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县宋墓杂剧雕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4月,河南省温县前东南王村社员郑怀伶在建房掘基时,发现了一座北宋墓葬。墓室为八角形穹隆顶砖券仿木结构建筑。墓门南向,正对墓门的北壁上,用青砖雕成四抹格扇门。其右侧(东北壁)和左侧  相似文献   

2.
1958午4月,在河南偃师酒流沟水库西岸,发现了一座墓壁嵌有杂剧雕砖的宋墓.这座墓室在发现时,墓顶已经损毁.出土器物只有瓷盘和铁铲.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四角有砖柱,柱头和补间斗栱皆为"把头绞项造",东西两壁都砌有板门和直棂窗,六块雕砖画都嵌砌在北壁上.根据墓室仿木建筑的结构来看,应该是北宋末期的墓葬.目前发现的宋金时代形象化的戏剧资料,有明晋藩旧藏的两幅南宋的杂剧画、天津市博物馆藏的宋画"龙舟图"中的水傀儡戏、天籁阁旧藏宋人傀儡牵机图和1959年1月在山西侯马金大安二年董氏墓中的杂剧砖俑和戏台.另外,1952年在河南禹县白沙宋墓中也发现有杂剧雕砖,它和偃师宋墓杂剧雕砖的时代都应属于十二世纪,比南宋杂剧画和侯马董氏墓的杂剧俑都要早一些.偃师宋墓北壁上的雕砖,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砍鲙、司炉和抱经瓶的侍女,这是供墓主人使役  相似文献   

3.
1973年,洛宁县文管会在该县小界乡介村收集了一批宋代平面减地浮雕杂剧雕砖,这批雕砖是一座被挖出的砖室墓中拣选的。砖呈青灰色,质地坚实,砖四周边缘尚存有斧凿刀削痕迹。雕砖分长条形和近方形,条形砖上雕一人,计14块(其中附侍女雕砖1块);近方形砖上雕合演二人,计8块。这批雕砖虽非正式发掘,缺乏原始根据,在墓内镶嵌顺序不明,彼此连属不清。但依据雕砖人物服饰穿戴,表演动作,道具,参考以  相似文献   

4.
近期4块汴京宋杂剧艺人肖像墓葬雕砖在中州的发现令世人瞩目。4人一字排列镶嵌,脚色特征明显,3人姓名见于《东京梦华录》,皆为当时京都当红杂剧艺人。其中丁都赛雕砖与此前传世雕砖系同模所制,说明当时民间模制墓葬雕砖的风习。中州墓葬汴京杂剧艺人肖像雕砖的集中出土,以及杂剧砖雕墓葬的流行,是宋杂剧演出在民间盛行的反映。北宋墓葬杂剧装饰的形制各异,有砖雕、壁画、石棺雕刻等,而以杂剧砖雕最为常见,此类墓葬集中出土于中州地区的黄河两岸,宣示了当地曾经的历史文明状貌。  相似文献   

5.
冯健 《四川文物》2009,(6):68-71,76
泸州宋墓出土石刻中,有一批表现宋代杂剧、大曲内容的题材,雕刻细腻,内涵丰富。文中对它们的特征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介绍,并综述其历史渊源及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独乐寺塔门雕砖乐考梅鹏云独乐寺塔,又名观音寺塔,位于蓟县城关西南隅,在独乐寺正南380米处。其通体白色,故又有“白塔”之俗称,今此塔所处寺院又名“白塔寺”。此塔结构为八角亭式,由塔座、楼阁、堵波、相轮四部分构成,是一造型独特的砖结构塔,“其屹然晶...  相似文献   

7.
宁夏泾源宋墓出土一批精美雕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10月,泾源县泾河源公社涝池大队社员在取土垫圈时,发现古墓一座。我们闻讯后,随即前往进行了清理。古墓在泾河源公社涝池大队北面约400米处,位于从六盘山向东延伸出来的山丘东部边缘。墓的东面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农田。墓分左、右两室。由于历年社员在此取土垫圈,左墓室顶上的填土已全部取完。右墓室的顶部距地表深2.5米。在未清理前,社员已由左墓室顶部进入墓内,二室的骨架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洛宁县文化馆藏有三组人物砖雕,系1973年出土于该县小界乡上村两座砖墓中。两墓相距10米左右,当时已被拆毁。从砖雕色质、雕刻技法、人物服饰以及人物表演形象诸因素看,应是宋金遗物。三组砖雕表现了社火百戏和杂剧演出的内容,具有民俗学和戏曲史学的研究价值。现分述如下。一、社火杂剧砖雕共8块。皆约高31、宽28、厚4.9厘米。各凸面浮雕双人形象,皆作表演状。砖一,前雕一人作女子装束。头上披有织物,似盖头。身着褙子长至膝,内套长衫,下着裤,鞋上有翘尖。双手绞袖交臂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北京大学所藏的北宋福州束禅寺等觉禅院雕造的《崇宁万寿大藏经》残卷和北宋末南宋初福州开元寺雕造的《毗卢大藏经》残卷为基础,在知见的范围内,对这两部大藏经残卷在海内外的收藏情况和监定得失、两部大藏经雕造的时间起讫、经过、收经的数量、版式行格、字体刀法、纸墨装订、刻工印工以及雨部大藏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研究。总结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纠正了一些流传已久的和近年通行的误说,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结论.  相似文献   

