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衣永刚 《世界历史》2003,(1):108-109
“在我们这个时代 ,研究国际关系就等于探求人类的生存之道。假设人类文明在今后30年内毁灭 ,其原因将不是饥馑或瘟疫 ,而是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学大师卡尔·多伊奇早年所说的这句话在世纪初的今天听来仍是振聋发聩的。值得庆幸的是 ,人类在进入新的世纪时并没有忘记刚刚过去的旧世纪。在学术界 ,学者们早在上世纪即将结束时就已经开始了反思与回顾。在国际关系史研究领域 ,由曹胜强等几位学者撰写的《二十世纪国际关系史论》(济南出版社 2 0 0 1年 5月版。以下简称《史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本书提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2.
宋鸥  欧春荣 《史学集刊》2003,(4):104-106
由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和历史系联合举办的“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 :方法论探索与学科构建”高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9月 1 7日— 1 8日在吉林大学召开 ,六十余位国内外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围绕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互动关系、方法论探索和学科构建展开的。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巴里·布赞教授在会上作了《历史学在国际关系学研究中的作用》的主题演讲 ,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模式。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模式主要是威斯特伐利亚模式 ,权力竞…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与教学中有着"一套正统的"基准时间(benchmark date):1500年、1648年、1919年、1945年和1989年。笔者认为,国际关系学者需要对这些作为内外参照物的正统基准时间进行质问,对基准时间被确立的方式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对基准时间进行修正,以便能够更好地反应宏观历史中的国际动态。第一部分对建构该学科自我认知的正统基准时间进行质疑。第二和第三部分讨论成为基准时间的资格与原因。我们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社会学研究途径)对基准时间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其标准。第四部分进而建构了一套可以拓宽学科理论与历史视野的修正后的基准时间。我们设计了一种基准时间评级的方式,并针对近期的候选者提出了一种获得基准时间资格的方法,从而对该学科的基本时间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供了更好的启发。一套修正后的基准时间能够帮助国际关系的重心从关注战争与和平的动力转移到关注更为宽广的宏观历史动态上。  相似文献   

4.
计秋枫 《史学月刊》2007,63(12):102-107
活跃在19、20世纪之交的美国传奇式人物戴维·J.希尔集多种身份于一身,而他最为后人记取的是他在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开创性成就。他所著的《欧洲外交史》三卷,是欧美学界的第一部国际关系史通史著作,极大地推动了19、20世纪之交欧美国际关系学科的兴起。该著作既清晰描绘了1800多年间欧洲政治的宏观轨迹,又生动展示了欧洲国际关系进程的丰富画面。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对历史主线的精当把握、对历史偶然因素的深刻揭示、对文献资料的广泛挖掘以及清新活泼的写作手法。这些特点使该著作成为国际关系史学的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学科经历了机构的急剧增长和前所未有的知识拓展。然而,与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比较文学这些邻近的学科不同,它仍然没有生成能够影响整个人文科学的"大思想"。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形?对此有何应对之策?本文分三个方面予以阐释:首先,回溯了国际关系学作为政治学分支的持久性界定问题;其次,指出应依据自身学科相互关联的问题群——即(社会)多样性的重要性来重新确定国际关系学的基础;最后表明重新确定国际关系学基础如何开启了它的跨学科潜力。具体而言,"不平衡与综合发展"提供了国际关系学的"大思想"可以传播到其他学科的一个范例,因为通过把多样性的意义付诸实践,它揭示了"国际"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世界的因果意义和构成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无论是宏观体系阐释,还是微观个案研究,无论是国际关系史的理论探索,还是档案材料的发掘和解读,对比改革开放之前,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对于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研究机构的设立、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学术交流的加深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郭永虎 《世界历史》2006,(6):138-140
现代主流国际关系研究通常将签订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视为欧洲国际体系的开端。1648年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一种时间坐标对国际关系研究影响可谓深远,以至于形成了该领域研究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虽然该模式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仍居于主导地位,但同时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它使得多数国际关系理论被无意识地锁定在相对狭隘的欧洲和西方历史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不同于欧洲和西方的文化和历史基本上被排除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之外;另一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国际关系学对1500年前的世界的整体考察,而且它还严…  相似文献   

8.
高艳杰 《世界历史》2023,(5):87-100+158
海外华人史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界的传统领域,历经文化背景的时代变迁,因其复杂性成为吸收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地带。作为移民群体的海外华人所同时具有的民族性和跨国性,使得海外华人史与国际关系之间存在天然交集。借鉴国际关系学界方兴的“移民与国际关系”研究,有助于厘清晚清以来海外华人与中国外交,乃至更大范围的国际关系的历史交织。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研究海外华人历史,不仅意味着研究路径和研究对象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传统的侨史研究者需要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历史文献的运用。海外华人与国际关系之间存在大量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中国学者有责任和义务挖掘海外华人群体在国际关系史中留下的复杂痕迹,及其所呈现的多重面像。  相似文献   

