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左宗棠为首的湘军在镇压西北回民起义之后,面对社会文化凋敝的惨状,为了重建甘宁青地区的社会文化秩序,采取了一系列修复和重建的举措,试图培植甘宁青地区的社会文化。本文拟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对其培植社会文化从忠义祠和昭忠祠的创建、学宫和文庙的修复以及地方志的纂修和图书的刊发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述论。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及民国所修甘肃宁夏地方志中,保留了一些记述甘宁地区民间演剧情况的材料。这些材料不多,但弥足珍贵,对于研究甘宁风俗民情与戏剧活动的关系,考察民间剧种在甘肃宁夏的流播,探究中国民间戏剧演出史与剧场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把它们辑录出来,加以考释,以求教于戏剧学及方志学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3.
随着文化发展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属性的地方志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新修方志要顺应这一趋势,内容上增加地域文化体量。反映地域特色,表现形式上适应时代文化传播的需要。开发利用新修方志。要注意从文化角度切入,更好发挥其存史、资政、教化作用。地方志工作机构应主动将新方志编修纳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之中,为地方志走进民众搭建立体多元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沙俄侵略者与阿古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4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的影响下,在陕、甘回民起义的直接推动下,新疆地区爆发了回、维等族人民的反清斗争。各地封建主伺机而起,窃取起义领导权,实行地方割  相似文献   

5.
同治年间陕西和甘肃爆发了回民反清事变,起义失败之后,左宗棠对回民采取了善后措施,使许多回民背井离乡,对当地回族社会、民族成分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作者对陕甘回民起义之后的回民安置作详细论述,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6.
编写地方简史和修地方志,是当前两项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就黑龙江省的情况而言,绝大部分市、地,要由地方志工作者来完成这个任务。修志人员编写地方简史是个优势,他们从长期的修志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翔实的历史资料,这是编写地方简史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地域.自古以来多民族分布的格局蕴育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遍布了人类的足迹.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地域文明,分布于甘宁青地区的彩陶文化和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及新疆地区的鄂尔多斯文化,足以证明这里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清军圩寨清乡政策与捻军失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就一步一步深入我国.由于满清王朝的腐败,阶级矛盾益形尖锐,一八五○年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在革命形势飞跃发展的推动与影响下,先后掀起了我国农民革命此伏彼继的巨大浪潮.在皖北豫东广大地区有捻军起义,山东有农民起义,云南有回民起义,贵州有苗民起义,西北、陕西、甘肃地区也有回民起义.在许多起义军中,以太平军力量为最大,是革命的主力,能够与清军相抗衡.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起义,由于地处边疆,力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发展不平衡及落后的种族隔阂,对于革命战争的全局,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具有地方性百科全书特质。由于对地方志资料性的认识需要一个新的视角,以往地方志书的知识性被全面性所遮蔽,百科金书和地方志的笼统概念没有得到分解研究,所以需要重新认识和强调地方志的百科全书特质。这样能使地方志在文化功能上,担负起梳理并呈现地方知识体系的作用和使命;能使地方志在篇目设计上,得到构建地方性知识体系的理论支撑;能使志书在内容资料的选择上,凸显地方性知识,保持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志书要凸显地方性知识,一要遵循地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二要承认并重视非官方性的地方知识的价值;三要采用深描的方法来呈现地域内的特别现象和独:青知识。  相似文献   

10.
文本与权力: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地方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志是区域社会史研究中极其重要的文献,它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的变动和地方各种势力的升降,但其中也不乏主观建构与叙述的成分。以地方志的内容及其编撰、形成的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在江西万载县的个案中可以看到,清初至民国后期该县历次所修方志既展示了复杂多变的权力关系尤其是土客矛盾,它们本身又成为地方权力再生产和文化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早年自号“湖上农人”,道光举人。咸丰十年(1860)率湘军赴江西、皖南军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任浙江巡抚,次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四年(1865)节制赣、粤、闽三省军务,镇压太平军。同治五年(1866)调任陕甘总督,次年镇压回民起义和捻军,  相似文献   

12.
地方志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工程,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官修。即府志以知府为主修,县志以知县为主修。二是权威。地方志是地方的经典,了解地方史都以地方志为依据;三是连续。象不定期的期刊,每隔一段时间,政府必决定修志,或全国统修,或一地独修,但前后连接。一府一县不同时期修志都同名。如潮州府现存就有明嘉靖、清顺治、清康熙、清乾隆等4部《潮州府志》。但是,历史上各级政府仅为修志而修志,一次修志,召集一群专家参修,志成人员即散,根本没有把地方志看为一项事业来对待。  相似文献   

13.
宋水平 《新疆地方志》2007,(1):43-45,50
19世纪60年代,新疆回民起义的爆发引发了新疆政局的大动荡。作为清朝乌鲁木齐的提督参将索焕章和妥明在乌鲁木齐发动回民起义。素焕章后失信于妥明,从大元帅降为散目,驻守吐鲁番,并抵抗阿古柏对吐鲁番的入侵。  相似文献   

14.
打开湖南各地的地方志,触目皆是起义、暴动、战争,从钟相杨么到乾嘉苗民,从湖广士兵抗倭到湘西延绵半个世纪的匪祸,一片揭竿杀戮之声。近现代史上,更是一派骁勇风范:湘军故里、维新运动红火的省份、武昌起义首应、全国农运中心、抗战重要正面战场……湖南就是这样以造反者的形象傲立于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15.
铁艳 《宁夏史志》2007,(2):9-10,43
2006年5月18日,《地方志工作条例》正式颁布并实施,《条例》扩展了地方志的外延,明确指出,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每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续修的资料积累。随着新一轮续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的全面启动,年鉴在续修志书中所起的桥梁、承前启后作用日趋明显。二者有相同点,不同之处也十分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志书和年鉴的功能作一下比较,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让年鉴充分发挥为续志服务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地方文献的一种,与地方文化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新一轮修志中进一步做好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增强志书的人文意蕴和可读性,是修志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一、地方志与地方文化的关系所谓地方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某一地区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2011,(2):64-64
1.方志文化建设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2.地方志与地方文化的关系3.地方志与地方文献的关系4.地方志部门与政府部门的关系5.地方志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6.地方志编修的意义和目的研究7.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湘军,历史上一奇迹也。"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原籍帮办团练,旋即组建并统帅湘军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当时的八旗军、绿营的战斗力相当弱,无力抵抗太平军的强大攻势,与之相比由曾国藩的地方军队湘军却在镇压太平军的战斗中节节胜利,对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曾国藩实行的厚响养军制度,使士兵安心服役;以"养将士之廉"为名,给予次以更优厚的待遇;同时不断保举有军功的将弁,广赐翎顶,以官禄为旅馆驱使官兵为诱饵驱使官兵效命疆场,是鼓舞士气的有效措施。当时的湘军在军制等各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批判的地方,本文试对湘军的军饷制度作一简单分析,究其利弊。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与地方文化是天然联系在-起的。地方志编修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地方志是地方文化的-部分。从地方志的最早形式地记、图经开始,地方志就记载着一切属于地方的东西,而地方文化自然也在其中,并得以代代传承。时至21世纪,地方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二轮修志需要积极适应这一进程,而修志的过程和成果又必然能够促进文化建设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志》2012,(3):62-62
1.方志文化建设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2.地方志与地方文化的关系3.地方志与地方文献的关系4.地方志部门与政府部门的关系5.地方志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6.地方志编修的意义和目的研究7.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8.地方志工作及事业发展理念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