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与友情,特别是西安事变前后的交往与友情,以及张学良被囚之后周恩来多次呼吁释放他的种种情形,已为众所周知。但在张学良幽禁期间,特别是建国后周恩来与张学良的秘密交往,以及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暗中保护和怀念,至今仍鲜为人知。在蒋介石主政台湾时期,祖国大陆方面对张学良过于直白的关怀和赞誉有时会刺痛蒋氏专制政治最敏感的神经,从而使张学良的处境更加难堪。因此,周恩来曾多次嘱告有关部属,所有涉及张学良的宣传、报道都要严格掌握分寸,一定要顾及张学良的人身安全。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怀念却从来没有…  相似文献   

2.
1938年10月至1939年12月,张学良幽禁在沅陵凤凰山期间,经常到山脚下钓鱼、游泳或散步,屡次从村前路过,看到我们家有一只玲珑别致的小划子(小木船),就派人上门商议,要我连人带船帮他做事。在我帮张学良划船的近一年时间里,使我有机会同他亲身接触,并常见到赵四小姐和女佣王妈等人。跟他们在一起,有时行动上虽然有些拘束,但我平时看到或闲谈中偶尔听到的有关张学良的人和事还是不少。  相似文献   

3.
他坐在椅子上,把身倾前,诚恳地说,“甚至‘张学良’这个名字──我也不想要!我不想做‘张学良’!我只想当个普通老百性,自由自在地做我想要做的事,我不能接受每一个人的赞誉。” 1936年,他参与改变中国历史,发动了“西安事变”。他释放了蒋介石,并与蒋介石一起,乘飞机回南京。他从此受到软禁,销声匿迹半个世纪。 张学良在解释他决定接受惩罚时说,“我是个军人,有上级也有下属。这是造反的行为.我必须对此负起责任,我曾准备被枪毙。” 去年张学良90岁生日时,他是自1936年以来第一次公开露面,与敬仰他的人士在台北一家酒店庆祝寿辰。他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赵杰 《文史精华》2009,(11):10-17
吕正操身边的人,都理解他对张学良的敬意和思念。多年来,听他不止一次地说:“只要张学良将军出来,不论到哪里,我都要与将军见上一而。”吕正操曾多次试图邀晴张学良回大陆,特别是回东北看看,但终未成行。这些都使得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直关注着吕正操,并指定他做中共和张学良的联系人。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将军一生充满谜团和传奇色彩。2001年10月,张学良辞世后,其口述历史又被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更使张学良的传奇人生谜上加谜。关于张学良口述历史,民间传闻颇多,有说他生前已将口述材料存于美国某大学、某图书馆、或某保险公司的;也有传闻说他立下遗嘱要求在他辞世20年后才准将其口述材料公诸于世的;还有传言说他的口述材料至今尚未公开的。近期,有幸拜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民国史专家陈红民先生所著《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张学良、赵一荻文件与口述历史”》一文(载《民国档案》2003年第四期),才初步了解到张学良口述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一去不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7.
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中共代表刘鼎,协助张学良以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东北军,加强东北军与红军、十七路军的联系。并帮助张学良筹划军事,培养干部,创办刊物,又和张学良一起去延安,参加了与周恩来的会谈。为红军和东北军的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张学良寻找中共代表张学良是1935年9月从武汉行营主任调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他把全部东北军调来西北。当时他的态度如何呢?60年后他在答日本记者问时说:“我根本不愿意剿共。因为蒋先生对我很好,他要我挑一件事情做,我挑了。但实实在在地说,我对内战、剿共是不愿意的。”同时,蒋…  相似文献   

