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喜爱月亮,所谓“明月常在目,明月常在心”。贾岛的《绝句》形象地表达了人们这种思想感情:“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月亮自古入诗,别称之多,非其他事物所能比拟。月亮的别称,既多又雅,饶有佳趣。这里仅就笔者阅读古典文学所得,综述如下: 月兔传说月中有兔捣药,后因称月亮为月兔。宋陆游《梅》诗:“月兔捣霜共换  相似文献   

2.
胡莹莹 《东方收藏》2022,(10):78-81
汉画像中蟾蜍与兔子在两套象征系统中承载着不同的象征功能:一是在天界系统承载月亮象征功能,形成月中兔和月中蟾蜍的形象;二是在仙界系统中作为昆仑山神话的组成部分,形成捣药兔和捣药蟾蜍的形象,象征“长生”。汉画像中蟾蜍与兔象征功能存在重合现象,同时也体现分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蟾蜍的月亮象征越发凸显,兔的长生象征则渐趋稳固。汉画像中蟾兔象征功能的重合现象和分化趋势表明,汉代是蟾兔象征历史流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月兔神话"是神话长卷中最美丽的神话之一,是人类"月神崇拜"的经典叙事话语一、《楚辞·天问》"顾菟说"汉语语境中的兔神话,最早见于屈原《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对月亮有何好处,顾菟能常在其腹?"菟"同"兔"。兔性多疑,行走时常返顾,故曰顾菟。  相似文献   

4.
刘隆有 《文史春秋》2008,(12):58-61
风花雪月、鸟兽鱼虫,历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对月亮的描写咏叹尤多,特别是最负盛名的唐诗、宋词、元曲,展卷读去,几乎处处有月之倩影、月之情愫。美丽的、多情的月亮,使我国古典诗歌平添无限声光,焕发出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李满星 《丝绸之路》2010,(17):34-40
一 兼备粗犷豪壮、阳刚之美和音声婉转、阴柔之风的秦腔戏曲,是西部黄土地的魂魄,它让西部大漠显得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6.
西周器铭有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四个专名,器铭记述这些专名时,都把它分别记在月份之后,日干支之前,用它来限制日干支在该月份内之先后.这一情况表明当时是把一个月分为四段,每段各用一个专名来统辖本段的日干支.而西周时行用的是阴阳历,其月份是按月亮运转周期来安排的,使每一个月份里都有一次月亮盈亏的全过程.那么把一个月份分为四段,实际等于把月亮运转一周的时间分为四段.加之四段的专名用“望”“霸”等词,这都是记述月亮盈亏之词,故我把这四个专名称之为月相.月相是月亮盈亏的表相,传世文献对它  相似文献   

7.
温顺乖巧的玉兔,竟下凡成为妖魔?!但更离奇的是,原来古人都认为生活在月亮上的玉兔,其实竟是一只雄兔!《西游记》里的它,到底藏着哪些秘密?兔妖的性别大转换西游路上,贪恋唐僧美色者实属不少,即便是圣洁的“天竺”境内,也有一只妖物虎视耽耽。它捉走舍卫国的公主,李代桃僵,又故意抛绣球砸中唐僧,想强行招他做驸马,等吸取唐僧元阳后,自己便能得道成为太乙上仙。  相似文献   

8.
太阳和月亮在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中被塑造成为令人神往的正面形象。而在一些民间文学作品中却存在着比作家文学要复杂得多的现象,比如日、月神话中,太阳有时是给人以亘大帮助的崇高形象,有时却异常残暴、凶恶而丑陋;在同一个民族,既有找太阳的故事,又有射日射月的神话;有的把太阳、月亮看作同性;有的太阳是男性,月亮是女性,而有的则相反……过去,对这一些现象,只单纯从文艺的  相似文献   

9.
月亮的脸     
满月之夜,这个墨色天空中的斑驳球体引发人类的无限遐想,人们趋之若狂,为之编织神话与传说。并谱出美妙乐曲.然而,你所见的月亮面貌很可能与你身处的地方有关。因为不同地区和文化中对月亮的解读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人都能看到某些东西.原因为何?这是一种名叫幻想性月球视错觉的现象——我们会根据月球的地表形态在脑中形成幻想中的图像,行星地质学家卡桑德拉·鲁尼恩说。亮的区域是斜长岩高地.暗的区域是陨石撞击和火山爆发形成的玄武岩平原.  相似文献   

10.
观形、赏色、听声、品味山水审美的角度○宣森钟游山玩水,欲得山水景物之美感,必先由眼中看出山水景物之形态。“山因水活,水因山转”。山水既紧密相联,又各有特点。山嵯峨高耸,呈阳刚之气,观之得其势;水蜿蜒奔流,显阴柔之态,观之得其意。山有多姿,分岳、峦、峰...  相似文献   

