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艳 《区域治理》2021,(46):91-93
2003年以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不断发展与完善,表现出对服务型政府积极的导向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党政文件政绩考核内容的比较,分析了政绩考核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了主要的政绩考核的考核方法.再从标准与方法的一致性,评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显著成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本文从指标体系、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衍增 《攀登》2010,29(5):88-92
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学术界围绕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在干部考评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存在问题、实施主体、方式方法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3.
赵晓 《攀登》2004,23(6):59-60
正确政绩观的树立,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好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这一宗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应当以先进典型为楷模,修己正身,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务求实绩,努力推动党的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朝智 《攀登》2004,23(4):31-34
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在科学的发展观基础之上,是科学发展观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新形势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缋是坚持以人为本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政绩观的转变是一个发展过程,理念转变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从领导活动的特点来看,影响领导政绩的制度基础主要是:领导决策机制,政绩评价机制、领导干部选用机制等.本文力求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入手,在制度建设的层面上探讨了促进领导干部树立和实现正确政绩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重大问题,这些要求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立身做人、干事创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6.
杨士杰 《区域治理》2021,(30):142-143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基于新时代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的基层党支部综合考核体系,以此推动基层党支部工作规范有效,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发展.本文结合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以新时代构建基层党支部综合考核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阐述基层党支部综合考核体系构建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7.
蓝骏东 《神州》2021,(2):223-224
预备党员转正考察是发展党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目前高校的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考察工作仍普遍存在薄弱环节.高校应构建起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的量化考核体系,从政治情况、党纪遵守情况、品德情况、作用发挥情况等方面对大学生预备党员在考察期的表现做出量化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创新预备党员的教育手段,为实现党员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邓洁  姚荣坤 《神州》2021,(13):273-27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政绩观正则会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观曲则会导致工作劳民伤财、不合实际.因此,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国家、对企业、对人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意义、现状及方式方...  相似文献   

9.
王嵩  刘岩  张作斌 《神州》2012,(30):220+223-220,223
目前室内设计专业实训考核体系存在一些未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可通过增加实际作业过程及作业结果的考核内容,扩展成9项并合理调配权重,以更科学全面地对实习实训情况进行考核,用考核来更好地引导学员的努力重点。同时从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市场和现场教学力度;紧密联系和依托行业协会,构建“多证”教学体系;实习就业挂钩,广开就业门路三方面加强工作,更好地锻炼、提高学员工作能力,为其就业开拓了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0.
正一、背景分析1.重理论、轻实践。据了解,很多学校的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数量有限,无法跟上教学要求,导致现行的技能评价考核只能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评价,而对操作技能的评价则少得多,使得重理论轻实践的急功近利现象越演越烈。2.形式单、内容空。据调研,很多学校推行的评价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评价,学校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唯一主体,以督导、教师和学生构成评价主体,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相对空泛,与行业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状  相似文献   

11.
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是关键。各县党政领导班子作为我国政权组织结构中十分重要的层次,在领导和加快县域经济建设,实现社会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青海的实际出发,论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各县党政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红 《攀登》2006,25(4):135-136
创新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现行科研管理体制中的量化管理有悖于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造成学术腐败现象扩大。要扭转重量轻质之风,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孙宏云 《安徽史学》2005,(1):118-125
本文本"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之旨,基于萧公权撰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背景与史实,结合文本分析,对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这一主题再作探讨,在三个问题上展开论述:一、萧著的背景与动机;二、萧著的方法及其渊源;三、萧著在学界之反响.  相似文献   

14.
刘雪岩 《攀登》2011,30(1):16-2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认真梳理近十年来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新建树,全面总结近十年来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新探索及其基本经验,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日益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张研 《安徽史学》2006,(1):66-77
刘铭传是特定历史时期--19世纪中期战乱之际,通过非常规仕途进入上层政权的极具代表性的地方精英.从刘铭传的入仕,可透视晚清基层社会与上层政权发生的深刻变化、晚清统治危机的特殊性、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层基础等.  相似文献   

16.
季明 《攀登》2005,24(4):26-2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把我们党置于世界政党的参照系中加以比较和审视,积极借鉴国外其它政党执政和治国的有益经验。本文就如何吸收和借鉴其它政党执政能力建设有益经验问题,从提出问题的依据、借鉴方法、借鉴内容以及吸收和借鉴应坚持的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孙发平  刘傲洋 《攀登》2008,27(3):7-10
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哲学前提、科学的理论渊源、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完全符合人类发展的共同意愿,是指引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杨松义 《攀登》2006,25(2):128-131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近期举行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会,本文为这次研讨会综述。文章主要归纳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关于青海新阶段的主题;关于切实抓好未来五年青海经济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民党早期军队政工制度的演变:1924-192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沛 《安徽史学》2008,3(4):57-66
在孙中山的“党治”理念及苏联“党军”体制影响下,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改组后积极倡行“党在国上”、“党在军上”的政治制度,在黄埔军校教导团时代,即仿效苏联红军实施以党代表为中心、以政治部为具体实践单位、辅以自上而下建立党部的三位一体的政工制度。1925年7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这一体制在黄埔军校生为主体的军队内基本保留。因国共间的猜忌,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随着“清党”运动而产生重大变异,党代表制废除,政治训练部地位下降,军队党部更是形同虚设。试图控制军队的国民党,却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军人反控,形成了事实上的“以军干政”、“军强党弱”现象,成为此后影响民国政治走向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由传统集权政体向现代立宪政体的转换,是梁启超一生的执着追求.梁氏认为,在这一历史性的转换过程中,宪政体制的建构、权力制约机制的确立固然十分重要,但起主导、能动作用的,始终是活生生的人.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与政体的现代化同步推进,双向互动,才能较好的实现预期目标,实现政治文明的整体和谐发展.这就是梁启超"政治文明整体发展观"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