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933年的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东北田径选手刘长春分别以10秒7和22秒1的成绩缔造了100米和200米短跑的全国纪录。比赛结束后.政府新闻部门专门拍摄了新闻片.让记者采访刘长春,颇有体育明星的架势。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与中共的关系是与当时国内外形势及东北特殊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的。国际上 ,东北地区不断受到苏俄的经济渗透 ,作为东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的张学良从本集团的利益出发 ,继承其父的反苏传统 ,从反苏进而到反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国内 ,中共的活动波及东北 ,消除中共在东北的影响成为张学良念念不忘之事。东北易帜后 ,东北地区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特区 ,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反共上达成一致。但我们看到 ,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反共的动机、目的诸方面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种异质性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 ,随着张学良对蒋介石认识的深…  相似文献   

3.
王舜祁 《古今谈》2001,(2):43-44
11月9日,辽宁电视台一行三人,在总编导刘长春的率领下,来溪口拍摄了大型历史献记录片《张学良》中与溪口有关的片断。笔有幸,全程陪同,并接受采访,现记述拍摄实况以飨读。  相似文献   

4.
方未艾  方朔 《纵横》2008,(2):18-21
开学典礼第一次听张学良训话张学良将军是我在第十期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校长,他早期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我在第六期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第九期东北陆军讲武堂候补生队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与东北易帜新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进 《民国档案》2000,5(4):79-84
历年来史学界对“东北易帜”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张学良东北易帜是形式上的,实质是东北地方保护主义;有人认为张学良进行东北易帜只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他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有人认为东北易帜对结束军阀混战,挫败日本企图策划分裂东北的阴谋,对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有着进步意义,应予以肯定;但也有人认为张学良东北易帜是打着反共口号,统一在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手下的,不符合共产党的利益,不值得称颂。  相似文献   

6.
1946年张伯苓获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1990年8月,张学良在台北寓所接受了日本记者的采访。记者问张学良:"先生在年轻时受谁的影响最大?"张学良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张伯苓先生!"此言不虚,张伯苓可谓影响了张学良一生。1916年,教育家张伯苓在东北考察时,应东北基督教青年会的邀请,发表了《中国不亡有我在》的著名演讲。热衷基督的张学良恰好那天聆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率东北军撤往关内,使东北的大好河山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但对随后揭竿而起的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活动张学良不仅表示同情,而且也极力予以支持。他任用抗日将领主持东三省政府工作、支持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织义勇军抗日。因怕被日寇作为寻衅的借口及引起蒋介石的不满,张学良对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活动的支持,都是秘密地在各种名义的掩盖下暗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付朝 《黑龙江史志》2013,(17):34+36
1929年发生在我国东北的中东路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由中国方面主动挑起的对外事件,也是张学良执掌东北政权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军事行动。中东路事件的发动主要是张学良自我意识膨胀,错误判断形势和南京政府出于多种目的,支持张学良收回中东路主权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初,长期的财权独立与现实的经济、政治利益纠葛使裁厘在东北的推行较其他地区更为艰巨。围绕裁厘问题,主政东北的张学良在入关调停中原大战前后有着明显的态度变化。在此期间,张学良与国民政府代表进行多次交涉,其背后蕴含着东北地方与中央的博弈、张学良与东北要员之间的互动等复杂因素。在中央抵补、开征新税、精兵简政等善后措施的保障下,东北最终废除了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厘税制度,通过税权统一实现东北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调整与确立。  相似文献   

10.
窦应泰 《文史精华》2003,(11):17-20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秘密幽禁的50多年时间里,周恩来始终保持着和张学良的书信往来,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周恩来不但在张学良被蒋囚浙江奉化之初,就通过可以进雪窦山的东北著名人士莫德惠、何柱国等人给张学良捎过信件,而且张学良在台羁押期间仍然  相似文献   

11.
1942年8月3日,驻山东的东北军第一一一师在师长常恩多和鲁苏战区政务处长郭维城率领下,脱离国民党的统辖,并包围、解决了鲁苏战区总部,宣布组成“东北挺进军”。数日后,该师大部哗变,常恩多病逝,郭维城率2800余人进入山东抗日根据地。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八三”事变。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的东北军西安事变后对东北军造成致命的震荡便是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张学良亲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临上飞机前,留下了一张手令:“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臣、孝侯指挥。此致何、王、缪、董各军各师长。”张学良被扣后,东北军内…  相似文献   

12.
一、张学良力主建设空军 东北空军是张学良最先提出的。 东三省办理航空,肇端于1920年的直皖战争。汤玉麟进攻北京,在南苑掳获了交通部航空训练班的大小飞机10架及全班飞行人员,故于1921年4月成立了东北航空处.  相似文献   

13.
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中共代表刘鼎,协助张学良以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东北军,加强东北军与红军、十七路军的联系。并帮助张学良筹划军事,培养干部,创办刊物,又和张学良一起去延安,参加了与周恩来的会谈。为红军和东北军的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张学良寻找中共代表张学良是1935年9月从武汉行营主任调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他把全部东北军调来西北。当时他的态度如何呢?60年后他在答日本记者问时说:“我根本不愿意剿共。因为蒋先生对我很好,他要我挑一件事情做,我挑了。但实实在在地说,我对内战、剿共是不愿意的。”同时,蒋…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30日至8月3日,辽宁大学和“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在沈阳联合举办东北军14年抗战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各地学者、原东北军老战士、张学良将军旧部及亲属共132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43篇(含日本学者论文一篇],日本学者岛田和典赶来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5.
1932年7月31日15时,美国洛杉矶市。这是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后的第二天,男子100米短跑预赛正在田径场上进行。起跑线前,在那些高大魁梧的欧美运动员中间,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吸引了众人好奇的目光。他就是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刘长春。  相似文献   

16.
王鹏 《文史精华》2003,(5):12-16
在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中,东北易帜是仅次于西安事变的重大历史事件。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废除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的五色国旗,改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的国旗。此举标志着旧军阀割据时代的结束,也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捍卫了中国领土的完整。详情请看《张学良与东北易帜》。  相似文献   

17.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一生不爱私产钱财,在主政东北期间他曾慨然捐资创办东北大学和辽南境内的几所中学,一时传为美谈。但是,张氏家庭人脉丰厚,作为东北第一大家族,其财产多寡一直众说纷纭。特别是近年来报章对张学良生平业绩披露颇多,但是有关张氏家族的产业,时至今日语焉不详。本文拟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详叙张氏家族的产业。 张学良家族产业的由来,起源于  相似文献   

18.
30年代我国田坛活跃着两位短跑名将,人称“北刘南程”。“北刘”即刘长春,名字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所熟知。而“南程”却鲜为人知了,他就是72年前曾经参加过第十一届奥运会的我国田坛名将程金冠,他也是江苏省最早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正《西安事变的主角们,最后有多少都当了汉奸?》西安事变很多积极策划和实行兵变的东北军军官后来都当了汉奸。这些汉奸中最出名的是孙铭九。西安事变前孙是张学良的警卫营营长,执行了张的捉蒋命令。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在南京,东北军的主要将领主张和平解决,但企图以营救张学良为名趁机夺权的孙铭九却一意孤行,要和中央军武力相见,为此他滥杀无辜,东北军主要将领王以哲等都死于他手。这场东北军的内乱不但直接导致了东北军的解体,而且使得古城西安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地方领袖张学良之间有过兵戎相见的战场较量,更有过捐弃前嫌的携手合作,他们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一段走向。本文拟通过张学良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作为,较为系统地考察中共对张学良认识与评价的变化,从中可以发现,中共处理与张学良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