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唐五代城防戰頻繁,促進攻守技術日益發達。由於中晚唐以來實行職業雇傭兵制度,而城防戰不僅涉及動員大量人力物力,亦往往不能速戰速決,意味着對戰雙方背負沉重的後勤及財政負擔,戰爭内容重點不僅是對城市的攻守,還包括如何持續地供養己方在戰場的部隊和破壞敵方的糧道。比如梁晉夾河之戰,傳統看法認爲優勢騎兵是晉軍的關鍵因素,卻低估了梁晉雙方沿河進行的多場城防戰鬥的關鍵性。  相似文献   

2.
林林 《东方收藏》2020,(2):18-21
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东南,是一座集手工业、城市建设、贸易于一身的军事重镇。遗址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现存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该遗址除出土有大量精美的仿铜陶礼器、建筑构件、铁工具、金银器外,还出土了大量兵器,如带铭铜戈、铜剑、铜矛、铁胄、铁矛、铁鐏、铁镦等,是研究燕国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现将燕下都遗址出土兵器中的精品介绍如下,以供读者鉴赏。  相似文献   

3.
于军  吴磬军 《文物春秋》2011,(2):44-47,55
新见一件战国时期燕国带铭陶尊,器形较为完整,器身肩部钤有三枚长条形印文,其内容既反映了燕国的纪年,又反映了当时燕国官方制陶机构设置及监管和制造情况,对研究燕国历史发展和燕文化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同时又是中国古文字和书法研究领域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4.
从考古发现看西周燕国殷遗民之社会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伟 《中原文物》2001,(2):55-59
本文利用考古及金文、文献资料,对燕国的殷遗民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燕国对殷遗民采取的是安抚、利用政策,其中的一部分殷遗贵族仍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但大多数殷遗民成为燕国平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燕国的疆域,南起易水流域,北达今赤峰、彰武、梨树、新宾、桓仁一线及朝鲜的西北部地区。解放以来,在燕国疆域内,发现了很多战国时期的铁制生产工具、金属货币、作坊遗址和城镇遗址,这对研究当时燕国的社会经济颇有价值。本文拟据这些考古材料,结合古文献,对战国时期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玉器进行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对西周燕国玉器的使用制度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燕国在西周早期,以组玉佩和葬玉为代表的与礼制相符的用玉制度已见端倪,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燕下都故城,是战国时期的名都之一。从故城遗址内各种规模宏大的手工业作坊区的发现来看,这里是当时燕国的手工业中心。燕下都遗址内大量燕国货币和铸币范的出土,充分反映了燕下都故城也是燕国货币的铸造中心。尤其是铸币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燕国货币的铸造,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现根据燕下都遗址已出土的燕国布币铸范的材料,对有关“(?)”布的几个问题,探索  相似文献   

8.
燕国有制作优良甲胄的传统,《考工记》中称"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春秋战国时期的皮甲大多有犀牛皮所制。而燕国纬度偏高,气候偏寒,其气候并不适合犀牛的生存。本文试对当时的燕国的气候环境进行分析,从气候环境角度对于燕国造甲技术的鼎盛的形成原因进行些浅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江南是从唐宋以来中国最为繁荣的经济区 ,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除偶或受王朝更迭以及内部萌生的变乱 (如盗匪、民变等 )的影响外 ,最大的破坏性影响在于外患。倭寇之乱就是其中影响程度较深的一种 ,也是有明一代对中国沿海地区扰乱较深的事件。由于倭寇事件本身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 ,因此本文在廓清明代倭乱的程度及其历史地理背景的基础上 ,将讨论重点置于已往很少注意的嘉靖倭乱给江南地区城防建设带来的影响。这是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这一时期的城防建设不但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活动 ,而且在以后 ,更奠定了江南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 ,说明战争动乱期间的控制行为在城防这种特定形式下是如何展开的 ,并揭示社会力量在江南地区所体现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战国时期燕国上谷郡郡治,学界一般认为是在今天河北省怀来县大古城,但近年来张家口市宣化区的考古发现,逐渐揭示出宣化区在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较大古城更为重要。作者因此对燕国上谷郡郡治所在地有了新的思考,认为宣化区有可能才是真正的燕国上谷郡郡治所在,起码目前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燕国布币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刀币是燕国的主要货币品类,面文仅有一字——“明”,其数量则异常浩繁。燕国还流通方孔圜钱和方足布,其数量虽远不及刀币,而铭文内容则比较丰富。本文不拟全面系统地研究燕国货币,仅就燕国布币铭文的若干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边疆防御中,客观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城防"、"人防"和"智防"三大防御工程。"城防"与"人防"是实体亦即显形防御工程,"智防"则是一种虚拟亦即隐形防御工程。就实质而言,"智防"是一种具有综合特点的边疆防御军事策略,处于三大防御工程的核心,并对"城防"与"人防"工程的实施起着指导、统帅和思想支撑的重要作用,是古代边疆防御问题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考古工作者在扬州宋宝祐城西城门西侧清理出了挡水坝遗迹,出土了宋至明代的砖瓦、陶瓷器、钱币、漆木器等遗物。发掘表明,扬州蜀岗古代城址正对西城门处的城壕收窄,挡水坝始建于南宋晚期,是宝祜城西城门外兼具挡水和城防功能的水利城防设施。  相似文献   

