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阅读安东尼奥·葛兰西著作发现葛兰西的思想中渗透着政治与空间相互加强的观点,较早地发展了我们现在所称的尺度政治理论和人民地理思想。主要体现在:(1)葛兰西具有敏感的空间直觉,并在意大利经济和政治空间性、政治力量尺度性、消极革命尺度策略之间发现了"生产性的"空间政治力量;(2)葛兰西在狱前就完成了他的意大利空间政治构型,并在《狱中札记》中通过文化霸权理论加强了他的空间政治思想;(3)葛兰西在他的文化霸权理论和消极革命理论中均发现了不同政治力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策略性,并把这种空间策略调整到了人民解放事业中;(4)葛兰西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有着一个"不断加强的空间政治"过程,并集中体现在与农民和其他阶级力量的联盟意见中。  相似文献   

2.
李杰 《神州》2014,(9):172-17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对传播学的影响非常深远。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霸权理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文化研究学派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本文主要探寻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承与发展,认为阿尔都塞的多元结构决定论观点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被称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霸权理论则出现了突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二元框架的萌芽,因此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具有儒家思想特色的政治权力合法性理论——“正统论”中的理性光芒和政治智慧,主要体现在“正统论”中的超越合法性上。这种理论与意识形态以想象的方式按照某种惯例引导人去想象自己与自身所处的实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同,启发人从现实的角度思考人与历史、现实的关系,从而将“超越合法性”还原于人心。由此,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寻找能够重新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理性时,应提倡“中华主流精神”,使它有助于建构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结构模式,以参与新的世界史规律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宗教世界观流行的中世纪穆斯林社会,史学研究不可避免地以历史唯心主义理论为主流。但西方伊斯兰社会出现的史学大师伊本.赫勒敦在自己的史学理论中,却较为深入广泛地体现出历史唯物论思想。这种唯物论思想在论述民族的兴衰、人民的经济活动及其与国家的关系、国家和王权产生的物质要素等各方面均有体现。他的这些唯物论思想对近代西欧的相关理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1世纪七八十年代 ,北宋逐渐形成一个介于国家 (皇权 )与民众(个人 )之间的士绅阶层 ,他们以思想与国家分庭抗礼 ,以文化权力抵消着政治权力 ,试图使文化重心与政治中心取得平衡。而这种文化权力为了与政治权力对抗 ,逐渐建构了一种超越一切甚至是皇权之上的“理” ,作为批评政治的理论根据。他们用重新叙述和解释过的“道统”说、“性情”说以及新的经典 ,建构一种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与温和的文化保守主义思路 ,这就是后来理学兴起的基本背景。由于在位官僚与赋闲官僚的趋向不同 ,现实策略与文化理想的思路矛盾 ,使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统”与“道统”、“师”与“吏”、政治重心与文化重心的分离和对立。  相似文献   

6.
祝鹏程 《民俗研究》2023,(4):23-33+157-158
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学苏联”的社会主潮,钟敬文积极将“人民口头创作”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左翼革命的理想主义,民族主义的立场,他自身实证主义的知识结构,以及中国本土的文明传统的事实深刻影响了他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出于新文艺建设的需要,他注重“人民口头创作”的应用价值。在实际的概念界定、理论建构和教学实践中,他又充分顾及了中国本土的特殊性和独立学科构建的需要,对“人民口头创作”做了调适,力图构建更具本土化、实证色彩与开放性的学科体系。理论的本土化过程显示出钟敬文在政治与学术间保持平衡的努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冲突,体现了中国民间文艺发展在“为学术”与“为文艺”两种学科目的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章士钊是近世文章家中的“逻辑派”。因其在西方受过系统的逻辑学训练,衡政论文,悉用逻辑,一些在清末民初思想家、政治家那里司空见惯的政制思想表达,在他那里常常见着基于逻辑的修正。他提出的有关国会“院制”设计、政党与政党内阁建构、“通立法行政之邮”及政治宽容的制度规范等贯穿了西方近代政制思想内在逻辑的主张,以及所界定的诸如“共和”、“内阁”、“政党”及“革命党”等政治概念,对辛亥前后亟于建设现代国家却时常感到无所适从的国人,作了良好的思想启蒙。由于形式逻辑本身的局限,而西方新理论、新方法又接踵而至,加上政治家不按游戏规则出牌,章氏归国后的政治建白,大多不为当道采纳。章氏抱负虽高,最终也只能成为悲剧性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8.
郭象的政治思想继承了庄子的思考,以建构古典自由秩序为中心,是中国古典自由思想的典范。他以多元有机的本体想象为依据构想政治生活,提倡以多元、自发的自然秩序为政治基础,弱化权力,反对对社会的干涉,并以历史主义的态度理解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郭象为玄学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庄子政治思想的修正与完成。  相似文献   

