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录片《我的抗战》(下文简称《抗战》)有两大招牌,一个是崔永元,一个是版画风格的动画版"口述历史"。版画曾是激励民众抗战斗志的宣传手段,运用到纪录片中,不仅可以补足影像资料缺失,还可以放大故事细节,让片子更好看。作为总策划的崔永元才是"活版画",如他所说,《抗战》最重要的不是重新书写抗战史,而是反映抗战背后每个生命个体的真实感受。这是一次"更接近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尝试。  相似文献   

2.
范立欣  田亮 《环球人物》2012,(28):83-84
我想,必须要替这些农民工喊出声音,必须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他们的智利著名纪录片导演顾兹曼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我们国家现在处在纪录片大发展的时代,不乏关注历史、动物、地理方面的优秀作品,但有一点遗憾——我们有相册了,但相册里装的都是"风景照",不是"家庭照"。等我们的孩子懂事了,看到这个家传的相册,发现里面全是《故宫》、《舌尖上的中国》……过300年再拍这些,它依然在那。但农民工、"80后"、"90后"、富二代等,就这个时代有,这就需要纪录片体现它的力量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京剧演现代戏很有前途──1964年在《红灯记》等现代戏座谈会上的讲话林默涵(一)《红灯记》是个好戏,很好,很满意,很高兴!看了几个戏,对京剧演现代戏的信心大大增加了。戏曲演现代戏很有前途。戏很感动人!我看过电影《革命自有后来人》和评剧的《红灯志》,确...  相似文献   

4.
2008年底,80岁的法国新浪潮教母阿格涅斯·瓦尔达完成了纪录片《阿格涅斯的海滩》(以下简称《海滩》),片长107分钟;这是一部自传体纪录片。  相似文献   

5.
当进口大片和国产商业片几乎覆盖掉所有票房时,一部严肃的史诗电影《圆明园》将于2006年9月亮相影院。这是我国第一部史诗风格的数字纪录片,在三维技术手法和影像效果上创造了纪录片史上的数个第一,故事片所具备的“人物、情节、悬念和视觉奇观”统统被引入这部纪录片。十几位专家对该片最集中的评价是“震撼”。  相似文献   

6.
管飞 《钟山风雨》2014,(6):53-54
正抗日战争期间,北方的八路军曾经拍摄了一系列纪录片,如《南泥湾》、《延安与八路军》等,我们今天能见到的许多珍贵历史镜头,正是得益于当时所拍摄的这些纪录片。而在南方敌后抗战的新四军,也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这就是淮北地区的第四师拍摄的唯一一部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新四军第四师想要拍摄一部影片,最初还是受了八路军的启发。1942年春天,新四军四师部分指战员在参加延安整风运动期间,观看了延安电  相似文献   

7.
2002年6月上旬,8集电视纪录片《血脉》在南京播映。紧接着,中央电视台四套信号刚恢复在台湾省落地后,也于6月23日至30日,一天一集向台湾省和全球播出。血脉相联海峡两岸,海峡两岸共观《血脉》。这部电视纪录片叙述了海峡两岸42个典型的悲欢离合故事,揭示了海峡两岸血脉经历岁月沧桑仍然不可分割、也没有任何理由分割的道理。这一个个血脉相联的震撼心灵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感受到了纪录片的魅力。纪录片可以尝试商业电影的模式,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系列的成功让人们意识到纪录片"可视性"的重要。纪录片到底怎样才能具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舌尖上的中国》在过去大半个月成为了中国人舌尖上的热门话题。这7集纪录片被反复播放、议论,甚至召开了研讨会。一部国产纪录片引起这么大范围的关注,已多年未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先驱黎民伟主持拍摄及剪辑制作纪录片《建国史之一页》(《勋业千秋》)的过程,历经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见证了中国电影史从默片到有声电影的过渡,呈现了电影纪录片的底片如何屡经剪接、重组、反复配音,以及截取定格冲洗成照片,从而生产出不同的历史叙述,影响到受众的印象与历史记忆。把研究焦点放回纪录片的生产过程,而非将影片的最终成品作为孤立的资料去阅览,有助反省传播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岁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曾经长期艰苦的谈判,而现在这事似乎平常而过。引起轰动的,却是一部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安排在央视一套,也不是在黄金时段,首播就达到很高的收视率,之后又一再重播。与此同时,一套8本的同名系列图书,也成为热销书。媒体和网上对《大国崛起》评论不断。人们有种种猜测,以至纪录片的编导郑重声明,要求大家不要误读,并没有什么政治背景。但这的确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申凤梅与她的学生 1982年春天,申凤梅到北京汇报演出。首都的一位记者连看了几场戏,发现申凤梅只演后半场,前半场都是由其他演员演的。《收姜维》是这样,《诸葛亮吊孝》是这样,新排的《明镜记》也是这样。记者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因为身体不好,申凤梅很爽快地回答:“不,我现在才50多岁,  相似文献   