9.
石斌 《史学月刊》1999,(2):74-82
在国际关系思想史上,康德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按照国际关系学说史上惯常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类的二元划分,康德的国际关系思想属于前者,然而这并非一个完整的康德。实际上,康德的和平哲学与其说是乐观自信的,毋宁说是慷慨悲壮的,启蒙运动的乐观精神并未消解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而且,无论在人、国家还是国际体系的层面上,他的一些具体看法也比深受其影响的当代自由主义—理想主义的一般信条来得复杂。在冷战后西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再度行时的背景下,通过对康德有关文本的解读,辨明他与当代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联系与区别,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虽然几经浮沉,学术界却公认英国学派在后冷战时代重新焕发了生机。英国学派提供的借鉴和启示是多方面的。英国学派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理论以及跨学科、多学科甚至全学科的学术视野,为展开国际会议史研究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学者的英国学派开创者——赫伯特·巴特菲尔德,为超越至今仍然在历史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中令人难以释怀的“国家中心主义”情结提供了有益的镜鉴。英国学派第二代的“旗手”——赫德利·布尔对大国及其作用的考察和分析,在全球化时代依然是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需要学术界更多地从非欧洲、非西方国家的视角来重新阐释与深入思考。英国学派为研究民族主义提供了新的维度的同时,也为我们从非西方视角考察作为国际制度的民族主义提供了契机。尽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在与英国学派的“对话”中,面对“借鉴”与“批判”、“倾听”与“表达”、“他者”与“自我”所编织的种种纠结,中国学术界的探索依旧路途漫漫。  相似文献   

11.
陈志强 《史学集刊》2003,2(4):84-91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产生于17世纪,而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史产生于15世纪末以后,它们是同一个时代发展的结果,标志着人类关系的强化。国际关系学与世界史有许多相通之处,两的观察对象是同一的,两大学科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是相同的。用国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观察世界历史的发展,或言之,在世界史研究中增加国际关系的视角可能有助于世界史研究的多样化。“世界”与“国际”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视角,前注重人类社会整体的形成和发展,后关心的是国家之间的联系,前从宏观进入微观,而后从个别进入一般。近现代国家对外关系的真实目的就是维护一方民众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保证本国在争夺占有资源和控制掌握生存环境的斗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国家间为不同利益而发生争执,乃至最终爆发战争的过程,以及为取得利益平衡达成和解,就是国际关系发展的过程。人类世界的历史就是一部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关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史,而国际关系的核心也围绕这一点展开。  相似文献   

12.
刘慧 《满族研究》2004,(1):32-35
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显特征,就是国际组织的蓬勃发展,这种变化可以称之为国际关系组织化,本以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态势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了国际关系组织化使得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拥有几个世纪恒久不变的稳固地位开始发生的变化,论述了国际关系组织化对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挑战,明确指出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在当今国际事务中仍处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许明  徐艳秋 《世界历史》2003,(6):119-121
20 0 3年 4月 3日到 5日 ,“面向 2 1世纪的美国与中国 :历史、文化与国际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 ,在南开大学成功举行。这次会议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美国历史与文化中心主办。来自国内外 4 0多个高校及科研单位的 1 0 0多名与会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学术会议共收到国内外学者的近  相似文献   

14.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边疆史地丛书之一、黄定天先生所的《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向我们揭示了东北亚的过去.中国等东北亚主要国家在近代历史上从荣到衰的重要导因和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演变与东北亚各国经济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资源,简言之,是指国际政治主体在国际竞争中用来实现自身利益、贯彻战略目标所使用的物质和精神来源,也是国际政治主体所能发挥、利用、调动的各种能力、手段与工具的总和。本文在提出国际政治概念后,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政治资源理论和观点进行了梳理,认为国际政治的国际政治资源同权力和利益同样重要,三者的互动复合作用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包括两大阵营的出现,也使斯大林不得不重新考虑苏联的远东战略,包括对中共和国民党的态度,这使"一边倒"的出现最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的德意志史学内容与德意志面临的国际关系环境的变化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明了德意志史学对德意志统一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的德意志史学内容与德意志面临的国际关系环境的变化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明了德意志史学对德意志统一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欧洲近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回顾近代历史的基础上,从国际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了和约所产生的历史影响,进而论证了和约仍然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曾经是最大的殖民帝国,它四处开疆拓土,大肆进行贸易侵略和殖民掠夺,成为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它的各种活动几乎遍及每一个国家,世界每一个重要的地区都和它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保存下来了数量极大、内容极为丰富的近代史资料,这些资料受到国际上研究近代国际关系的学者及各相关国家和地区历史学家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