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杰 《南方文物》2006,(4):53-63
1999年开始的上海广富林遗址的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类新的文化遗存。这类遗存,在环太湖地区考古工作中是首次确认。当时为便于研究,我们将之暂时命名为“广富林遗存”,并发表了关于广富林遗存的初步认识譹。广富林遗存的发现为研究环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线索,填补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空白,材料一经公布即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之后,相邻的浙江、江苏等地的考古工作中也陆续发现了一批与广富林遗存相关的遗址。通过对广富林遗址连续几年有计划的发掘和其他地区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对于广富林遗存…  相似文献   

2.
山西左云县的两处原始文化遗存李壮伟,李超荣,刘仲1986年和1987年,我们在左云县进行联合考古调查时,在南端午村发现了一处原始文化遗存(图一),并对1981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小河口遗存进行了考察,获得一批石制品和陶片。这些发现,为研究左云地区的...  相似文献   

3.
张驰 《丝绸之路》2021,(1):157-161
2016年12月,庆阳市博物馆承担了甘肃省文物局《陇东地区佛教遗存的考古学研究》课题项目后,先后在陇东地区对佛教遗存开展了野外考古调查工作.据调查,陇东地区的佛教遗存主要有石窟寺、佛教造像、佛塔、石经幢四种形式,与陇东地区佛教遗存的分布、佛教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以陇东地区的佛教遗存为主要...  相似文献   

4.
魏继印 《考古》2012,(12):59-69,1
宝鸡北首岭遗址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并有少量的老官台文化遗存。其仰韶文化遗存大致可分为庙底沟类型期、半坡类型期以及早于半坡类型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存。仰韶文化早期遗存是北首岭遗址最主要的一类遗存,可称作"仰韶文化一期北首岭类型"。它发展为"仰韶文化二期半坡类型",年代在公元前5100~4500年。  相似文献   

5.
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柳庄遗址进行试掘。柳庄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当于东下冯遗存的第Ⅳ期;柳庄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可归入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属商早期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晋南地区尤其是运城盆地夏商文化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加深了对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安宁河流域考古学文化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宁河流域考古学文化可为三期:一期为“横栏山文化”;二期为过渡期,包括有“礼州中段遗存”、“礼州晚段遗存”、“大洋堆下层遗存”、“咪咪啷遗存”;三期为“大石墓遗存”。首先是土著的横栏山文化,横栏山文化后来演变为礼州中段遗存,与此同时,外来文化进入安宁河流域,如与齐家文化较为密切的大洋堆下层遗存,伴随而来的可能是外来族群的迁入。外来文化与土著文化经过一段时期的并存而后逐渐融合,如礼州晚段遗存和咪咪啷遗存。最后融合发展的结果形成了1类大石墓文化遗存,在大石墓遗存的发展过程中,又受到了新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第2类大石墓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黑龙江抚远县亮子油库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采集获得了一批石器和陶器。石器主要有石核、石片、石镞、网坠等。陶器均为陶片,根据其器物特征及与周边考古材料对比,可区分出四个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即新石器时代遗存、两汉时期遗存、南北朝—隋唐时期遗存、辽金时期遗存。  相似文献   

8.
试论任邱哑叭庄遗址的龙山文化遗存王青1989-1990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对任邱市哑叭在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揭露了丰富的文化遗存,首次为我们认识河北平原中部的古代文化面貌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实物资料①。本文试对该遗址的龙山文化遗存略做分析,以请教于方...  相似文献   

