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量的俄侨涌入哈尔滨。虽然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及所谓的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的庇护下,俄侨具有诸多的特权,但官方政权也有许多力不能及之处。受早期俄罗斯公民社会思想的影响,哈尔滨的俄侨成立了诸多的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这为其民间治理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空间。在哈俄侨非营利组织民间治理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协调、与政府沟通、社会服务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这些民间治理经验对其后的哈尔滨解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代日本在企图称霸世界的进程中,岛国危机心态及其由此引发的民族凝聚力,为其社会各阶层开展谍报活动提供了"源动力".明治维新后,日本在走向振兴之际,侵略的野心也日渐膨胀,为满足对华侵略之"大陆政策"的需要,日本内阁、外务省及军方的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均设置了官方情报机构.而日本民间社会团体或商业组织配合官方所开展的谍...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民间组织发展迅速,形式多样。究其原因在于儒家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影响构成民间组织生长最深层的内在动因,基层国家政权的弱化提供了民间组织生长的外部空间,发达的宗族组织的作用与多样化的民间宗教的并存是民间组织生长的最普遍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魏文享 《近代史研究》2015,(2):67-91,160,161
晚清至民初所得税一直在筹备试行,然频遭民间反对未竟完功。至1936年,国民政府为筹备抗战财政,强力推行全面开征。在此进程中,国家与民间就税收开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不断交涉,其中以1936年前后最为激烈。国民政府通过党政体制对所得税进行立法,社会各阶层则通过报刊舆论、上书请愿、团体呼吁等方式表达诉愿。商人、自由职业者等纳税人阶层在职业团体统筹下,要求政府暂缓征税或修法减征。学者、媒体亦各本立场,发声参与。行政院、财政部及立法院等官方机构对社会予以正面回应和解释,同时开动宣传机器争取舆论支持。纳税人基于纳税义务而生的权利意识有明显增强,民间的税权表达对税法修改和税政实践有所影响,但官方之既定决策未受动摇,依然掌控着税收的开征权。在征税方与纳税入以法定职业团体和舆论空间为基点共构的交涉机制中,民意表达内化的制度渠道仍然缺乏。  相似文献   

5.
任云兰 《史学月刊》2006,(4):104-109
民国前期灾荒期间,天津商会与官方及民间慈善团体通力合作,对灾民施行了一系列赈济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民的生存压力,也使商会在社会救助这一公共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赈济事业中,国家与社会有时合作,有时抗拒,越到后期合作越少,冲突越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发生在万历末期南京和崇祯时期福建的两次有官方背景的天主教事件为研究对象,将两次事件中留下的官方文告与同一时期士人反对天主教的文章进行横比,再以之与前後朝代官方反对民间宗教组织的政策和行为进行纵比,分析出晚明政府对待外来宗教和外来文化的基本特点是服从於社会治安管理的需要,当政府认为其不危害社会时,可以容忍,反之则倾向於加以限制,其中并不包含明确的是否文化异端的考虑。因此,虽然晚明政府对一个团体之社会价值的认定有很大主观性和偏见,但也不能认为晚明中国政府习惯於排斥外来文化和宗教。  相似文献   

7.
正乡规民约是中国基层社会组织中社会成员共同制订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不仅包括乡村社会之规矩,亦包括民间群体(作坊、商社、民办教育组织、民间慈善团体等)之约定。乡规民约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社会秩序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乡规民约的产生及其与社会秩序的天然关系乡规民约起源于人类社会以地缘关系为纽带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成立了一家以军事后援为目的国家主义妇女团体———爱国妇人会,该团体带领日本妇女从事了一系列慰问战死者家属、救济伤病士兵等活动。侵华战争爆发后,以爱国妇人会为代表的官方妇女团体迅速发展壮大,对战时体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支持。二战结束后,日本妇女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民间妇女组...  相似文献   

9.
贞顺观念在汉代的确立与发展,是官方规范和民间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汉代官方希望将女性纳入贞顺规范中,但对贵族女性与普通女性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作为发挥教化作用的贞女故事,官方与民间设计重点有所不同。官方贞女故事常见情礼冲突,而民间贞女故事充满想象力的情感设计,冲淡了官方故事中情礼对立的困境,使其获得了更强的感染力与更广的传播度。官方律令针对女性淫妒等越轨行为虽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但社会上存有许多律令难以界定的复杂情状,对此民间医方中却有针对女性的止(验)淫术与疗妒方,简单易操且迎合社会需求。汉代律令与医方中对女性淫妒行为的惩处矫治并非只是压制束缚女性,更具有建构与规范贞顺观念的功能。规训与惩罚是塑造社会规范、制造社会观念过程中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0.
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江南地区社会慈善事业的发达,集中体现在官方慈善事业的繁荣和民间慈善事业的勃兴两个方面.官方通过兴建慈善机构、设置慈善粮仓、实施应急救济等手段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则通过成立慈善组织、实施族内济助、自发捐资行善等方式来促进慈善事业的进步.宋代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具有机构设置早、规模大、设施全、济助对象多、慈善活动制度化等特点.政府高度重视、经济高度发达、古代慈善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等,是宋代江南地区社会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叶舟 《民俗研究》2009,(3):184-203
隋唐以来,武烈帝陈果仁便是常州及附近地区重要的神祗,在江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并被列入官方正祀。但陈果仁本人的事迹却在正史编纂和民间传说中,有着极大的差别,并渐渐地从历史性的形象转化成为复数性的、非历史性的形象,呈现出一副极为复杂的图景。而官方、士人、民众等不同社会阶层对待他的态度也并不一致:国家力图实现对民间信仰的控驭,地方士绅则希望以此来维护地方利益,普通百姓则可以通过信仰来获得心理慰藉和进行娱乐。而正是通过民间社会和国家间的不断互动和交换,民间信仰才得以发展起来。基于此,本文便拟通过考察陈果仁从人到神的过程及其在民间的影响,来展现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在社会不同阶层中所体现的不同图景,以探讨民间信仰与官方意识、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商会史研究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 前  言中国近世历史上的商会 ,指按照官方有关法令成立 ,在政府与商人间扮演中介角色的各行业商人集合团体 ① 。 1 949年前 ,商会这种法定的商人组织形式遍布中国各地 ,成为当地工商界的主要代言机关 ,亦是政府对商人进行管理的重要凭借。1 949年后 ,商会经常被当成大资产阶级与买办阶级盘踞的组织 ,受到主流媒介的严厉批判。各地商会组织亦被政府接收并改造成“中华工商联合会” ,“商会”遂成为历史名词。 1 980年代末 ,尤其是 1 990年代以后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与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 ,“商会”的组织形式又被官方与民间所采用。据…  相似文献   

