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宋史》卷二八九記范廷召於"宋初,從平李筠、李重進,轉本班都知。又從征太原,再轉散都頭、都虞候、領費州刺史"(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7年,頁9698)。按:此處"再轉散都頭、都虞候"應連讀,改爲"再轉散都頭都虞候"。首先,散都頭無法與刺史相提並論。《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一》記載,宋  相似文献   

2.
一卷36《唐明宗纪二》:天成元年七月辛巳,以捧圣严卫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李从璋领饶州刺史,充大内皇城使。按,捧圣乃后唐侍卫马军之号,严卫乃后唐侍卫步军之号,各分左右厢;初时,常  相似文献   

3.
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一二○载:"(宋仁宗景祐四年八月)庚辰,泾州言步军都虞候、瑞州防御使孙维鄴卒。维鄴初从曹利用讨陈进有功,及利用长枢密,欲擢用维鄴,维鄴恶其权盛,数以疾辞,遂除左龙武将军致仕。利用贬,乃落致仕,累迁泾原路部署、兼知渭州。尝建言:‘萧关故道……’"(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836页)此处有两误。一,"维鄴"当为"继鄴"。孙维鄴,不见于他书。但此条材料与《宋史·孙继鄴  相似文献   

4.
一《宋史》卷二百五十八《潘美传》: 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中华书局标点本第8991页) 按:这句话的句读有误。“以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后的顿点应为逗点;“朗州团练使”后的逗点应去掉。证之以《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尹崇珂传》:“讨湖南,为行营前军马军都指挥使。荆湘平,授朗州团练使。”可知尹崇珂平荆湘后征岭表前任朗州团练使。《宋史》卷二《太祖纪二》:开宝三年“九月己亥朔,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兵马行营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这里标点合理,美的原衔为“潭州防御使”,尹的原衔是“朗州团练使。”《长编》卷十一“太祖开宝三年”也载:“九月己亥朔,以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  相似文献   

5.
正《宋史·范廷召傳》:宋初,范廷召"從平李筠、李重進,轉本班都知。又從征太原,再轉散都頭、都虞候、領費州刺史"。按:此處標點有誤,"再轉散都頭、都虞候"應連讀爲"再轉散都頭都虞候"。首先,散都頭無法與刺史相提並論。《宋史·兵志一》記載,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正月,曾頒下詔書,正式確定諸班直名額,其中殿前司"諸班"禁軍即包括"殿前指揮使、内殿直、散員、散指揮、散都頭……"並且進一步規定"諸  相似文献   

6.
竹间 《巴蜀史志》2011,(1):61-62
李调元,清代绵州岁江才子(1734—1802年),字美羹堂,号雨村、童山、蠢翁、鹤州。他是清代的文学家、戏曲理论家、诗人。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吏部主事。三十九年,  相似文献   

7.
(一)《宋史·张廷翰传》载:蜀平,授侍卫马步军都虞侯。(标点本9008页)按:“侍卫马步军都虞侯”,误。应为“侍卫马军都虞侯”。《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乾德五年春正月第9条》载:“丁已,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张廷翰为侍卫马军都虞侯,领彰国节度……”是为例证。而且,“侍卫马步军都虞侯”一职,自建隆二年秋七月张令铎罢此职至太宗雍熙三年秋七月田重进升任此职,其间二十五年,从未授人(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宗雍熙三年秋七月第3条》)。  相似文献   

8.
李榕,号甲先,字申夫。清代剑州人(今广元市中区下寺乡友于村)。生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卒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终年七十一岁。 李榕自幼聪颖,从小苦读,练习书法。咸丰二年(1852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咸丰六年,散馆试中,授礼部仪制司主事,后迁湖南布政使。  相似文献   

9.
姜勇 《中国史研究》2012,(2):206-208
《宋史》卷二四三《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传》中记载孟皇后的家世出身为:"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洺州人,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元之孙女也?雹?即认为孟皇后为孟元的孙女,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0.
(一)《宋史·卷二百八十九·高琼传》载:“咸平三年,……授(高琼)殿前都指挥使。”按:“咸平三年”,误。应作:咸平四年。咸平三年时,殿前都指挥使是范廷召(见《宋史·卷二百八十九·范廷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四月第23条》),而高琼当时正任并代都部署、步军都指挥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正月第2条》)。殿前都指挥使、河西节度使范廷召于咸平四年正月病死(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四年正月第2条》)。据《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11.
唐代广西地区属桂、邕、容三管,其中开发最早的为桂管。开耀(681)后,桂州置管内经略使,领正州14、羁縻州7(此7州均在今宜州及忻城境)。14个正州中,历史最模糊的数思唐州,先设正州,后改羁縻州,再改正州,州县建置延续近四百年,这在桂北桂东地区是独有的。解放初,笔  相似文献   

