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风水模式的文化地理视野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小波 《人文地理》2001,16(6):64-68
对于风水的研究,目前有两种倾向:一是视之为迷信,二是力图用"科学"释之。这两种方式皆失之于偏颇。笔者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史文化地理现象,其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科学思想,也存在大量封建迷信糟粕。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古代风水模式的分析,力图展示风水模式的地理形制中所蕴涵的精神空间和显示的文化意义。风水模式体现了古人出于生殖崇拜的生命追求、安全心理的本能需求、美学欣赏的愉悦感受,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宇宙理念,同时还是宗族社会血缘关系的纽带。风水思想对中国古代村落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村落规划中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风水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风水学说发端于秦汉,成熟于唐宋,发展于明清。基于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和五行学说的风水理论,是"道"、"气"、"阴阳"、"八卦"、"五行"、"中庸"、"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思想,在相地建宅过程中的物化。清朝虽是满族,但入关以后迅速汉化,以中华文化思想为指导进行国家治理,避暑山庄的修建,正是康熙皇帝以风水思想为指导的一处园林佳作。  相似文献   

3.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独具特色且蕴含丰富意象的民俗文化,在广大民众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中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由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风水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更具有其存在的土壤,成为一种较之以前更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信奉风水术的人不仅数量多而且遍及各个阶层,出现了许多专门的风水术士,风水理论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宋代风水民俗信仰的成因比较复杂,但宋代社会流动增大,人们对未来命运的无从把握,应是促使宋代风水兴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下篇 风水影响下的东南传统建筑1、风水·村落一、村基的选择──相地 一个“好”基地──不论是湖、是河、是山、是岸──根据文化来定义和解释。在深厚的传统文化涵育下的国人津津乐道的是人与自然的感应关系,认为自然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导致人命运的吉凶祸福,这种选址思想的源头及实现这种理想均和“风水”这一世俗文化有极大关系,事实上相地选址一直是风水的主题和首要使命。 风水称村基为阴基,阳基何求?有否一定的模式?本文试对这两点加以讨论: 第一、积极的选择 1、方法与步骤 在选择村基时,一般多请风水地师进行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一系列步骤。此时以形家最能用武。各地宗谱都可看到类似如下的记载:“邀形象者流出外观  相似文献   

5.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能看到很多地方宗教活动再次活化的情况。风水活动也再次活化了。尽管,中国政府认为风水思想和风水活动是迷信,但是,采用风水思想的人越来越多。风水思想被引进到人们的生活中,他们建房屋,修坟墓时,常常看周围环境和地理,以此判断吉凶祸福。在福建省西部山区也能看到同样的状况。在那里,1980年以后,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显示着再活性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建筑是一独立的系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同中国文化一般,历史悠久,影响广阔。其基本结构与布局之原则,经数千年而无大变。古民居作为中国古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时代的载体,它既能体现当时的制造工艺水平,又能折射出这一时期内人们的思想认知。是其时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世俗国情的浓缩与集成。太原地区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尤以民居为多。本文列举其中两处为例,从这些民居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风水理论对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救贫与赣南客家风水文化的起源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赣南是客家人南迁的第一个聚居地,许多客家文化是从赣南起源的,客家风水文化也不例外。风水古称堪舆。中国的风水文化在唐代以前,以长安为中心,史称长安派。在唐代以后,随着南迁的客家先民来到赣南,形成了影响至今的赣派风水,并镀上一层浓郁的客家文化色彩。讨论客家风水文化的起源,首先应该考察被海内外风水人士奉为祖师的杨筠松。 一、杨救贫避乱赣南与赣州筑城 杨救贫名筠松,字益,号救贫。他虽然在客家区域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但《赣州府志》上只有54个字的介绍:“窦州杨筠松,唐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  相似文献   

8.
张亦帅 《黑龙江史志》2013,(23):147-148
中国古代帝陵和陵寝的相关问题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要研究这一问题就不得不谈到风水和风水术。本文从风水的发展历程,秦汉帝陵与风水的相互关系问题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追寻和探讨,试图揭开遮掩在我们面前的关于帝陵与风水相互关系问题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9.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07,(1):263-267
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一书,也许是中国大陆最早以“风水”作为研究专题的博士论文。长期以来,风水在大陆学术界是一个禁忌的话题。禁忌源自我们对于风水的价值判断。我们可以举出无数的例证,来说明风水建设对于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及它  相似文献   

