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若飞同志在绥远获释,系得到“大鼻子”亲笔字条方得出狱,这有文献可据,且广为人知。可是,胡适对狱中的王若飞曾给予关照,使若飞得以改善狱中待遇,这事却鲜为人知。此并非琐事,而是直笔书史的一个史论问题,值得研究。1933年,黄齐生先生二次赴绥远探望狱中若飞返抵北京,至丰盛胡同兵马寺(能人寺)访留法勤工俭学故旧盛成君。慨叹若飞在狱中不能见阳光,不能得看书报,苦甚!并告1931年底到1932年初,齐生先生第一次探监返回南京,曾找黔籍留法的张道藩冀期助释若飞,但遭张道藩冷语拒绝。黄先生知盛成与胡适有故,于是问他可否找…  相似文献   

2.
1931年7月底,王若飞、吉合和潘恩普3个人从莫斯科出发经库伦(现乌兰巴托)回国,准备组建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10月,来到包头,住在复成元街泰安客栈。在与乌兰夫接上关系,传达了中央对绥远工作的指示后,由于潘恩普叛变,王若飞于21日晚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先是被关在包头警察局暗室,12月上旬被移送到绥远省政府所在地归绥(今呼和浩特)“第一模范监狱”,1936年7月,又被移送到太原国民党陆军监狱。1937年5月,经过中共党组织的努力,王若飞跨出了监狱大门。  相似文献   

3.
李金发,1900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省梅县梅南区罗田径上村。本名李金发,又名李淑良,字遇安,笔名弹丸、华林、兰帝、肩阔等。李金发六岁就学私塾,15岁考入梅县县立高等小学,1916年考入梅县梅州中学,1917年赴香港谭卫芝英学校就读,次年转入香港罗马书院;1919年夏,与同乡林凤眠一道赴上海,进入留法预备班;秋,与王若飞、李立三、张道藩、林凤眠等67位青年组成第六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乘英国货轮赴法国留学。  相似文献   

4.
张道藩的画     
何萍 《贵州文史丛刊》2008,(4):F0002-F0002,F0003
张道藩先生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充满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时期。1919年,张道藩从上海飘洋过海到达伦敦,成为伦敦大学大学院美术部的第一个中国学生。之后他又到巴黎继续进修绘画和文艺理论。但是,立志从事文艺的他,却被历史推入了另样的人生轨迹。政治与志趣所寄的文学创作和绘画艺术,在他的生活中产生的矛盾与困惑我们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虽有人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候选人,但却未获通过。而这个提名的人就是长期被认为在党的历史上犯了“袒护”陈独秀错误的王若飞。多年来,人们熟悉《王若飞在狱中》,却极少知晓王若飞曾为陈独秀说过不少公道话,并险些因此被开除党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坚持选举王明为中央委员,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为何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呢?其实,在六大选举时并非没人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候选人,只是这项提名没被通过罢了。在六大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候选人的,是长期被人认为在党的历史上犯了“袒护”陈独秀错误的王若飞。多年来,人们熟悉《王若飞在狱中》,极少知晓王若飞曾为陈独秀说过话,并险些因此被开除党籍。王若飞曾受陈独秀直接领导1926年春天,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王若飞就在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身边工作。那时,中共中央的组织…  相似文献   

7.
傅作义两次空难脱险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历难脱险 1946年4月8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人们都记得,就在这一天,曾被国民党囚禁获释的叶挺将军和王若飞、秦邦宪、邓发、黄齐生等人同乘一架飞机,遭遇空难而亡。但谁都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天,傅作义和邓宝珊同乘一架飞机,在王若飞等人飞走后不到半小时,也从重庆机场起飞,险些遭到空难。  相似文献   

8.
靳虎松 《文史月刊》2007,(10):23-26
陈秉谦,字鸣佛,1893年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县西北乡(今泽州县陈沟乡)山耳东村。从1927年至1941年,追随傅作义先生,为傅作义所率部队的参谋长。1941年后,在绥远省工作,任绥远省民政厅厅长、秘书长等职。晚年患脑血管病,半身不遂,以半残之躯,促成了北平、绥远起义。绥远起义后,历任绥远省首席参事、绥远省政协副主席、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8年12月24日逝世。  相似文献   

9.
刘存善 《文史月刊》2002,(11):50-55
六、徐永昌第二次反对打山西,致使樊钟秀孤军犯晋惨遭失败,阎锡山对徐肃然起敬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国民一军领有北京、热河、察哈尔以及绥远;国民三军先到河南,孙岳被任命为河南省长,领有河南北部和直隶保定、大名两道;国民二军领有豫、陕两省,胡景翼出任河南督办。后来国民三军又曾进驻陕西。  相似文献   

