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缘     
陈竹 《贵阳文史》2012,(1):16-17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追捕》这样的电影爆发式的席卷,也是当时氛围里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中包括这样的一些元素:荒原、冬天、寒风、低矮的灌木丛、青色的石头堆以及铁灰色的天幕,而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发出来的故事,总是那么凛冽动人。  相似文献   

2.
赵福莲 《古今谈》2010,(2):46-49,58
那一幅曾经在细菌战纪录影片里看到的画面,我现在在义乌的那一段历史里读到了:将装有感染鼠疫的跳蚤的特殊容器装入飞机货舱内,远远看去,飞机的机翼在冒烟,其实,那不是烟,而是日寇向我国散布的鼠疫跳蚤。那就是日本鬼子对我国实施的丧心病狂的细菌战,前后达161次之多,致使100多万同胞死亡!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笔到武鸣县马头全曾村访问了曾复泰、曾九伍等老人,他们讲述了当年在本村人曾振纪组织下抗击日本侵略的往事,深深怀念在战斗中舍身成仁的曾振纪先生。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的话语里,日本是最说不清的国家. 日本军人在中国的文艺作品里被描述成残暴无情的魔鬼。导演陆川试图在《南京!南京!》里做一点别样的尝试,结果毫无悬念地被愤青们炮轰得体无完肤.  相似文献   

5.
何少桓 《炎黄春秋》2006,(12):37-3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内阁正式宣布无条件向协约国的中、美、英、苏四国投降之后约十日的一个阴森肃杀的秋天早晨,位于陇海铁路徐州西边的砀山县城楼上,飘扬着一面下了半旗的日本国旗,城外梨园里,弥漫着酥梨的馨香,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有的是用三叉木棍,叉在快要坠地的梨枝上,清翠欲滴!  相似文献   

6.
柯静雅 《黑龙江史志》2009,(11):27-27,36
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的“南蛮学时代”里,由耶酥会教士等传入日本的西方科技、文化和一般知识形式构成了南蛮文化,包括教育,医学,天文历法,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南蛮文化使日本人第一次与中国文化圈以外的西洋人接触,扩大了日本人的视野,刺激了日本人的求知欲,使其西洋观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的"南蛮学时代"里,由耶酥会教士等传入日本的西方科技、文化和一般知识形式构成了南蛮文化,包括教育,医学,天文历法,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南蛮文化使日本人第一次与中国文化圈以外的西洋人接触,扩大了日本人的视野,刺激了日本人的求知欲,使其西洋观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论百团大战后日本对华北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团大战是日军对中共在华北力量认识的重要转折点。日军在受到百团大战的强烈打击后,加深了对中共力量的认识,全方位调整了在华北的反共政策:一度加强在华北的兵力;制定“肃正建设三年计划”;加强对中共的情报工作;加强伪政权与武装;制造封锁沟、墙和千里无人区;利用伪新民会宣传反共。开展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和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空前规模的残酷“扫荡”。这对中国抗战局面和中共政策制订均发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薛立永 《文史春秋》2011,(12):54-56
1958年2月8日,一位叫夸田清治的日本猎人来到北海道石守郡的荒山中狩猎,他偶然发现厚厚的积雪下面有一个洞穴,当时夸田清治不知道里面藏着何物,便向里挖,挖着挖着,洞里突然伸出一只手……就这样,一个在此穴居了13年的“中国野人”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0.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制造事端,次日占领沈阳,到1932年2月5日占领哈尔滨为止,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10余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三倍之多的领土。3月12日,日本一手扶植的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粉墨登场;9月15日,日本政府以签订日“满”议定书的方式,对其予以了外交承认。至此,日方所谓之“满洲事变”,总算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1.
和高发的花粉症一样,“花兄”这个词一入春就开始频繁从人们口中蹦出来。在日语里,“花兄”就是“去看花儿吧”。这花,在所有人的潜意识里都指樱花,而梅,作为漫漫花季的序曲,好像只为那部分赏识它的知音而开放。  相似文献   

