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张颇有影响的报纸。它创刊于1902年,"文革"开始后不久停刊。本文所说的《大公报》,指民国时期的《大公报》,即1926年以后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是接办的主力,社内社外视为《大公报》的三巨头。1926年,英敛之(英若诚的祖父)创办的天津《大公报》难以为继,决定停刊。早有建立新闻托拉斯设想的吴鼎昌、  相似文献   

2.
董锦瑞 《百年潮》2004,(11):74-77
2004年是中国著名老牌刊物《东方杂志》(以下简称《东方》)百年华诞.《东方》是商务印书馆麾下的一个子刊,创刊于1904年,期间历经风雨,四次播迁,四次休刊,在世45年,共出版正刊44卷811期,号外4期,《东方副刊》一种,1948年停刊,是旧中国出刊期数最多、刊期最久的杂志.  相似文献   

3.
要闻速递     
《神州》2014,(10):6-9
<正>《大众电影》停刊3年后复刊跻身行业第一由万达集团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共同合办改版后的《大众电影》3月9日在京举办全新改版记者会。《大众电影》2011年停刊3年后复刊,单期销量达76万册,销量迅速跻身行业第一。《大众电影》曾是中国时尚第一刊,1950年在上海创刊。1962年,其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电影评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在它最辉煌的时期单期杂志印量一度高达947万册。2011年5月,出现停刊危机。今年3月,万达集团"注血"《大众电影》迅速使它销量跻身  相似文献   

4.
正侥幸存在的《农村青年》文革是"革"文化的"命",不用说,也就是"革"文化的载体——刊物的"命"。到1966年年底,除了《红旗》等几家刊物外,大批的刊物都先后停刊。有一份叫《农村青年》的刊物,居然办到1967年底,发行量高达30万份。《农村青年》怎么会如此幸运?它原名《农村知识青年》,文革前由上海办的。中共中央华东局成立后,第一书记柯庆施认为,未来是属于青  相似文献   

5.
《历史研究》创刊以来已有40年。创办《历史研究》的前辈有几位已经过世。《历史研究》本身也已有一段历史。 《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开始时《历史研究》停刊了。后来据说是毛主席说这个杂志应该再出,所以复刊了。但给“四人帮”手下的人占了几年。可能因为稿源很困难,他们也不大有兴趣办。1975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工作,我看是个机会,就跟当时受周恩来总理委托联系文教工作的刘西尧  相似文献   

6.
张刃 《炎黄春秋》2014,(10):34-39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大公报》当之无愧。但对于《大公报》的评价,却曾有过极大的反差。1949年以后的近40年里,《大公报》被冠以“国民党政学系机关报”“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一贯反动”的罪名,“清算”、改组。文革伊始,更是首当其冲,封馆停刊,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直到80年代中期,才有人解放思想,开始为《大公报》辩诬、正名,首倡者首推李纯青先生。  相似文献   

7.
《反攻》半月刊介绍戴茂林《反攻》半月刊是东北救亡总会的会刊。于1938年2月1日在武汉创刊,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停刊。《反攻》共出版了19卷94期,可分为武汉、重庆和东总被取缔后这三个阶段。一武汉时期的《反攻》半月刊《反攻》由东北救亡总会宣传...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年十一月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的停刊,是辛亥革命史上一桩引人注目的事件。迄今学术界大都认为,《丛报》是与《民报》论战彻底失败而被迫停刊的。其主要论据有二:一,一九○六年十一月《丛报》刊登署名“与之”的文  相似文献   

9.
左方 《炎黄春秋》2014,(10):44-49
1993年,《南方周末》曾遭遇过一次停刊风波。那时,我正担任这张报纸的主编,二十年过去了,把这段历史讲出来,也只是限于一段历史而已。《南方周末》躺着中枪《南方周末》被中宣部责令停刊前有个预兆,为了给《南方都市报》申办刊号,《南方日报》的总经理李民英请新闻出版总署的副署长王强华吃饭,王强华出于好意,向李民英透露一个消息,说中宣部一个领导要将《南方周末》停刊,他提醒《南方周末》今后要把好关,不要再闯乱子。  相似文献   

