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社会开展拥军优属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和优良传统之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党和政府将拥军优属纳入抗美援朝运动范畴,并在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庆期间持续组织相关活动。其中,北京市于1951年、1952年、1953年春节期间,密集开展了宣传动员、实物慰问、军民联欢、寄送慰问信、慰劳伤病员、组织赴朝慰问团等一系列拥军优属工作。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春节”拥军优属运动的蓬勃开展,对于鼓舞志愿军指战员士气,丰富抗美援朝运动人民性的形式和内涵,解决烈属、军属的生活困难,提升社会优抚工作质量,巩固军民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振华 《民俗研究》2017,(2):138-156
三德范村的乡民艺术表演及其所交织的自治机制说明,民间自治不仅没有成为现代化的障碍或随着社会变革而消失,反而以互补互益的姿态成为新时期建构国家和地方关系最可借用的传统资源。从民俗学本位出发,将对民间自治传统的理解纳入到对村落社会及其运作机制的观察,不仅可以为研究中国乡土社会提供广阔的视角,而且会更加贴近不断变革的中国农村,并进而做出更为真实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3.
阳志标  郭佳  刘宝杰 《神州》2012,(33):237-237
新浪微博和人人网作为国内用户活跃度较高的代表性强的SNS网站,吸引了绝大部分作为SNS网站主体用户之一的学生。而“身份认同”的建构与管理对于研究SNS网站的相关传播学典型性具有科学层面的意义。本文分从网络语言符号进行切入,以《网络语言符号辞典55为资料库,力图厘清“身份认同”在SNS网站活跃用户中建构的相关理论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劳动过程理论和女性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上,对学校食堂进行研究,分析两种类型女工在工作场所的分工等级与认同机制。首先,劳动过程理论的意义在于解析了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制造服从的员工和稳固的分工等级关系;但是本文研究表明,当部分女工没有被完全纳入生产的中心环节时,她们进入工作场所之前的性别身份就起到了重要的预设作用。籍此,本文试图推动社会-空间作用双层机制研究,尝试推动微观空间尺度内自我身份在劳动过程中认定与生产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5.
朱珠 《文史月刊》2012,(Z3):282-282
2012年1月19日开始,方舟子在网络上公开质疑韩寒的文学水准,韩寒也迅速回应,二人的论战在网络平台上迅速演变为两方群体的口水战.本文以参与"方韩大战"的网络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分析、归纳研究,从网络用户身份/认同的视角,还原网络用户在网络公共空间中的身份认同建构机制的,同时探讨如何建设一个健康、成熟、理性的网络公关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劳动过程理论和女性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上,对学校食堂进行研究,分析两种类型女工在工作场所的分工等级与认同机制。首先,劳动过程理论的意义在于解析了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制造服从的员工和稳固的分工等级关系;但是本文研究表明,当部分女工没有被完全纳入生产的中心环节时,她们进入工作场所之前的性别身份就起到了重要的预设作用。籍此,本文试图推动社会—空间作用双层机制研究,尝试推动微观空间尺度内自我身份在劳动过程中认定与生产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7.
伴随在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社会中的体验和经历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在美中国留学生与美国本土社会及国内社会的互动,及互动对其塑造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美国社会的刻板印象一方面阻碍了该群体的深度融入,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自我规训”,使该群体对于美国社会产生一定的疏离感。此外,在教育流动的过程中,留学生增强了其国家认同,中国人身份和留学生身份处于共生共荣的关系。然而,来自“群体内”的刻板印象增加了留学生群体社会认同建构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在“人-人”和“人-地”的互动不断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8.
鲁迪秋 《世界历史》2020,(1):59-73,I0004
19世纪初期,受国内外局势的推动,女性慈善社团在美国大量涌现。成立于1811年的波士顿科班社就是这股浪潮的产物。以科班社为代表的女性慈善社团在美国白人女性公民身份的初步建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女性慈善社团的日常运作为白人女性提供了扮演美国公民的机会与训练。在起草与签署社团章程、向立法机构请愿并以法人身份行使法律和经济权利、通过选举和表决来解决社团事务的过程中,白人女性确立起公民意识。此外,女性慈善社团开展的活动进一步为女性成员提供了以公民身份行动的平台。通过参与慈善活动,美国白人女性能够把经济优势转化为公共影响力,关注家庭以外的公共事务,进入公共领域。公民意识的确立与公民身份的践行,为日后美国白人女性追求完整公民身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麻勇恒 《民俗研究》2013,(2):120-128
春节尽管并非苗族传统习俗中的"原生单元",但在文化融入与相互采借的进程中,它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结构性嵌入,成为表征苗族文化生态信息的重要载体。文章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苗族村落社会中春节文化实践的仪式过程,并通过与90年代以前的苗族春节文化事象相比较,来探讨苗族村落社会发生的文化生态嬗变之因。  相似文献   

