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前几年在南宁、玉林开广西史学会学术会议时,读到了由广西史馆主办的《广西史》的。后来,钟典先生、刘君达先生也常要我为《广西史》写点稿子,于是我成了《广西史》的一名普通读和作。《广西史》虽属内部刊物,每篇章也不太长,但却是办得非常好的一本史刊物,表现在:第一,《广西史》的作,极大多数为年辈较长、阅历丰富、学术造诣较深的史专家,  相似文献   

2.
正1958年,《湖南师院》特刊公开发表了毛泽东的一首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诗词中的李淑一是革命烈士柳直荀的遗孀、杨开慧的同学、毛泽东自青年时代的好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淑一的父亲更是中国近代史、湖南教育史上绕不开的一位著名人物——李肖聃,他也是我的外公。我的母亲李仲思在家中排行老二,李淑一排行老大,是我的大姨妈。  相似文献   

3.
神史未央     
离开巧家3个月了,没有为巧家、《神史》写一个字,心里总是堵得慌。钱理群先生赞誉《神史》的文章在《读书》发表了,《神史》编辑尹杰先生多次对我说,你也得写。我的"当代汉语贡献奖"颁发6年,今年把目光转向了《神史》。我在颁奖辞中说孙世祥先生:"他坚韧地报道了  相似文献   

4.
陈康 《巴蜀史志》2017,(4):59-59
2014年12月,我从县文体广新局局长任上调到县史志办工作,心情十分复杂,也很颓废:“过去大局管理200多人,现在连我在内也只有8人,不如过去一个股室……”正当在我低迷的时候,一本《巴蜀史志》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令我耳目一新,从此我与《巴蜀史志》结下了一份情缘,它也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函     
史学史研究编辑部:顷在我所阅览室见到《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一期,有一篇《顾颉刚先生和禹贡学会》的资料,其中《禹贡半月刊发刊词》署为顾先生所作,实误。因此文发表时未署名,在顾师生前,我曾问过他是谁所作的。他说已记不清了,可能是我作,也可能是谭其骧作,我改  相似文献   

6.
杨天石 《炎黄春秋》2003,(11):52-55
我研究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三十余年。在努力完成国家科研重大项目的同时,长期坚持进行有关蒋介石的专题研究,陆续发表相关成果。其中一部分,收入《近代中国史事钩沉———海外访史录》一书,作为《近史探幽系列》之一,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2002年2月,我又将另一部分论文结集为《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作为《近史探幽系列》之二,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先是台湾《传记文学》4月号发表段干木先生的“书评”,评论我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以下简称拙著)。该文题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阅读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茅海建 《近代史研究》2007,31(4):120-142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在日本所作的《我史》(发表时被题名《康南海自编年谱》),一直是研究康有为及戊戌变法史的重要史料,然对其写作时间及部分内容史学界却一直感到困惑。又由于康有为在《我史》中的用语,或有与史实不尽相同之处,该史料也为严肃史家所慎用。本文根据《我史》的手稿本(题名为"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对《我史》的书名、写作时间及其各抄本与刊本的关系进行了考订,大体可确定其光绪二十四年末的写作时间,也认定各抄本、刊本在文字上与"手稿本"并无大的差异。本文作者又对"手稿本"上康有为本人的修改进行了辨认,发现《我史》己经过康有为事后的修改,内容有了不小的变化,其中《民功篇》应写于光绪十三年,《人类公理》、《公理书》属后来的添加,而大同的思想、诸天讲的思想也属后来的添加。  相似文献   

8.
秋阳 《贵阳文史》2012,(5):28-29
读《贵阳文史》2011年第3期刊载的《闯关的人们——回忆贵阳市第一部工厂史的编写》一文,让我想起了贵阳市编写工厂史的事。应该说,《闯关的人们》还不是贵阳市第一部工厂史,《护厂记》才是贵阳市编写工厂史的发端。回想起来,这部工厂史的问世,还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护厂记》这部工厂史,是在"大跃进"中诞生的。1958年,为实现"总路线"规定的目标,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相似文献   

9.
读《清代洪门史》─—《清代洪门史》序何龄修我与珠生先生见面结识已有整15年了。但是,学人相识,在见面之前往往有文字结识。如果从这方面说,我认识他还略早一点。先年他在《历史学》杂志上连续发表关于天地会和青帮史的研究文章,我读了很感兴趣。我对天地会没有什...  相似文献   

