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方志》2011,(6):62-62
叶英姿在《江苏地方志》2011年第2期撰文指出,众手成志是第一轮修志中的特色和经验之一,在第二修志中将延用,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创新,随着修志理论的发展而扬弃。首先,众手成志是当代修志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原因在于:1.现代社会专业化精细分工是众手成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众手成志     
叶英姿在《江苏地方志》2011年第2期撰文指出,众手成志是第一轮修志中的特色和经验之一,在第二修志中将延用,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创新,随着修志理论的发展而扬弃。首先,众手成志是当代修志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相似文献   

3.
也谈众手成志与专家修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届地方志编纂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众手成志”,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有的同志对“众手成志”产生怀疑,提出要“专家修志”。其中有些意见,对提高志书质量,对方志学科建设和方志事业的长远发展,十分宝贵,但对近在眼前的下届续志还难以做到。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两点不成熟的意见。众手成志的体制近期不可能改变我想,“众手成志”是下届续志编纂体制无法改变的特征。这是因为:第一,无论是本届修志还是下届续志,其内容的广泛性决定必须“众手成志”。方志内容涵盖了一地方从古到今、从自然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涉…  相似文献   

4.
《哈密县志》是新疆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出版的第一部志书,它对新疆首轮修志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1993年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哈密市志》(1977~2000)在继承《哈密县志》的基础上,众手成志,历经8年,得以付梓,成为新疆第二轮修志地县级第一部志书。《哈密市志》紧紧把握改革开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是传世之作。一部志书能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社会的检验,关键在于其质量。也就是说志书的质量是志书的生命。笔者认为:健全方志机构,稳定修志队伍;专家修志与众手成志相结合;继承和创新方志理论;提高修志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文化素养等都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众手成志     
众手成志是一轮修志中的特色和经验之一,在二轮修志中将延用,并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革新,随着修志理论的发展而扬弃。本文拟围绕众手成志,针对二轮修志实践中的常见现象、多发问题,作剖析、汇总和归纳,梳理心得,提出看法,以期广求各方指正,对下一步的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首届修志任务已基本 完成,续志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如何与时俱进 地开展续志工作,保证社会主义新方志在新 形势下发挥重大作用,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 粗浅想法。 一、完善地方志工作法规,走依法修志道 路 首轮修志工作,走出了一条党委领导、政 府主持、众手成志的修志道路。由于得到各级 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地都投入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大规模开始首届新方志编修工作。成都市西城区是青羊区的前身。为发扬中华民族重史修志的优良传统,青羊区委、区政府于1991年8月动员、组织修志队伍。编修区志,并把修志工作纳入区委和区政府的目标考核。数百修志人员艰苦奋斗,众手成志,历五载春秋,数易其稿,于1995年11月出版《成都市西城区志》。它不仅成...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地方志学会组织编辑的《方志年鉴论文集》 (第二集 )将在年内出版 ,全书共收入论文 45篇 ,约 3 5万字 ,由方志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了一大批优秀的方志理论文章 ,是北京市修志工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的结晶与升华 ,是对方志学理论认真探讨、研究 ,取得的成果。本书中收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北京地方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志》主编、北京地方志学会会长段柄仁的《第二轮修志和需要妥善处理的十二个问题》 ,这篇文章总结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妥善处理的 1 2个关系。本书收入的论文涉及新编地方志…  相似文献   

10.
提高第二轮志书的质量,应遵循中指组下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要求,从各个层面和环节上把好关,针对“众手成志”的修志实践。尤其应在入志初稿这一基础环节上把好资料、史实和审核关。  相似文献   

11.
锡山市志办杨锡根在《江苏地方志》1999年第3期撰文《续志工作中要解决的三个问题》,认为地方志书的著作权应属于方志办,而不是地方志编委会.理由是:一、地方志编委会不是一个常设的工作机构,其委员均为各主要部门的负责人,一年中最多有二三次编委会全体成员会议,商讨修志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具体的修志业务是由方志办承担的,从总体设计、资料征集到编辑定稿,是由方志办的工作人员完成的.因而,方志办才是志书的真正编纂者,是编纂的主体,才享有著作权.二、地方志编委会不是必  相似文献   

12.
第二轮修志结束后,地方志事业怎样发展,地方志工作抓什么?巴中市史志办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市县换届中。巴中市稳定地方志工作机构.强化地方志职能,方志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方志工作者理念更新,修志环境改善,修志成果增多,全市地方志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官修志书是我国沿续了2000多年的文化传统。在新方志事业发展的今天,将政府修志行为纳入到法制轨道已经成为方志理论界与广大修志工作者的共识。2003年7月14日通过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地方性法规来确定修志工作的法律性文件。笔者从行政法的视角出发,将政府修志行为定性为内部行政行为,并在深入分析政府修志法律关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游友荣 《福建史志》2006,(1):18-19,24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编修地方志也是同样。在社会主义的首轮修志中,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创新,如在修志的格局上,创造了一种“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众手成志”的模式;在体例上,设立概述和把地位特别重要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进行升格处理;在志书应用功能的开发上,编制了索引;在质量的把握上,创造了一种有领导、方志专家学者和熟悉地情资料的老同志参加的审稿会等等。但是,创新永无止境。新的时代要求新一轮修志要在总结经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本文结合《龙岩市志》编写的实践,谈谈地方志在篇目设置、组稿方式创新方面的尝试,以求教于方志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方志百科全书》以浓缩修志历史,展示志业成就,普及方志知识,促进传承应用为编纂方针,设7个编写组,涵盖方志事业的各个方面。正如方志以一地特色为记述要点一样,《方志百科全书》选取方志事业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志书"——作为核心内容,进行浓墨重彩地介绍。这一设计理念是由地方志本身的价值和方志编修工作在方志事业中的地位决定的。《方志百科全书》拟收录志书(包括列为专条和在相关条目中附带介绍的志书)约2690部。为使《方志百科全书》成为广大修志工作者和大众读者阅读地方志精华的平台,收录志书都是我国新旧志书中的佳作、名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志》编委会成立并召开首次会议《中国地方志》是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的指导全国修志工作的学术刊物。其任务是:团结全国地方志工作者,为推动地方志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方志编纂及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建设,为沟通国内外方志编写研究的情况,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沧桑》2011,(3):140-140
第二轮修志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为进一步推动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指导第二轮修志实践,本刊参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方志期刊指导处和《中国地方志》列出的选题,将重点刊登地方志理论研究和第二轮修志工作探讨及工作经验交流等方面的文章。现将有关选题刊登,以供读者和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沧桑》2011,(2):258-258
第二轮修志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为进一步推动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指导第二轮修志实践,本刊参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方志期刊指导处和《中国地方志》列出的选题,将重点刊登地方志理论研究和第二轮修志工作探讨及工作经验交流等方面的文章。现将有关选题刊登,以供读者和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福建史志》2006,(3):F0002-F0002,3,4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第46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关于地方志工作的全国性法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和“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立法工作”的精神,对于实现依法修志,建立地方志工作长效机制,保证地方志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用《地方志工作条例》来规范修志工作,精心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推动方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本刊现全文特载该条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新疆地方志》2009,(3):F0004-F0004
《新疆地方志》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主管、主办,是新疆唯一一家方志理论指导类学术刊物,为全国公开出版物。主要办刊宗旨是组织开展方志理论研究、传递修志信息、交流修志经验、指导修志实践、评介志书、介绍新疆地域风情及重大历史人物纪事等,推动修志工作顺利进行。它是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