9.
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年)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的理论家。他担任过党的执行委员会委员、总书记、意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共产国际反法西斯行动局负责人等职。他在科学的历史观和马列主义的发展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他的许多著作,特别是他在狱中写下的33卷的《狱中笔记》已成为马列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宗遗产。葛兰西为了避免检查官发现他写作的真实内容,关于当代的政治问题往往通过历史来代述,有时比较晦涩难懂。在《狱中笔记》中,他不得不生造一些术语来表达某种思想。例如,用“雅各宾主义”来表示革命的激进主义,用“当代君主”(这里“君主”一词,作者借自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来代表共产党,等等。下面摘译的是《狱中笔记》中《当代君主》中有关政党的两节。 在《政治的要素》一节中,葛兰西首先阐明,事实上存在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这是历史事实,是劳动分工的产物。整个政治科学和政治艺术都是以这一事实为基础的。即使在同一个社会集团内部和同一个政党之内,也有这种划分。于是就要人为地制订一些不可逾越的原则、制度,以使统治者自己说了算数,别人只能心甘情愿地服从。这样势必要造成严重的错误,而其责任又往往从领导者本身推到那些“不服从”的人们身上。葛兰西着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在社会控制实践中颇有建树的实干家,他在“知行合一”理念的指引下,践行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如果说他在贵阳龙场悟道期间是在做理论积淀,那么他在南赣期间的一系列措施则是他社会控制思想的物化结果。王阳明的社会控制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乡村社会的组织建设与对乡民的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刘欣怡 《上海地方志》2023,(2):77-84+96
“民主共和”是唐绍仪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唐绍仪幼年赴美留学期间是其“民主共和”思想萌芽的重要时期;第一次南北和谈期间,唐绍仪初步公开了他“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担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后,唐绍仪“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日益公开化,并具体化为对西方民主制度中内阁、国会、约法等要素的效仿和学习;此后,唐绍仪在辞任内阁总理及与袁世凯决裂等事件中,体现出对“民主共和”思想的维护和贯彻。袁世凯去世后,愈发紧张的“内忧外患”局势及此前“民主共和”实践中的受挫均使唐绍仪认识到,“和平”对国家和人民十分重要,动荡时期国会和约法不可持续,由此,在“民主共和”思想中加入了“和平”这一思想前提。这也体现出唐绍仪的“民主共和”思想与中国国情和时局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其“民主共和”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作为时任《反思历史:理论与实践杂志》二十年的主编,艾伦·蒙斯洛在海登·怀特和凯斯·詹金斯等人思想的影响之下,于20世纪80-90年代转向史学理论研究,成为后现代史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他一方面质疑传统史学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原则,指出重构论与建构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出其解构论的思想主张;另一方面,他并不否认过去的客观性,试图运用后认识论的方式重新接触过去,以期重建当下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实践的基础。从蒙斯洛解构史学的发展脉络观察,他以“作为历史的过去”“永恒的当下”与“作者-历史学家”为当代史学理论的话语建设提供了某些实验性的新路径,这也体现在其史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荀子的礼学思想是荀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反映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荀子提出“礼三本”学说,将礼的内容置于天人、父子、君臣这三对基本关系之上,为每个人在以血缘宗法关系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关系中找到了特定的位置以及相互联系的桥梁;他通过对人性的重新界定,提出人性恶,为人以礼克己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他对社会组成的深入认识,对人“群”、“分”的相互依存关系的论证为礼是有差别的和谐这一内涵奠定了存在基础,完成了儒家“克己复礼”的内在逻辑演化。儒家礼学思想由此成为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体系。