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遗产》2008,(1):128-128
1月7日~2月3日,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在线研讨会在古巴哈瓦那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题研讨会鼓励与会者就改进有关博物馆学与博物馆志的培训学习提出建议,探索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面临的挑战。研讨会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理解关键概念所需的实践和理论的材料,这对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有一定的意义;探讨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以"当下存在着"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其实,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而言,它与文物一样,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在今天的延续,同样需要被保护。为了更好地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市文广新局决定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基础上筹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也就是俗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西双版纳勐泐博物馆的内容和形式陈列设计为例,简要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时都可找到实物作为依托。仔细的归纳制作工艺流程、习俗礼仪的主要过程是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这些显示了强烈的地域性和唯一性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能体现出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4.
叶尔米拉 《文博》2011,(2):84-88
进入21世纪,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全面的提上日程,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迫在眉睫。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蕴涵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新疆地区也由于种种原因,不少特色的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珍贵的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形态流失或濒临灭绝,许多民间传统技艺后继乏人等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疆地区的博物馆将如何扮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者"的角色是大众所关注的。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论述新疆地区的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如何扮演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文物收藏的主要机构,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物的宣传、研究、收藏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博物馆,以及大量的纪念馆、遗址博物馆是利用文物建筑开展活动的,在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的同时,也担负着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职责。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所从事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收藏和研究工作及其传承任务。因而在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涛 《巴蜀史志》2008,(3):43-45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处在磨氐河与清水河之间,又称两河森林公园,都江堰、两河森林公园、金沙遗址公园、成都,连成成都西部的一条巴蜀文明发展黄金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先民心血的体现、智慧的结晶,这是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的长卷。公园仅四川省展区列入首批国家级名录27项、国家级民间文化之乡30余个;建立皮影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年画博物馆等20余个专业或民俗博物馆。成都分展区列入国家级的项目有蜀绣、蜀锦织造技艺、成都漆器、都江堰放水节四个。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有传统文物概念三度空间的物质性,所以社会接受时不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观念层面,都遇到一些障碍,同时也导致了实践领域的混乱。为此,我们用"可以被感官感知"代替"三度空间的物质属性"作为文化遗产的定义要素,以此克服上述的认同问题。由于非物质文化是借助人的现实行动呈现的,我们对其感知必须符合"在地"和"即时"的要求,这使其在博物馆展览中遇到了现场呈现与感知的难题;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展览后,不仅促进了博物馆反映区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使展览触及社会精神与心理层面,而且还对传统的博物馆展览提出了深度阐释的要求,并由此成为推动博物馆履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使命的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物质形态但有物质载体,区域博物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进行展示是将当地民族所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等以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物质展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的宣传,用以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对本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是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筠 《文物春秋》2007,(2):57-61
本文对2005~2006年河北省博物馆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作了总结,分别从河北博物馆史、博物馆建筑、博物馆精品陈列、博物馆与青少年、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6月13日至16日,第六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考古研究所承办。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全国各地文博单位,100多位文物保护、修复行业的工作者和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此次会议是在国家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召开的,主题围绕"非物质文物遗产保护与传统文物修复",这是广大文物修复工作者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与自觉抢救行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海宁市博物馆的工作实际,就小型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2日,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在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为促进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珍视和保护,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文化部于2014年7月启动了"非遗传承,人人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活动,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共征集37000幅(组)作品,经过初评、复评及终评,共产生205幅(组)获奖作品。在第10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用优秀摄影作品启迪公众心灵,使观众通过感受摄影家镜头下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视祖先的天才创造,自觉地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本次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三、四号展厅举行,将持续一个月。  相似文献   

13.
西藏信箱     
《中国西藏》2015,(1):92-93
1.吉林的读者来信希望了解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坐落于跑马山脚下索道下站处,占地面积为771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一共有三层楼。其建筑古朴而雄伟壮观,文化气息浓厚,融会了康藏地区艺术文化和民间工匠独特智慧,是民间"崩科"建筑的典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直观的体现。博物馆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开馆。馆内展示的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展览、销售、休闲于一体。一楼展厅基本陈列为藏民族服饰类、藏民族民居生活类、农耕系列、嘛呢石雕石刻类、牛羊绒编织、车模、土陶类陈列室及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一直以来被业内广泛关注,中国国家博物馆针对自己馆藏的物质文化遗产有系统的教育手段。本文旨在探讨利用中国国家博物馆优质的硬件条件,引入可搬上舞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配合馆藏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从而更加深层、立体、多样地发挥博物馆的业务职能,从而发展博物馆事业。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磁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互联网背景下其文化遗产的转化与创新提出新思路。从历史溯源、文化价值及保护现状中推究磁州窑文化遗产流失的原因和现今传承困境,以“静态”“活态”两个角度提出数字化保护策略。例如,搭建磁州窑数据库,将器物信息、技艺影像资料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存;打造数字博物馆,以数字化信息库为基础进行多样展示;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等。数字化保护具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无法达到的优良效果,其数字化开发所带来的文化产业优势可以与当代互联网传播相结合,顺应大众喜好的同时也使磁州窑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16.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存,是人类每个民族内心深处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寄托。它对于全世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当今对博物馆功能的重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慢慢的开始走进了国内各个博物馆与广大观众见面。但从其展陈方式及发展趋势上看,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结合南京博物院非遗馆的展陈实例分析探究非遗项目展陈方式、选择对象等内容,为优质化的非遗文化遗产展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节日的文物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节日是有形文物与无形文物有机结合的产物。节日活动场所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映生辉的平台。民族节日博物馆是展示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的载体。节日文化具有特殊的民族民俗文物价值,堪称民族文化遗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皖南地区是我国著名旅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以安徽皖南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可持续策略。结果表明:(1)总体上,皖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还不成熟;(2)根据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开发现状,总结出非遗博物馆、非遗节庆活动、非遗舞台化表演和非遗产体验式展销4种开发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从非遗资源整合、全域旅游开发和旅游纪念品等视角上,优化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3)最后从传承人培养、适度开发及加强政府保护等方面,提出未来皖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博物馆工作的视野,基本囿于“实物性”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近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才使我们惊奇地发现,对应我们的工作,竟还有一座与博物馆工作紧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藏未被我们认识、重视和开采。作者提出,中国博物馆人,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关注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思华 《神州》2012,(6):6-7
天津皇会是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皇会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天津皇会的申报和保护单位,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多年来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本文就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对天津皇会非遗保护工作以及其他民俗文化传承工作展开探讨,说明民俗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同时也将阐述民俗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提出解决的办法,使民俗博物馆的民俗文化传承职能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