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闲话诗■     
我国古代的文士诗人在自己所赋的诗词中 ,有时无意中会寓藏着自己日后之事的朕兆 ,这就是后世人们常说的“诗谶”。所谓“谶” ,《说文·言部》云 :“谶 ,验也。”又《说文·竹部》签字 ,亦训“验也”。音虽异而意义相同。今天在寺庙中还广为流传有求签问休咎的形式。求签 ,实则就是求谶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遗言 ,后世却没有人知道签与谶同出一源 ,求签和谶 ,就是因为它所说的内容往往得到应验 ,等于今天所说的预言。在我国古代 ,早就存在谶之类的预言了 ,如秦始皇时有“亡秦者胡”的谶语 ,因此大筑长城以御胡 ,不料最后却亡于秦二世胡亥 ,而…  相似文献   

2.
谶纬思潮与汉代艺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大海 《文博》2006,(6):81-84
一、谶纬语境下的设计隐义谶纬既是汉代的国家神学。所谓谶纬就是指预言,包括谶语和纬书两部分。谶语是预示人间吉凶祸福的启示或隐言,《后汉书·光武本纪》李贤注说:“谶,符命之书。谶,验也,言为王者受命之征验也。”《说文》载:“谶,验  相似文献   

3.
史戈 《江淮文史》2002,(3):99-103
据《辞海》及《现代汉语辞典》,“貊”为我国古代东北方的一少数民族名;《书&;#183;武成》载有“华夏蛮貊”之说。我国史料有关貊族的记载不多,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最早记载貊族的可能是《诗经&;#183;大雅&;#183;韩奕》:“溥彼韩城,燕师所完;王赐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相似文献   

4.
陈晓华 《古籍研究》2001,(4):71-75,85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著。东晋常璩撰,其所记的历史时间,上起巴蜀传说时期&;#183;下至东晋永和三年(347)止。其所叙述的历史地区,包括今天四川、云南、贵州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属《尚书&;#183;禹贡》九州之梁州。《尚书&;#183;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故常璩称他的书为《华阳国志》。《华阳国志》共十二卷,归为三部分:“一至四卷主要记载梁、益、宁三州的历史、地理,而以地理为主,类似‘正史’中的地理志;  相似文献   

5.
肖晴 《福建史志》2003,(4):59-59,62
“两方”是人不是石头。那么,不是石头,何谓奠基呢?这是一种比喻,比喻“两方”是修志的基石,他们提供的资料,奠定了《福建省志&;#183;出版志》古代部分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勇 《古籍研究》2001,(3):21-22
“奴婢”一词,《辞源》的解释是:“丧失自由被剥削作无偿劳役的人。通常男称奴,女称婢。《史记&;#183;平准书》:‘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后也用为男女仆人的泛称。”《辞海》说“奴婢”是“古代称罪人的男女家属没入宫中为奴者,后泛指丧失自由,被人奴役的男女。《三国志&;#183;魏志&;#183;毛蚧传》:‘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又太监亦以此自称。”《汉语大词典》对“奴婢”的解释是对《辞源》和《辞海》的综合。笔者在阅读白话小说的过程中,注意到《秦并六国平话》、《水浒传》中都数次出现“奴婢”一词,而词义皆不在《辞源》、《辞海》所释范围之内,而是别有一义。今姑罗列所见语料如下,并稍加申述,至于深入探寻“奴婢”的词语发展变化,则有俟方家矣。  相似文献   

7.
舒迅 《世界历史》2001,(1):125-125
《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183;历史学&;#183;世界历史卷》(上、下册),同该文库的《中国古代史卷》、《中国近代史卷》、《史学理论卷》一起,于2000年9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兵役”篇是军事志编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它是军事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当今省军区的重要工作。从全国已出版的近20余部省级军事志看,虽然篇名不尽相同,但都是单独成编。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日“兵役”篇;二日“历代兵役”篇;三日“兵役制度”篇。位居首篇的,如《山东省志&;#183;军事志》等;位居第二篇的,如《吉林省志&;#183;军事志》、《山西通志&;#183;军事志》等;位居第三篇的,如《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9.
长征以其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震惊了世界,在人类战争史上谱写了最为壮丽的诗篇。在70多年前那支跋涉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的红色队伍中,有为数甚少的几名外国人。这些外国人中,除了大家较为熟悉的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183;布劳恩)、洪水(越南人,越南名字阮山)、毕士悌(朝鲜人,原名金勋)、武亭(朝鲜人)之外,还有一位被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183;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称为“不寻常的观察员”的英国出生的瑞士籍传教士鲁道夫&;#183;阿尔弗雷德&;#183;博萨哈特&;#183;比亚吉特(Rudolf Alfred Bosshard Piaget)。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境界     
早年曾读过一文.文中将孔夫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论语&;#183;为政篇》)概括为人生最重要的三个境界。言若能循序实现这三个境界.也就不枉此生了。  相似文献   