10.
陈意新 《江淮文史》2005,(2):172-176
我第一次读《江淮史》是2003年冬天,纯出于个人兴趣。当时,我经常通过互联网从美国与安徽社科院的沈葵先生和安徽大学的王朔柏先生讨论我们的合作研究项目“人民公社期间的安徽农村”。在一次聊完课题后,这两位同事告诉我,《江淮史》2003年第一至四期连载了高飞先生的回忆录《蹉跎与奋进——我的知青生活十五年》,其中提到了我二哥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2002年第2期《巴蜀史志》所载我的《千古名刹大慈寺》一文,引起了韩国金泉市政府派驻成都市政府外办进修的朴钟基先生的关注,他认为,新罗无相禅帅唐代时与成都和尚英干共同募建大慈寺,把四川和韩国的友好交往史提前了1000多年,是个值得关注的外交大事。这促使我把视线从大慈寺延伸到了新罗无相禅师身上。在同年4期《巴蜀史志》上,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 ,编写一部新型的回族史 ,在好多场合曾经呼吁过 ,总是力不从心 ,没有动手。后来《回族人物志》元代、明代、清代、近代四册出版了 ,这是为新型回族史的开路之作。现在多卷本《中国通史》也已完成并且出版了。于是旧事重提 ,仿照多卷本《中国通史》的体裁 ,编写一部新型回族史的设想见诸行动了。我请两位比我年轻些的同志帮忙组稿编排 ,经过两三年的努力 ,现在书稿已经完成 ,即将送交中华书局出版。我想在有生之年“为回回民族历史事业做点贡献”的夙愿可以实现了。这部书叫做《中国回回民族史》 ,共分四编。甲编序说 ,…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中国史研究动态》迎来了创刊40周年。回顾与《中国史研究动态》同行的日子,诸多感慨,涌上心头。2015年9月,《中国史研究动态》刘洪波主编荣退,所党委任命我兼任《中国史研究动态》主编。接任之际,刘洪波主编和我有一次长谈,从刊物的创办谈到当下刊物的发展,从杨讷先生、张书生先生到田人隆先生、林永匡先生,再到陈高华先生、许敏编审,先后几代学者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中国史研究动态》不仅为海内外同仁介绍了研究信息,提供了交流平台,而  相似文献   

14.
周和平 《百年潮》2013,(10):63-63
胡华同志与国家图书馆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图书馆也一直十分重视收藏胡华同志的著述。上世纪50年代,胡华同志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手稿捐赠我馆,丰富了我馆的名人手稿专藏。1954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馆收藏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手稿的消息。文章充分肯定了该著作是我们祖国珍贵的文化财富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后,胡华同志又将当时正在撰写的《中国现代革命史》部分手稿送我馆收藏。1980年,我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最近读《历史研究》1987年第1期上刊载的罗尔纲先生所撰《我对综合体史书体裁的探索》一文,深受教益。罗先生是治太平天国史的名家,著述丰厚。近三四十年来,他努力探索着运用一种恰当的体栽来撰述《太平天国史》。这种在学术工作上永不止步的攀登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拜读罗先生的这篇大作,使我深深受到教益的,还在于我从中看到了这位学术前辈的学者雅量和长者风范。罗先生在文中对我发表在《安徽史学》1984年第4期上的拙作《古  相似文献   

16.
张元济先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以下简称《衲史》),是我国史学史、校勘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已故刘节教授在《中国史学史稿》中称《衲史》“为保存宋元以来所刻正史之大结集”,张舜徽教授在《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称“它为全史中最标准的本子”,都是从《衲史》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来说的.国内外学术界对《衲史》给予极高的评价,这决不是偶然的.然而人们很少知道,伴随《衲史》的  相似文献   

17.
陈锋 《史学集刊》2020,(1):27-31,20
“史无定法”作为史学研究方法论的高度概括,影响巨大。学界一般认为,“史无定法”是吴承明先生的观点,事实上在其他学者笔下,或许已多有提及,如余英时在1991年写就的《怎样读中国书》中就曾经说“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414页。所以吴承明在集中论述“史无定法”的重要文章《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缕述了这一观点的发轫:“1984年,我在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中国经济史国际讨论会上说:就方法论而言,有新老、学派之分,但很难说有高下、优劣之别。新方法有新的功能,以至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但就历史研究来说,我不认为有什么方法是太老了,必须放弃。我以为,在方法论上不应抱有倾向性,而是根据所论问题的需要,和资料等条件的可能,作出选择,同一问题可用不同方法论证者,不妨并用,若结论相同,益增信心,若不同,可存疑”。这是吴先生提出“史无定法”的源头。在他1992年正式提出“史无定法”时,也曾经表明:“我国早有‘史无定法’之说。我赞成此说”,吴承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并没有把这一提法归在自己名下。在缕述学术史时,这是需要首先明了的。  相似文献   

18.
致寒笑同学     
《文史月刊》2002,(3):37-37
主编:您好!初读《文史月刊》满心欢喜,用了三节自习的时间一次读完,却仍爱不释手,类似这样的好刊物真是越来越少了。但还是稍有一点点遗憾。能否在现代史的基础上增加几段古代史呢?我相信,《文史月刊》会成为广大史文爱好者的挚亲密友。祝工作顺利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重点高中一年级十一班寒笑寒笑同学:昨夜从外地出差回来,今天在办公室里看到你的来信,感到特别高兴。你仅用三个自习的时间读完一本《文史月刊》,且“仍爱不释手”,这本身就是对我们这本刊物的评价、鼓励和鞭策。《文史月刊》能在中学生中获得这样的肯定,获得读者,…  相似文献   

19.
开头语这篇文章是我正在撰写的普通选举制度形成史的一节。从本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原敬内阁时期,以普选为焦点的第十四次总选举的情况,我已分别在《大正民主研究》 (青木书店,一九六六)和《第一次大战后的普选运动》(井上清编《大正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岩波书店,一九六九年)中作了论述。至于以后时期的情况,在《大正民51号)、《政党主时期的政治过程》(《日本史研究》政  相似文献   

20.
傅谨 《民俗研究》2009,(3):239-245
田仲一成教授发表在《民俗研究》2009年第2期上的《再论民间祭祀文化在戏剧起源史上的重要作用》一文,是对拙文《中国戏剧发源于乡村祭祀仪礼质疑——评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的回应。我想再次申明,有关中国戏剧史的起源,我没有什么新见解,也无意多做纠缠,只想就田仲教授的回应,做三点简单的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