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人共享文明成果,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追求。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是公众考古学(publicarchaeology)讨论的范畴。这是国内目前方兴未艾的一个考古学分支,各方都在积极讨论与尝试。2012年度,依托土司城堡海龙囤的发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公众考古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本文即以之为例,对公众考古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目是一个吃人的社会,“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人人“都是吃人的人”。“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贵吃贱,大吃小一仁吃下,强吃弱,就是中日“吃人和被吃”历史的全部,也是中国文明之进化的劣根性。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及其“吃人”的本质,中国社会政治和伦理的惨无人道,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人人共享文明成果,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追求。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是公众考古学(publicarchaeology)讨论的范畴。这是国内目前方兴未艾的一个考古学分支,各方都在积极讨论与尝试。2012年度,依托土司城堡海龙囤的发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公众考古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本文即以之为例,对公众考古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贾容韬 《南京史志》2011,(13):11-12
心理学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社会人,所有人都害怕孤独、寂寞。人人都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比如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会团体等。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爱和帮助,从而消除孤独感、寂寞感,获得安全感。一句话,人人都需要归属感。人是群居性动物。他们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在对自己至关重要的群体里找到适合  相似文献   

5.
李平 《文物世界》2013,(1):52-54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为文明时代的起点确立了一个终极标准。不过,学术界对野蛮和文明社会的分界线却有着不同的解释,诸如城市、铜器、文字等等都被指为构成初期国家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文明时代是一个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的概括,有一些文明因素起源很早.  相似文献   

6.
<正>每个伟大的早期文明都有了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评选可谓"一碗水端平",尊重每个文明古国的辉煌往昔。然而"人人有份"未必就真正公平。就拿早期中国来说,就与其他文明古国的发端情况有所不同,仅仅一个"殷墟"实在是难以涵盖中华文明发端时的奇特景象。翻开《世界遗产名录》查看,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几乎都有体现其文明源头的文化遗产。古国遗产,人皆有份比如古埃及有"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该遗产地位于埃及南部的尼罗河畔,是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朝  相似文献   

7.
王玉亮 《文物春秋》2003,(6):14-17,57
河北北部的文明起源过程有着鲜明的特点;两种经济并重交错共存,向文明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具有文化多元和不平衡性,起源早但很晚才进入文明社会。这些特点都是和此地的地理生态环境及其变化息息相关的,并且能够有助于中国整个文明起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社会的逐步发展中,从最原始的农业社会一步一步走向了现代工业文明,这样的工业进步,改变了我们的自然环境。环境的恶化,迫使我们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如何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都是涉及到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的问题,这要求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探讨。我们在文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哲学的研究,帮助更多人正确地意识生态文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俊杰 《攀登》2014,33(5):5-10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急需中国生态文明多元建设主体的协同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的监管服务法治化薄弱、生态经济手段单一、社会组织及公众参与能力不足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市场手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中国生态文明主体协同治理的关键环节,实现不同功能规划区区别对待的政绩考核,加强社会组织及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方能有效实现中国当前生态文明多元建设主体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尺度。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影响着社会有序的组合。就业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社区就业是缓解社会就业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饭吃,建设稳定和谐美好的社区。  相似文献   

11.
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对儿子说:“你长大了一定要经商赚钱,你爸爸就是吃了没钱的亏。”我觉得很震惊,一位人民教师的人生遗憾居然是没有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不得不好好想想这个问题。文明的贬值,金钱与知识的错位,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逆向推动。试想一下,人人都去做商贸,没有人教书,没有人学习,这将是民族的灾难。而这一切,又是由于什么引起? 这使我想起了社会上曾经流传的“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这句话,以及许许多多靠小摊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馆藏的文物聚集了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物证,件件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国之重宝,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博物馆收藏、展览和研究这些文物,是提高社会文明的历史使命,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民族人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文史春秋》2013,(5):2
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美化家园美化生活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改善全区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是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洁美乡村,倡导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生态工程";是改变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培育文明行为,形成争创文明先进长效机制的"新风工程";  相似文献   

14.
文明冲突是客观存在 文明冲突是客观存在的,自古以来就有,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普遍现象。当两种孤立的文明相互接触时就会产生碰撞,就会有矛盾,任何两种文明之间都存在差异。“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文明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两种文明、两种文化、两个社会、两个民族或两个国家之间都存在差异。差异不仅仅指两者之间的不同,也指两者之间的差距。所谓“差”是指它们发展程度的高与  相似文献   

15.
论早期都邑     
都邑的出现,是王权创立的物化形式,是国家文明诞生的标志。研究没有发现文字的早期文明社会,对早期都邑的考察十分重要。本文从考古学视角观察,将早期都邑的出现作为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一关于“文明”一词的含义,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采纳夏鼐先生的定义,即“把‘文明’一词用来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1]笔者概括为国家文明。国家文明的诞生必然是王权的创立,都邑则是王权的物化形式的集中体现。关于“都邑”一词的含义,学术界有众多解说。本文从考古学视角观察,以为研究中国早期都…  相似文献   

16.
简析孙中山的心性文明思想肖万源心胜文明思想是孙中山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三民主义密不可分。他的心注文明思想内容颇为丰富,无论是在创立并宣传革命理论,还是在设计中国建设方案,抑或是在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乃至构想中国或世界进入大同社会时,心性文明都是...  相似文献   

17.
付淑峦 《神州》2012,(31):196-197
广告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追溯广告的历史却是绵长而悠久的。庞贝古城中丰富的广告形式、生动的广告传播内容和特有的广告媒介特点都反映了古罗马文明的特征,不但可以反映古代西方文明的一个生动侧面,而且对于更全面而丰富的研究历史、探求广告现象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都具有重要的佐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寰 《史学集刊》2005,1(3):97-100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时代。期间贯穿了三次社会变革:第一次社会变革是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最终导致原始公社制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贯穿整个文明时代始终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的对立、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第二次社会变革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马克思认为这两个社会阶段都是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前者是完全处于人身依附状态,后者是部分处于人身依附状态,两者的差别不大。第三次社会变革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这是一次规模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大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要实现市场化、工业化和民主化,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的现代化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南方人物周刊》2010,(27):84-85
这是一片怎样的神秘之地?吃饭?不要钱!住宿?不要钱!活儿?大家抢着干。电自己发;菜自己种。在这里,一切与国籍、信仰、种族、性别、职业无关,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可以平等共享……  相似文献   

20.
输者为王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这个问题,是打牌的首要问题。打牌是反社会的。社会的逻辑是,胜利者是朋友,谁快胜利了我们跑到他那边去站队;失败者是敌人,我们弃如敝屣。打牌的逻辑恰恰相反,赢者是抢劫犯,人人都想将他剐了吃,输者却是投资商,谁都想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