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的离婚法令体现了对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追求,但由于落后的社会现实而在实施中遭遇了困境。对此,边区政府在立法、司法、宣传等方面采取了多种补救措施。在离婚问题上,边区还面临着革命需求与个人权利之间的价值冲突,并在实践中对前者有所偏向。考察边区的离婚法令及其实践,可为今日的法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雷 《神州》2012,(25):40-40
森林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及为人类提供木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无节制的对森林资源进行消耗和破坏,森林破坏不仅对我们周围环境气候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使得人们生活、生产所需木材造成拮据局面。本文旨在研究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现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森林资源在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1941年5月1日,由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其有因革命行动被外国政府压迫而来边区者,不问其宗主国人民或殖民地人民,边区政府当一律予以恳切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经济工作,尤其农业作为晋察冀边区经济的基础,对其发展的情况,边区政府从政策法令及具体实践的组织领导等多方面进行了干预,积累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工作经验,这些为今日中国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及农村经济的繁荣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研究》2006,(2):116-116
200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年)》,54万字。该书分上编(一至七章)、下编(八至十六章)构建了陕甘宁边区史研究的新框架,突破了以往对陕甘宁边区史经济史三个时期的划分,以皖南事变为标志,前七章通过对边区环境与历史的追溯、抗战前期边区的经济政策与农业、边区工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业的初创等记述,归结其经济政策为“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后九章通过对皖变后边区的经济政策、抗战后期边区的农业、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抗战后期边区的商业、金融业、税收、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记述,总结其经济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相似文献   

6.
欧建琴 《风景名胜》2021,(7):0176-0176,0178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下,人类活动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致使全球的森林总面积不断减少。人们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肆意掠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我们长期发展和生存的利益。幸运的是,有关部门现在已经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路,然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大规模的砍伐树木,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附带问题,比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小范围气候的变化等等,为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本文提供了一些参考方法,旨在通过对生态保护林的林业工程技术进行推广实现生态防护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7,(1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在十月十六日向各级人民委员会发出了严格执行保护文物法令政策、禁止破坏古墓的指示。指示中说,关于保护古代文物问题,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都曾公布法令,通知各地执行。这项法令的宣传工作,在内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正林 《近代史研究》2001,2(1):168-208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推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边区政府颁布了农业、工业、商业、金融、财政、税收、交通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经济法规体系。这些经济法规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它是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抗战时期领导经济、组织经济、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因此,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主张。抗战时期边区经济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规范了社会经济秩序,推动了边区经济发展;保护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合法权益;并为新中国经济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刘庆礼 《沧桑》2013,(2):32-35
作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边区通过进行法治建设、制定土地政策、保护妇女权利、致力民主建设等切实保障人权,在边区局部执政的条件下,领导边区和根据地政权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对于当今我国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人权保障体制,无疑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发展工业建设中,对边区建立在私有基础上的私营工业,采取保护和扶持其发展的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进行的成功实践.边区私营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于配合公营工业的生产和建设,争取实现边区工业日用品的自给自足,促进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清至民国陇东森林分布的变迁及林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利用地方志文献 ,力图恢复清代至民国时期陇东地区森林分布和覆盖状况 ,反映这一时期该地区森林分布面积和分布空间的变化 ,并探求森林覆盖变化的内在原因。在这一时期内 ,陇东地区森林分布面积和空间均呈缩减的态势 ,天然森林进一步遭到破坏。清政府和民国政府虽然意识到森林破坏的严重性 ,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 ,如实行对森林开采的不同程度的封禁、制定法令制度来保护以及进行规模不等的植树造林活动等。但收效甚微 ,人工次生林没有发展起来 ,天然森林也继续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2.