9.
三星堆一期与二期文化遗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缺环。1999年以来,在三星堆遗址的多个地点发现了一组新的文化遗存,文化面貌介于三星堆一期和二期之间,并与温江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的陶器群几乎完全相同,从而填补了三星堆一期与二期的缺环,也基本上解决了三星堆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青铜时代文化遗存陶器群的传承关系。新遗存中的A组陶器是"三星堆一期——宝墩文化"晚段的常见器物,但新出现的B组陶器已明显属于三星堆文化的范畴,因此再将这组遗存归入"三星堆一期——宝墩文化"显然是不合适的。考虑到以这组器物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在成都平原有着广泛的分布,因此将其单列出来,命名为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是适宜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2015年7-12月,南京博物院联合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对江苏省内沿江、沿海一带的明清海防遗存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共发现炮台、城墙、营寨、烟墩、弹药库、墓葬、古河道、碑刻等8类遗存共74处,填补了明清海防遗存资料的空白,初步揭示了江苏地区海防遗存的分布面貌,为进一步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刘长 《南方文物》2023,(1):244-251
2007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粤西南的洛湛铁路岑(溪)茂(名)段建设的抢救性发掘中发现了一批极具特色的遗存,年代为南朝至唐代,学界常称之为“俚人文化”遗存。长期以来,学界未对此类遗存予以足够关注,本文拟在以往发现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见新材料,试就此类遗存的文化特征、命名、分布范围、分期年代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唐县南放水遗址2006年进行的发掘中发现了夏、西周和东周三个时期的遗存。夏时期遗存的文化特征多元。西周时期遗存的年代为西周中期至晚期。东周时期遗存属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本次发掘为认识西周时期周人与商遗民的关系,解读冀中平原北部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演进和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宝山遗址位于陕西城固县宝山镇宝山村,1990年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并于1998年对其进行了发掘[1].宝山遗址发掘所获以商时期遗存最为丰富,报道者将该类遗存命名为"宝山文化"[2].本文从考古报告出发,拟以宝山遗址商时期遗存的陶器为基本研究对象,对该类遗存的年代、源流及其与周邻文化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广元地区是现今蜀道保存最好、遗址数量最多、遗存类型最丰富和最重要的地区之一。2011年7~1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组队对蜀道广元段及相关遗存进行了考古踏查,将蜀道广元段分为北、中和南三区,并将发现的文化遗存划分为关隘遗址、铺驿遗址、古道遗存、墓葬群、城址、生活遗址、宗教遗存7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半坡类型是仰韶文化的早期遗存。放射性炭素测定的结果表明这种遗存的年代是在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半坡类型的遗存主要分布在以渭河流域为中心的陕晋豫地区。 大量半坡类型遗存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展现出这类遗存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图一)。而近年来发表的属于半坡类型的姜寨村落遗址(陕西省临潼县城北)和元君庙墓地(陕西省华县泉护村北)的考古论著,表明对半坡类型的社会组织、社会性质的研究已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江西早商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铜时代江西的早商文化遗存,是1990年秋季在赣北九江县龙王岭巡址考古发掘中发现并证实的.它不仅填补了江西早商文化的空白,而且还反映出有明显中原商文化特征的吴城类型文化和江西土著万年类型商文化因素,共存于赣省早商文化遗存中的事实,为研究中原商文化南来江西的途径提供了线索,为江西商文化的分期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在江西探索夏文化遗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存是在1981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的。1983年,经试掘进一步确认这一遗存的石棺墓地为积石冢性质,在附近山上调查时又发现一处"女神庙"遗址,随即开始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工作。现将1983—1985年的发掘成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蟹子地遗址2009年发掘获取了一批重要的遗存,在鄂东南地区的先秦文化谱系探讨和科技考古实践两个方面都有重要收获。其新石器时代遗存整体属石家河文化系统,但区域特色突出,一期遗存可能代表了新的区域类型,二期遗存新见有少量"后石家河文化"因素。其商周遗存属鄂东南地区西周土著文化,与矿冶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杭州市"拥江发展""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建德市梅城镇一期建设,发掘严州古城历史文化内涵,2019年3—4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建德梅城西水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同年5—6月,在勘探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不仅发现了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西水门及其两侧的西城墙遗存,还在城墙外发现了砾石铺砌的道路遗存,并在明清时期城墙内底发现了宋代的城墙遗存。  相似文献   

20.
《华夏考古》2021,(4):53-79,128
202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南部生活居住区和中部壕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仰韶文化早期、中期和晚期遗存,以仰韶文化晚期遗存最丰,其中房屋建筑遗存、大型人工壕沟等,显示出该时期仰韶村遗址文化发展水平颇高、聚落面貌繁荣。经测年,仰韶文化晚期部分灰坑、壕沟底部堆积年代为BC3000~BC2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