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了大年初一,人们便开始串门,互相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赶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集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按照布依族传统文化习俗,居住在贵阳市乌当区境内的布依族同胞,每年进入农历腊月下旬,家家户户都忙着杀年猪、薰腊肉、灌香肠、烤米酒、打糍粑等,做好过春节的各项准备。腊月二十三晚上,每家都要在灶台上点燃一炷香,泡上一杯茶,焚化纸钱,并用麦芽糖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过年程序繁多,尤其在农村,几个月前农民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年前一个月更是忙忙碌碌,岁末二十九送鬼、寺庙跳神、吃“古突”。新年这天要拿出最好吃的食品,穿上最美丽的衣裳,铺上最好看的卡垫,亲朋好友相互拜年,吃“切玛”,互祝“扎西德勒”。  相似文献   

3.
<正>说起老镇江的过年风俗,许多人会提到春节贴春联、守岁、拜年、放鞭炮、送麒麟等年俗。镇江民间还有些年俗曾经风行一时。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有些传统的年俗已经渐行渐远,永远定格在老镇江的记忆中了。走大局三十晚上,长辈们都要把云片糕、苹果、橘子等摆在晚辈的床头,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云片糕取其寓意"步步登高",吃苹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这些  相似文献   

4.
在金陵岁时中,自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南京人就忙着过大年的各种活动了。南京地区广为流传着这样一首过年童谣:“娃娃娃娃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炒米花;二十九,贴“道友”;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挨家走。”蒸年糕、炒炒米、扫房子、爬城头等等,这些活动使南京人的过年习俗显得更加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布依求子习俗是布依人民基于自己的生存环境、经济生活、家庭模式等因素形成的习俗模式,诠释着布依人民独特的生育文化观。  相似文献   

6.
在西藏所有的节日中最为隆重的是“洛萨”(新年),“洛萨”为藏历新年初一。由于藏历历算的特殊,每年的新年与阳历相比较,差距较大。但一般来讲,每逢藏历“新年”几乎是在开春之际。哈勒在他的《西藏七年》中写到:“眼看春色满园。三月已经来了,本月四日起便是新年节庆——所有西藏节日中最大的一个,一闹便是三礼拜”。尽管藏历“新年”是最为重要和最为隆重的节日,但是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不同,西藏后藏地区和一些农区和牧区并不会由于新年的到来而重视这  相似文献   

7.
“初三日起,三大寺喇嘛(僧继下山,入拉萨市。自藏历初五至二十六日,为喇嘛传召之期。在此期内,拉萨之行政、司法各权,改由哲蚌寺之铁棒喇嘛负责执行,政府机关一律停止办公,三大寺及拉萨附近各寺僧众,约二万余人,须于初五以前,集中拉萨”(朱少逸《拉萨见闻录》)。新  相似文献   

8.
福泉布依族占全县总人口数的7.1%。关于他们的祖籍,有一个遥远的故事。远在明朝“调北填南”时期,封建王朝为了开发西南洪荒蛮地,将居住生息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江西布依人迁徙贵州。故土难离,他们被反  相似文献   