10.
马光亭 《民俗研究》2009,(4):205-228
一、前言 世界性的贸易交往与现代化的机器转动,强烈地要求地球上的历法和时钟归于“问一”。为达成这一目标,近百年来全球的基本发展趋势是抑制、吞并时间制度与时间表述的多样性,向有着深刻基督教背景的阳历与标度时间看齐.  相似文献   

11.
“喜不见喜”作为一种婚姻或生育的礼俗的民俗禁忌,在闽南有很深的渊源和影响,主要体现在限制新婚或生育的交往行为上,是人对生育、对生命诞生的细致入微的关切,也表达了闽南对人际交往的细腻关心,背后包含着神秘的命运观和阴阳和谐思想等中国传统的观念,体现了闽南人们独特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兴凯湖巧嫂家庭旅馆是黑龙江省鸡西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动员农村妇女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旅游项目。项目实施一年以来,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法,家庭旅馆使农村妇女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条件改善,促进了家庭和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妇女作为家庭照顾者的传统角色,使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受到冲击,改变了要男孩的生育偏好,使农村妇女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对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产生较高的需求,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兴凯湖巧嫂家庭旅馆是黑龙江省鸡西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动员农村妇女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旅游项目。项目实施一年以来,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法,家庭旅馆使农村妇女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条件改善,促进了家庭和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妇女作为家庭照顾者的传统角色,使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受到冲击,改变了要男孩的生育偏好,使农村妇女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对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产生较高的需求,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兴凯湖巧嫂家庭旅馆是黑龙江省鸡西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动员农村妇女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旅游项目。项目实施一年以来,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法,家庭旅馆使农村妇女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条件改善,促进了家庭和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妇女作为家庭照顾者的传统角色,使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受到冲击,改变了要男孩的生育偏好,使农村妇女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对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产生较高的需求,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民俗博物馆作为保存与展示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空间,既要将原有的文化遗存向社会开放,也要为全体民众提供精神文化的服务。民俗博物馆应致力于向人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打造"活态文化空间",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6.
贾秀堂 《沧桑》2011,(2):172-173
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教学陷入一种窘境,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与当代大学生接受方式相对接,故难以彰显"纲要"课教学效果。"角色扮演"为体验式教学方法之一,它将话剧表演引入到历史教学之中,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参与意识强的心理特点。此种教学方法应分五大步骤,遵循五个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它不但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能加深现代大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7.
研学旅行被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关注,但是不少提供研学旅行服务的旅行社却未能重视其教育属性的本质,观念上的错误造成了他们在提供研学旅行服务时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针对问题,旅行社只有加强自身内功修养,提升安全意识,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不断设计完善且有创意的研学课程,培养一支优秀的研学导师队伍,才能赢得更多中小学生的信赖与喜爱.  相似文献   

18.
李翠玲 《民俗研究》2017,(1):122-130
珠三角都市化村庄的地方性时间在工业化、都市化过程中发生巨大改变,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二元时间"制度。这种时间制度在仪式节庆和文体娱乐等公共生活中得以清晰体现,并塑造出独特的地方社会生活节奏。生产方式变迁、当地民众对意义的追求、"二元社会"结构以及地方政府干预等都在地方时间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建霞 《沧桑》2014,(6):221-223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多是女性,通过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着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她们把朴素的思想情感、悠久精湛的手工技艺都融入薄薄的纸片上。女性以剪纸艺术作为媒介,积极表达自身,并结出累累硕果。这在中华文明中女性群体集体性失语的大背景下是极其罕见的。农村劳动妇女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修养、经验、阅历、情感、愿望等等,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民间剪纸是中华文明持久性的重要因素,同样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维系着整个民间艺术最本原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0.
张帅 《民俗研究》2016,(4):68-80
在鲁中洼子村的信仰体系与实践中,"礼"是人们建构信仰体系的内在逻辑,而"事儿"则是信仰实践的原因和动力。作为村落文化传统的"礼"与村民现实生活中的"事儿"在相互作用中,共同促使村落信仰不断地展现出新的内容,焕发出新的意义,二者的互动正是信仰得以常在常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