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从6个方面谈了如何加强志书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注重纂修质量;严格编审程序;督促校对把关;提高录排质量;加强编务管理;关注印刷效果。并谈了3点体会:时刻坚持质量和出版无小事的原则;要注意抓人员素质的提高;要加强编辑出版工作中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方志学领域,考据派一直超越文献派,占据主导地位,固然与当时政治环境和学术气氛有关,但清代方志讹舛百出、学界对志书质量多有不满,也与考据派兴盛不无关系。其纂修意图,重在修正和避免前期志书的错讹,其纂修方法,有着信古籍征文献、轻采访重考证之特征。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其时的志书纂修也开始运用新的学科发展理念和科技手段。志书纂修过程中形成的志草志料、采访册与调查记等文献也被收入进“准方志”系列。本文从它们的名称、体例、内容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简单论述了它们对方志纂修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方志学领域,考据派一直超越文献派,占据主导地位,固然与当时政治环境和学术气氛有关,但清代方志讹舛百出、学界对志书质量多有不满,也与考据派兴盛不无关系。其纂修意图,重在修正和避免前期志书的错讹,其纂修方法,有着信古籍征文献、轻采访重考证之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如何做好地方志主编工作这一命题作以下探讨。 一、主编要认清定位,明确职责,勇于担负起全面主持志书纂修指挥员的重任 地方志主编,是主持志书编修业务的主要负责人,对顺利完成志书编纂任务、确保志书质量,修出精品志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志书编修,从体式选定、制定篇目、采集资料、分类建卡、撰写长编、志稿初纂,到总纂统稿、分级评审、反馈修订、文字加工、校订出版等程序,乃至编辑人员选配、业务培训诸环节,主编都要全面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6.
在本届志书编纂工作正在进行的1986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曾三同志就指出:“这一代志书纂修任务的完成,并不是本地区修志工作的结束,而是新一代志书编纂工作的开始。要继续搜集资料,总结经验,为下一代志书的编纂做好准备。所以,从完成第一代志书之日起,就...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河村志系列编修始末中国编纂地方志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传统社会纂修的方志中乡里志、尤其地域更向下延的以村落为单位纂修的方志相对罕见,一直是方志编纂的"非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修志热潮,打破传统社会纂修志书范围的藩篱,将编纂单位从过往的省府州县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村落。村级志书弥补市、区两级志书记载的缺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真正的民修、民用的志书,最贴近百姓的生活。村志所记载的姓氏宗族、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等真  相似文献   

8.
志书质量是志书能否传之后世的关键,加强编纂质量控制与管理是提高志书质量的根本途径.质量的基本保障机制有:编纂人员持证上岗、业务学习制度;分级分类责任制;编纂流程管理备案制;编纂动态指导制;审议评稿制等9项.  相似文献   

