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新疆库车、拜城一带,有几处闻名中外的艺术宝库——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和克孜尔尕哈石窟等,它们因建造历史悠久、石窟壁画的瑰丽精美,以及西融东传、多元文化并存的独特价值,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克孜尔石窟的建造历史要比敦煌莫高窟早约200年。古丝绸之路上的龟兹王国龟兹古王国曾是塔里木河流域佛教文化的中心,也是古代西域36国中的一个大国,它坐落在丝绸之路北道的中枢地带。龟兹国立国很早,据班固《汉书》记载,龟兹在汉以前就是个有户七千、人口八万多、胜兵两万的西  相似文献   

2.
石窟寺指开凿于山崖上的佛教洞窟,俗称千佛洞,每一个石窟寺都是一系列精美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的有机组合。克孜尔、库木吐喇、吐峪沟、柏孜克里克等新疆现存的著名石窟寺群大都分布在天山南麓,难道古代佛教同样盛行的天山北麓,没有开凿任何千佛洞吗?  相似文献   

3.
壁画制作工艺与材料研究既是壁画病害原因与机理研究不可缺少的数据,更是筛选壁画保护修复材料与工艺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剖面显微、激光拉曼分析了库木吐喇石窟第34、45 46、50、56、58、60、63窟壁画颜料、白粉层、地仗。结果表明,库木吐喇壁画制作工艺是先在陡峭的砂砾岩崖壁上开凿成形洞窟,之后在洞窟围岩上用掺有麦秸的黏土泥抹平砂岩壁面,待这层泥质地仗层完全晾干后用石膏涂刷;最后进行线描添彩。所用颜料红色颜料是铅丹,蓝色颜料使用的是青金石;绿色颜料是绿铜矿;白色颜料是白垩、石膏;均为常见壁画颜料。  相似文献   

4.
第一眼看到克孜尔千佛洞,眼前却恍惚浮现出敦煌、帕孜里克、库木吐喇的影子,都是在山间蜿蜒的回廊。从山下向上望去,洞窟之间搭起的云梯千回百转,颇似书法中的起转腾挪。而洞窟却安详沉静,浑然不觉红尘间的沧海桑田。克孜尔的意思是"红色",石窟建立在红色的明屋衣塔格山。千佛洞镶嵌在这些险峰幽谷之中,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犹如错落有致的蜂房,壮观雄伟。石窟下是水流湍急的渭干河,山光水色,风光无限。也恰如一个早已隐居在此的佛陀,不管春秋,欣然打坐,眼观鼻、鼻观心,把宇宙万物参照于心间。  相似文献   

5.
千佛呼救──玄奘笔下的石窟赵海洲在库车,碰上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丝路考察团。县里宣传部门自然很乐意邀请我们湖南期刊考察团与他们一道参观古龟兹国的文物艺术。“我们有两个尚未对外开放的千佛洞:一个是中国最早的在木撒姆石窟,还有一个是唐代高僧玄游过的库木吐...  相似文献   

6.
赵莉 《敦煌学辑刊》2002,1(1):147-156
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的克孜尔石窟是古龟兹(今库车、拜城、新和县境)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处石窟群。现已编号洞窟是269个(1953年编号235个;1973年新发现一个;后来为了配合谷西区维修工程,于1989年和1990年两次共清理出33个洞窟。);现暴露在地面上的未编号洞窟有60余个;再加上一批埋藏在地下的洞窟,克孜尔石窟洞窟数近400个。  相似文献   