10.
祁建立 《沧桑》2009,(4):130-131
从文化的层面来看,城市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人工环境。人类文化思想的变革,必然会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态城市理念的产生,是生态人文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反映。因此,生态城市的发展也需要有人文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辟邪是冲绳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其内容可以大致分为"琉球狮子"和"石敢当"等两大门类。其中琉球狮子是冲绳最重要的文化符号,较之石敢当,它不仅具有辟邪的功能特点,而且装饰性效果也非常明显。辟邪俗信在冲绳的风行,促进了风水思想的传播,同时推动了陶瓷产业的繁荣,形成了以"壶屋烧"为代表的陶瓷文化,而以琉球狮子和石敢当为代表的辟邪及其民俗文化则是陶瓷文化中大众认知度最高的主体内容之一,乃至成为陶瓷文化的核心和标志。  相似文献   

12.
“风水”是中国的一种古老学说,其渊源可追溯至老子的《道德经》和被誉为儒家“群经之首”的《易经》。数千年以来,风水学融进了很多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的主张是相一致的。但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也掺入了一些迷信的成分,所以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使它真正为人类和社会服务。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揭示出“风水”学的科学内核:它是古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本刊特发表青海省考古研究所古建筑研究专家张君奇先生的这篇文稿,介绍贵德县城的自然环境以及建筑文化,希望读者能从阅读中对古人“天人合一”思想在人居环境方面的体现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算命     
王树恩 《湖南文史》2010,(10):68-69
蒋介石一生不仅信基督教、佛教,而且对中国的风水文化也十分青睐,因而,他十分相信神道、相信阴阳风水。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金华地区的村落建筑凝聚着灿烂的礼乐文化。以仁释礼、以礼齐家,传承中国的传统道德和儒教思想的建筑语言,贯穿着由宗祠、住宅、风水、牌楼、戏台、雕刻等组成的金华村落礼乐文脉。这些古建遗存为研究金华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与礼乐思想的关系提供了可靠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徽派建筑一大特色空间天井,是传统皖南民居中室内过渡室外的空间,是徽派建筑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天井这一元素为例,从文化内涵,形成,原因,特点,功能,风水思想进行研究,结合案例,倡导现代设计中发展创新传统元素,做到创新性传承。  相似文献   

16.
赵鑫 《神州》2013,(3):217-217
从古以来,风水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环境选址、设计、营造的基本依据、规范和指导思想,它对于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在概述中国风水和环境艺术内涵的基础上,主要从风水对环境艺术影响的角度探讨了中国风水与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风水——中国古代的聚落区位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天胜  徐登祥 《人文地理》1996,11(Z2):60-62
风水是一种相地术,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择居住环境的学问。风水起源于原始先民的定居活动,起源于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风水学说有着丰富的内涵,融汇了古代哲学、科学、伦理学,美学、民俗学多方面的智慧,并与自然环境各要素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既是文学批评,也是文化批评。它的产生既根植于当前生态危机日趋严重这一现实基础,也充分吸收了生态学、解构主义和女性主义等学科及文艺批评流派的一些理论话语和批评模式。生态批评家期望通过研究文学与自然的关系以发掘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寻找一种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相对立的有机论自然观。  相似文献   

19.
论明清时期宗谱家法中植树护林的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宗谱家法是谱牒的重要内容 ,它是宗族社会的民间法规行为 ,是宗族成员行动的规范 ,对宗族成员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提倡植树护林的绿化行为是宗谱家法的内容之一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体现了古代宗族追求林木绿化景观的景观生态思想的行为 ;2 .体现了古代人提倡植树的绿化行为 ;3.体现了古代人禁止毁林的护林行为。文章认为风水意识的风靡盛行 ,是古代宗族族规家法中提倡植树护林的根本原因 ;山林的宗族经营 ,是产生宗族植树护林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社会里 ,仍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生态哲学思想是当代生态养生旅游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道教中"天人合一"、"天父地母"、"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和"人为万物之灵"等思想蕴含了当代生态伦理学中生态整体思想、尊重和感恩生态环境思想、万物平等思想和环保职责思想等理念,契合了生态养生旅游的哲学内涵和哲学维度。道教生态哲学思想对发展当代生态养生旅游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