12.
肖石 《炎黄春秋》2000,(5):59-61
当年因不堪忍受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迫害,只身逃到北海道深山里当了13年“穴居野人”的著名难胞刘连仁,近年来在中日朋友的帮助下,先后三次赴东瀛,向日本政府讨公道索赔偿。刘连仁出国打官司的经过怎样,最近,听说86岁的刘老刚刚从日本归来,笔者专程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3.
精致京都     
《世界》2008,(10):I0022-I0035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京都都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地方,因为它是一个繁荣了1200年的古都。在这座城市里游走,即使漫无目的,一路下来也成了旅行最好的理由。来京都的人,恐怕有90%以上是为了“访吉”。  相似文献   

14.
爱他的人会唤他“雅人叔”,这3个字,让人联想到杂志里的翩翩公子,穿精良合身的套装,优雅地侧脸微颔,一丝不苟。但也奇怪,差不多年纪的日本男星,福山雅治和藤木直人这样的大众情人,就没被称过“叔”。大约他们正值水嫩正太就已成名,而坍雅人旋风的刮起。要到去年,《半泽直树》中逆流而上的融资科长。当时我刚到日本生活,第一次去大阪,就把剧中银行的外景地、喝咖啡的空中转台,还有被坛蜜打了一巴掌的心斋桥,通通踩了一遍。  相似文献   

15.
日光从冰的裂隙中流泻而下。较厚的冰坨被海藻装点得色如美玉,闪着碧绿的光。这个冰霜世界里的众多角色开始现身了:半透明的蓝色浮游蜗牛,尾巴好似艺妓的折扇的粉色鱼.  相似文献   

16.
唐甜甜 《世界》2012,(6):168-175
身着“丁字兜布”的两个庞然大物近乎全裸地赫然立在不大的圆形“土俵”里,发髻高高地盘在头上,他们缠抱推搡,猛烈相撞,蹲踞、摇晃、扑抓、摔打角逐,不时发出“嗨——哈,嗨-哈!”  相似文献   

17.
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7,(3):30-43
贵州的大山像一道道天然屏障,以自然之力竭力阻隔着外面的东西涌进来也不让里面的东西涌出去,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现在,外面的东西挡不住地慢慢流进来,里面的东西也挡不住地慢慢流出去,只是因为有了山的阻隔,速度缓慢而已。 经常带客人在贵州大山间来来往往的司机小邹一年中没有几天呆在他贵阳舒服的家中,当他带着我们在雷山县路况有些险峻的大山里兜兜转转时,天正有雾,他一面不错眼珠地望着前面的土路,一面说起一段往事:几年前这里根本不通车,从日本东京游学来的一队学生为了体验这里的山居生活,花了六个小时上山,第二天又花了六个小时下山,为的就是能在大山最深处的苗寨里过上一夜,留下些体验。初听时还有点不以为然。 若干天在贵州的大山里兜兜转转下来,在见识了山容地貌,见识了水侗苗瑶,见识了“天无半日晴,地无三尺平”,见识了酸汤的酸和鱼腥草的腥之后,人会一下子舍不得离开,担心这里自然和谐的山居生活和乡土盛宴会突然消失,被涌入的那些东西取代,真到那时我们这些城市动物再到哪里去亲近自然,去舒缓那些叫作“压力、紧张、孤独和隔膜”的城市情绪呢? 山居贵州,真是一种幸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939年6月10日,南京城西五台山对面山坡上的日本总领事馆里发生了一起震惊一时的毒酒案。多人中毒,二名日本官佐不治而亡。总领事崛公一、武官小野大佐及应邀赴宴的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大将、参谋长后宫适中将、傀儡政权头目梁鸿志等人都吓得不轻。当天,日军即将全城戒严,并实行宵禁,搜捕涉嫌在酒中投毒后逃走的领事馆中国籍员工詹长麟、詹长炳兄弟,但扑了个空……  相似文献   

19.
周军 《文史月刊》2007,(3):40-44
在日本侵略军于1937年12月实施南京大屠杀后的血腥恐怖的日子里,离“总统府”不足千米的毗卢寺内,曾经发生过两个年轻人冒死密藏日军屠城血证的感人壮举。当枪弹、刺刀、鲜血和惨叫声组成的《屠城血证》的画面在银幕上出现的时候,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又一次回想起了那段不堪回首、屈辱的往事!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古坟时期众多的墓室里出土了大量中国古铜镜,它们是三国时魏明帝赐给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的铜镜,这些铜镜帮助和佐证了日本大和王权的建立,并对日本三角缘神兽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