11.
何薇 《神州》2014,(17):10-11
在中国的诗歌中,月亮时一个具有重要意境的自然形象。“月”既可以表示思乡,也可以表示怀人,既可以表示离别,也可以表示哀怨。在芭蕉的咏月俳句中,既有表示旅情的,也有追求风雅的,有清贫的,也有悲凉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感,其中都透出了一种浓浓的孤寂之感。这种孤寂之感正是芭蕉所追求的风雅美、闲寂美。芭蕉所追求的这种美,和月亮是唯一的这种特质相吻合,因此,“月”就成为了芭蕉表现他的艺术美的绝佳载体。  相似文献   

12.
外国的月亮     
袁践 《世界》2006,(11):71-71
如今发现,外国的月亮真的也是圆的,也许是因为刚好在我岁月的车轮中划了一个大圆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我却不再是原来的我。  相似文献   

13.
人生五神     
“你身子的竹竿轻轻地在风中摇动。月亮并不是那枚月亮那是你的脸……” 藏族人喜欢这样表达爱情,喜欢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所爱的心上人爱慕之情,和对她的比喻及理解。这种圣洁来自美好的过去。在古老的时候藏族对人本身有着神秘、谨慎、神韵的认识。这种认识后来渗入了血脉,沉淀在心灵,张扬于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希冀和接受之上。而现在只能从人们的肩膀开始告诉您藏族  相似文献   

14.
正中秋的习俗大同小异,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那你知道中秋节与道教文化之间又有何渊源?据《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羿妻)窃之奔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除了蟾蜍外,又有一兔。据《拟天问》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语文教育家何永康教授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太阳”、“月亮”、“星星”、“萤火虫”是什么?实质上,就是“亮点”。因为在高考中,受到时间、环境、心理因素等限制,一篇文章要做到让阅卷老师非常满意,无可挑剔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我们的文章里,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里为之一动,这也许就能让我们的作文与众不同、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16.
走月亮     
吴建 《南京史志》2022,(Z2):7-8
<正>一轮当空皓月,一块芝麻甜饼,满腔思乡激情,中秋月夜孕育了多少温馨的画面啊!儿时的中秋之夜,故乡有走月亮的习俗。顾禄《清嘉录·走月亮》记载:“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菴,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周宗泰《姑苏竹枝词》云:“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我们虔诚地拜了月,便拿着母亲烙的甜甜的月饼,边咬边出去走月亮。走月亮的人很多,大多是妇女和孩子,密密地挤在长满杂草的田埂上,像一条不见首尾的龙在银光里扭来扭去。月亮走我也走,  相似文献   

17.
前观 地点     
《风景名胜》2011,(9):26-32
意大利庞贝庞贝之月重现当日情景8月6日,游客在意大利庞贝古城参观。目前,庞贝之月活动正在这里举行,演员们在8个人造月亮营造的环境下还原庞贝古城彼时的样貌。该活动将于10月底结束,表演只在周末举行。公元79年8月,古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庞贝因维苏威火山爆发而被掩埋,死难人数达1.5万人。庞贝城是维苏威火山南面的近邻  相似文献   

18.
殷墟妇好墓器物铭文中,铭“司(兔丂)母”者二十六器,计有方壶、圆斝、圆尊各一对,觚十一件、爵九件,铭文均为正书(图一,1、2、7)。另外,有大方尊二件,器底亦铭“司(兔丂)母”,但在“(兔丂)”旁多一“癸”字,铭文为反书(图一,6)。此二件方尊与前面二十六器当是一人之物,故妇好墓共有“司(兔丂)母”之器二十八件。在妇好墓不同铭文的铜器组中,“司(兔丂)母”组仅次于“妇好”组,足见此组铜器之重要.  相似文献   

19.
谢和赓与王莹恋情传奇[北京]红孩儿我的面前,是一扇永远光溜溜的窗子,这扇普通的窗子因为终年没有窗帘而变得意味深长起来。那,几乎是一个古典之极的当代爱情故事:北京的夜空,四季常有月亮高挂。窗子里面的男主人一直将那长长的月光看成是他们夫妇见面的鹊桥。因为...  相似文献   

20.
黄小峰 《中华遗产》2011,(9):150-153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背花篓……”这是流传甚广、有关月亮的儿歌。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自古以来月亮就是寄托人们无尽想象的对象。有关月亮的传说和典故数不胜数。对月亮的种种传说和想象大都是由其独特的视觉特征所引起的,它的阴晴圆缺、风雨明晦,惹来人们无尽的诗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