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姝孺  曹宇 《神州》2013,(20):17-17
《巴黎圣母院》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雨果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异的人物,每个人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接受着读者对他(她)们的是非评判。一直以来,人们对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道貌岸然,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也有人认为“克罗德也是个悲剧人物,他既是宗教罪恶势力的代表,又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畸形产物。”“而我认为,克罗德的人格具有多面性,是一个善恶并存的、值得怜悯的特殊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郑璀  蓝德健 《纵横》2012,(9):4-10
今年是聂耳诞辰100周年,人们在怀念这位人民音乐家的同时,更不能忘记那些在他困难时伸出援手、在他精神迷茫时给予指点的他的好友和同乡们。郑易里就是其中的一个,并目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历史上,约翰·亚当斯(1735——1826年)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历来史家对其褒贬不一。但是,当谈到他在美国革命期间的活动时,人们无不投之以敬慕之情。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建国之父,他与华盛顿、杰斐逊等人齐名。在我国史学界,有人笼统地把他贬斥为“一个十足反动的政客”。在不少世界史教科书上,亚当斯受到除名之罚,长期湮没无闻。对此,笔者觉得有必要澄清事实,填补美国革命史研究上的一项空白。笔者无意于掩饰他后期犯下的  相似文献   

4.
论秦穆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其功业可谓昭然于古今,其在秦国历史上的地位也已无须赘言。本意在依据人们所熟知的史事,对穆公成就功业的个人因素略作梳理,并对“霸西戎”的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考述和析评。  相似文献   

5.
张良能成就功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投靠了一个善于听取意见的主子。范增不也是一肚子才学吗?可惜他的主子是项羽!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偏偏多的是项羽之类的人。  相似文献   

6.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这句口号也出现在拉萨时.人们对它作出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高原.并不适合再出现一个内地大型都市那样的城市:也有人认为,拉萨不能避免、同时它也需要各种现代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陈禹山 《纵横》2008,(9):35-38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改革开放初期,这句话曾经被人们奉为经典,广为传诵。而实际上,它最早出现在深圳的前身——宝安县蛇口工业区的一个路牌上。提出这一口号的,就是被人称为"蛇口之父"的袁庚。袁庚的一生充满波折和争议,有人说他是问题极为严重的人,有人却授予他金紫荆勋章;有人骂他是李鸿章,可也有人叫他"中国改革之星"。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的一生大起大落,曲折坎坷,他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他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婚姻和爱情自然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他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又是封建婚姻的反抗者,他大胆地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然而,他在私生活方面又失于检点,以至今天,一位熟识而且崇敬他的八旬高龄的老人还说,在男女关系的问题上,陈独秀不能做青年苦涩的婚姻1896年,17岁的陈独秀院试夺魁,中了第一名秀才。顿时,震动了安庆城,远亲近邻,贺喜的人络绎不绝。母亲喜得合不拢嘴,更让她高兴的是,安庆城门几位从不登门的名门…  相似文献   

9.
嘎德是拉萨人,他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艺术家了,他说:“严格说来,我们抽象于具象的更敦群培本人,人生如果说是旋转着上升充满了哥特式的美感,但像更敦群培先生那样充满悲剧意义的人生际遇落在谁的头上,都是不能承受的,更何况他临终的那声叹息:‘我恨拉萨’。”所以更敦群培的生命外延的丰富性,对他的不停的解读,都使得我们在一个无意的音节里也同样被想象和外延。只能感激这样一个激情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严耕望是享誉世界的史学家,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历史地理学方面卓有成就。他以学问为生命,一生以做"坚强纯净的学术人"自守,深受学界尊敬。他的巨大学术成就,体现出鲜明的治学风格。其主要表现:在学术路径上是通过专精以达博通;在研究旨趣上,倾向于做实在具体的研究,不做抽象理论的研究;在资料运用上,主张把研究建立在基本资料上;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对史料的考辨、归纳、统计而得出结论,而不倚重新奇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一个著名史学家,他提出的中国现代史学"四大家"观点,对二陈、吕思勉、傅斯年、唯物史观等所作的评论,均有其独到的视角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2015,(4)
<正>有人说成就非凡的人性格上总会有那么点"奇怪",这话用在列夫·朗道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他自称同时也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他自叹同时也被人们慨叹生不逢时、命途多舛。他性格倔强傲骄,得罪的人数不胜数。人们在承认他科学成就的同时,也对他的性格多有诟病。前半生,他是口无遮拦、目中无人的狂人,后半生,他是三缄其口、自黑自嘲的"懦夫"。辉煌的时光里,他有着聪明的头脑和杰出的成就,生命的最后岁月,  相似文献   

12.
齐玉东 《文史春秋》2012,(12):40-43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他精通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重镇。也许他的学问太过精深,人们对他的狂放更为津津乐道。有人说"黄侃在学术史上自有他的地位,但在更广义的文化史上,他像是一个符号,承载了人们关于旧派文人狂狷性格的追慕与想像。"他在北大的同事周作人也说"他的国学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他的脾气乖僻,和他的学问成正比,说起有关他的有些事  相似文献   

