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为著名的神山——"昆仑山",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复杂寓意的象征。在将"地理昆仑"和"文化昆仑"予以区分的基础之上,还应进一步将"文化昆仑"区分为"神话昆仑"和"风水昆仑",指出在"地理昆仑""神话昆仑"和"风水昆仑"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联性。这三"座"昆仑山均非孤山所可理喻,虽然它们在不同"学科"(自然地理学、神话学、风水学亦即古代地理学)中各有不同的文脉和逻辑,但彼此之间却又相互证明、相互渗透。以对三者关系的辨析为基础,进一步探讨覆盖全中国的"大风水"格局,可知"风水昆仑"作为看不见的龙脉之源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远古以来,西方就是中图先民魂萦梦绕的神秘仙境。比如,战国末年以后,中原就流行这样一种神话,说西方有神怪之水曰弱水,有神怪之山曰昆仑,有神怪之仙曰西王母,周穆王驾八骏西游的传说未始不是古人秘境探胜壮志的流露。正如古代西方人把中国看作丝绸裏就、黄金铺成的日出之国一样,这只是东西交往尚处在蒙昧时期的先民们对未知世界所作的美丽憧憬。当秦始皇、汉武帝出海求仙活动相继失败后,东海蓬莱神话宣告破灭;当东西方双向探索最终交合,汉武帝梦寐以求的借以飞升的天马并无神异时,西方昆仑神话亦褪去诱人的光环。伴随着域外求仙思想的幻灭,产生于域外探险活动的秘境山河故事便脱离神话应运而生,及时满足了人们借以神游天地、慰藉心灵的新的精神需要。这些秘境山河故事的素材或原型是由那些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旅行家提供的,充满神秘的传奇色彩,往往超越了平凡大众的自身体验,因而激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文明的源头,也是人类文明的精粹。昆仑山是中国神话的发源地,是灵感之源,因此,昆仑神话千百年来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缥缥缈缈,她飞腾、游荡的倩影,几千年来一直使华夏民族的子孙为之销魂和神往。什么是神话?据近代许多专家研究  相似文献   

4.
看天     
李倍 《南京史志》2013,(11):15-15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淡淡的蓝色。后来,看见蓝色我就以为看到了天。当我还看不见拔地而起的楼房,没有背起书包走进学校,没有被剪掉翅膀时,我站在空旷的草地上,就这么明目张胆地看着蓝天。  相似文献   

5.
复得返自然     
张馨同 《南京史志》2022,(Z1):44-45
<正>“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寻梦!我是一棵榆树,屹立于路边,倚风自笑。多年来这里熙熙攘攘,灯火忽明忽暗,氤氲着人间烟火。我爱大自然,爱它那纯真、本质的模样。我老了,经历了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看见过花瓣化作暮冬大雪时飘飞的样子。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何这污秽的泥土中能长出美丽的鲜花,  相似文献   

6.
"西方"在中国神话里成为"帝"所在的圣域,起自于周人的信仰观念,并创造出"昆仑"一词,而逐渐形成完整的神话系统。《山海经》的"昆仑",可以区分为小昆仑、大昆仑和泛昆仑等三个层次,《西山经》是主要的依据。随着神仙思想的扩大和佛教的传播,"昆仑"不仅成为"仙乡",位置产生变化,同时也与佛教"须弥山""阿耨达太山"等开始有了混合宗教崇拜与地理认知的新理解。若从真实地理的角度考察,则有"黄河河源"和"域外接壤"两种不同的思路。然而唯一不变的是,"昆仑"始终是关于"他界""异域"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华夏文明是由两大不同类型的区域性文化融合而成的。由于这两大区域性文化在内在精神上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决定了它们之间的融合必然会充满了冲突与纷争,同时也决定了由这两大区域性文化所融合而成的华夏文明必然是一个在其自体内部存在深刻矛盾的文明,而所有这些冲突、纷争与矛盾也就构成了涿鹿之战背后的历史真相。就此意义而言,我们可以说,涿鹿之战实际上是一个内含着华夏文明发生、发展及其内在特质等多重历史信息的神话符号。  相似文献   

8.
开明兽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它的身子像老虎,头部像人,脖子上安放着九个头,这种形象放在《山海经》的一众“组合式怪兽”当中,也显得格外突出。《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昆仑之虚……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魏晋时期郭璞的《山海经图赞》云:“开明天兽,禀兹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视昆仑,威慑百灵。”  相似文献   

9.
树木所具有的生命力与再生力量,使神树崇拜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信仰之一。印度吠陀神话、印度教神话中的"生命树",是长生不死想象的神圣之物。印度佛教将生命树意象融入"窣堵波"的建造中,使"窣堵波"信仰也彰显出再生与丰饶的意义。生长在须弥山、伊甸园、昆仑悬圃这些神话乐园中的"如意宝树",延续"生命树"永生不死的隐喻涵义,并凸显其如意变化的神奇功能。随着佛教的东传,出现于中国的"佛像摇钱树"则是在神树崇拜基础上,结合佛教信仰演变发展形成的神圣之物,兼具"生命树"永生不死与"如意宝树"所求皆遂的多重象征语境与神圣功能。从生命树到如意宝树再到佛像摇钱树,存在着人类神树神话想象嬗变的复杂过程,不仅可以窥视神树崇拜与信仰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而且可以领略潜藏其中的多重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0月31日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主办的"玉成中国:神话学与考古学专家对话"论坛召开。数十位来自神话学、人类学与考古学的专家、学者欣然莅会,就中华文明探源的问题进行了对话。中华文明探源是神话学与考古学的共同职责与学术使命,本次论坛实现了跨学科交流,为华夏文明起源的探寻与中国文化基因的探究搭建了新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