14.
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铜器的成分和金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琉璃河西周燕国遗址的考古发掘琉璃河西周燕国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距市区43公里。面积为5.25平方公里。遗址包括古城址和墓葬区。据考证,古城址为西周初周王所封燕国的都城。196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对这个遗址作了调查,后在刘李店和董家林村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掘。1  相似文献   

15.
陕西是碑刻珍藏数量最多的省份,陕西碑刻的内容包括纂言、记事、述德、文学艺术等,其中筑城碑就属于记事类。这些珍贵的筑城碑刻史料,内容涵盖了陕西各地历史的诸多方面,从中可以看出明清之际渭南城防修筑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城防修筑对城镇的外部结构和内部功能都有所改变,继而改变了城镇的形态特征。在分析渭南地区城防的同时,通过这些碑刻文献也可以析出渭南地区社会文化中的善行和武备文荫思想。  相似文献   

16.
郎泰富 《文物春秋》2007,(3):18-19,32
古涿之地因涿水而得名,战国时期为燕地,是燕国的军事要地和经济贸易集散地,涿布即铸造于此。战国后期燕国曾向赵国馈金五百,因涿地南近赵国,赵国又通行刀币,推测此次所输之金应以涿布为主,这也证明涿布是燕国的重要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元棪 《世界遗产》2016,(4):70-75,10
钓鱼城遗址是以雄奇壮丽的自然山水为依托,以独具匠心的防御体系为主体,创造了世界中古史上战争奇迹的城防要塞,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好、城防体系极具特色的古战场遗址。钓鱼城遗址的价值,显现在它是古人有效利用特殊地理环境,规划而成的防御性山城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18.
蓟是古燕国的都城,今天的北京。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尧帝的后裔于蓟,封周宗室召奭于北燕。”(《史记·周本纪》)。燕国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宗国都城记》),地址在今天的河北蓟县一带。因“蓟微燕盛”,燕侯并吞了蓟侯的土地,就以蓟作为燕国的统治中心了。据推测,蓟城即在今天北京广安门以北和白云观之南一带。燕国是周武王所封的主要诸侯国之一,是西周奴隶制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它受封之年(公元前十一世纪)起,到灭于秦(公元前222年),共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燕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正是由小到大,由弱  相似文献   

19.
周初燕国的分封既非在武王之世 ,亦非在成王之世 ,而是在康王时期。文献中未有明确言及燕国分封在成王之世的记录 ,也未有周人在这个时期对北土经营的记载。金文中有关西周分封的记载多属康王时期 ,琉璃河出土的记有燕国初封的克、克 ,也属康王时期的器物。其它铭有“侯”的青铜器 ,经分析 ,皆作于康王前期至昭王前期 ,并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1929年无锡拆城筑路事件中,拆城派认为城墙是封建社会的权力象征,拆除城墙是自己践行革命意识最实际的行动表达,"拆城即革命"成为拆城派不自觉的话语体系;而反对拆城者,囿于传统的城防观念,将城墙作为一种安全治安的保障,官方革命行动的象征符号功能表达意识与民间的传统城防观念形成了激烈的对峙和笔战。剖析报刊上的舆论战,一方面可以深层理解无锡拆城筑路背后政府、绅商、市民各自之间复杂的观念与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反映出无锡报界利用报刊这一传播媒介将简单的城市建设工程——拆城筑路,型塑为革命行为象征符号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