7.
《文物》1979,(2)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拜城县。它在新疆诸石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外闻名的古代艺术宝库之一(图见封底)。克孜尔石窟在拜城县克孜尔公社东南约十公里的戈壁悬崖下。石窟群背倚崖壁,下临渭干河,隔河南望是雀尔达格山,东距库车约六十七公里,沿渭干河东溯便可到达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河、木扎提河也在明屋达格山下汇入蜿蜒东流的渭干河,因此山间河畔林木丛茂,风景宜人,成为荒漠中的一块绿洲。克孜尔的崖壁属于沙石的水积层,适于雕凿,这为石窟的开凿提供了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8.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壁画、纺织品等文物,藏品大部分来自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龟兹古国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为中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是公元3~9世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龟兹石窟洞窟形制类型多样,壁画题材丰富,是联系中亚和东方佛教文化艺术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古龟兹地区(今新疆库车、拜城一带),卢舍那佛像不仅见于克孜尔这一具有浓郁龟兹本土特色的石窟中,也见于有浓郁汉地风格的库木吐拉和阿艾石窟所谓的“汉风”洞窟中,从而形成龟兹本土和汉地两个不同的系统。这主要由于唐朝对龟兹的经营开发,使汉文化,包括汉地佛教及其艺术进入龟兹所致。特别是新发现的阿艾石窟中的卢舍那佛像,窟内古代题记中包含其尊名。此像的面世,为学术界确切命名这类佛像提供了最直接、准确的参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对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进行发掘,清理了50多处洞窟和许多窟前遗迹,以及一处地面佛寺。新发现壁画面积约200平方米,还出土大量文书残片。吐峪沟石窟均是多层式的组群布局,新清理的两处礼拜窟应开凿于公元5世纪前后。吐峪沟石窟寺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古代佛教石窟等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一、石窟的发现1999年5月间,库车县阿艾乡一农民在克孜里亚山库木鲁克埃肯沟内(“库木鲁克埃肯”维吾尔语,意为“沙沟”)偶然发现了一个新石窟.石窟位于217国道北侧的克孜里亚大峡谷内,石窟距谷口约1.5公里.石窟所处的峡谷山高陡峭,曲折幽深,虽8月间的酷热亦难挡谷内的凉风,人行其中,倍觉清凉,谷内最宽处几十米,狭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克孜里亚大峡谷为季节性洪水冲刷而成,每年7月间,山洪溢满谷内,8、9月枯水期,仅时见涓涓细流在谷中穿行,偶见一潭清泉,甘洌凉爽.谷内植被稀疏,仅朝阳的崖壁南坡偶见一些绿色植物,生机盎然.沟谷均由红色怪岩、入云奇峰、陡峭崖壁、幽凉小径组成,别有洞天.从沟口前行1.5公里,即达一开阔谷地,两岸均为红色沙质岩,岩质疏松,洞窟即开凿于北侧.洞窟距地表高达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疆龟兹石窟的吐蕃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库车、拜城一带的龟兹石窟中,有没有吐蕃占领期间开凿的洞窟?弄清这一问题,对了解古代青藏高原与天山南部两个地区之间的交往,揭示西域多元文化汇聚、融合的丰富内涵,阐明龟兹石窟形成、发展的面貌,应有重要意义,值得探讨和研究。若干年前曾有人认定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1、32窟为吐蕃窟,并从窟的形制、壁画内容、风格以及人物服饰等方面作了论述。笔者对这一问题也留意多时,本文即试图通过在龟兹石窟壁画上所见虎头皮帽一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主室券顶因缘故事画、100窟主室侧壁佛传图均以表现对佛陀的供养、礼敬为主。在前人对龟窟石窟因缘故事研究的基础上,并参考库木吐喇窟群区第34窟龟兹文榜题解读的成果等,可知其中包含许多表现释迦往昔供养诸佛的故事,这些故事与弥勒接受"摩顶授记"等场面一起,强调了"誓愿"、"授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15,(6)
20世纪初,德国考察队从克孜尔石窟揭取了大量壁画,其中的大部分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然而,考察队对这些壁画所出洞窟的记录存在一定错漏。近年,新疆龟兹研究院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对该馆所藏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了深入调查,并通过实地考察与逐一核对,确认了大部分德藏克孜尔壁画所属的洞窟及原来所在的位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5.
克孜尔石窟     
《新疆地方志》2005,(2):42-42
克孜尔石窟俗称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国家一类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达格山。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早于敦煌莫高窟300年,于8世纪后逐渐被废弃,共有石窟251个,已编号的洞窟有246个,内存壁画约1万平方米。克孜尔石窟艺术是洞窟、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成独有的龟兹风格,从中可以窥见古代佛教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流传和演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在2005—2012年间发表的关于龟兹石窟的文章,以龟兹石窟为主题,分为龟兹石窟壁画风格研究、龟兹石窟艺术研究,龟兹石窟文化源流研究、龟兹石窟壁画的佛教思想研究和龟兹石窟与其他石窟相比研究等方面,梳理龟兹石窟研究成果。这篇论文便是龟兹石窟文化研究综述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龟兹石窟新考证出了"频婆娑罗王迎佛"、"伊罗钵多罗龙王礼佛"、"佛履三道宝阶降还"等佛陀重大教化事迹,丰富了龟兹石窟佛陀教化事迹的内容,对龟兹佛教思想理念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一、对龟兹佛教说一切有部"佛陀观"认识的深化;二、对说一切有部"过去佛"思想的深刻理解;三、龟兹石窟佛陀事迹的丰富多彩,是部派佛教经量部"譬喻师"影响的结果;四、新考证的佛陀重大教化事迹,是对龟兹佛教与石窟艺术运用"毗昙学"考察与解读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正龟兹寻幽——考古重建与视觉再现何恩之、魏正中(Giuseppe Vignato)著,王倩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定价:188元。本书将石窟及壁画视作当地僧团独特修行方式的再现,目标是复原龟兹境内数处石窟寺院中僧团的生活。经过中国考古学熏陶的魏正中和经过佛教、艺术史学术传统训练的何恩之合作,对公元之初至650年左右的龟兹地区石窟寺院进行了研究,从而对龟兹地区佛教僧团生活和修行礼拜方式产生了新的认识。作者认为石窟整体,包括建筑、壁画及现已不存的塑像,是僧侣们精神生活的创造,是他们特定修行实践的有形展示。本书对龟兹佛教的研究几乎  相似文献   

19.
陈凌  李裕群  李肖 《考古》2012,(1):7-16,1,97,102
2010年和2011年,对新疆鄯善县吐峪沟西区北侧石窟进行发掘,共清理洞窟14处,还发现一处上山踏步。出土一些纸文书、建筑木构件等,还发现较大面积的壁画、题记。NK2应是这组窟群的中心建筑,开凿于公元5世纪前后。吐峪沟西区北侧石窟的发掘对研究吐峪沟佛教石窟群的布局及演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总理与炳灵寺石窟的保护王亨通那是在60年代中期,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位于炳灵寺石窟下游约35公里处要兴建刘家峡水库。考虑到水库建成蓄水后,库水倒灌将淹没炳灵寺底层大部分洞窟并直接威胁石窟的安全。为此,文化部派罗哲文、余鸣谦等专家前来考察,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