在社会历史观方面,荀子在论述其礼学思想的过程中深入阐述了他关于人类文明形成、历史发展的动力及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安东尼奥·葛兰西为原意大利共产党和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主要活动于 2 0世纪世界政治大动荡的二三十年代。意大利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使他非常重视政党理论 ,尤其是执政党或者力图成为执政党的政党建设理论的研究 ,并在其主要著作《狱中札记》中花了不少篇幅探讨这个问题 ,独创性地提出了“总体性政党”理论。对他的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信对我们很有教益。同其他许多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一样 ,葛兰西也肯定任何政党都属于一定的阶级 ,都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但他反对笼统地、不加什么界定地提出和阐述这…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美国政治发展学派的兴起,美国学者开始摒弃充斥着意识形态迷思的"弱"国家叙事,转而试图将国家"找回"。这种以"国家中心论"来取代"社会中心论"的努力虽然为美国早期的国家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但由于未能摆脱欧洲大陆韦伯国家观的影响,未能超越既有的"国家—社会"二元对立视角,最终也没能提供令人信服的美国国家叙事。近年来,在批判性继承"回归学派"理论贡献的基础上,美国新一代研究者试图以"社会中的国家"为核心概念建构符合美国发展道路的国家理论。重审当下美国国家研究的这一最新趋势,对于我们思考国家建构路径的多元性、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国家与民主的耦合性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的君父思想并非一成不变,早期儒家更为强调君父分立的一面,战国政治、社会的巨变则使"如何沟通君父"成为儒者普遍且持续关注的思想课题。战国儒家文献中的"民之父母""孝顺""礼敬""爱敬"诸说,既体现了当时儒者对此问题的多元诠释与不同思考,亦呈现出当时儒学内部认知、定义君臣关系与家国秩序的不同方式,还为秦汉以后的政治建构与政治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色音  李正宇 《民俗研究》2023,(6):121-129+156
葛兰西在其狱中笔记里有关民俗的论述对意大利民俗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egemonia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首要性、优先性,或可译为“统领权”。从该视角出发,他认为民俗是被统领的下层民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他的民俗观直接影响了学者德马蒂诺,后者据之提出了“进步性民俗”的概念,应用于无产阶级运动。葛兰西的民俗观使意大利民俗学发生了从研究文本到研究生活的转型,并将继续滋养意大利的民俗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早期在政治上就具有强烈的参予意识,并显露出惊人的才华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认识和由此提出的种种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方面。(一)忧国忧民的参予意识——“五四”前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思考毛泽东青年时代就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自勉。他的忧国忧民参予意识首先体现在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1、“积弊甚深”的国民性  相似文献   

19.
石德生 《攀登》2009,28(4):32-36
“国家与社会”理论作为研究社会运行机制的一种宏观分析框架,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由于研究者对“国家与社会”理论框架中“社会”一端的不同理解,使得“国家与社会”理论的中国研究呈现不同的特征。本文依据社会转型期前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职能及其关系变革,梳理了在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家与社会”理论所呈现的不同面相。  相似文献   

20.
"游必有方"——论孔子的旅游休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实践家,他在许多思想领域、理论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建立起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依归的政治、社会、伦理思想体系;其中他的旅游休闲与积极入世、“父母在,不远游”、“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及“游必有方”、“游于艺”等观念,在生活实践和哲学理念两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旅游休闲观的理论谱系,成为我国古代最早、最系统、也是最成熟的旅游休闲理论。孔子的观念和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旅游休闲实践和旅游休闲理论研究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