8.
赵杰 《百年潮》2001,(11):63-65
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之前,无论是对东北军将士,还是劝阻赴临潼请愿的学生,都曾谈到:"我的祖坟在东北".他解禁之后对外也曾谈到自己的最大心愿,其中有一个就是回故里祭扫.论及张学良的这一情感时,人们通常以为他指的是对父帅张作霖的祭扫和安葬.究其实,张学良所指,实在还应有其对祖父张有财要尽的孝心.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一去不返,被蒋介石软禁。雪窦山上被"仇家"发现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 张学良将自己的一块瑞 士名表取出,托人送给 蒋介石,借以答谢蒋介 石送给他的"礼物",暗 示"管束"应该结束了。 蒋介石深知张学良送表 的寓意,他立即回礼一 本1936年年历,一双绣 花拖鞋。蒋介石对张学 良耿耿于怀,永世不忘 的就是西安事变那份羞 辱,表示要永远拖下去。 张学良在台湾期间, 由于自由的长期丧失给 他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 痛苦,身心受到摧残。他 以独特的方式向蒋介石 提出抗议,他特意捉了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张学良藏书目录中,有大量"红色"和偏左的书籍。其中既有张学良自购者,也有负责看守他的刘乙光等人代购者。在被幽禁大陆期间,张学良曾认真研读其中的部分马列主义理论著作,并对《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哲学选辑》等书和部分杂志上刊发的理论文章做了详尽摘抄,留下了大量读书卡片。就卡片呈现的内容和其所写日记来看,张学良在当时不仅对马列主义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且在自觉地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了解张学良当时的思想状况,而且对理解他在西安事变过程中的某些做法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了8.3级大地震,伤亡损失惨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纷纷予以援助。当时,张学良任东北军第二旅旅长,正在整训部队,准备迎接大帅张作霖的第二次检阅。听到日本地震的消息后,张学良认为中日近邻,唇齿相依,必须帮助灾区,于是决定组织一次义演募捐,还表示自己要亲自参加演出。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执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然而蒋介石翻脸不认人,将张学良囚禁于南京,交高等军法会审,判刑10年,后又被特赦,交军委“严加管束”,从此开始漫漫的幽禁岁月。张治中是在张学良1928年“易帜”后才和他相识,并彼此成为知心朋友的。“西安事变”后,张治中钦佩张学良的胆量和义气,也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尽管张学良在幽禁期间的住处远离民居,警备森严,外人极少能与之接触,但张治中只要一有机会,就想去见一见张学良。在1936年至1947年的10年中,张治中曾三次访晤张学良,并与之长谈。这对张学良是莫大的安慰。第一次访问是…  相似文献   

14.
凌君 《文史精华》2002,(10):11-15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逝世,走完了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张学良有大半生的岁月是在囚禁中度过的,但其名字始终没有被埋没,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功绩,已经彪炳史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对张学良给予高度评价,盛赞他是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5.
张天社 《百年潮》2008,(9):57-63
张学良自青年时代起就统兵作战,半生戎马,未尝学问。在他前期的历史中,有关读书治学的记载很少,他自己也曾对人说,生平不喜读书。此言虽是一句谦词,但可说明他年轻时对读书的兴趣。张学良生性好动不好静,坐下来读书颇为难得。1935年底,当他率领东北军进入潼关,“围剿”陕北红军时,蒋介石为激励张学良的“剿共”决心,要求他阅读记载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史书《绥寇纪略》。1937年1月,他被囚禁溪口时,蒋介石要他精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史学界多有深入研究,唯独对中东路事件稍显薄弱。究其缘由,一是因为这是张学良打的一次败仗,张学良为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学者不忍心揭这块伤疤;二是他打仗的对象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苏联,他后来发动的西安事变不仅挽救了中华民族,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共产党渡过了一次生存危机,他有功于共产党,大陆学者多出于为尊者讳的传统心理,不愿意碰这一问题。张学良是坦荡做人的典范,他在晚年自己揭开了这块伤疤。  相似文献   

17.
赵杰 《文史精华》2010,(5):51-56
<正>1991年,张学良赴美探亲,多有报道,称之那是他纵情在旧金山的日子里。其实,张学良在旧金山女儿张闾瑛家中,数指算来只住了3天。连续两天大雨骤然停休,他急切离开后,到哪里去了?1990年,张学良在台湾对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口述历史"开创者唐德刚谈到:"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2017,(8)
正1936年,我父亲郭维城在东北军总部担任张学良机要秘书,在张学良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了在全国发行的《平凡》杂志,反对法西斯独裁,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在"围剿"红军的同时,坚持对日妥协,签署了《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等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学良、杨虎城多次谏蒋,要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都被他无理拒绝。  相似文献   

19.
迟青峰 《沧桑》2012,(1):67-69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导致利权严重丧失,他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因为在二次北伐与中东路事件中保存实力的张学良对他的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经过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但仍有强大的军力。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失去全部军队,彻底退出政治舞台,蒋介石完成了削弱异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散叶     
<正>张学良当年不喜人称他为"少帅"民国初年,世人习惯把军阀叫作大帅,大帅的儿子自然就叫少帅了。但在当时,少帅并不是一个美称,尤其是对成年人,被称为少帅,总有荫庇于父亲,本人没什么本事的意思。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张学良,作为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儿子,自然很不喜欢别人称其为少帅。1923年,张学良任东北航空处总办。一次,新来的勤务兵傅德喊他:"少帅,请您接电话。"张学良一听,只装作没听见。更多的时候,张学良的部下只能称其职务,如当了东三省保安司令后,下属便称他为"总司令"。1990年张学良90岁生日之时,台北、沈阳等地都举行了隆重的祝寿活动。海峡两岸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