9.
10.
曲文军 《民俗研究》2001,(4):187-188
古代的"班春"习俗,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后汉书·崔篆传>日:"篆为新建大尹……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门下掾倪敞谏,篆乃强起班春."唐代李贤注日:"班春,班布春令." 多年以来,人们只是沿袭旧说,把班春仅仅看成是"颁布春令",认为"鞭春牛"风俗到六朝时才逐渐兴起.实际上,李贤的注文是错误的.他把"班春"仅仅看成是"颁布春令",如此以来,"班春"就只是古代官吏的一种行政职责了,用句时髦的话来说,"班春"就仅仅是一种"政府行为"了.国内现存最大的汉语词汇工具书<汉词大词典>将"班春"收词立目,解释为:"颁布春令.指古代地方官督导农耕之命令."这个解释沿袭了李贤的旧说,当然不能说是全面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11.
唐强 《黑龙江史志》2013,(15):264-265
如果说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史上的巨变,工业社会是人类史上的巨变,我们这个时代则正经历着工业社会的巨变。尽管人们已经习惯了将这个时代称为信息时代,但实际上,信息产业不过是"后工业时代"科技创新的持续进化形态。而文化产业已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黔西南州拥有着丰富的布依族文化资源,本文就黔东南州布依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贵州事件"的发生和发现由于"大跃进"造成了大饥荒,贵州省农村发生饿死大量农民的严重事件,被称为"贵州事件"。1960年2月6日,贵州省副省长、老红军吴实到当时在建的川黔铁路沿线慰问修路民工,到息烽县就发现饿死人现象。次日,在遵义地区副专员何林陪同下,吴实到遵义县的板桥、泗渡后,发现一个大队死了六七十人,有的全家躺在床上  相似文献   

13.
《世界》2005,(1):6-7
没有那头叫做“年”的怪兽,就没有初民大张旗鼓的抵抗,也就没有过了千百年的春节,更没有如今众生过年的诸般体味,一切还得从“年”说起。  相似文献   

14.
<正>"刺青"起源于原始社会,文身只是早期的叫法。《礼记·王制》中记载:"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意思是说古代东部沿海一  相似文献   

15.
正光泽地处闽西北与赣交界处,素有"瓯闽西户"之称,又是"福建屋脊"和闽江富屯溪的源头,中原入闽的主要通道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近些年出土的商周文物也显示,光泽约有四千年的文明史。独特的地域,悠久的历史,让光泽民间口耳相传的"讲古",成了当地重要的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6.
情系布依族“巨舌”少女文/远村大原山村少女患怪病罕见巨舌大无朋1995年12月中旬,《贵州日报》记者蔡敦鸿到我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贵州省黔南州麻山平塘县采访,在离该县百余里的芙蓉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身材瘦小的砍柴女孩,嘴巴里却向外垂着一截硕大无比的舌头...  相似文献   

17.
立足本地,我们西藏对灵魂的看法上有其自身的特色和深度。97年我因工作需要到林周县卡姿乡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农村经济,百姓体质等方面的综合性田野调查。调查期间我在乡百姓群众中发现了许多对灵魂观念的不同表现,在此仅做粗浅介绍,以飨读者。 一天,寒气四溢,初露晨曦之时,我们赴下乡的调查员们按计划,各自行动,开始了得忙碌一整天的实地调查。出发后我正想对第一户人家进行调查而靠近时,  相似文献   

18.
正"送灶",亦称"祭灶""祀灶""辞灶",是古城镇江民间流传极广、影响很深的一项祈求合家平安的传统习俗。旧时过了腊月二十,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着送灶了,同时也拉开了过年的序幕。送灶日通常定在腊月二十四,因为民间有一说法,叫"官三民四龟五鳖六"。官家、有钱人家一般腊月二十三送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腊月二十四日送灶是无疑的,否则就是另类的"龟"和"鳖"了。  相似文献   

19.
汉晋“名片”习俗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我国即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注重礼尚往来,讲求相互尊重。名片作为人际交往、事务往来的一种媒介工具,在我国古代早已出现了。汉晋时期,纸张还未广泛应用,人们主要以木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它也便成为名片制作的载体。古人在名片设计上是较为考究的,当时的名片主要分为两种:谒与刺。  相似文献   

20.
说起“三月三”.现代人很多都认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这和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部电影有关.《五朵金花》以风趣的手法描写了云南大理蝴蝶泉的民俗故事。一曲“大理三月好风光”的歌曲脍炙人口.至今还为当地拉来了源源不断的旅游人群。其实,白族把它叫“三月街”,实际在农历的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壮族的歌圩节才真正是“三月三”.传说是纪念歌仙刘三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