13.
正袁世凯在近代中国历史转型期中,算是一个悲剧人物。历史学家陈志让认为:"如果他在1911年结束其政治生涯,也许我们对他的评价还不至于那么苛刻。然而,就史实而言,他既不能作为一个政治家、也不能作为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而受到我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14.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在北平沦陷后,毅然辞去受敌伪控制的北平艺专的教授职务。一些敌伪大小头目,时常找齐白石索要字画,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画家,怎能甘心听从那些恶人的使唤?他在大门上贴了“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等字条。有人为他担心,更有人劝他明哲保身,不要触犯敌伪政权的人。但齐白石无所畏惧,他宁可挨饿受冻,也决不去取媚于那些禽兽不如的强盗。他在诗中写道: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显露出他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一天,日本人控制下的北平伪机关,派人把齐白石接去,强迫他宣传所谓“中日共荣”…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人,他集教授、居士、护法,宗教家、哲学家、杂家于一身,被人赞之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有人称他是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大师、易学大师、国学大师;有人称他是当代道家、现代隐士、“通天教主”;也有人称他是“高明术士”、“江湖骗子”。他就是南怀瑾——一个像谜一样的传奇人物。那么,南怀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6.
我与赵正楷先生有70年的友谊,他一生虽无显赫的功业,但其忠诚的敬业精神、辛勤弘扬中华文化学术的编辑出版成就与爱国爱乡的无偿捐赠活动,是值得后人钦佩与纪念的.因此,当我接到他于1996年3月1日病逝台北的消息时,悲痛之余,决心依据“三亲”精神和陈存恭教授的《赵正楷先生访问记录》(以下简称《访问录》)及我所保存的赵兄数十封亲笔信,向读者介绍他.以寄托我对他的思念.  相似文献   

17.
张骞这个人,在从西汉以来二千年当中,一直是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极为推崇称赞的。就是到现在来说,我觉得我们祖国历史上出现过那样功业显赫杰出而卓越的人物,还是值得我们骄傲自夸「引以为荣」的事。可是我们和封建统治阶级对他的推崇与称赞,是有所区别的;虽然所称赞推崇的同是一个人,同是一个人所作的事情,因为我们和封建统治阶级所据的立场与观点不同,对张骞的认识方法不同,因此也就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来。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张骞的事业完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为张骞的通西域,发现了遥远的西方有许多文明富庶的国家,给当时统治者找到了侵略的对象与路径,给商人地主们找到了掠夺财富与施行不等价交换的市场。给中国的皇帝夸耀了所谓「威德」部分的满足了历代统治阶级对于西域兄弟民族的剥削与统治欲,所以他们对张骞的推崇,从其实质上看,是从反动的民族侵略,民族压迫的大汉族主义出发,把张骞看作一个对兄弟民族侵略的急先锋了,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对于历史的歪曲,对于封祖国有很大贡献的历史伟人的一种侮蔑,也是值得我们学中国历史的人予以批判和揭发的。我们认为我们祖国历史上有个张骞值得夸耀并「引以为荣」的,是他那对祖国的「忠诚勇毅」坚决反抗民族侵略与和平外交的精神,张骞的出使西域不仅是有利于当时的封建就治阶级,而且也完全是  相似文献   

18.
《巴黎圣母院》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雨果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异的人物,每个人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接受着读者对他(她)们的是非评判。一直以来,人们对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道貌岸然,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也有人认为“克罗德也是个悲剧人物,他既是宗教罪恶势力的代表,又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畸形产物。”①而我认为,克罗德的人格具有多面性,是一个善恶并存的、值得怜悯的特殊人物形象。
  一、孤独的行善者
  克洛德二十岁就成为圣母院中最年轻的教士,不到三十五岁就爬上仅次于主教的副主教职位,连国王都亲自来向他请教,这足以说明他非等闲之辈。这些成就与他勤奋好学的性格分不开,他对于学习如饥似渴、如痴如狂,那时的他以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求知。②因此,他没有朋友,没有玩伴,孤独的执着于学问。然而后来,父母的意外去世使他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他独自抚养弟弟,像一个伟大的母亲一样用“无限慈悲的心怀”③给予弟弟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懂得了人生不仅仅是“索邦神学院的思辨”、“荷马诗句”榆,人还需要感情,需要温情与爱。在弟弟长大之后,他仍将其当做人生重要的部分,即便弟弟很荒唐、不学无术,他还是无法不理睬弟弟。也正因为这悲悯之心克洛德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收养了别人遗弃的只有三分像人的卡西莫多,“教他说话、识字、写字,还将巴黎圣母院的大钟许配给他”。虞除此之外,穷困潦倒的诗人也是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着文学创作,格兰古瓦非常感激克罗德,尊称他为“老师”。因此,不得不说克洛德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他的种种行为并不是虚假造作,是驱从内心善良的召唤。  相似文献   

19.
谈起中国考古学的大师级人物,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作为一位考古学家,但更是一位思想家的深邃的目光。这目光似乎时时在注视着我,注视着中国考古学乃至世界考古学的发展,关注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充满着自由、平等、博爱的博大胸怀。这深邃的目光,他的主人名叫严文明。这是一位每一个考古人都值得详加思考,值得高山仰止的人。严先生以他那宽广的胸怀、深邃的目光和睿智的思想,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人能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必定有他得到人们认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精神,所谓“道德文章传几世”。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中华遗产》2009,(8):10-10
在学术界耳熟能详的遗址,只是少数人面对、观摩,这是一个文化资源浪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金鹏教授道出了大遗址目前面临的尴尬。他说:“大遗址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历史的实物见证,但有些往往不能公开地展示给普通民众。即便是生活在遗址上的居民,甚至也并不知道本遗址的真实面貌,更遑论远离遗址的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