3):144-156+160
加里·纳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激进主义史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博采新社会史和“新左派”史学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之长,从“阶级”和“种族”两个维度对美国革命进行深入研究,并树立了激进主义史学对美国革命史的整体性解释框架。纳什以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提升了激进主义史学的研究水平,帮助激进主义史学从边缘走向学术界主流地位。纳什还领导美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扩大了激进主义史家对美国史学界、教育界及社会的影响力。纳什的史学理念和实践反映了激进主义史家对美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有助于我们透视美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演变,以及更深刻地理解美国历史的复杂性和现代社会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通过摆拍秀身材、秀姿容、秀美味、秀爱情等等,都无可厚非。但也有些摆拍涉及公益或工作,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比如秀“悲苦”、秀“慈善”、秀“作为”等等,往往因虚假做作,遭人鄙视。一则短视频呈现了大凉山一名老人和小女孩的简陋生活环境。视频中“破旧的房屋,昏暗的灯光,祖孙俩在火塘边吃饭,身旁杂物堆积”,自媒体主播称,女孩是老人捡来的孤儿,两人相依为命。不少网友看后直呼“太心酸”,纷纷留言想要资助这个家庭。后经当地确认,此主播的多条视频均是“自导自演”的,场地也是借用的。他曾摆拍“发钱”视频,自称“资助”一名老人3000元,但视频拍完后,又收回了2800元。  相似文献   

14.
1949~1953年是冷战开始后美台关系的起点.这一时期美国对台湾的援助政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尽管在执行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模糊”策略,但并不存在由“放弃”到“扶植”的明确转折,更没有放弃台湾的切实行动.至1953年共和党执政时,美国对台湾援助政策的最大限度是将其作为“战略后备军”服务于美国的远东冷战.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与扩张是美国国策的一条主线。“热战”、“冷战”与“冷和”则是美国基于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而对全球扩张的依序相循的三段路径。反法西斯战争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美国却是世界胜局的最大受益。二次战后初期以来,美国挑起“冷战”,以“经济分流”与“民主工程”令苏联解体,使自身处于一超独大的世界之位。在“冷和”条件下,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推进“改造工程”,则是其对全球扩张的新目标。三内生互动的解读,有益于人们的深度战略反思。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进行了系统考察。二战后美国的日本政策与钓鱼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美国政府通过托管琉球与“第27号令”将中国钓鱼岛纳入其托管之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又将钓鱼岛的“施政权”作为冲绳的一部分“归还”给日本,为中日钓鱼岛争端打下“楔子”。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上由“模糊中立”到当今小布什政府的“小心介入”,反映了美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立场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美国电影对于中国广大人民精神上的毒害,是普遍而深入的。在经济上,美国影片又是我国外汇的一笔大支出。美国影片公司还企图利用从中国影片榨取来的高价片租收买中国的电影院。以“七彩”“五彩”诱人的美国电影,是美国一大侵略工具。解放后的北京市影院业通过:坚决拒绝放映美国影片,从三月二日起首都各影院一直停止了放映美片。  相似文献   

18.
麦积山的净     
游山的最大乐趣,莫过于感受山的品格。山有品格吗?有。譬如人们常说“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这“秀”便是峨眉的品格,“幽”便是青城的品格。去年深秋,我有幸游览了峨眉山和青城山。峨眉的“秀”,青城的“幽”,我在山中的时候,是感受到了,但了出了山,不知为什么便很快就消失了。唯独麦积山的“净”,却久久地存留在我的感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当了50年“黑户”的奥尼扬戈·奥巴马,不过是关系庞杂的奥巴马家族的一员。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奥巴马总统还有不少穷亲戚 12月3日,在美国当了50年“黑户”的奥尼扬戈·奥巴马,终于拿到了永久居留权(俗称“绿卡”)。  相似文献   

20.
本组外交文件主要为美国驻华公使约翰逊于“九一八”事件前后致美国国务卿的电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叙述了该事件,其中包括事件背景为“日本国内政治应该对目前中日关系中的危险方面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中国就此案做了什么或是没做什么”.在美国外交官看来,日本对“九一八”事件起因的解释不可信,因为“日本进入中国人的领土行动太突然,太协调一致,不像是由于在晚上10:30南满铁路的爆炸所引起的”.另外,此外交文件也证实,对日军不抵抗的命令不是蒋介石而是张学良下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