10.
《炎黄春秋》2015,(4):93
《炎黄春秋》2014年第10期刊登的署名左方的《南方周末停刊风波》一文,有太多与事实不符的内容,当时我是《南方周末》第一副主编,又是这场"停刊风波"的主要当事人,了解这个过程。该文称:"分管《南方周末》的副社长(实为副总编)李孟昱和《南方周末》副主编游雁凌上北京摸底,他们找了龚心瀚征求意见,他是分管新闻的副部长,他说你们的报纸办得不错,我每期都带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是一个甲子的轮回。在国内史学刊物中,拥有六十年历史的刊物大概就是《史学月刊》与《历史教学》两家。《史学月刊》自1951年1月以刊名《新史学通讯》创刊以来,风风雨雨地走过了60年,其间曾受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停刊达17年之久,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史学研究工作者一个很大的遗憾。自1980年复刊以后,《史学月刊》重组编辑队伍,聘请国内著名史学家担  相似文献   

12.
"甲寅派"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流派,它因章士钊所办<甲寅>而得名.但章士钊一生创办过三次<甲寅>,即<甲寅>月刊、<甲寅>日刊和<甲寅>周刊.<甲寅>月刊1914年5月10日创刊于日本东京,第4期后因故停刊半年,从第5期起移往上海,出齐10期后因被禁而停刊.<甲寅>日刊于1917年1月28日创刊,每日1号,每号6版,实为日报而非期刊,至6月19日停刊,共出版142号(报纸排号为150号,有误).  相似文献   

13.
"八亿人共唱八个样板戏",相信经历过"文革"的人都会有这样深刻的印象。样板戏指的是在"文革"中后期由"文化旗手"江青在上世纪60年代现代戏的基础上,组织一大批剧作家改编再创作的现代京剧;一般意义上主要是指《红灯记》、《智取威虎山》、  相似文献   

14.
元三 《文史博览》2009,(12):41-43
姚文元,“文革”时期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本文作者系《解放日报》资深记者、编辑,在20世纪60年代与姚文元有过共事的经历。本文为我们讲述了“文革”前同事眼中的姚文元.  相似文献   

15.
元三 《湖南文史》2009,(12):41-43
姚文元,“文革”时期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本文作者系《解放日报》资深记者、编辑,在20世纪60年代与姚文元有过共事的经历。本文为我们讲述了“文革”前同事眼中的姚文元.  相似文献   

16.
董国强,1962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曾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思潮研究、"文革"史研究和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等领域,出版《亲历"文革"——十四位南京大学师生口述历史》《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及其政治思潮研究》《遥想盛世——人治的理想与现实》《国共两党关系史》等著述。日前,本刊编辑汪丽就新史学观念下的"文革"史研究及史料的选择应用等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1983年2月,西安市地方志馆(1997年11月起同时使用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名称)成立;1984年,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建立。此后,即筹划第一轮新编《西安市志》的编纂工作。首先,从1984年12月编辑《西安今古》月刊(1989年4月停刊)入手,投石问路,迈出修志第一步。进而,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西安今古》1986、1987、1988三本年刊性的资料书及西安地方志丛书《西安通览》等,在实践中对新编地方志进行摸索和试验。但由于种种原因,市志编纂工作迟迟未能起步。  相似文献   

18.
喜讯     
本刊讯2008年11月17日,中国期刊协会首届"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结果揭晓,全国有103家刊社通过审核,《文史博览》成  相似文献   

19.
孟德强 《纵横》2013,(4):19-22
2013年第1期的《和习仲勋在一起的72天》一文自刊发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本期,我刊特别邀请该文作者继续讲述“文革”时期习仲勋在西安鲜为人知的若干逸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炎黄春秋》2000,(7):2-5
近接广州来信,说任仲夷老4月29日又有新作在《南方日报》发表,题为《再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谈的是老问题,读来却很有新意。今年86岁高龄的任老,说来也是本刊的老朋友了。1997年他出席党的十五大,并当选为主席团成员,本刊 1998年 11期刊载了他的学习心得《十五大在观念上的新突破》。在此之前,本刊还发表过张作斌、向明写的《任仲夷谈“为民作主”还是“由民作主”》,摄影家李振盛写的《我所拍摄的“文革”纪实照片主人公任仲夷》。 任仲夷——这位抗战前即投身革命的北平中国大学学生,抗战后身着戎装转战冀鲁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