13.
高鹏程  刘平 《安徽史学》2016,(2):79-84,116
在"汉奸"与"亡国奴"之外,抗战时期沦陷区的中国人还存在一个"第三者",即为数众多的民间组织与民间教派。本文旨在以抗战时期沦陷区的道院——红卍字会为视角,探讨当时作为"第三者"的社会群体之功能、地位与历史评价问题。沦陷区的红卍字会多有存在,甚至颇有发展,开展社会救助。在民族主义与外敌入侵发生严重冲突的抗战时期,沦陷区红卍字会的精神世界并不能超然物外。国民政府可以接受沦陷区红卍字会的社会救助,但敌视红卍字会的道院信仰,警惕其成员的附逆行为。为此,沦陷区的红卍字会在宗教活动上有所收敛,并自行处理了部分附逆成员。日伪方面更多的是把沦陷区的红卍字会定位为社会救助组织,在政治上拉红卍字会会员入伙,对红卍字会之道院信仰干涉不多。沦陷区的红卍字会,一方面利用日伪政权对自己的定位,继续开展社会救助;另一方面,沦陷区的红卍字会会员也不乏附逆之人。对沦陷区的民间教派——民间团体开展研究,尤其是开展红卍字会这类慈善团体的研究,可以丰富人们对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整体认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这些团体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角色、功能与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最近翻阅旧书,偶然了解到民国时期的两个民间组织,故写成此文,以飨读者。胖子会民国时期,各类政党、社会团体林立。它们中力量强大者意欲在政坛上纵横捭阖,影响国是;力量稍弱者则期望成为各方倚重的力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中国社会的许多问题,不能说不是切除了民间组织后的疼痛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说,"我们不能对公益组织在成立时就搞‘有罪’推定,而成立后却疏于监管。有什么理由从他姓‘俞’,就推断人家会去‘偷’。"这是针对广东的一个民间公益慈善组织长期未获批准的具体案例说的,批评了一个普遍的,长期存在的不良现实,不妨稍加解读。  相似文献   

16.
冯筱才  夏冰 《史学月刊》2003,76(1):87-94
民国初年,随着政治、经济变迁的演进.以及西力东渐的影响.江南的民间慈善组织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苏州隐贫会的发起、组织及其活动具有代表性。与苏州其他慈善团体的活动作比较,民问慈善组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及文化道德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是由民间公益团体或个人组织和开展,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对遭遇灾难与不幸的人实施民间性的社会救济行为体系.随着学术界在社会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拓展,中国慈善事业史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视野中一个新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钱币》2015,(2):28
<正>在江西省银行业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由徐安民先生撰写的《江西民间钞票》近日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集的实物包括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西省境内地方行政机构、团体组织及各钱庄商号等发行的纸币。主要包括钱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地方武装组织、合作社、商会、商号及其它机构组织发行的纸币,且在一定社会区域与国家法定货币等值流通的钞票。全书共收集到江西民间钞票图片185枚,其中清代钞票25枚,基层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19.
周琼 《史学集刊》2023,(2):4-22
明清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环境灾害的发生随着开发的深入日趋频繁,地方的环境保护逐渐形成了官方法制及民间法制共存互补的二元环保机制。官方推行的植树禁伐令等措施得到了各民族的认可,民族地区从自然崇拜及乡规民约、习惯法层面推行的生态联保措施也得到了官方支持,形成了官方与民间两种环保法制并存共进、相辅相成的模式,并在具体的生态管理实践中高度契合。官方认可并支持民间环保法制及其实施,民间环保法制依赖并弥补了官方法制的不足,从而使云南民族区域的生态环境长期保持了良性发展态势,彰显出边疆民族地区二元环保机制的现实资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邹怡 《清史研究》2003,77(4):19-32
屋宇密集的城市,火灾牵动着诸多的社会关系,连带了一系列社会事务,因而城市消防事业的运作情形,反映了城市中社会关系的组织和构造.有清一代,杭州地方政府组织了专门的救火兵丁,实施了"官水桶"等防火措施,但限于人力与财力,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消防需求.为此,政府将平时的防火工作下放到基层,并号召民间力量参与其中.而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居民关系复杂化,则推动了"义民"、"救火集"等民间救火组织的产生.官方与民间两类救火力量,各有不足,互相补充,共同承担起杭城火灾的救灭任务.灾后的赈济亦由官府和民间双方共同参与,但在官员自愿捐资的背后,却是他们保全宦途的策略性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