11.
《文物》今年第3期刊出胡平生同志《简牍制度新探》一文,其中对古代简牍尺度规格的探讨,饶有见地。但所引古文献之文句多处脱衍讹误。仅据原书,校对如次。 1.第67页《仪礼·既夕礼》曰:“知死者赠,知生者赙。书遣于方,若九若七若五。书遣于策。”案:“书遣于方”当作“书赗于方”。 2.第68页《论衡·谢短篇》:“汉事专载于经,各为尺籍短书。”案:“专载于经”当作“未载于经”。 3.第68页《后汉书·蔡邕传》注引《说文》:“牍,书版也,长一尺。”案:“书版”当作“书板”。通行本《说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学批评的开端,最早见于《论语》。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孔子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曹丕的《典论&;#183;论文》,也是文学评论,他对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等人作了总的评价,也分别评论了他们文章的长短优劣,进而  相似文献   

13.
邹瑾 《巴蜀史志》2000,(4):22-22
《巴中县志&;#183;末编》经过修志和审验人员的艰辛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巴中县志&;#183;末编》基本遵循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存史、资政、教化”的目的和要求。二是《巴中县志&;#183;末编》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志稿政治思想正确,基本体例结构合理,文字表述较为清晰,具有较强时代特征。三是通过本次认真审验,基本找准了症结,提高该书质量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4.
“历代王朝几经更迭,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历史曲折前进,反复循环,为何其亡也忽焉,考诸历史,大多系自取败亡。《尚书·太甲下》说:“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史记·商君列传》也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这些话都道出了治乱的根本原因。当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衰朽的朝代,残暴的君主,都是祖国发展的障碍物。”障碍物是人为设置,也是统治者自作自取的。朝代败亡,人民历尽磨难,却活了下来。回顾历朝自取灭亡的情况,大都未出如下几种类型。 1、腐化导致灭亡我国第一个因腐化而亡国的是夏桀。《史记·夏本记》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  相似文献   

15.
夜半抄家记     
公元1966年,“8&;#183;18”毛泽东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百万红卫兵之前的北京大学,虽然是文化大革命群众造反运动的发源(不是策源)地,却还没有红卫兵群众组织。那是因为,以“5&;#183;25”“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作者聂元梓为代表的北大“左派”团队,在6月凭借毛泽东直接批示,冲垮了北京旧市委支持的以陆平为首的北大旧党委,7月凭借中央文革直接出面赶走了新市委派出的张承先工作组之后,又在江青、康生直接授意下,于8月初通过选举建立了文化大革命的“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以聂元梓为首的“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简称“校文革”)。  相似文献   

16.
马永春 《世界》2005,(3):30-33
古代奥运和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都对女人说“不”,可是2004年把奥运迎回希腊,并为雅典雪耻争荣的功臣恰恰是一个女人,她就是吉安娜·安格洛普洛斯·达斯卡拉基。吉安娜由此成为现代奥林匹克史上第一位带领申办城市赢得奥运会举办权的女奥申委主席和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位女组委会主席。  相似文献   

17.
权衡,是古代测重量之器,类似现在的砝码和秤砣。《论语·尧日》:“谨权量,审法度”。权:俗称“秤砣”、“秤锤”,是秤的对应物。《广雅·释器》载:“锤谓之权”,又谓“秤”。《汉书·律历志上》日:“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也就是知物之重量。秤和权是中国古代及近代最基本的衡器形态,是近三千多年间中国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衡量工具。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称海外贸易为市舶,市者,交易买卖之谓,舶者,海上大船之意,故称交易海上大船运来之货物为市舶,即今称之为海外贸易者。远在先秦时期,我国便有所谓海外贸易了,《诗经&;#183;商颂》有“相土烈烈,海上有截”之句可证。其发生最初当是在沿海民间中私人进行经营,后来从事的人多了,  相似文献   

19.
秋阳 《文史天地》2001,(3):33-35
苗族,大多住在山坡上,而有“高山苗”之称。又说:“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石旮旯。”乃是以其居住的环境不同而名之的。可是,有的人却以“山居”、“水栖”为其居住民族的一种习性而津津乐道。这并非今日才有,早在历史典籍中就有过记载。如称“盘瓠”蛮“好山恶都”(《搜神记》):“好人山壑,不乐平旷”(《后汉书&;#183;南蛮传》)。  相似文献   

20.
梁科峰 《福建史志》2004,(6):18-21,44
班固在《汉书&;#183;司马迁传》中写道:“自刘向、扬雄搏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两千多年来,凡是称赞《史记》的人,大概都会使用“实录”这个考语。但是,“实录”是否就是机械地记录传主的一生,而忽视人物个性和内在本质的开掘,写成或“年表”式或“鉴定”式.或“诔词”式的传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