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金文所记命将礼和传世文献所记有所不同,二者可互为补充.命将有一定的仪式,其核心部分是宣读命辞.一篇完整的命辞应该包括出征原因、命将者、受命者等七项内容.命将与誓师不同,不能将金文中的命将礼与文献中的誓师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朱元璋的出生地,无论是其本人所说、所写、同时代人所记以及其亲属所留下的记载,都是完全一致,这就是钟离之东乡,钟离隶濠州,濠州后改称凤阳。所以说朱元璋生于钟离或生于濠州或生于凤阳,证据凿凿,不容置疑。盱眙说、明光说、五河说、宿州符离集说等诸观点或曲解史料、或依据错误史料甚至将传说当信史,因此皆不可信。  相似文献   

3.
过去学界多认为傅说的祖籍是傅岩(山西省平陆县),清华简《傅说之命》说"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可知北海之州与傅岩地理位置不同,北海之州是傅说的封邑所在地(家乡),而傅岩不过是他的客居之地。按照传世文献的说法,傅说擅长文治,向武丁朝夕规谏,慎于祭祀,重视教育。清华简《傅说之命》记载傅说是征伐豕韦的主将,展现了他精于军事、战功显赫的一面。清华简《傅说之命》所记武丁梦贤、君臣际遇及征伐豕韦等诸多内容,拓展了学界新知,为全面评价傅说圣人形象开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正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也是上古史和早期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甲骨文发现120年来,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甲骨材料中有若干关于四方名和四方风名的记载,与传世文献可互相参证,对商代史研究有重大意义。运用地下材料印证纸上材料古已有之,宋代和清代学者用金石资料考证古史所获颇多。王国维在既有传统的基础上综合近代西方的科学方法,发展出了"二重证据法",核心理念即运用出土史料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包括用出土史料(出土文献、古器物等)印证传世文献的部分实录性、用传世文献阐明出土史料的内容两个方面,对古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古代斯巴达社会组织形式之一的奥巴见于古风时代斯巴达之重要文献"大瑞特剌".但相关希腊文传世文献颇为晚出,于其具体情形语焉不详.然而于拉格尼亚地区之铭文材料中颇可见奥巴一词,抑或其方言表达形式.此种铭文包括嘉许令、球戏铭文及圣法三类,共计19则.上述铭文固然亦多属希腊化时代晚期及其后的时代,但可据以厘清晚出传世文献所记奥巴情况之时代属性,若与传世文献相参证,对于认识希腊化时代晚期及罗马统治时期奥巴在斯巴达之历史实情亦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7,(9)
正席是古人家居的常用物品。从已经公布的资料看,楚墓出土的遣册往往记有家居用席~([1])。已有学者结合出土实物和传世文献记载,就此作过很好的研究~([2])。本文拟参考已有成果,首先对楚墓遣册所记家居用席作一概要梳理,然后结合考古实物资料,重点讨论新出严仓一号楚墓遣册所记的席~([3])。  相似文献   

7.
《墨子·尚贤下》等文献记载商代武丁贤相傅说早期曾居住在北海之洲、圜土之上,学术界对"北海之州"、"圜土"的解释说法不一。清华简《说命》上中下三篇提供了新资料,有助于厘清傅岩、北海之州与圜土的关系:北海之州位于北方的荒晦之域,傅岩是傅说及其部族为失仲服劳役之地,亦为北海之州的一具体地名。而"圜土"并非监狱之名,而是北海之州的一个都邑之名,与古圜水有关,在今无定河流域一带。傅说打败赤狄之后,便以此地作为自己的都邑"说邑"。  相似文献   