10.
1938年春,母亲康美云带着不到5岁的我从家乡晋西北柳林县到延安去寻找父亲王达成。然而此前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与白区无法取得联系,所以待我们见面时,父亲已在延安组建了新家庭。在王若飞伯伯的关怀下,母亲被安排到女大学习,周末、寒暑假到王若飞爱人李培之妈妈家指导陕北姑娘带孩子,并帮忙缝缝补补。  相似文献   

11.
贵州生     
黄齐生,名禄祥,号石公。王若飞同志的舅父。一八七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清光绪五年己卯十一月初六)生于贵州安顺,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他抚育王若飞长大成人,赞助王若飞同志从事革命工作。王若飞同志被捕后,他不畏艰险,设法营救。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同王若飞等同志从重庆飞返延安,不幸于山西黑茶山同机遇难,享年六十七岁。  相似文献   

12.
李季伟先生(1899--1972)名嘉秀,号子蔚,彭州潆阳镇竹瓦高桥村人。出身世代书香门第,祖、父辈热心公益,颇得桑梓敬仰。季伟先生从小受到熏陶教诲,立志勤学,追求真理,报效社会,矢志不移地为培养人材、为地方实业尽瘁终生。一、勤工俭学。经历两次学潮(一)“二·二八”反饥饿运动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国内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步骤,民族危亡迫于旦夕。这时,曾经留学法国的教育家蔡元培、吴玉章先生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8年春开办“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先后招收了两届学生,  相似文献   

13.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蔡元培先生等于1933年倡议建立的前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迄今已有66年的历史。当年,规划创建一座现代国家级博物院,拟建人文、自然、工艺三馆,后因抗日战争爆发,仅于1937年完成首期建筑工程——人文馆。蔡元培、胡适、朱家骅、翁文灏、傅斯年、罗家伦、张道藩、李济、  相似文献   

14.
当年,是谁帮助年轻的邓小平迈出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关键一步?邓小平之女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和大型文献电视片《邓小平》,都满怀敬意地提到了邓小平的老师汪云松。“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倡导人公推吴玉章先生,而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的功臣,当属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先生。”  相似文献   

15.
正绥远平市官钱局成立于1920年(民国九年),总局设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后随业务的扩展,在其鼎盛时期曾发展到八分局(包头、五原、临河、丰镇、萨县、托县、集宁、兴和)、两办事处(天津、太原〈1936年后改张家口〉)的规模,并在太谷、大同、北京、张家口等地委托当地银号为代理店。抗日战争开始后,绥远平市官钱局撤出归绥。1941年被改组为绥远省银行,结束了21年的钱局生涯。  相似文献   

16.
正在检索王若飞人生履历时,我欣喜地发现:1927年6月至1928年5月间,即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后至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前的日子里,王若飞曾在江苏工作过一年。笔者作为江苏如皋人,试图通过梳理王若飞在江苏领导农民运动(简称江苏农运)及指导如泰五一农民暴动的历史,对王若飞表达敬意。一、腥风血雨中诞生的中共江苏省委中共五大之后,中共中央根据新的党章,对各地组织机构作出一些调整,决定撤销中共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袁咨桐烈士与黄齐生的师生情谊,以及同王若飞等的同学关系,通过几桩生动事例,表达了黄齐生先生对袁咨桐的关怀、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8.
没有黄齐生就没有王若飞,这是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的一个历史事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假如没有蔡衡武,既没有黄齐生,也没有王若飞。关于这一点,还是看看黄齐生、王若飞本人的说法吧。黄齐生在1940年写的《题蔡君衡武小影》中说:“余之得摆脱奴隶的学徒生涯,君之力促’。王若飞1942年在延安写的《自传》中,深情地将蔡衡武称为“最爱我的教师”。蔡衡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名岳,伤武是号。祖籍江西,祖辈移居贵州,先在黄平县重安江生活,后到贵阳定居。其父蔡逊堂在今大十字附近开了一家商号名蔡衡泰,经营绸缎业。1896年至1898年,维…  相似文献   

19.
王若飞故居     
正王若飞故居坐落于贵州省安顺市中心城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四·八"烈士王若飞同志出生和居住过的地方。始建于清代。王若飞故居纪念馆是纪念和展示王若飞同志光辉事迹的专题性纪念馆,馆中陈列有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  相似文献   

20.
冯都 《文史春秋》2003,(11):13-15
董其武是绥远起义的高级将领,他从国民党中将到共产党上将再到全国政协副主席,走完了后半生的光辉之路。他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努力学习,自觉培养坚定的无产阶级感情,在耄耋之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正式党员。遵循“绥远方式”和平起义,率十万大军投向共产党董其武(1899年—1989年),山西省河津县人。系傅作义部高级将领,任中将军长、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绥远省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1月21日夜,董其武打开收音机,听到《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初步协议》,顿时十分疑惑:“绥远属傅作义起家的地方,为什么《协议》对绥远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