9.
清代徽州府县志的纂修数量与质量都取得较大成就,志书主修与主纂者文化素养较高,其中进士出身者较多,部分非进士出身者文史素养亦不在进士之下。纂修者多认为志源于史,为史之支流,或互为表里。实践中,他们多以"史笔"修志,尤其注重"信今传后",审异同,辨遗误,以增强志书的可信度,考证的内容广泛分布于志书各卷或子目之中。徽州府县志纂修者还明确提出"隐恶扬善"的修志倾向,为名宦、乡贤、孝子、节妇、乡善、义行等楷模树碑立传,表现出"隐恶而不虚美"的特点。这使得清代徽州府县志真实保存了更多徽州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信息,传承了徽州独特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清代贤吏陈宏谋曾为多部地方志书作过序文,还撰写了数篇与志书纂修相关的文论、信札等,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方志学思想。陈宏谋认为建置的变革、前志的不足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促使新志纂修成为必要。在地方志的纂修原则上,陈宏谋要求志书材料“须有切实按据”,以朴素的语句“慎重传言”;陈宏谋对志书的详略安排尤为重视,主张“详近略远”“详善略恶”,县志→府志→通志→统志,由详至略;他还强调新志的纂修应增加特色内容的载录。实践上,陈宏谋在湖南首设志馆,聘请“有史良才”,广采博咨,年余纂成首部《湖南通志》,在湖南方志纂修史上具有开创之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天河村志系列编修始末中国编纂地方志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传统社会纂修的方志中乡里志、尤其地域更向下延的以村落为单位纂修的方志相对罕见,一直是方志编纂的"非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修志热潮,打破传统社会纂修志书范围的藩篱,将编纂单位从过往的省府州县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村落。村级志书弥补市、区两级志书记载的缺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真正的民修、民用的志书,最贴近百姓的生活。村志所记载的姓氏宗族、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等真实地记录了乡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从修志实践上看,受撰稿人员志德、专业水平、工作经验、社会阅历所限,基层撰稿人员与主管审查验收领导对志书质量标准把握不一致,志书编纂过程程序不完善,基础环节质量保障机制缺失,审查验收制度不健全,审稿把关不够严,以及在审、编、校、印等环节中,重审验志稿,轻编辑校对印刷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的志书编纂质量较差。因此,对志书(包括年鉴)编纂应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在贯彻落实《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基础上,细化和完善本地质量管理措施,建立符合实际的质量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地方志书的编纂质量。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好五个重点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人员的群体智慧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基础;建立以主编为中心的主编负责制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确定编纂流程管理备案制,规范编纂程序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措施;实行志稿评议是保障志书质量的有效手段;坚持编纂督查通报和审查验收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清道光年间华阳县举人潘时彤纂修的《昭烈忠武陵庙志》,是成都武侯祠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志书。此人在嘉庆年间即以其学识而纂修了《华阳县志》,他爱好“三国”,常游武侯祠,熟悉祠内的物和建筑,因而成功地编纂了这部重要的志书。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17,(4)
清末民初川西地区撰修的9部屯志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所见为数不多的屯志。作为基层地方志的一种形式,这一类志书的编纂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征,并且也具有区别于其他方志的特点。笔者拟从屯志纂修背景、纂修人员、体例、资料来源和史料价值等方面对川西地区的屯志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川西地区撰修的9部屯志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所见为数不多的屯志。作为基层地方志的一种形式,这一类志书的编纂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征,并且也具有区别于其他方志的特点。笔者拟从屯志纂修背景、纂修人员、体例、资料来源和史料价值等方面对川西地区的屯志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明代嘉靖时期纂修的《兴都志》和《承天大志》,皆是记载嘉靖帝龙飞之地——安陆地区社会文化生活的志书。《兴都志》由顾磷负责,因其体例不妥、记载不当而见废。《承天大志》先后由徐阶、袁炜、严讷、李春芳、张居正等任总裁官,迎合嘉靖帝的心意,纂成后得到大力褒扬。由于嘉靖帝的特殊身份,导致两志书的不同命运。而《承天大志》纂修过程中众阁老的参与,更是渗透着不同利益集团的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17.
续修志书应结合形势发展和本地实际 ,体现“超前意识”。《滨州地区志》的续修工作 ,从谋划与启动、续志框架结构的设计到续修具体运作机制的建立与健全、续志纂修时间步骤的把握以及续志稿质量的保证 ,每个方面都强化了“超前意识” ,并由此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超前”措施 ,环环相扣 ,为续志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清代,台湾纂修的志书达数十部以上,这些志书较全面地记录了台湾社会变迁历史,志书中的人物、职官等部分记载了众多大陆官员在台湾开发过程中的贡献。本仅以河南籍官员在台活动为例,证明台湾的开发与大陆各地人民密切相关,从而再次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方志文化是围绕志书修撰、旧志整理与志书及资料收藏、管理、利用而形成的成系统的、持久的与不断积累的社会文明成果。其构成包括各项修志法规文件;志书纂修与宣传、保管、利用;方志学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等。方志文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家国的关系,对于爱家爱乡爱国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它是社会文化系统一支系,介于社会大众文化与上层建筑之思想意识之间,为上下之纽带,关系社会进步之作用甚大。  相似文献   

20.
加强方志研究,坚持质量标准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鲁德政志书的质量是方志事业发展和成败的关键。提高志书质量必须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本文试图说明志书质量的重要性及其相互联系。(一)框架合理,篇目科学志书的篇目是志书设计的蓝图,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前提。当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