8.
隋代大业十年《陆平墓志》新近出土于洛阳,文中所记陆氏以代北胡族身份而攀附为中原陆氏望族后裔的信息,以及北齐直荡正都督官职、版授韩州刺史皆是值得梳理考证的问题,另外,大谷戍军府为隋代史料中所仅见,葬地出现"破陵"之名,亦或可视为迄今文献中最早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鞌之战是春秋中期发生在今山东济南境内的一次著名战役,清华简《系年》第十四章记有其事,其所记爆发原因与《左传》最为相似,而与《公羊传》《穀梁传》和《史记》差别较大。诸本的差异可证史书文本的生成经过了一个“层累”的过程。对《左传》中鞌之战所涉地名进行一一考证,可发现齐、晋双方尽管是一逃一追,但双方的行军路线,在“三周华不注”后并不一致,他们分别是沿着孝妇河和淄河进入齐都临淄的。《系年》所涉地名记有“淳于”一名,为《左传》所未载,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对古代交通里程记载的运用要审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古代交通里程记载的运用要审慎蓝勇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舆地道里误》云:“古今舆地图志,所记某州至某州若干里,多有差误、”据洪迈实地踏勘,当时饶州至洪州本380里,但《元柏九域志》称为76O里,饶州至信州本37O里,但《九域志》称为64o里,饶州...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6,(12)
正秦灭六国,每征服一地,故国的顽固势力很难在短时间消失。睡虎地秦简《编年记》所记的"南郡备警"和《语书》中的相关文告,正反映了秦占楚地后与顽固势力的斗争情况[1]。秦统一后,六国的残余势力成为秦巩固统治的一大问题。这在传世文献中也可见一些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徙天下豪富于咸阳"[2],反映了秦政府对故六国势力的管控措施。传世文献的记载有限,且较零散,很难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在出土文献中发现一些相关材料,有助于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梳理文献与考古资料可知,钧窑之名来自钧州,钧州之名来自钧台,而钧窑之名的来历与钧台关系不大,更与"钧"字含义无关。春秋以来文献所记的"钧台"和清代以来所称"钧台"(实为新建"古钧台")是两个不同的遗迹。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钧州的建立,明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避讳改禹州,清康熙十九年(1679年)禹州城内新建"古钧台"等时间节点直接影响着各时期人们对钧窑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5,(6)
<正>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主要是临湘侯国的行政文书,这类基层文书简与《三国志·吴书》等传世文献的联系并不紧密,能直接反映孙吴重要政治、经济制度的吴简材料并不多见。但是《三国志·吴书》、《搜神记》等传世文献中皆有记载的孙吴保质制度,在吴简中也有记录。兹将5枚相关竹简的释文据图版校订如下[1]:  相似文献   

14.
S.367《沙州伊州地志》内容多渊源有自,透露了传世文献所不详的史事。此卷关于鄯伏陀事迹与其它文献比对,可以看出鄯善人迁入纳职的传说在唐代后期并没有凝固。蒲昌海地名在鄯善、伊吾重合的现象,应该与古代鄯善人迁移到伊吾的史实有密切关系。曹魏伊吾县在敦煌,不在伊州,故S.367《沙州伊州地志》言伊州“魏、晋无闻郡县”。  相似文献   

15.
王蘧墓志记述志主生平较为详尽。本文结合传世文献探讨了墓志未曾提及的王蘧久仕不偶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认为早年生活不羁和中年迎娶富家女的行为使统治者对其人品颇为鄙薄,终不委以重任。文中还对墓志所记王蘧生平作了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6.
王云路  许菊芸 《文献》2007,1(3):165-170
刘真道,南朝宋钱塘令,著有《钱塘记》一卷.此书记录了古代杭州地区的山川地理、掌故传说等内容,是杭州地区年代较早的具地方志性质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钱塘记》原书早已亡佚.  相似文献   

17.
刘欣期《交州记》是六朝时期岭南地区较为重要的志书,遗憾的是该书早已散佚,仅见于唐宋以来诸书所引的佚文。明清时期开始出现辑本,可以窥见刘书概貌一二,但由于辑佚工作的复杂,刘书至今还有些问题需要说明。通过对刘欣期其人、《交州记》同名异书以及《交州记》各辑本辑文的考证,可以完善刘欣期《交州记》全貌,为研究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上博简中记载有关周室先祖后稷诞生及其发展农业的内容 ,比如简文所记“串咎” ,即屡见于文献的高 (郊 )、宫 ;简文所说的“”、“”为后稷之母向神灵祈子所献之物。简文所载补充了文献的相关内容 ,并对考察上古习俗提供了线索。从简文内容看 ,春秋战国时期 ,有关后稷的传说正处于由质朴到神化的转变阶段。  相似文献   

19.
《文博》2016,(2)
综合传世文献材料和近年来的考古实物资料,本文认为北宋著名爱国群体杨家将祖籍麟州新秦县,即今陕西榆林神木县。杨氏家族在北宋时期的家族世系较为清晰,自杨宏信后分为杨业和杨重勋兄弟两支,前者是后代杨家将故事的主要原型,后者世守麟州,是乡人将麟州故城呼为"杨家城"的主要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20.
一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研究中,西周青铜器最受人关注。原因在于西周青铜器的特殊性,即这一时期青铜器上多铸有铭文,而且长篇铭文不少,铭文中出现的国族名、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所叙事件的内容,往往可与传世文献相印证。文献中的国族名、人名、地名、官职名等有一定的时空范围,从而为西周青铜器年代的推定,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有相当一批西周青铜器年代的划分,可以准确到某个王世。然而由于文献记录的简略,以及各位专家对传世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