13.
体会安然     
《世界》2013,(9):189-189
小柯的一首歌《稳稳的幸福》,被陈奕迅唱得入耳入心。会让你在拥挤的车流中沉默一会儿,一个接一个的往昔,迷蒙了视线。这张专辑名叫《稳稳的幸福》,主打歌便是小柯自己演唱的版本。更少的技巧,更柔软的气息,这是一个男人平静的抒情,浅吟低唱中,体会的是生活的厚度,心灵的重量。整张专辑收录了小柯近期的创作:《美丽人生》是动画电视纪录片《梦的家园》的主题曲;《我知道》是电影《石斛兰》主题曲;《晚归》为李煜1997年的金曲,现重新录制制作。  相似文献   

14.
一请兄明日来舍过节,并望于午前即来,午饭后同游公园。此启。演生老兄弟独秀白中秋前一日注:这是陈独秀给程演生的便笺之一。时间约为1918年。可见陈、程过从之密。二演生兄:你的来信收到了。《白话文选》望加速进行,务必在动身赴欧前做好。亚东  相似文献   

15.
置于案前的这厚厚一叠文字,是朱崇演同志新著《黔故札记》的书稿清样。这是他继《黔史一鳞》、《黔中旧事》之后又一卷贵州文史研究著述。作者原意,想把自己多年从事文史工作的心得,结集成《黔史》、《黔事》,《黔故》系列,现在已告实现。正如他在《后记》中所云:“该到把句号画圆的时候了。”这表示他具有一种执着精神,应该说,出书总有止境,而关注地方历史文化的执着精神,是永无穷期的。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08,(7):65-65
2008年6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一套隆重推出了38集高清系列电视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这部历经七年拍摄制作的影片,首次以高清纪录片的方式,系统、集中地展现了中国2008年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33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这也是"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中国中央电视台一档全面介绍中国文化的特别节目。节目的首集将关注的焦点锁定在汶川大地震中受灾较重的青城山——都江堰。  相似文献   

17.
查晓原经商到47岁时,决定自费到农村支教,之后凭感觉扛起摄影机,执导了《虎虎》等纪录片。他的作品不拘童法,率性而为,有一种粗粝的真实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碰触。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4期刊登了邵子平先生撰写的《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一文。邵先生广征博引,将约翰·马吉拍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来龙去脉细细道来,说得相当清楚。最近,笔者查阅到一些材料,在此不揣冒昧,拟对邵先生的文章作些补充。  相似文献   

19.
<正>三是冰雪影视。首先是影视剧。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为某些影视剧的拍摄提供了理想的舞台,最早的冰雪影视剧当数20世纪50年代末反映哈尔滨冰上运动的电影《冰上姐妹》。1964年有了第一部《冰灯》黑白新闻纪录片。1980年拍摄了反映哈尔滨冰灯的彩色新闻纪录片《北国风光》和第一部电视风光片《冰灯》。80年代中后期拍摄的全部取材于哈尔滨冰雪活动的影视剧有《冰美神在融化》、《冰的故事》、《冰魂曲》、《刘姥姥逛冰城》(原名《冰球世家》)、《冰上小虎队》等;全部取材于哈尔滨冰雪活动并有冰城人参演的影视剧,有《冰上姐妹》、《雪乡之虹》等。  相似文献   

20.
正刘半农,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号半农。1891年5月29日生于江苏江阴。刘半农是个多面手,多才多艺,虽然是以文学家名世,却是职业语言学教授,一个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刘半农只活了43岁,但在这短短的一生中,却创造了许多人间传奇。《新青年》杂志演"双簧"一个偶然的机会,醉心于通俗小说创作的刘半农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大受震动,决定与旧文学决裂,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