10.
深圳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宋、金、元时期的雕砖,这批器物被泥土附着物厚厚覆盖,由于展出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清理,经过系统的病害调查,结合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发现按照材质这批雕砖大致可分为三类,对其实施有针对性地机械清理,清理后器物恢复原本面目,丰富了其价值,达到了展览和长期安全存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纸珍藏干海宁市图书馆的清代六舟上人《宋“嬲”字砖墨拓》(以下简称“嬲”字砖拓”),让人眼前顿觉一亮。砖古,是一块六舟所藏的晋代古砖,又被主人琢磨为一方砚台;字奇,上边有一个两“男”夹一“女”的“嬲”字;墨拓上题识、钤印部出自一代名家学者之手,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1981年春,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五红大队第一生产队社员,在平整菜园地时,发现一座宋代雕砖墓。南召县文化馆云阳分馆立即报南阳地区文物队,1981年2月至3月,我们对该墓进行了清理。云阳为南召大镇之一,在县东六十余里,原为南召县故城。该镇处于丘陵地带,四面环山,中有鸡河和鸭河环绕。墓地座落在云阳镇的西北角,正处在鸡河与鸭河交汇的三角地带。  相似文献   

13.
宋定边军考     
宋定边军考吕卓民宋定边军始置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废于金皇统六年(1146年),共存在了48年时间。《宋史·地理志》于定边军记载颇详,但后代有关地志皆不能确指其地,本文试根据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两方面的资料加以考证。横山位于今陕西北部西迄甘肃...  相似文献   

14.
宋代修史制度最为严密,其名目有《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等。朱弁《曲洧旧闻》卷九记载:“凡史宫记事所因者有四,一曰《时政记》,则宰相朝夕议政,君臣之间奏对之语也;二曰《起居注》,则左右史所记言动也;三曰《日历》,则因《时政记》、《起居注》润色而为之者也;……四曰《臣僚行状》,则其家所上也。”但根据这四种史料修成的,还只是《实录》,而《国史》还要在《实录》的基础上,广采博收,严加考订,确定义例,更修纪志。所以,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二十五《三史质疑》云:“天子动静则有《起居注》,百司执事则具于《日历》,合而修之日《实录》,有  相似文献   

15.
·62·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2003年 1月,洛阳市伊川县葛寨乡沙元村村民,在村内打井时发现一座金代砖雕墓(图一)。我队获知后,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发掘。该墓编号 2003LYGSM1,保存较好,仅东壁上部受损。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与随葬器物该墓为单室砖砌仿木结构穹隆顶墓,坐北朝南,方向 185°。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二)。墓道位于甬道之南,宽 0 56米,呈斜坡状,坡度 46°。但墓道大部分位于现代房基之下,无法发掘,因此长度不明。封门砖位于墓道北端,与甬道相距 0 18米,侧立 13层,逐层内收至甬道顶。高 1 69、宽0 51米。…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79,(2)
1975年4月,河南省武陟县小董公社社员在村北发现一座古墓。这是一座用小灰砖砌筑的八角形仿木结构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坐北向南,偏西7度。墓道未清理。墓门和甬道顶部作壼门状。墓门券高120、宽72厘米。封门砖砌成人字形。甬道长65厘米,宽高与墓门相同。墓室平面呈八角形,长、宽均约26 3厘米,每边长108—114厘米。因墓顶在取土时已遭损坏,仅存撩檐枋以下部分,残高2 07厘米,每角都用特制的三块竖砖砌成高75厘米的小八角形倚柱,柱上有断面成"丅"字形的阑额与普拍枋。根据砖瓦建筑构件残存位置的分析,斗棋以上为檐椽、飞椽和筒  相似文献   

17.
南京发现宋、元城墙砖郭金海1997年5、6月份,南京市城墙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回收入库的城墙砖过程中,第一次发现了有铭文记载的“绍定壬辰”年烧制的宋代城墙砖和“平江路砖”铭文字样的元代城墙砖。“绍定壬辰”四个基本正方的楷体阳文大字镌刻在城墙砖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1992年7月,繁峙县工人在县城南1公里处的杏园村西施工时,掘到一座砖室券顶墓,内有已朽的木棺一具和几截骨骸。随葬品有常州制造的方形铜镜一面,瓷碗数件,铜钱数枚,均已下落不明。唯剩冯氏砖志一方,长宽各33厘米,厚5厘米,内有志铭10行,满行11字,楷书(见图)。铭文为: 维大宋政和六年岁次丙申四月甲子朔初十日癸酉,曾祖圮,赠太师,秦国公。祖祁,赠司徒,守太尉。父惠国,故任朝□大夫、知岳州。男宋伟,今扶□母太君冯氏□灵,权攒河东路代州繁峙县武周乡故城村西南平原,地去县二里。墓之铭记。  相似文献   

19.
繁(Pó·音婆。汴俗语音“博”)塔,在开封城东南三里许,禹王台公园之西。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原为九层,后经天灾人祸的破坏,上部已毁,清修复塔顶,形成了今日比例失调下粗上尖的奇异塔姿。繁塔内外壁镶嵌的佛像砖近七千块,造型百余种,是研究宋代佛教人物造型的艺术宝库。一九八三年在修复繁塔的过程中发现在二层塔心室的前壁上整齐地排列着栩栩如生的伎乐砖,这是建国以来继前蜀王建墓石棺浮雕二十方伎乐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此一组伎乐砖,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模制雕刻水平和完美的现实主义作风,而且  相似文献   

20.
高文 《四川文物》2007,(3):77-80
本文以二十世纪巴蜀地区出土的汉代地名砖为基础,将传世文献和出土实物相结合,考证了部分巴蜀地名的变迁,对于研究古代四川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