12.
三衙,全名为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是北宋禁、厢诸军常设之统帅机构。其帅,宋人称作“三帅”、“管军臣僚”,或简称“管军”。三衙制度,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相适应,肇始于唐末五代,至北宋方渐趋于定型。它的确立,首先解决了中唐以降的藩镇割据问题。兵权由地方集中到中央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之上,从宋太祖开始的北宋统治,本着“兵权宜分不宜专”的原则,又从合理调整三衙与枢密院、皇城司以及帅臣之间的关系人手,构建了三衙、枢密使、皇城司主管宦官、帅臣之间彼此相互制衡的严密体系,并加强了台谏对三衙的监察,和皇帝对军政的亲自干预,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兵权向皇帝手中的集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贵州”一词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唐代。据《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等正史地理志记载,在现今广西贵县一带,从唐太宗贞观九年(639年)起,便设有介于道、都督府与县之间的十级行政区“贵州”,归下等都督府——邕州都督府管辖,是所谓“邕管十州”①之一。其管辖范围最大时为8个县,户数最高时为28930户,属下等州,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全国315个州之一。唐天宝年间之后,其管辖范围逐渐缩小,改领四个县,宋代改领一个县。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则“省县,止行州事”②。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遂“降为县”,更名“贵县”,隶属于广西浔州府。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4,(2)
<正>王同愈(1856.1.24-1941.4.7),字文若,一字栩缘,号胜之,别署栩园、栩缘老人、栩栩盒主人。原籍江苏元和,民国十五年(1926)迁上海南翔,卜居槎南草堂。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二十六年(1900)官湖北学政,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江苏省铁路公司协理,宣统二年(1910)正月官江西提学使。精算学,工书画。著有《说文检疑》、《校士算存》、《选砚刍言》等。  相似文献   

15.
庾新顺 《文史春秋》2012,(10):39-47
广西南宁雷氏家族,为古代南宁的一大望族。据《雷氏族谱》载:先世袓籍山东益都县东门集。先祖雷大据,是宋代名将狄青南征侬智高时的部将,于广西昆仑关克敌有功,授任邕州都指挥使,镇守邕州,后移横州。雷家后裔在桂南生息繁衍,所操语言称"平话"。现在桂南数县的雷氏宗亲说起渊源,大多说是邕州亭子、津头人。雷氏家族名流雅士灿若群星,清代雷家有4位文武进士金榜题名,历朝进士举人数以百计;近代雷殷官居中华民国内政部次长,近百年来各界英才辈出。津头雷家大院,百年历史沧桑。邕江北岸的南宁津头街,现有雷经天故居、雷沛鸿故居,为两幢四进三井的清代民居式建筑。  相似文献   

16.
辽朝史官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契丹族虽然起自朔漠,以游牧为生,但一向倾慕中原文化,摹仿学习,不遗余力。建立辽朝以后,也承袭历代的传统制度,设置史官,建立修史机构,以纂修本国国史。辽代史官的设置,大约始于太祖初年。据《辽史·耶律鲁不古传》记载,鲁不古是太祖阿保机的“从侄”。太祖初创契丹国字,鲁不古就以赞成功“授林牙、监修国史”。这是辽代有史官的最早记录。契丹国字有大、小两种,大字相传为阿保机创制,时间在神册五年(920年,五代梁贞明六年)。小字相传为太祖弟迭剌因回鹘语创制,时间稍晚,当在天赞年间(922—925年)。鲁不古所赞成者为契丹大字,则其授监修国史当在颁行契丹大字之  相似文献   

17.
(一)《宋史·苗傅传》载:大父授,父履。授在元丰中为殿前都指挥使。(标点本13802页)按:“元丰”,误。应为“元祐”。据《宋史·苗授传》载:“元祜三年,(苗授)遇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而且在《东坡文集·卷三十九·赐新除殿前副都指挥使。武泰军节度使苗授辞免恩令第二表不允批答口宣》中也明确载明苗授始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的时间:元祜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可见“元丰”当是“当是“元祐”之讹记。(二)《宋史·世家二》载:  相似文献   

18.
《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本文所引《元史》均为该版本)卷97《食货五》中有如下记载:“其咸宁、长安录事司三处未散者,依已散州县,一体斟酌,认纳乾课,与运司已散食盐引价同。”此处标点有误,理由如下:据《元史》卷60《地理三》载,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所领之奉元路“领司一、县十一、州五。州领十五县”。奉元路所“领司一”即此段文后随即提到的“录事司”。此段文后详列奉元路亲领的十一个县,其中包括“咸宁,下。长安,下”。《元史·地理志》纂修之时,遵循“各路录事司与路所亲领之县与府、州之隶路者,低于路一字”的原则。可见,录事司…  相似文献   

19.
辽太宗耶律德光(902—947),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天显元年(926)太祖死,耶律德光继位,仍沿用太祖天显年号不改,凡十三年。辽太宗曾“置五冶太师。以总四方钱铁”,天显年间铸有“天显通宝”小平铜钱。公元938年,改元会同,行至公元947年,凡十年。会同年间曾否铸过年号钱,前不见实物,史料无载,故无定论。  相似文献   

20.
据《宋史》卷275《孔守正传》载: 太平兴国中,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点校本9370页) 按:“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一句应断为“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否则会使人误把“日骑”和“东西班”这两个班直视为“日骑东西班”。考《宋史》卷187《兵一》,在“建隆以来制”的骑军一项中,依次列举着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金枪班、东西班、散直、钧容直、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