论宋代的生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时社会、生态环境的较大变化,宋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物资源的措施,其中主要有:设置其管理、保护机构,进行生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制定其保护法令,禁止乱砍滥伐森林,不得非时、违法捕猎鸟兽,不许向朝廷上贡珍禽异兽,鼓励植树造林,营建保护性的林带、园林与苑囿,重视森林防火与防治虫害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当时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或在局部地区继续恶化的现象,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受欧洲文化传统影响,美国人曾将森林视为"野蛮"的象征和"文明"的对立物。这一观念为美国人的毁林行为提供了伦理上的正义性。但随着毁林所带来的生态和社会后果日益凸显,美国社会对森林的态度也从原来的敌视转向欣赏,这种认知转变为后来的森林保护运动做出了舆论准备。以缪尔为首的自然保护派和以平肖为首的资源保护派之间的分歧,不仅反映出二者关于森林保护的目的、道路和手段之间的差异,也体现了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保护理念的差别。在森林观念发生转变的同时,美国社会对植树造林活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番变化,从早年试图改变气候、防治水土流失和砍伐地复植等针对性很强的保护活动,日益沦为掩盖美国社会破坏森林行为、对环境过度索取的奢靡性消费方式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了提倡自然科学、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科技人才和提高科技人员生活待遇等一系列政策,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在根据地进行科学研究.在中共和边区政府支持下,各科研机构不仅对边区农林、矿产、地质等进行了全面调查,为开发边区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密切结合边区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由于各种新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边区经济比较快的增长,使边区由抗战前一个主要依靠输入的地区逐渐变成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地区.基本实现了边区政府提出的部分工农业产品自给的目标.边区科学技术与工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使根据地从被封锁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可以视为中共实现中国工业化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高翠 《中国钱币》2013,(5):59-7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了三种货币: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为了推广陕甘宁边区的货币,边区政府和银行不仅对国民党方面的责难进行了大量的解释工作,而且制定了各种政策、法令和措施,以保证边币的稳定。关于陕甘宁边区政府和银行对于推广陕甘宁边区货币所做的工作,目前还未见学者利用档案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将利用陕甘宁边区政府和银行的档案资料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以阐明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采取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妇女权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令和条规,并在政府、妇联、妇救会等妇女组织的宣传和努力下得以贯彻实施,使边区妇女获得了空前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婚姻权利,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妇女的抗战积极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边区在实际的贯彻执行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保障妇女权益的贡献仍是不可磨灭的,对妇女自身的解放和抗战的最后胜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晋察冀边区保障妇女权益的政策法规在晋察冀妇女解放运动史和抗战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改变落后的社会环境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举办各种类型展览会的主要动机.展览会内容涉及到边区生产建设、文化艺术、学校教育等方面.边区的展览会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根据地特色:为配合当时的中心工作,边区政府通过展览会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动员贯穿于展览会的筹备组织过程和展览内容、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展览会的举办促进了边区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播了科学知识,更新了民众的价值观念;拓宽了外部世界对边区的了解;培育了劳动光荣的观念,推动了边区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6,(3)
山西省宁武县重视保护文物据山西宁武县文化馆报道:近三年来,该县毕副县长对于保护祖国文化遗产,非常重视,经常利用各种会议时间,适当地布置和宣传中央的和省的保护文物政策法令,并将家藏的南北朝石刻、树化石、铜佛等损献国家,因而引起群众对文物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随着太行抗日根据地建立、巩固与发展,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婚姻法规及其支持性政策,从而使得农村女性婚姻家庭与两性关系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样貌。男女平等思想的倡导提高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婚姻自由政策的推行解除了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痛苦,而频仍发生的家庭纠纷与日益增多的解约离婚案件亦造成了根据地各级政府在婚姻家庭管理上的混乱。尽管新婚姻法令的目标在于根除社会陋习并建立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诉求的新型男女关系和婚姻家庭关系,但中共对根据地的婚姻管理不得不立足于法制与现实的平衡之中。  相似文献   

20.
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农村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农业经济极其落后、农民生活极其困苦、农村社会极其涣散。为了挽救危机局面,边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令,扶植农村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让农民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二是减轻农民生活负担,避免农民受到剥削阶级和行政力量的"多取";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开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经济局面。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行,在抗战后期边区的农业经济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初步改善,农村社会凝聚力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的发展。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农村政策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制定好农村政策需要以农民的实惠为出发点,落实好农村政策需要政府的制度革新,这样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